首页> 中国专利> 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引导框架、电路体保持状态引导框架、及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方法

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引导框架、电路体保持状态引导框架、及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吸收错位并容易地进行统一连接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另外,提供一种引导框架、电路体保持状态引导框架、及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方法。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是使用设置有电路体保持部(29)和连接器推出部(30)的引导框架(17)来将多个电路体侧连接器(20)统一连接到多个设备侧连接器(4)的构造。电路体保持部(29)吸收连接器排列方向的错位并且保持电路体(19)的末端,连接器推出部(30)沿着连接器连接方向弹性的地抵接于电路体侧连接器(2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100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510785072.6

  • 发明设计人 高桥孝和;

    申请日2015-11-16

  • 分类号H01R13/631;H01R13/518;H01R43/26;

  • 代理机构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立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33: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16

    授权

    授权

  • 2016-06-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13/631 申请日:20151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引导框架将多个电路体侧连接器统一地连接到多 个设备侧连接器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另外,涉及引导框架、 电路体保持状态引导框架、及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的变速器中设置有多个作为电子设备的电磁阀。电 磁阀在其内部具有电子元器件,并在其外部设置有设备侧连接器。对 设备侧连接器进行的电气连接是通过使电路体侧连接器嵌合到该设备 侧连接器而进行的。电路体侧连接器设置在多条电线的末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统一地进行多个设备侧连接器与多个电路 体侧连接器的电气连接。在进行统一连接时,使用引导框架。该引导 框架被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在引导框架上形成有将多个电路体 侧连接器的位置进行固定的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日本特开2010-2674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具有的问题点是:由于多个电路体侧 连接器的位置被引导框架固定,所以,例如在多个设备侧连接器产生 了制造上的错位的情况下,统一连接变得困难。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吸 收错位而容易地进行统一连接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另外,其课 题也在于提供一种引导框架、电路体保持状态引导框架、及连接器的 统一连接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其使用在连 接器排列方向延伸的引导框架,将分别设置在电路体的多个末端且与 多个设备侧连接器的排列配对地配置的多个电路体侧连接器,统一连 接到所述多个设备侧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框架上形成有:电路体保持部,其保持所述电路体;及连 接器推出部,其抵接于所述电路体侧连接器的连接器侧抵接部,在所 述电路体保持部形成有:电路体载置面,其用于载置所述电路体;及 保持用的突出部,其从该电路体载置面突出且在所述连接器排列方向 确保着与所述电路体的间隙来配置,在所述连接器推出部形成有:弹 性部,其在连接器连接方向具有弹性;及推出侧抵接部,其配置在与 该弹性部相比离所述电路体侧连接器更近一侧的位置且向所述连接器 侧抵接部的抵接被确保在所述连接器排列方向。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在 第1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中,在所述突出部形成有:载 置面对置部,其隔开预定的间隔与所述电路体载置面对置;及电路体 插入部,其开口为能够使所述电路体插入。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在 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中,对于所述电路体的1 个所述末端形成有至少2个所述电路体保持部,并且,将该2个电路 体保持部呈交错状配置。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在 第1至第3的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中,在所述电 路体侧连接器的连接器嵌合开始部分形成有连接器引导用的倾斜部。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在 第3或第4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中,将所述2个电路体 保持部中的离所述电路体侧连接器最近的电路体保持部对齐到所述引 导框架的缘部的位置来配置,并且,从最近的所述电路体保持部沿着 所述连接器连接方向突出设置有所述连接器推出部。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在 第1至第4的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中,从所述电 路体载置面的相反侧的面或所述引导框架的缘部,沿着所述连接器连 接方向突出设置有所述连接器推出部。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在 第1至第6的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中,作为所述 电路体,使用被形成为扁平形状的扁平连接部件。

