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

一种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诱导培养基、方法及其应用,所述诱导培养基包含基础培养基和诱导小分子组合,所述诱导小分子组合为6TCFOW或SCFOV,其中6为E61541、T为苯环丙胺、C为CHIR99021、F为毛喉素、O为Dorsomorphin、W为IWR‑1、S为SB431542、V为丙戊酸。本发明诱导培养基能够将成纤维细胞诱导转分化为心肌细胞,所得心肌细胞具有正常心肌细胞特异性分子标签,并且具有正常心肌的功能,为再生医学的细胞来源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614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13644.8

  • 申请日2016-04-0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沈自军

  •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20: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09

    授权

    授权

  • 2016-09-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5/077 申请日:201604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多细胞生物体绝大部分是由全能性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精卵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经历逐级谱系分化最终发育为成熟个体。其中,细胞的命运决定是成千上万的外源信号与内源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过程复杂而难以操控。近些年生命科学飞速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便是人们通过外源途径来改变细胞的命运。通过过量表达谱系特异性调控因子,人们不仅能使成体细胞去分化为胚胎干细胞,还能实现不同世系成体细胞之间的转分化过程。

随着重编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干细胞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得人类有可能在体外培养某些干细胞,诱导其分化或定向转分化为具有重要功能的体细胞,以供临床所需;同时,再生医学则正是利用组织工程、干细胞移植和药物等临床手段,将功能无法自行恢复的病变组织、器官得到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干细胞在治疗心肌和神经损伤举得一些疗效,但依然面临着细胞来源不足的问题,且异体移植又可能会导致免疫排斥的发生。目前,通过在体细胞中强制表达特定重编程因子,介导体细胞直接转分化为某些珍贵的或者不可再生的细胞,为解决上述细胞来源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外源基因过量表达的方法技术壁垒较高,表达载体可能插入基因组,导入系统安全性存在隐患,效率也有待提高。除了特异性基因的诱导手段,一些小分子化合物也被证实能够促进细胞重编程过程。最近的几项研究发现,重编程过程中的所有转录因子都可以用小分子替代(Hou P.,Li Y.,Zhang X.,et al.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duced from Mouse Somatic Cellsby Small-Molecule Compounds[J].Science,2013,341(6146):651-4.和Zhao,Yang,Ting,et al.AXEN-like State Bridges Somatic Cells to Pluripotency during Chemical Reprogramming[J].Cell,2015,163(7):1678-91.)。小分子化合物不仅具有渗透入细胞膜、易操控和成本低等优势,并且小分子能实现没有任何外源基因介入的体细胞重编程过程,这无疑为人们获得多能性干细胞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添加有小分子组合的诱导培养基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方法。

在系统分析了10多种小分子的不同组合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和克隆形态影响的 基础上,发现小鼠成纤维细胞可以同时转变为包括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脂肪细胞等各种体细胞类型。这种随机多向转分化的现象,称之为小分子组合诱导的多向转分化(inducedmulti-lineage trans-differentiation,iMT)。具有这种功能的小分子组合称为诱导小分子组合。

一种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诱导培养基,包含基础培养基和诱导小分子组合,诱导小分子组合为:6TCFOW或SCFOV,其中6为E61541、T为苯环丙胺(Tranylcypromine)、C为CHIR99021、F为毛喉素(Forskolin,FSK)、O为Dorsomorphin、W为IWR-1、S为SB431542、V为丙戊酸(Valproic acid)。其中,E61542和SB431542是TGF-β信号通路中ALK5位点的抑制剂;苯环丙胺是单胺氧化酶的抑制剂,一般作为抗抑郁药;CHIR99021是GSK3抑制剂;毛喉素是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的激活剂;Dorsomorphin是选择性AMPK抑制剂;IWR-1是Wnt信号通路抑制剂;VPA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所述基础培养基可以为常用的细胞培养基,比如DMEM培养基添加5%~15%的胎牛血清。因为本发明使用的成纤维细胞直接取自小鼠,属于细胞的原代培养,细胞相对比较脆弱,所以还可以适当添加些谷氨酰胺、bFGF和β-巯基乙醇等促进细胞生长的营养物质,一般添加的浓度为谷氨酰胺1~3mM、bFGF 30~50ng/mL、β-巯基乙醇0.005~0.02mM。当然,为了防止细菌污染,在基础培养基中还可以添加一些抗生素,比如链霉素、青霉素等,一般添加浓度为链霉素50~200μg/mL和青霉素50~200U/mL。

优选的,所述诱导小分子组合中各组分的浓度为:

最优选的,所述诱导小分子组合中各组分的浓度为:

