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终端、信息通信中继装置、信息通信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终端、信息通信中继装置、信息通信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摘要

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消息转换功能部(60)。消息转换功能部(60)包括转换对象取得部(61)和消息转换部(62)。转换对象取得部(61)通过存在于移动体的内部即基础区域,或者是存在于在基础区域的外侧被视为与基础区域相同的扩张区域,在从在发送侧生成起至在接收侧提供给用户为止的期间,取得在基础区域内或在基础区域与扩张区域之间被发送、接收的消息,以作为转换对象消息。消息转换部(62)根据预先确定的消息转换处理对转换对象消息进行转换,以取得转换完成消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2334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80626.1

  • 发明设计人 有田英一;下谷光生;

    申请日2013-10-30

  • 分类号G06F13/00;G01C21/26;G06F3/0488;

  •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曹振华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5: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14

    授权

    授权

  • 2016-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3/00 申请日:201310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信息终端、信息通信中继装置、信息通信系统及信息处 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汽车中,有时会装设多个显示装置。例如,在驾驶座正面、驾驶座与副 驾驶座之间以及副驾驶座正面配置显示装置。另外,有时后座用的显示装置配置于前座的 头枕部位。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车内的多个显示器中的某个显示器观 看并聆听移动设备内的AV(Audio-Visual:视听)媒体内容的技术。具体而言,当移动设备的 用户选择车内的多个显示器中的某个显示器时,控制多个显示器的车载系统从移动设备接 收到媒体内容数据,并将媒体内容显示于选择的显示器。当选择显示器时,车内的多个显示 器的位置显示于移动设备的画面。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对车内的多个显示器 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935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汽车等移动体内,有时难以进行人们之间的交流。例如,在享受AV媒体内 容的人即便被叫到,也可能未注意到。另外,例如最好要阻止跟驾驶员说话以及驾驶员大幅 度转移视线这样的情况。

另外,例如,在大型车、微型巴士、列车、飞机、船舶等移动体中,远离的人彼此之间 难以进行会话。另外,即便彼此很近,其他人的声音等也可能会成为阻碍。

另外,交流阻碍的主要原因并不限于上述例子。另外,人们进行交流的环境并不限 于移动体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人们的交流是有用的技术,例如能使人们的交流 多样化的技术。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转换对象取得部和消息转换部。转换对 象取得部通过存在于移动体的内部即基础区域,或者是存在于在基础区域的外侧被视为与 基础区域相同的扩张区域,在从在发送侧生成起至在接收侧提供给用户为止的期间,取得 在基础区域内或在基础区域与扩张区域之间被发送、接收的消息,以作为转换对象消息。消 息转换部根据预先确定的消息转换处理对转换对象消息进行转换,以取得转换完成消息。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一技术方案,在从在发送侧生成起至在接收侧提供给用户为止的期间, 根据消息转换处理对转换对象消息进行转换。因此,能给人们的交流提供多种形式。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会变得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实施方式一的信息通信系统的第一结构例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2是对实施方式一的信息通信系统的第二结构例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3是对实施方式一的信息终端的第一结构例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4是对实施方式一的信息通信系统装设于汽车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实施方式一的发送侧终端生成消息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实施方式一的发送侧终端的画面中显示出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的情形进 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实施方式一的将消息拖曳至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实施方式一的信息处理部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9是对实施方式一的消息发送功能部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0是对实施方式二的发送选择规则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对实施方式三的手势操作与终端属性的关联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对实施方式三的手势操作与车速的关联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实施方式四的作为发送对象的消息的第二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对实施方式四的作为发送对象的消息的第三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对实施方式五的确定移动型信息终端的位置的技术的第一例子进行说明 的图。

图16是对实施方式五的确定移动型信息终端的位置的技术的第二例子进行说明 的图。

图17是对实施方式六的移动型信息终端存在于车外的情况下的信息通信系统进 行说明的图。

图18是对实施方式七的信息终端的第二结构例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19是对实施方式八的信息通信系统的第三结构例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20是对实施方式九的作为消息转换的第一例的翻译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21是对实施方式九的作为消息转换的第二例的声音转换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22是对实施方式九的作为消息转换的第三例的文本转换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23是对实施方式九的消息转换功能部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24是对实施方式九的消息转换功能部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5是对实施方式九的消息转换功能部装设于发送侧终端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框 图。

图26是对实施方式九的消息转换功能部装设于接收侧终端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框 图。

图27是对实施方式九的消息转换功能部装设于系统整体控制装置的例子进行说 明的框图。

图28是对实施方式九的消息转换处理的执行选择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29是对实施方式九的根据终端属性信息选择消息转换处理的执行选择及种类 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30是对实施方式九的根据车速选择消息转换处理的执行选择及种类的例子进 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信息通信系统>

在图1中,示出了对实施方式一的信息通信系统10的第一结构例进行说明的框图。 如图1所示,信息通信系统10包括多个信息终端装置11。但是,信息终端装置11的数量并不 限定于图1的例子。另外,有时也将信息终端装置11称为信息终端11、终端11等。

信息终端11将视觉信息及听觉信息提供给用户。另外,信息终端11接受用户的信 息输入。另外,各信息终端11具有通信功能,并与其它的信息终端11进行通信。

通信功能能通过无线通信、有线通信或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以下,举出所有信息 终端11均具有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这两个功能的例子。但是,信息通信系统10既可以包括 发送专用的信息终端11,或者也可以包括接收专用的信息终端11。

信息终端11如上所述具有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这两个功能,因此,既可能作为发 送侧的信息终端11进行动作,也可能作为接收侧的信息终端11进行动作。另外,在信息通信 系统10中,采用了一对一通信和一对多通信这两种通信。但是,也能仅采用任意一方的通信 形态。

另外,有时也将作为发送侧进行动作的情况下的信息终端11称为发送侧信息终端 11、发送侧终端11、第一信息终端11、第一终端11等。同样地,有时也将作为接收侧进行动作 的情况下的信息终端11称为接收侧信息终端11、接收侧终端11、发送目的地终端11、第二信 息终端11、第二终端11等。

在图2中,示出了对信息通信系统10的第二结构例进行说明的框图。在图2的例子 中,追加了在整体上对信息通信系统10进行整体控制的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系统整体控 制装置12具有通信功能,并与各信息终端11进行通信。通信功能能通过无线通信、有线通信 或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

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例如作为对信息终端11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信息通信中继 装置起作用。即,各信息终端11经由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进行通信。该中继功能能通过一般 的路由功能加以实现。

此处,预先对各信息终端11及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赋予了固有的识别信息(以下, 有时也称为ID)。该ID用于确定例如信息的发送源及发送目的地。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不仅 在通信中,在其它处理中也共用该ID。