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在 第7技术方案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中,在所述电路体的所述末端 形成有使该末端自身至少能够在所述连接器排列方向变位的错位吸收 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引导框架是用于将分别设置 在电路体的多个末端的多个电路体侧连接器统一连接到多个设备侧连 接器的、树脂制的引导框架,所述引导框架的特征在于,该引导框架 形被成为在连接器排列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形成有:电路体保持 部,其保持所述电路体;及连接器推出部,其抵接于所述电路体侧连 接器的连接器侧抵接部,并且,在所述电路体保持部形成有:电路体 载置面,其用于载置所述电路体;及保持用的突出部,其从该电路体 载置面突出且在所述连接器排列方向确保着与所述电路体的间隙来配 置,在所述连接器推出部形成有:弹性部,其在连接器连接方向具有 弹性;及推出侧抵接部,其配置在与该弹性部相比离所述电路体侧连 接器更近一侧的位置且向所述连接器侧抵接部的抵接被确保在所述连 接器排列方向。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电路体保持状态引导框架的 特征在于,为了将分别设置在电路体的多个末端的多个电路体侧连接 器统一连接到多个设备侧连接器,将所述电路体保持于第9技术方案 的引导框架从而构成所述电路体保持状态引导框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方法的特 征在于,包含以下的工序:第一工序,通过做成为第10技术方案的电 路体保持状态引导框架,从而将多个电路体侧连接器的配置与多个设 备侧连接器的排列配对;第二工序,使所述电路体保持状态引导框架 在连接器连接方向移动而将所述多个电路体侧连接器统一连接到所述 多个设备侧连接器;及第三工序,在连接后从所述电路体保持状态引 导框架卸下引导框架。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技术方案,是使用引导框架来统一进行多个连接器的连 接的构造,在引导框架上形成有:电路体保持部,其吸收连接器排列 方向的错位并且保持电路体;及连接器推出部,其沿着连接器连接方 向弹性的地抵接于电路体侧连接器,因此,即使在产生了连接器排列 方向及连接器连接方向的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该错位。因此,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产生了制造上的错位的情况下,也得到能够容易 地进行统一连接这种效果。

根据第2技术方案,在引导框架的突出部形成有:载置面对置部, 其隔开预定的间隔与电路体载置面对置;及电路体插入部,其开口为 能够使电路体插入,因此,能够使突出部为大致倒L字状的形状。因 此,得到能够利用这样的形状来防止电路体的脱出这种效果。

根据第3技术方案,利用至少2个电路体保持部来保持电路体, 因此,与1个的情况相比,得到能够提高保持力这种效果。另外,根 据本发明,在电路体的左右两侧不将2个电路体保持部配置在对置的 位置,而是配置为交错状,因此,得到例如即使电路体较长也能够以 稳定的状态进行保持这种效果。并且,根据本发明,根据后述的实施 例的栏的说明可知,在电路体上具有T字状的部分的情况下,如果将1 个电路体保持部对齐到该T字状的部分的位置来配置,则得到能够实 现电路体的定位、电路体的配置的稳定化这种效果。

根据第4技术方案,在连接器嵌合开始部分形成有连接器引导用 的倾斜部,因此,能够将电路体侧连接器引导至设备侧连接器的正规 嵌合位置。因此,根据本发明,得到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器的统一连 接这种效果。此外,当然,将具有与连接器引导用的倾斜部相同的功 能的部分形成于设备侧连接器,也是有效的。

根据第5技术方案,将离电路体侧连接器最近的电路体保持部对 齐到引导框架的缘部的位置来配置,并且,从该电路体保持部沿着连 接器连接方向突出设置有连接器推出部,因此,在电路体保持部与电 路体侧连接器之间产生空间,得到能够将该空间作为电路体的挠曲允 许空间来利用这种效果。由此,得到能够有助于连接器连接方向的错 位吸收这种效果。

根据第6技术方案,从电路体载置面的相反侧的面、或从引导框 架的缘部,沿着连接器连接方向突出设置有连接器推出部,因此,在 电路体侧连接器与引导框架的缘部之间,连接器推出部位于比电路体 更靠下的位置,结果,得到连接器推出部成为支承部件而能够防止下 垂这种效果。另外,根据本发明,与所述第5技术方案的连接器推出 部的配置相比,还得到能够使末端部分的可视性提高这种效果。

根据第7技术方案,将例如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挠性扁 平电缆(FFC)等扁平形状的电气连接部件作为电路体使用,因此,得 到随着变薄而相应地实现省空间化这种效果。

根据第8技术方案,在电路体末端形成有吸收错位的部分、即形 成有错位吸收部,因此,得到在容易进行统一连接时使该错位吸收部 产生作用这种效果。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能够变位的错位吸 收部的特性,从而能够在将电路体末端保持在引导框架的电路体保持 部时容易作业。即,得到能够实现作业性的提高这种效果。

根据第9技术方案,是用于统一进行多个连接器的连接的引导框 架,在该引导框架上形成有:电路体保持部,其吸收连接器排列方向 的错位并且保持电路体;及连接器推出部,其沿着连接器连接方向弹 性的地抵接于电路体侧连接器,因此,即使在产生了连接器排列方向 及连接器连接方向的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该错位。因此,根据 本发明的引导框架,得到即使在产生了制造上的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够 容易地进行统一连接这种效果。

根据第10技术方案,是将电路体保持于第9技术方案的引导框架 而成的构成,因此,与第9技术方案同样,得到即使在产生了制造上 的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统一连接这种效果。

根据第11技术方案,通过使用第10技术方案的电路体保持状态 引导框架,从而得到能够提供一种用于将多个电路体侧连接器统一连 接到多个设备侧连接器的更好的方法这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等的立体图、及主要 部分的放大图。

图2是构成图1的FPC保持状态引导框架的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 FPC和引导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引导框架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示出将图2的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保持于引导框架的 状态的FPC保持状态引导框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即将使用图4的FPC保持状态引导框架对电路体侧连 接器与电磁阀的设备侧连接器进行连接器连接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电路体侧连接器侧观察图5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从图6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从图6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示出从图5的状态对电路体侧连接器与设备侧连接器进行 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连接器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从图9的状态取下了引导框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FPC的变形例的图,(a)是电路宽度相同的情况下 的立体图,(b)是从(a)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放大立体图。

图13是示出FPC的变形例的图,(a)是电路宽度变细的情况下 的立体图,(b)是从(a)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放大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磁阀(设备)、2…电磁线圈固定部件、3…外周面、4…设 备侧连接器、5…前端面、6…后端面、7…电线、8…定位部、9…基部、 10…隆起部、11…狭缝部、12…连接器壳体、13…端子、14…嵌合凹 部、15…卡止突起、16…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17…引导框架、 18…FPC保持状态引导框架(电路体保持状态引导框架)、19…FPC(电 路体、扁平连接部件)、20…电路体侧连接器、21…主干线部、22… 分支线部(电路体末端)、23…连接器壳体、24…嵌合凸部、25…挠 性卡止片、26…FPC固定部、27…连接器侧抵接部、28…框架主体、 29…FPC保持部(电路体保持部)、30…连接器推出部、31…左右两 端部、32…前侧的缘部(缘部)、33…后侧的缘部(缘部)、34…电 路体载置面、35…突出部、36…载置面对置部、37…FPC插入部(电 路体插入部)、38…连续部、39…弹性部、40…推出侧抵接部、41… 主干线载置部、42、43…倾斜部、44…错位吸收部、45…倾斜部、S… 空间、C…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统一连接构造是使用设置有电路体保持部和连 接器推出部的引导框架将多个电路体侧连接器统一连接到多个设备侧 连接器的构造。电路体保持部吸收连接器排列方向的错位并且保持电 路体末端,连接器推出部沿着连接器连接方向与电路体侧连接器弹性 地抵接。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统一 连接构造等的立体图、及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另外,图2是构成图1 的FPC保持状态引导框架的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和引导框架的立 体图,图3是图2的引导框架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是示出将图2 的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保持于引导框架的状态的FPC保持状态引 导框架的立体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具体的形状、材料、数值、方向等是用于使本 发明容易理解的例示,能够根据用途、目的、规格等而适当变更。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举出汽车的变速器中的电子设备等,但 是,作为一个例子。此外,图中的箭头P表示上下方向,箭头Q表示 左右方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连接器排列方向),箭头R表 示前后方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连接器连接方向)。

在图1中,引用附图标记1表示作为电子设备的电磁阀(设备)。 电磁阀1隔开预定的间隔地在左右方向并列配置。电磁阀1是大致圆 柱状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5个电磁阀1。该5个电磁阀1被 固定在电磁线圈固定部件2的上表面。此外,电磁线圈固定部件2在 专利文献1(参照现有技术文献的栏)中相当于汽车的车身面板。