<信息终端>

在图3中示出了对信息终端11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框图。根据图3的例子,信息终 端11包括信息处理部21、存储部22及信息输出部23。此处,信息输出部23包括显示部24和声 音输出部25。信息终端11还包括信息输入部26和外部通信部27。

信息处理部21是进行信息终端11的各种处理的装置。因此,也可将信息处理部21 称为信息处理装置21。在上述各种处理中,例如包括存储部22、信息输出部23、信息输入部 26及外部通信部27的控制。另外,在上述各种处理中,例如包括供给至信息输出部23的数据 的生成和经由信息输入部26取得的用户操作的解析。

此处,例示出信息处理部21由中央运算处理部(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电路 构成)和主存储部(例如由ROM、RAM、闪速存储器等一个或多个存储装置构成)构成的情况。 根据该例子,通过中央运算处理部执行存储于主存储部的各种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处理。也 能并列地执行各种处理。通过各种处理实现与其对应的各种功能。

中央运算处理部所执行的程序既可以预先存储于主存储部,或者也可以在执行时 从辅助存储部(此处为存储部22)读出而存储于主存储部。主存储部不仅用于存储程序,也 用于存储各种数据。另外,主存储部还提供中央运算处理部执行程序时的作业区域。另外, 主存储部为了将显示部24中显示的图像写入而提供图像保存部。图像保存部有时也被称为 视频存储器或图形存储器。

此处,信息处理部21的各种功能由软件实现,但这些各种功能的全部或一部分也 可以由硬件(例如以进行特定运算的方式构成的运算电路等)实现。

存储部22存储各种信息。此处,存储部22被设为由信息处理部21利用的辅助存储 部。存储部22能利用例如硬盘装置、能改写且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光盘装置等一个以 上的存储装置来构成。

作为存储部22中存储的信息,可列举出图像数据(图标等对象、地图数据等)、声音 数据(操作声、通知声、效果声、引导声音等)、AV数据等。

显示部24将视觉信息提供给用户。此处,例示出显示部24由液晶显示装置构成的 情况,以下,有时也将显示部24称为液晶显示装置24或显示装置24。但是,也能由其它种类 的显示装置构成显示部24。显示部24例如根据从信息处理部21供给来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动作。

声音输出部25将听觉信息提供给用户。声音输出部25能由包括扬声器、音频放大 器等的声音输出装置实现。例如,从信息处理部21供给来的声音数据由音频放大器转换为 模拟电信号,并从扬声器作为声音加以输出。

信息输入部26(以下有时也称为输入部26)接受对信息终端11进行的输入操作,并 利用信息处理部21能处理的信号将该输入操作转移至信息处理部21。

此处,例示出输入部26由接触型的触摸面板构成的情况。因此,以下,有时也将输 入部26称为触摸面板26。但是,也能采用非接触型的触摸面板。另外,触摸面板有时也被称 为触控屏。另外,接触型有时也被称为二维(2D)型,非接触型有时也被称为三维(3D)型。

另外,还例示出触摸面板26重叠在液晶显示装置24的画面上的结构。由此,用户能 利用与画面中显示的图标等接触的感觉进行输入操作。但是,也能采用触摸面板26未重叠 在液晶显示装置24的画面上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触摸面板26被使用在与液晶显示装置24 的画面上不同的部位。

另外,作为对触摸面板26进行输入的指示物,例示出用户的手指(更具体而言是指 尖)。但是,例如也可将指示笔(也称为触摸笔)等工具用作指示物。

另外,也可将鼠标等定点设备用作输入部26以代替触摸面板,或者也可除了触摸 面板之外,追加鼠标等定点设备用作输入部26。另外,也可利用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等 识别用户的动作的所谓动作捕捉装置。

外部通信部27是在信息处理部21与存在于终端外部的外部装置之间对通信信号 进行中间调整的电路。图1的例子中,其它的信息终端11与外部装置相对应,图2的例子中, 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与外部装置相对应。

具体而言,外部通信部27从信息处理部21取得发送来的数据,将该发送数据转换 为预先采用的通信规格的发送信号,并将该发送信号输出至信息终端11的外部。相反地,外 部通信部27接收从信息终端11的外部来到的信号,根据预先采用的通信规格对该接收信号 中包含的数据进行抽出,并将获得的接收数据转移至信息处理部21。

信息终端1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3的例子。例如,在不利用听觉信息的输出的情况 下,也可省略声音输出部25。另外,也可通过设置外部输入部而从信息终端11的外部取入视 觉信息和听觉信息中的一方或两方。

另外,也可设有对信息终端11的当前位置的信息进行取得的位置信息取得部。位 置信息取得部例如可由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天线和GPS 接收装置构成,其中,上述GPS接收装置根据由GPS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来自GPS卫星的信息对 信息终端11的当前位置进行检测。但是,位置信息取得部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信息传递的概要>

在说明更具体的结构例之前,对信息终端11间的信息传递的概要进行说明。为了 容易理解该说明,此处,如图4所示,举出信息通信系统10装设于汽车的例子。图4是汽车的 俯视图,为了说明而省略汽车的顶板部分的图示。

但是,信息通信系统10既可以装设于除了汽车之外的车辆(例如轨道车),也可以 装设于除了车辆之外的移动体(例如飞机、船)。另外,信息通信系统10的利用并不限定于移 动体内。

根据图4的例子,为各座位配置有信息终端11。具体而言,驾驶座(此处为右前座) 用的信息终端11的显示画面配置于仪表板的驾驶座正面部分,例如被作为综合仪表盘加以 实现。另外,综合仪表盘是指能综合地显示例如仪表(速度计、旋转计等)、警告灯、显示灯、 导航图像、各种装置(AV(Audio-Visual:视听)设备等)的动作状况、车载摄像头的摄像图像 的显示盘。综合仪表盘有时也被称为仪表组等。

另外,副驾驶座(此处是指左前座)用的信息终端11的显示画面配置于仪表板的副 驾驶座正面部分。右后座用的信息终端11的显示画面配置于驾驶座背面,例如配置于驾驶 座的头枕部分。左后座用的信息终端11的显示画面配置于副驾驶座背面,例如配置于副驾 驶座的头枕部分。

另外,关于图2的结构例,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能配置于车内的任意部位。

在图5~图7中,示出了用于对信息通信系统10中的信息发送操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的图。图5~图7是发送侧终端11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首先,发送侧终端11的用户使用发送侧终端11生成消息31以作为发送对象的信息 (参照图5)。此处,将消息31设为文字(换言之是文本数据),文字的输入利用软件、键盘等的 一般输入操作。

另外,在图5~图7中,例示出了消息31显示于地图图像上的情况,换言之例示出了 消息31的背景是地图图像的情况,但生成消息31的状况并不限定于该例。

在消息31生成后,当触摸消息31时,在发送侧终端11的画面上显示出三个图标32 (参照图6)。将此处的触摸设为一点触摸(即利用一根手指的触摸)。在图6中,用涂黑圆示意 地图示出触摸的情形。

上述图标32表示作为消息31的发送目的地候补的信息终端11。因此,也可将图标 32称为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图6例示出了发送侧终端11是副驾驶座用终端11的情况,显 示出了分别对应于驾驶座用、右后座用及左后座用的信息终端11的图标32。

此外,当将消息31拖曳至某个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时(参照图7),朝对应于该图 标32的信息终端11发送消息。即,能通过拖曳进行发送目的地终端11的指定和消息发送的 指示。将此处的拖曳设为一点拖曳(即利用一根手指的拖曳)。在图7中,用涂黑箭头示意地 图示出拖曳的情形。另外,也可使用轻击(flick)以代替拖曳。

在接收侧终端11中,接收到的消息31显示于画面中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另外,也可 通过对接收到的消息31进行预先分配的手势(gesture)操作,将接收到消息31这一情况通 知给发送侧终端11。

<消息发送功能>

在图8中,关于消息31的发送,示出了对信息处理部21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框图。 根据图8的例子,信息处理部21包括消息发送功能部40,消息发送功能部40由通信环境管理 部41、消息生成部42、发送目的地候补显示控制部43及消息发送处理部44构成。

<通信环境管理部>

通信环境管理部41对作为自终端11的通信对象的信息终端11、即他终端11的存在 进行确认。他终端11的确认处理能通过通信领域的一般技术加以执行。

另外,通信环境管理部41取得与属于信息通信系统10的信息终端11的配置位置关 系相关的终端配置信息。终端配置信息是例如汇集了各信息终端11(能通过ID区别)的配置 位置的信息。能从终端配置信息取得自终端11与他终端11的相对位置的信息,该相对位置 的信息用于配置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参照图6)。

在图4的例子中,四个信息终端11的配置部位是固定的,因此,各信息终端11的配 置位置是已知的。因此,预先生成终端配置信息,例如能在将信息通信系统10装设于汽车时 加以生成。另外,只要将该终端配置信息预先存储于各信息终端11的存储部(例如存储部22 或信息处理部21的主存储部)即可。由此,通信环境管理部41通过执行从预先存储有终端配 置信息的存储部取得终端配置信息的处理(称为第一终端配置信息取得处理),能取得终端 配置信息。

或者,也可对各信息终端11预先赋予自身的配置位置的信息,将该配置位置的信 息与自身的ID相关联地发送至他终端11。换言之,各信息终端11也可从他终端11收集ID及 配置位置的信息。由此,通信环境管理部41通过执行利用与他终端11的通信来收集信息而 取得终端配置信息的处理(称为第二终端配置信息取得处理),能取得终端配置信息。

另外,也可采用第一终端配置信息取得处理和第二终端配置信息取得处理这两个 处理。

另外,通信环境管理部41取得他终端11的终端属性信息。终端属性信息例如是该 信息终端11(能通过ID区别)为驾驶座用、副驾驶座用、右后座用及左后座用中的哪个的与 区别相关的信息。该例示的终端属性信息也可以说是表示该信息终端11是否是驾驶座用 (换言之为驾驶员用)的信息。另外,表示信息终端11是否是驾驶员用的终端属性信息也可 以通过利用二态(例如“是”和“非”)来加以构成。

终端属性信息例如显示于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参照图6)。

在图4的例子中,四个信息终端11属于信息通信系统10是已知的。因此,只要将自 终端11及他终端11的终端属性信息预先存储于各信息终端11的存储部(例如存储部22或信 息处理部21的主存储部)即可。由此,通信环境管理部41通过执行从预先存储有终端属性信 息的存储部取得终端属性信息的处理(称为第一终端属性信息取得处理),能取得他终端11 (进一步说是自终端11)的终端属性信息。

或者,各信息终端11也可以将自身的终端属性信息发送至他终端11。换言之,各信 息终端11也可从他终端11收集终端属性信息。由此,通信环境管理部41通过执行利用与他 终端11的通信来收集信息而取得终端属性信息的处理(称为第二终端属性信息取得处理), 能取得终端属性信息。

另外,也可采用第一终端属性信息取得处理和第二终端属性信息取得处理这两个 处理。

通信环境管理部41以预先设定的时间点执行上述各种处理。上述时间点包括例如 信息终端11的启动时、运转中的定期的时间点、检测出他终端11的时间点、消息31即将发送 之前中的至少一个时间点。

另外,终端属性信息也可是与信息终端11的用户相关的信息,例如用户名、性别、 年龄、年龄层(例如是儿童还是大人的区别)等信息。只要事先将与用户相关的信息例如录 入至信息终端11即可。

<消息生成部>

消息生成部42将消息31的生成环境提供给用户。例如,在对消息生成用的图标进 行了触摸操作以作为要求消息31的生成环境的操作的情况下,消息生成部42在自终端11的 画面中显示出软件、键盘的图像,并接受消息31的输入。另外,消息生成部42在生成中途及 生成后、将消息31显示于画面中。

<发送目的地候补显示控制部>

发送目的地候补显示控制部43使表示消息31的发送目的地候补的发送目的地候 补图标32显示于自终端11的画面中。在图4的例子中,存在三个他终端11,因此,如图6所示, 显示出三个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

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的显示是通过对自终端11进行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操作 而执行的。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操作是例如如上所述对消息31进行触摸的操作。或者,例 如,也可将对专用的图标、即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图标进行触摸的操作分配为发送目的地 候补呼出操作。

当显示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时,发送目的地候补显示控制部43根据由通信环境 管理部41取得的终端配置信息,和自终端11与他终端11的相对位置相配合地将发送目的地 候补图标32配置于自终端11的画面上(参照图6)。

更具体而言,在图6的例子中,副驾驶座用的信息终端11是自终端11,使消息31的 显示位置与自终端11的配置位置相对应。因此,与驾驶座用的信息终端11相对应的发送目 的地候补图标32配置于消息31的横向右侧。另外,与左后座用的信息终端11相对应的发送 目的地候补图标32配置于消息31的下侧。另外,与右后座用的信息终端11相对应的发送目 的地候补图标32配置于消息31的右斜下方。