电磁阀1在内部具有未图示的电子元器件,在外周面3设置有设 备侧连接器4。该设备侧连接器4配置在电磁阀1的前端面5的附近。 从电磁阀1的后端面6引出有电线7。

在电磁线圈固定部件2上设置有一对定位部8。该一对定位部8 配置形成在5个电磁阀1的左右两侧的位置。另外,一对定位部8配 置形成在电磁阀1的前端面5侧。

一对定位部8具有:基部9,其从电磁线圈固定部件2的上表面 向上方突出;隆起部10,其在该基部9的末端位置朝内设置;及狭缝 部11,其是通过该将隆起部10切槽而形成的。更略微具体地说明,狭 缝部11被形成来作为对后述的引导框架17的框架主体28的左右两端 部31进行引导的部分(使该左右两端部31滑动的部分)。在狭缝部 11,形成有限制引导框架17的滑动量的止动部分(省略附图标记)。 狭缝部11根据设备侧连接器4的位置来配置形成。

设备侧连接器4被构成为包括: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制的连接器壳 体12、和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端子13。在连接器壳体12的内部形 成有嵌合凹部14(参照图10)。另外,在连接器壳体12的外部形成 有卡止突起15(参照图10)。端子13的一端与电磁阀1的内部的未 图示的电子元器件连接。另外,端子13的另一端在嵌合凹部14露出 并与后述的FPC19连接。

在以上这样的5个电磁阀1的各设备侧连接器4上,电气连接有 用引用附图标记16示出的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对于该电气连接, 能够使用引导框架17来统一连接。

首先,说明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16的构成及构造,接下来, 说明将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16保持于引导框架17的状态(FPC保 持状态引导框架18)。然后,也说明电气连接。此外,在说明中除了 参照图1~图4之外,还根据需要而参照图5~图11。

图5是示出即将使用图4的FPC保持状态引导框架18(电路体保 持状态引导框架)进行连接器连接之前的状态的(示出即将对后述的 电路体侧连接器20与电磁阀1的设备侧连接器4进行连接器连接之前 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从电路体侧连接器20侧观察图5的 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从图6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从图6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示出从图5的 状态对电路体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4进行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 立体图,图10是图9的连接器连接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从图9 的状态取下了引导框架17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图2中,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16具有FPC19(电路体、扁 平连接部件)、和设置在该FPC19的末端的电路体侧连接器20,它们 以预定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是5个)设置,且根据设备侧连接器4 的位置而在左右方向并列配置。

FPC19被称为柔性印刷电路基板,是扁平形状的电气连接部件。 作为扁平形状的连接部件,此外一般已知挠性扁平电缆(FFC)等。它 们是扁平形状,因此,比电线束薄,相应地具有能够实现省空间化这 种优点。此外,图中的引用附图标记21表示FPC19成为主干线状的部 分(主干线部)。另外,引用附图标记22表示相对于主干线部21而 言的分支线部。在本实施例中,主干线部21在左右方向延伸,分支线 部22在前后方向延伸。分支线部22是相当于FPC19的末端的部分。

在图2及图10中,电路体侧连接器20包括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制 的连接器壳体23,并被形成为:能够将FPC19的电路(省略图示)连 接到设备侧连接器4的端子13。在连接器壳体23上形成有:嵌合凸部 24,其被插入到设备侧连接器4的嵌合凹部14;挠性卡止片25,其被 卡止在设备侧连接器4的卡止突起15;FPC固定部26,其固定FPC19 的末端部;及连接器侧抵接部27,其与后述的连接器推出部30抵接。 FPC19的末端部被以与嵌合凸部24的下表面贴紧的状态固定。连接器 侧抵接部27被形成为电路体侧连接器20的后部的壁。

在图2及图3中,引导框架17是树脂成形品,以在连接器排列方 向(在本实施例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引导框架17 被形成为具有刚性的部件,不会因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16的重量、 在连接器连接时容易地挠曲。引导框架17如上所述,用于将带电路体 侧连接器的FPC16统一连接到5个电磁阀1的各设备侧连接器4。

引导框架17具有框架主体28。在该框架主体28的上表面形成有 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10个)FPC保持部29(电路体保持部)。另外, 在多个FPC保持部29中的配置在离电路体侧连接器20较近一侧的5 个FPC保持部29,分别以与FPC保持部29连续的方式形成有连接器 推出部30。引导框架17如上所述,在框架主体28上具有FPC保持部 29和连接器推出部30。以下,更详细地说明。