如上所述,在图6的例子中,使消息31的显示位置与自终端11的配置位置相对应。 但是,使自终端11的位置与画面上的哪个位置相对应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另外,发送目的地候补显示控制部43在各图标32中显示相对应的他终端11的终端 属性信息(在图6的例子中为座位的区别)。终端属性信息如上所述由通信环境管理部41取 得。

<消息发送处理部>

在对自终端11进行了预先规定的第一手势操作的情况下,消息发送处理部44执行 消息31的发送处理。第一手势操作是从消息31的显示位置朝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中的某 一个描绘出轨迹的手势操作。作为描绘出轨迹的手势操作,如上所述,例示出拖曳和轻击。

另外,作为消息发送处理的执行条件,要求与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操作连续地进 行第一手势操作。此处,用户操作连续是指从之前的操作结束起、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以 内开始之后的操作。另外,也同样理解三个以上的用户操作连续的情况。

此处,第一手势操作能在因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操作而与消息31触碰的指示物不 从触摸面板26离开的情况下直接开始。或者,也可在因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操作而与消息 31触碰的指示物从触摸面板26暂时离开之后,开始第一手势操作。

消息发送处理包括发送目的地选择处理和发送对象选择处理。发送目的地选择处 理是对设定为消息31的发送目的地的他终端11进行选择的处理。发送对象选择处理是从自 终端11的画面中显示出的显示对象中选择出发送对象的处理。

在实施方式一的发送目的地选择处理中,与位于第一手势操作的轨迹方向的图标 32相对应的信息终端11被选择为发送目的地。另外,在实施方式一的发送对象选择处理中, 位于第一手势操作的轨迹起点的显示对象即消息31被选择为发送对象。

消息发送处理部44生成在标头(header)中包括选择出的发送目的地终端11的ID、 并在有效载荷(payload)中包括消息31的发送数据,且将该发送数据转移至外部通信部27 (参照图3)。藉此,消息31被发送至发送目的地终端11。

<动作例>

在图9中,示出了对消息发送功能部40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根据图9中例 示出的动作流程ST10,在步骤ST11中,通信环境管理部41确认他终端11的存在。若无法确认 出他终端11的存在,则动作流程ST10结束。

在步骤ST11中能够确认出他终端11的存在的情况下,通信环境管理部41在步骤 ST12中取得终端配置信息,并在步骤ST13中取得他终端11的终端属性信息。另外,也可在步 骤ST12之前执行步骤ST13。

然后,在步骤ST14中,消息生成部42接受消息31的输入。

然后,在步骤ST15中,等待进行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操作。在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 操作由信息处理装置21的输入解析部检测出的情况下,在步骤ST16中,发送目的地候补显 示控制部43使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显示于显示装置24。

接着,在步骤ST17中,等待进行第一手势操作。但是,在图9中,在从发送目的地候 补呼出操作结束起、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以内未检测出第一手势操作的情况下,结束动作 流程ST10。

根据步骤ST17,在信息处理装置21的输入解析部检测出与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操 作连续地进行了第一手势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T18中,消息发送处理部44如上所述根据 第一手势操作来发送消息31。

<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一,利用第一手势操作,能指定发送对象即消息31,并能指定消息31 的发送目的地。因此,能通过直觉的操作发送消息31。

另外,在将对消息31进行触摸的操作分配为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操作的情况下, 与对在和消息31不同的位置显示出的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图标进行触摸的操作相比,容易 连续地进行消息发送指示即第一手势操作。即,能提供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根据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的利用,容易识别及指定发送目的地终端11。

此处,也可将所有的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均配置于画面的预先设定的部位(例 如画面下侧)。但是,通过如上所述和自终端11与他终端11的相对位置相配合地配置发送目 的地候补图标32,使欲发送消息31的信息终端11与第一手势操作的方向一致。因此,能提供 直觉的操作性。

另外,在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中显示出终端属性信息(在上述例子中为座位的 区别),也对良好的操作性做出了贡献。

<实施方式二>

在实施方式一中,对用一根手指进行消息31的发送操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实 施方式二中,对利用多根手指的操作例进行说明。

在图10中,示出了对发送选择规则进行说明的图。发送选择规则对在发送目的地 选择处理中如何选择发送目的地终端11进行了规定。另外,发送选择规则对在发送对象选 择处理中如何从显示于发送侧终端11的显示对象中选择发送对象进行了规定。发送选择规 则被预先规定,并根据信息处理部21所能利用的形式(参照表、程序的条件式等)赋予信息 处理部21。

图10中例示出的发送选择规则对以下情况下的规则进行了规定:与发送目的地候 补呼出操作连续地对发送侧终端11进行了同时沿相同方向描绘出多个轨迹的第二手势操 作(参照规则(iii)~(vi))。此处,作为描绘出轨迹的手势操作,例示出拖曳和轻击。另外, 在图10中,也图示出了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与一根手指操作相关的规则(参照规则(i)~ (ii))。

具体而言,与第二手势操作相关的发送选择规则预先对位于上述多个轨迹的起点 的显示对象的种类、上述多个轨迹的方向、发送目的地终端11、发送对象的关系进行了规 定。

规则(iii)对第二手势操作描绘出两条轨迹、该两条轨迹的起点都位于消息31上 的情况进行了规定。在该情况下,将消息31选择为发送对象。另外,与轨迹的方向无关地将 所有的他终端11均选择为发送目的地终端11。

规则(iv)对第二手势操作描绘出两条轨迹、该两条轨迹的起点位于消息31上和消 息31以外的显示对象上的情况进行了规定。此处,参照图5的例子,例示出了消息31以外的 显示对象是消息的背景图像(更具体而言是地图图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选择消息31和 背景图像这两者作为发送对象。另外,选择与位于两条轨迹的方向上的发送目的地候补图 标32相对应的信息终端11以作为发送目的地终端11。

另外,根据规则(v),不执行消息31的发送处理。具体而言,规则(v)对第二手势操 作描绘出两条轨迹、该两条轨迹的起点都不位于消息31上而都位于背景图像上的情况进行 了规定。在该情况下,执行预先规定的处理、例如背景图像的滚动。

规则(vi)对第二手势操作描绘出三条轨迹的情况进行了规定。但是,规则(vi)并 不包括与该三条轨迹的起点位置相关联的条件。根据规则(v),选择在发送侧终端11中显示 出的所有的显示对象(即消息31和背景图像)以作为发送对象。另外,与轨迹的方向无关地 将所有的他终端11均选择为发送目的地终端11。

另外,也可从发送选择规则中省略不执行消息31的发送处理的规则(ii)、(v)。

再次参照图10,规则(i)、(iv)中,手势操作的一根手指放在消息31上,位于该手势 操作的方向上的他终端11被选择为发送目的地终端11。与此相对,在规则(iii)中,两根手 指放在消息31上,所有的他终端11均被选择为发送目的地终端11。因此,鉴于规则(i)、 (iii)、(iv),图10的发送选择规则中,关于利用一根手指的第一手势操作及利用两根手指 的第二手势操作,也规定了根据位于消息31上的手势操作的起点的数量选择发送目的地终 端11这样的规则(称为规则(vii))。

另外,如上所述对第二手势操作同时描绘出多条轨迹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与此相 对,也可想象出依次描绘出多条轨迹的情况。例如,也可将图10的规则(iv)适用于轻击消息 31、接着轻击背景图像的情况。此处,若根据消息31的轻击方向选择发送目的地终端11,则 背景图像的轻击方向无需与消息31的轻击方向相同。鉴于上述情况,能规定以下规则(称为 规则(viii))。

即,规则(viii)对以下情况进行了规定:进行从消息31的显示位置朝发送目的地 候补图标32中的某一个描绘出轨迹的手势操作(即已经叙述过的第一手势操作),接着,进 行从消息31以外的显示对象上朝任意的方向描绘出轨迹的手势操作(称为第三手势操作)。 另外,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操作、第一手势操作、第三手势操作依次连续地进行。在规则 (viii)中,作为发送目的地终端11,与实施方式一相同,选择由第一手势操作指定的他终端 11。另外,作为发送对象,选择消息31和预先规定的显示对象(此处为消息31的背景图像)。

另外,如上所述对第二手势操作沿相同的方向描绘出多条轨迹的例子进行了说 明。与此相对,也能沿不同的方向描绘出多条轨迹。例如,扩大(pinchout)、缩小(pinch in)。鉴于上述情况,例如,也可采用在进行了扩大的情况下将消息31发送至所有的他终端 11这样的规则。

此处,如上所述对在规则(iii)等中选择所有的他终端11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例子 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例如也可根据终端属性信息从发送目的地中去除一部分的他终端 11。由此,例如,能以去除驾驶员用终端11、或者去除预先设定的年龄以下的用户的信息终 端11这样的条件来选择发送目的地。该条件也能适用于如规则(i)等那样根据手势方向指 定发送目的地的情况。

根据实施方式二,能提供多种操作。

<实施方式三>

消息发送指示的手势操作也可与终端属性信息相关联。在图11中,示出了对手势 操作和终端属性信息的关联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1的例子中,根据发送目的地终端11(即接 收侧终端11)是否是驾驶员用终端,而使消息发送指示的手势操作的分配不同。

具体而言,在发送目的地终端11不是驾驶员用终端的情况下,作为上述第一~第 三手势操作,分配有拖曳和轻击。与此相对,在发送目的地终端11是驾驶员用终端的情况 下,作为上述第一~第三手势操作,仅分配有拖曳。

另外,与图11的例子相反,也能仅将轻击分配给向驾驶员用终端11的消息发送。另 外,手势操作的种类及分配并不限定于图11的例子。

根据图11的例子,在发送目的地终端11是驾驶员用终端的情况下,被接受的手势 操作的数量被设定得更少了。因此,发送侧用户意识到被接受的手势操作的种类,藉此,可 考虑慎重地进行消息发送操作。因此,能使发送侧用户注意考虑例如现在朝正在驾驶中的 驾驶员发送消息31是否恰当。另外,假设即便进行了不被接受的手势操作(图11中为轻击) 的情况下,消息31也不会到达驾驶员用终端11,因此,驾驶员不会注意到接收消息31。

此处,与拖曳相比较,轻击是轻松的操作。相反而言,与轻击相比较,拖曳是慎重的 操作。其原因可认为是拖曳是从操作开始前起到结束时为止意识到操作自身的缘故。鉴于 上述情况,拖曳能给予对发送目的地的考虑加以注意的机会。因此,可认为如图11的例子那 样将拖曳分配为向驾驶员发送消息31,是更为理想的。

在图12中,示出了在发送侧终端11是驾驶员用的情况下、对手势操作和车速的关 联进行说明的图。根据图12的例子,按照装设有信息通信系统10的汽车的速度使消息发送 指示的手势操作的分配不同。

具体而言,在车速低于预先设定的手势关联阈值的情况下(包括停车状态),分配 拖曳和轻击以作为上述第一~第三手势操作。与此相对,在车速处于上述手势关联阈值以 上的情况下,作为上述第一~第三手势操作,仅分配有轻击。另外,手势操作的种类及分配 并不限定于图12的例子。

如上所述,可认为拖曳容易使用户意识操作自身。因此,驾驶中的驾驶员进行拖曳 操作是不理想的。鉴于上述情况,在图12的例子中,在车速处于手势关联阈值以上的情况 下,将驾驶员能执行的手势操作仅限制为轻击。藉此,能提供考虑了驾驶员的操作性。

<实施方式四>

在实施方式一中,对消息31由文字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消息31也可以是 例如图像(换言之是图像数据)。另外,在实施方式一中,对用户生成消息31的例子进行了说 明。但是,消息31的生成源并不限定于人。即,也能发送各种硬件或软件所生成的消息。

例如,也能将用户使用触摸面板26描画出的图像以及用户从存储部22读出的图像 分别当作发送对象的消息31加以处理。

另外,例如图13所示,也能将在利用导航功能的情况下适时显示的引导图像作为 发送对象的消息31加以处理。另外,如图14所例示,也能将与汽车的状态相关联地显示出的 通知图像(警告灯、显示灯等图像)作为发送对象的消息31加以处理。另外,通知图像并不限 定于图14的例子。

由此,能发送多种消息31。

另外,在如图13及图14的例子那样未由用户生成消息31的情况下,将消息31的生 成环境提供给用户的消息生成部42(参照图8)不进行动作。另外,也能省略用户生成消息31 的功能,在该情况下,无需设置消息生成部42。

<实施方式五>

在实施方式一中,对各信息终端11固定于汽车内预先确定的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 明。但是,移动型信息终端(以下也称为移动终端)11也可适用于信息通信系统10。移动终端 11例如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掌上电 脑)。另外,移动终端11例如也可以是PND(PortableNavigationDevice:可携式导航装置) 等特定用途的装置。

另外,以下,假定移动终端11通过无线通信与他终端11进行通信的情况。但是,通 过将例如预先设于车内的配线与移动终端11连接,也能利用有线通信。

移动终端11的配置位置是不固定的。因此,在移动终端11作为消息31的接收侧(换 言之是消息31的发送目的地)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与移动终端11相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候补 图标32例如只要配置于发送侧终端11的画面的预先设定的部位(例如画面下侧)即可。在该 情况下,若将移动终端11的ID或终端属性信息(例如用户名)显示于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 32,则发送侧用户能识别出移动终端11。