框架主体28被形成为长条板状的部分。这样的框架主体28的左 右两端部31(左端部31、右端部31)被形成为被插入到一对定位部8 的狭缝部11并被引导的部分。

FPC保持部29是保持FPC19的末端(分支线部22)的部分,对 于1个FPC19的末端至少设置有2个。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2个。2 个FPC保持部29配置成如下位置:在FPC19的末端(分支线部22) 的左右两侧成为交错状。2个FPC保持部29中的、离电路体侧连接器 20较近一侧的FPC保持部29对齐到框架主体28的缘部的位置来配置。 具体而言,被配置为与前侧的缘部32的位置对齐。另一方面,另1个 FPC保持部29被配置为从框架主体28的后侧的缘部33隔开预定的间 隔。具体而言,被配置在FPC19的分支线部22与FPC19的主干线部 21交差的T字状的部分的附近。此外,通过对齐到该T字状的部分的 位置来配置上述另1个FPC保持部29,从而得到能够有助于FPC19的 定位、FPC19的配置的稳定化这种效果。

FPC保持部29具有电路体载置面34和突出部35并被形成为图示 形状。电路体载置面34被形成来作为载置FPC19的末端(分支线部 22)的平坦的面。突出部35被形成来作为从电路体载置面34向上方 突出的部分。突出部35被形成来作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肋状的部 分。突出部35被形成来作为保持FPC19的末端(分支线部22)的部 分。在这样的突出部35,形成有载置面对置部36、和FPC插入部37 (电路体插入部)。突出部35由载置面对置部36和FPC插入部37被 形成为大致倒L字状的形状。

突出部35被配置形成为相对于FPC19的末端(分支线部22)的 左侧部或右侧部确保有间隙C(图7参照)的状态。即,被配置形成为 能够吸收左右方向的错位。

载置面对置部36被形成来作为隔开预定的间隔(隔开比分支线部 22的厚度大的间隔)与电路体载置面34对置的保持部分。FPC插入部 37被开口形成来作为能够使FPC19的末端(分支线部22)插入的部分。 FPC插入部37被形成来作为狭缝状的部分。

在图2、图3、及图10中,连接器推出部30被形成为能够将电路 体侧连接器20推出到正规的连接器嵌合位置的部分。这样的连接器推 出部30如上所述,被形成为与对齐到前侧的缘部32的位置来配置的 FPC保持部29(接近电路体侧连接器20侧的FPC保持部29)连续。 连接器推出部30为了能够将电路体侧连接器20推出,被形成为具有 可挠弹性(弹性)(此外,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也可以粘贴橡胶、 海绵等弹性部件,来代替该连接器推出部30)。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 推出部30,形成有连续部38、弹性部39、及推出侧抵接部40。

弹性部39被以U字状形成为半圆筒形的部分(形状是一个例子, 也可以是V字状等)。弹性部39在连接器连接方向具有弹性,被形成 为在连接器连接方向均匀地挠曲的形状。推出侧抵接部40被形成来作 为与电路体侧连接器20的后部的连接器侧抵接部27抵接的部分。推 出侧抵接部40配置在与弹性部39相比离电路体侧连接器20更近一侧 的位置。这样的推出侧抵接部40被形成为向连接器侧抵接部27的抵 接被确保在连接器排列方向的形状。即,推出侧抵接部40被形成为在 连接器排列方向延伸的形状。

在图2中,准备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16和引导框架17,此后, 将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16保持于引导框架17后,如图4所示,获 得FPC保持状态引导框架18。

此外,关于上述保持,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16的FPC19的主 干线部21被载置在引导框架17的主干线载置部41。

根据图3及图10也可知,引导框架17上从前侧的缘部32的位置 向设备侧连接器4侧突出有连接器推出部30,因此,当完成了带电路 体侧连接器的FPC16的保持时,设置在FPC19的末端(分支线部22) 的电路体侧连接器20成为自由端的状态。

在图5中,当使FPC保持状态引导框架18的引导框架17的左右 两端部31插入到一对定位部8的各狭缝部11并滑动移动时,与此同 时,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16的各电路体侧连接器20向电磁阀1的 各设备侧连接器4笔直地移动(参照图6~图8)。

在电路体侧连接器20与设备侧连接器4的连接器嵌合开始时(连 接器连接开始时),连接器推出部30的推出侧抵接部40抵接于电路 体侧连接器20的连接器侧抵接部27。因此,利用连接器推出部30的 作用(利用弹性部39的作用),如图9及图10所示,电路体侧连接 器20被推出到嵌合完成位置(连接完成位置)。利用以上所述,连接 器嵌合(连接器连接)完成。连接器嵌合(连接器连接)在本实施例 中在5处完成。即,统一连接完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电路体侧连接器20的连接器嵌合开始部 分形成有倾斜部42,并且在设备侧连接器4的连接器嵌合开始部分也 形成有倾斜部43,因此,当然能够将电路体侧连接器20引导至设备侧 连接器4的正规嵌合位置。