与此相对,如实施方式所述,若与自终端11(即发送侧终端11)与他终端11的相对 位置相配合地显示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32,则能通过直觉的操作发送消息31。因此,需要将 移动终端11的位置信息录入于终端配置信息。例如能如下这样地确定移动终端11的位置。

例如图15所示,能为各座位预先配置终端检测部13,终端检测部13对移动终端11 进行检测,从而将移动终端11录入于终端配置信息。即,终端检测部13固定于预先确定的部 位,因此,能将终端检测部13的配置位置用作移动终端11的配置位置。

更具体而言,终端检测部13能通过接触方式或非接触方式对移动终端11进行检 测。例如,若应用自动检票机、防盗系统等技术,则能构成终端检测部13。

事先对终端检测部13赋予自身的配置位置的信息。若终端检测部13检测出移动终 端11,则朝该移动终端11发送终端检测部13的配置位置的信息。移动终端11将终端检测部 13的配置位置的信息与移动终端11自身的ID相关联地发送至他终端11。换言之,他终端11 从移动终端11收集ID及配置位置的信息。

或者,也可采用以下结构:移动终端11将自身的ID发送至终端检测部13,终端检测 部13将自身的配置位置的信息和移动终端11的ID相关联地发送至他终端11。

即,各信息终端11的通信环境管理部41(参照图8)通过执行利用终端检测部13取 得终端配置信息的处理(称为第三终端配置信息取得处理),能取得终端配置信息。但是,终 端检测部13的利用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另外,与图15相关联的前者的例子也对应于自终端11利用与他终端11的通信取得 终端配置信息的已经叙述过的第二终端配置信息取得处理。

另外,用户也可输入移动终端11的位置。例如,如图16所示,用户呼出汽车的俯视 图图像以作为位置输入操作画面,并对用户自身所坐的座位进行触摸。藉此,移动终端11将 被触摸的座位的配置位置的信息与移动终端11自身的ID相关联地发送至他终端11。换言 之,他终端11从移动终端11收集ID及配置位置的信息。另外,位置输入操作画面也可由检测 到移动终端11的他终端11或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呼出。

由此,也能对应于移动终端11存在于汽车外部的情况(参照接着说明的实施方式 六)。

另外,与图16相关联的该例子被分类为自终端11利用与他终端11的通信取得终端 配置信息的已经叙述过的第二终端配置信息取得处理。

另外,例如,在包括移动终端11在内的所有的信息终端11均具有对自终端11的当 前位置的信息进行取得的位置信息取得部的情况下,各信息终端11能根据通过通信收集的 他终端11的位置信息和自终端11的位置信息取得终端配置信息(参照第二终端配置信息取 得处理)。

另外,也可利用专利文献1中介绍的技术等现有技术来确定移动终端11的位置。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五,能扩大信息通信系统10的应用。

<实施方式六>

在实施方式五中,对信息通信系统10包括移动终端1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根据无 线通信型的移动终端11,即便移动终端11存在于汽车外部,移动终端11也能与存在于汽车 内部的信息终端11进行通信。因此,能在汽车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消息31的发送、接收。另外, 存在于汽车内部的信息终端11也可以是移动型和备置型中的任一种。

此处,在汽车的外部有可能存在大量的移动终端11。因此,可考虑对能与存在于汽 车内部的信息终端11进行通信、换言之是能加入信息通信系统10的移动终端11进行限制。

例如,设定为ID预先录入于信息通信系统10的移动终端11即便在存在于汽车外部 的情况下,也具有加入信息通信系统10的资格。具体而言,存在于汽车内部的备置型的信息 终端11或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进行事先录入信息的管理及核对。

关于该状况,参照图17的示意图。在图17的例子中,汽车的内部是信息通信系统10 的基础区域51。即,存在于汽车内部的信息终端11存在于基础区域51。

另外,图17中的区域52表示存在于汽车外部的移动终端11的通信区域(更具体而 言是通信区域中的、存在于汽车外部的部分)。此处,用实线表示允许加入信息通信系统10 的移动终端11的通信区域52,并用虚线表示不允许加入信息通信系统10的移动终端11的通 信区域52。另外,移动终端11的位置及数量并不限定于图17的例子。

在该情况下,信息通信系统10的利用区域不只是基础区域51,也包括允许加入信 息通信系统10的移动终端11的通信区域52。即,能认为这种通信区域52与基础区域51是被 视为相同的。换言之,可认为基础区域51被扩张至这种通信区域52。鉴于上述情况,将被视 为与基础区域51相同的通信区域52称为扩张区域52。

但是,鉴于扩张区域52不一定始终存在这点以及信息通信系统10的主要的利用区 域是基础区域51这点,也可排除仅在扩张区域52内进行消息31的发送和接收的状况。即,也 可将在基础区域51内进行消息的发送和接收中的至少一方作为信息通信系统10的利用条 件。例如,若在发送目的地选择处理中参照终端配置信息,则能识别出发送目的地终端11的 位置。

另外,也可对扩张区域52的形成设置条件。例如,仅在移动终端11从汽车的内部朝 外部移动的情况下,认可扩张区域52。对于该条件的适用,可考虑应用图15的例子中说明的 终端检测部13。例如,当进入汽车时以及从汽车里出来时,用户使终端检测部13识别出移动 终端11的ID。藉此,能通过偶数次的ID识别检测出移动终端11从汽车里出来。

另外,也可对扩张区域52的形成设置时间条件。例如,在移动终端11从汽车里出来 起、预先设定的时间长度内认可扩张区域52。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六,能扩大信息通信系统10的应用。

<实施方式七>

在实施方式一~六中,如图3所示,对在信息终端11设有一个信息输出部23和一个 信息输入部2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图18的例子中,设有两个信息输出部23a、 23b和两个信息输入部26a、26b。但是,也能设置三个以上的信息输出部23和三个以上的信 息输入部26。

根据图18的例子,存在两个显示部24a、24b,因此,存在两个显示画面。两个显示画 面能在物理上由不同的显示装置提供。该结构有时被称为双显示屏、双显示器、多显示屏、 多显示器等。

另外,也能利用单一的显示装置提供两个显示画面。在该情况下,两个显示部24a、 24b由单一的显示装置实现。

例如,通过将该单一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左右一分为二,将左画面和右画面用 作显示部24a、24b的显示画面。该结构有时被称为画面分割方式等。