在统一连接完成后,卸下引导框架17后,成为图11所示的状态, 一系列的连接作业完成。

以上,如参照图1~图11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是使用引导 框架17来统一进行多个连接器的连接的构造,由于在引导框架17上 形成有吸收连接器排列方向(左右方向)的错位并且保持FPC19的末 端(分支线部22)的多个FPC保持部29,还由于在接近电路体侧连接 器20侧的FPC保持部29形成有沿着连接器连接方向(前后方向)与 电路体侧连接器20弹性地抵接的连接器推出部30,所以,即使在产生 了连接器排列方向及连接器连接方向的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该 错位并进行统一连接。

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产生了制造上的错位的情况下,也得 到能够容易地进行统一连接这种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连接器嵌合开始部分形成有连接器引 导用的倾斜部42、43,因此,能够将电路体侧连接器20引导至设备侧 连接器4的正规嵌合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得到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器的统一连接这种 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将与连接器推出部30连续的FPC保持部29 对齐到引导框架17的前侧的缘部32的位置来配置,因此,在该缘部 32与电路体侧连接器20之间产生空间S(参照图10),能够将该空间 S作为FPC19的末端(分支线部22)的挠曲允许空间来利用。

因此,得到用上述的配置能够有助于连接器连接方向(前后方向) 的错位吸收这种效果。

本发明当然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实 施。

例如,不限于上述说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造:使连接器推出 部30从电路体载置面34的相反侧的面、或前侧的缘部32突出,在该 连接器推出部30的位置,使FPC19的末端(分支线部22)在上,并 使连接器推出部30在下。即,也可以是利用连接器推出部30来支承 电路体侧连接器20的构造。如果是担心电路体侧连接器20的下垂的 情况,则是有效的。

能够使电路体侧连接器20为自由端并且防止下垂,因此,得到能 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器的统一连接这种效果。

作为其他的变形例,举出图12及图13所示的例子。以下,参照 图12及图13说明FPC19的分支线部22的变形例。图12是示出分支 线部22的电路宽度变为相同的情况下的变形例的图,图13是示出电 路宽度变细的情况下的变形例的图。此外,此处的说明相对于图1至 图11的例子而言仅分支线部22的形状有一部分不同,因此,特征部 分以外的引用附图标记标注相同的部件并省略说明。

在图12及图13中,在相当于FPC19的末端的部分、即分支线部 22,形成有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中的之一的错位吸收部44。该错位 吸收部44被形成为至少能够在左右方向变位的部分(能够变形的部 分),优选被形成为也能够在前后方向变位的部分。换个说法,被形 成为在产生了错位的情况下能够吸收该错位的部分。错位吸收部44例 如被形成为大致S字状且伸缩自如的形状(形状是一个例子。只要能 够吸收错位,形状没有特别限定)。错位吸收部44被配置形成为位于 2个FPC保持部29之间。

在上述构成及构造中,当使FPC保持状态引导框架18滑动移动 时,随着该滑动移动,带电路体侧连接器的FPC16的各电路体侧连接 器20向电磁阀1的各设备侧连接器4笔直地移动。在开始电路体侧连 接器20与设备侧连接器4的连接器嵌合时(开始连接器连接时),连 接器推出部30抵接于电路体侧连接器20。因此,利用连接器推出部 30的作用,电路体侧连接器20被推出到嵌合完成位置(到连接完成位 置)。利用以上所述,连接器嵌合(连接器连接)完成。

此外,在图12及图13的变形例中,在设备侧连接器4的连接器 嵌合开始部分形成有倾斜部45。由此,能够将电路体侧连接器20引导 至设备侧连接器4的正规嵌合位置。

根据图12及图13的本发明,作为能够吸收连接器排列方向(左 右方向)及连接器连接方法(前后方向)的错位的部分,在支线部22 形成有错位吸收部44,因此,能够使该错位吸收部44在进行连接器嵌 合的统一连接时产生作用。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能够变位的 错位吸收部44的特性,从而能够在将分支线部22保持到引导框架17 的2个FPC保持部29使作业容易。即,能够实现作业性的提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