另外,例如,上述单一的显示装置也可具有依照所谓分屏的结构。即,分屏因观察 显示画面的方向不同而使能观察到的图像不同,分屏用的显示画面具有提供能从左方向观 察到的图像的部分和提供能从右方向观察到的图像的部分。因此,由这两个部分提供显示 部24a、24b的显示画面。

画面分割方式及分屏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配置于例如仪表板中央、即驾驶 座正面和副驾驶座正面之间。在该情况下,可提供驾驶座用(即驾驶员用)画面和副驾驶座 用画面。另外,例如也可在移动终端11中采用画面分割方式或分屏方式。

同样地,既可以由不同的声音输出装置来构成两个声音输出部25a、25b,也可以由 单一的声音输出装置来构成两个声音输出部25a、25b。

另外,既可以由不同的触摸面板来构成两个信息输出部26a、26b,也可以由一个触 摸面板来构成两个信息输出部26a、26b。

此处,在信息终端11具有两个信息输出部23a、23b的情况下,也可想象出将一方的 显示部24a或24b中显示的消息31发送至另一方的显示部24b或24a这样的使用方法。在该情 况下,能理解为在包括信息输出部23a和信息输入部26a的信息终端11a(参照图18)与包括 信息输出部23b和信息输入部26b的信息终端11b(参照图18)之间进行消息31的发送、接收。 另外,在图18的例子中,信息处理部21、存储部22及外部通信部27由两个信息终端11a、11b 共用。

<实施方式八>

在实施方式一~七中,对消息发送功能部40(参照图8)设于信息终端11的例子进 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如图19所示,也可将消息发送功能部40设于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的信 息处理部。根据该结构也能获得上述各种效果。

<实施方式九>

在实施方式九中,对消息31的转换处理进行说明。作为消息转换处理,例示出了翻 译处理、声音转换处理、文本转换处理。

根据翻译处理,消息31被翻译为其它语言并在接收侧终端11处被输出(参照图 20)。另外,根据声音转换处理,消息31在接收侧终端11处被作为声音消息加以输出(参照图 21)。另外,根据文本转换处理,通过用户的手势操作生成的消息31在接收侧终端11处由对 应的文本消息加以输出(参照图22)。另外,图20~图22中的符号33表示转换完成消息。

也能将翻译处理、声音转换处理及文本转换处理中的两个以上处理组合在一起。 例如,若在翻译处理之后进行声音转换处理,则消息31最终被转换为其它语言的声音。另 外,既可以对由文本转换处理获得的文本消息进行翻译,或者,也可以将由文本转换处理获 得的文本消息转换为声音。另外,也可以在将由文本转换处理获得的文本消息翻译之后、转 换为声音。

以下,也例示出这三种消息转换处理,但消息转换处理的种类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例如,也能采用闪烁显示等显示形态的转换。

在图23中,示出了说明进行消息转换处理的消息转换功能部60的结构例的框图。 另外,在图24中,示出了对消息转换功能部60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另外,如后所述,消息转换功能部60设于信息终端11的信息处理部21等。另外,如 实施方式六(参照图17)中说明的那样,消息31在基础区域51内或基础区域51与扩张区域52 之间被发送、接收,因此,消息转换功能部60存在于基础区域51或扩张区域52。

根据图23的例子,消息转换功能部60包括转换对象取得部61、消息转换部62及消 息发送处理部63。

转换对象取得部61取得转换对象消息(参照图24中例示的动作流程ST30的步骤 ST31)。此处,将转换对象消息设为生成当初的消息31。

消息转换部62根据预先确定的消息转换处理对转换对象消息进行转换,并取得转 换完成消息(参照步骤ST32)。此处,按照图20~图22的例子,预先确定的消息转换处理是翻 译处理、声音转换处理及文本转换处理中的至少一个处理,也可是这些处理中的两个以上 处理的组合。

能利用现有技术执行翻译处理。既可以是消息转换部62自身具有翻译功能,或者, 消息转换部62也可以通过利用设于汽车外部(例如因特网上)的翻译服务器来执行翻译处 理。具体而言,消息转换部62使用外部通信部(参照图3的外部通信部27)访问因特网上的翻 译服务器,朝翻译服务器发送转换对象消息,并从翻译服务器接收翻译完成消息。另外,翻 译后的语言被预先设定,但也可由用户适时设定。

能利用现有技术执行声音转换处理。例如,若利用文本朗读技术,则能将文本消息 (即文本数据)转换为声音消息(即声音数据)。

文本转换处理例如能通过将多个定型文本消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参照图3的存 储部22或信息处理部21的主存储部)、并从这多个定型文本消息中选择出与用户的手势操 作相对应的消息而加以执行。

更具体而言,在利用导航功能的情况下,如图22所例示,用户描绘出(换言之为拖 曳出)弯曲的道路。该描绘出的轨迹是由用户生成的转换对象消息。消息转换部62例如对转 换对象消息即上述轨迹存在于弯曲的道路上和该轨迹存在于在地图上比当前位置靠前方 的位置等进行识别。然后,消息转换部62根据该识别结果选择“弯路会持续一段时间”以作 为与用户操作相对应的定型文本消息。

但是,文本转换处理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利用其它技术执行。

消息转换部62将转换完成消息发送至接收侧终端11(参照步骤ST33)。

此处,只要在从当初的消息31在发送侧生成起至在接收侧被提供给用户为止的期 间执行消息转换处理即可。因此,消息转换功能部60设于发送侧终端11或接收侧终端11。另 外,在图2的结构例中,也能将消息转换功能部60设于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换言之为信息 通信中继装置12)。

在图25中,示出了对消息转换功能部60装设于发送侧终端11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框 图。根据图25的例子,转换对象取得部61从消息生成部42取得由用户生成的消息31以作为 转换对象消息。

另外,在图25的例子中,消息转换功能部60的消息发送处理部63由消息发送功能 部40的消息发送处理部44加以实现。即,通过将转换完成消息转移至消息发送功能部40的 消息发送处理部44来发送转换完成消息。

在图26中,示出了对消息转换功能部60装设于接收侧终端11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框 图。根据图26的例子,转换对象取得部61取得从他终端11接收到的消息31以作为转换对象 消息。

另外,如图26所示,在接收侧终端11处,省略消息发送处理部63。但是,在接收侧终 端11还作为发送侧终端11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不省略消息发送处理部63,但不对接收消息 31进行动作。

在图27中,示出了对消息转换功能部60装设于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换言之为信 息通信中继装置12)的信息处理部71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框图。另外,信息处理部71能构成为 与信息终端11的信息处理部21相同。

根据图27的例子,转换对象取得部61取得从发送侧终端11接收到的消息31以作为 转换对象消息。另外,在图27的例子中,消息发送处理部63将转换完成消息作为接收消息31 发送至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终端11。

藉此,系统整体控制装置12(换言之为信息通信中继装置12)取得从发送侧终端11 发送来的消息31以作为转换对象消息,并将转换完成消息发送至接收侧终端11,从而在对 消息31进行中继时进行消息转换处理。

此处,也可将消息转换功能部60设于发送侧终端11、接收侧终端11及系统整体控 制装置12(换言之为信息通信中继装置12)中的两个以上。

由此,例如可考虑以下利用。首先,发送侧终端11进行文本转换处理,并发送获得 的文本消息(即转换完成消息)。然后,接收侧终端11将接收到的文本消息作为转换对象消 息而进行翻译处理。

或者,信息通信中继装置12将接收到的文本消息作为转换对象消息而进行翻译处 理,并发送获得的翻译完成消息(即转换完成消息)。然后,接收侧终端11将接收到的翻译完 成消息作为转换对象消息而进行声音转换。

这样,在从在发送侧生成起至在接收侧提供给用户为止的期间,根据消息转换处 理对转换对象消息进行转换。因此,能给人们的交流提供多种形式。

此处,在实施方式四中,对消息31的生成源也可以是各种硬件或软件的情况进行 了说明。因此,例如,利用导航功能的情况下适时显示的引导图像(参照图13)、与汽车的状 态相关联地显示出的通知图像(参照图14)等也能成为转换对象消息。

对此,例如能应用上述文本转换处理。即,各种硬件及软件所生成的消息31基本上 由预先准备的图像对象、或该图像对象的组合、或该图像对象的变形构成。因此,若预先将 定型文本消息与各图像对象相关联,则能执行文本转换处理。

不过,若能选择是否执行消息转换处理,则是更为理想的。可考虑例如在菜单画面 中设定该执行选择。

另外,当用户发送消息31时,用户也可选择消息转换处理的执行。例如,如图28所 示,在消息31中的预先确定的部分(图28中为中央部)被触摸的情况下,消息转换部62执行 消息转换处理。与此相对,在消息31中的预先确定的其它部分(图28中为周边部)被触摸的 情况下,消息转换部62不执行消息转换处理。

或者,在消息31中的预先确定的对象(图28中为表示右转的箭头对象)被触摸的情 况下,消息转换部62执行消息转换处理。与此相对,在消息31中的背景部分被触摸的情况 下,消息转换部62不执行消息转换处理。

另外,在图28的例子中,上述触摸操作例如是发送目的地候补呼出操作。或者,也 可将对第一手势操作等的起点的触摸作为上述触摸操作加以处理。或者,也可将与这些操 作不同的操作定义为上述触摸操作。

消息转换部62也可根据发送侧终端11的终端属性信息选择消息转换处理的执行。 另外,消息转换部62也可根据接收侧终端11的终端属性信息选择消息转换处理的种类。例 如,如图29所示,在接收侧终端11是驾驶员用的情况下,选择声音转换处理。与此相对,对于 其它接收侧终端11,选择预先设定的种类的消息转换处理。或者,对于其它接收侧终端11, 不执行消息转换处理。

另外,消息转换部62也可根据车速确定是否执行消息转换处理的选择及消息转换 处理的种类。例如,如图30所示,在车速处于预先设定的转换关联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选择 声音转换处理。与此相对,在车速低于上述转换关联阈值的情况下(包括停车状态),选择预 先设定的种类的消息转换处理。或者,在车速低于上述转换关联阈值的情况下,不执行消息 转换处理。

根据图29及图30的例子,在预先设定的条件下,能由声音获知消息31的内容,即便 不看画面也可以。尤其是根据图29和图30的组合,驾驶员在以上述转换关联阈值以上的车 速进行驾驶的期间,即便不看画面,也能获知消息31的内容。

是否执行消息转换处理的选择及消息转换处理的种类也可根据移动体的移动环 境来加以确定。移动环境是道路状态、天气等。具体而言,在道路状态较差、汽车摇晃的情况 下,比起画面显示,利用声音输出消息31可能可以防止或减轻晕车。另外,在风雨成为噪声 的情况下,不执行声音转换处理而利用画面显示或许是较佳的。另外,道路状态的信息能从 地图数据、信息中心、装设于汽车的振动传感器等加以取得,天气的信息能从广播、信息中 心等加以取得。

是否执行消息转换处理的选择及消息转换处理的种类也可根据接收侧终端11的 显示状态来加以确定。具体而言,在接收侧终端11输出了地图图像、AV媒体内容(media content))等的情况下,在接收侧终端11处利用声音提供消息31。与此相对,在接收侧终端 11输出音乐媒体内容等并显示其操作图像的情况下,不执行声音变换处理,而是将消息31 与操作图像重叠地加以显示。由此,不会因消息31而使显示内容具有更高重要度的信息被 隐藏。

另外,在接收侧终端11设有消息转换功能部60的情况下,该消息转换功能部60容 易获知接收侧终端11的显示状态。与此相对,在接收侧终端11未设有消息转换功能部60的 情况下,只要接收侧终端11将自身的显示状态通知给他终端11即可。

是否执行消息转换处理的选择及消息转换处理的种类也可以根据各种条件(不限 定于上述例示的条件)的组合来加以确定。

此处,如实施方式二中所述,也可根据接收侧终端11的终端属性信息选择消息(此 处为转换完成消息)的发送目的地。由此,消息发送处理部63根据接收侧终端11的终端属性 信息确定例如是否朝驾驶员用终端11发送转换完成消息。另外,例如,确定是否朝预先设定 的年龄以下的用户的信息终端11发送转换完成消息。

如上所述,对将消息转换功能部60与消息发送功能部40组合在一起的例子进行了 说明。但是,消息转换功能部60即便不与消息发送功能部40组合也能加以利用。根据该例 子,在例如转换对象取得部61取得了转换对象消息的情况下,即便用户不进行特定的发送 操作,也能发送转换完成消息。

<变形例>

本发明在其发明的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自由组合,或是将各实施方式适当变 形、省略。

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形态下均仅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 定于此。未例示的无数变形例应被认为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就能想到。

符号说明

10信息通信系统

11信息终端

12系统整体控制装置(信息通信中继装置)

13终端检测部

21信息处理部(信息处理装置)

31消息

32发送目的地候补图标

33转换完成消息

40消息发送功能部

41通信环境管理部

43发送目的地候补显示控制部

44消息发送处理部

51基础区域

52扩张区域

60消息转换功能部

61转换对象取得部

62消息转换部

63消息发送处理部

ST10、ST30动作流程

ST11~ST18、ST31~ST33处理步骤。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