诱导小分子组合中各组分的浓度是在参考了各种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再经实验验证得到的,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诱导转分化的效果变差。

当然,为了能够使诱导转分化所得的心肌细胞生长状态更好,可以适当地添加一种或多种经报道验证过对心肌细胞培养有帮助的分子,比如丙酮酸钠、转铁蛋白、维生素C和环丙沙星等,添加的浓度为报道的最适浓度,一般丙酮酸钠浓度为3mM,转铁蛋白浓度为4μg/mL,维生素C浓度为20μg/mL,环丙沙星浓度为5μg/mL。这些分子本身并不影响诱导转分化的过程,是进行心肌细胞培养时经常会添加的,如果不添加,也能将成纤维细胞诱导转分化获得心肌细胞。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方法,使用所述的诱导培养基对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

优选的,所述的成纤维细胞来源于小鼠。所述的成纤维细胞来源于10.5~14.5天的小鼠胚胎。或者,所述的成纤维细胞来源于小鼠尾尖。

优选的,所述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第2天起开始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之后每4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然后统计克隆数,观察细胞形态,并提取总RNA进行RT-q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从而初步确定诱导转分化成功,然后将转分化所得的心肌细胞移植至心肌梗塞模型小鼠体内,发现所得的心肌细胞对缺损心脏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方法获得的心肌细胞。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心肌细胞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如用于治疗心脏方面疾病的药物筛选。

本发明诱导培养基能够将成纤维细胞诱导转分化为心肌细胞,所得心肌细胞具有正常心肌细胞特异性分子标签,并且具有正常心肌的功能,为再生医学的细胞来源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诱导小分子组合功能性筛选流程图;

图2为不同小分子组合产生克隆个数与上调基因的散点图;

图3为实施例2中不同iMT类型细胞的验证结果图,其中心肌细胞(a-Actinin)、肝细胞(AFP)、脂肪细胞(Cebpa)、表皮细胞(E-cadherin)、神经细胞(Tuj 1、GFAP)、平滑肌细胞(SMA)的免疫荧光染色,内脏层器官细胞的PAS染色和脂肪细胞的油红染色;

图4为实施例3中不同iMT类型细胞的验证结果图,其中,A:a-Actinin,B:Tuj 1;

图5为实施例4所得心肌细胞的功能验证图,其中,A为电生理实验示意图;B和C为 电生理实验证实iMT过程所产生的神经元细胞;D为两张间隔0.2S所拍摄的细胞照片显示出自发收缩的心肌克隆;E为iMT所产生的心肌细胞自发收缩频率约为1Hz;F为电生理实验证实iMT过程所产生的心肌细胞;

图6为实施例4所得心肌细胞中特异性基因上调结果柱状图;

图7为成纤维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定向转分化结果检测图,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

图8为6TCF和6TCFOW两种小分子组合处理MEFs 12天后的FACS结果图,其中,A:对照,B:6TCF,C:6TCFOW;

图9为实施例4所得心肌细胞用于心肌梗塞小鼠模型的嵌合实验结果图,其中,A和B为实验组,C和D为对照组;

图10为实施例5所得心肌细胞中特异性基因上调结果柱状图,其中A、B分别为不同基因的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础培养基:DMEM、15%胎牛血清、2mM谷氨酰胺、40ng/mL bFGF、0.01mMβ-巯基乙醇、100μg/mL链霉素和100U/mL青霉素。

诱导培养基为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5μM E61541、5μM苯环丙胺、10μMCHIR99021、10μM毛喉素、1μM Dorsomorphin和2μM IWR-1或者添加5μM SB431542、10μM CHIR99021、10μM毛喉素、1μM Dorsomorphin和500μM VPA。

实施例1

(1)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的制备步骤如下:

1)培养器皿的预处理:以0.2%明胶覆盖培养皿的底壁,室温下放置30min后,将0.2%明胶吸出,室温晾干后备用。

2)给孕13.5天的小鼠注射约0.5mL阿佛丁麻醉后,实施断颈法处死小鼠,将其浸入75%酒精中消毒5分钟。

3)用75%乙醇擦拭腹部,剪开皮肤并把皮肤向后拉,暴露出腹壁。剪开腹壁以暴露出子宫。将子宫移到100mm的皿里,用10mL PBS洗三遍。

4)用剪刀剪开胚囊,并将胚胎移到培养皿中。

5)小心去除胚胎的头和内脏,将胚胎躯干部分转移到青霉素小瓶中,用2mL PBS洗三遍。

6)用眼科剪将组织剪碎,加入2mL的0.05%胰蛋白酶/0.02%EDTA,将悬液移入50mL离心管中,并在37℃孵育大约20min,每隔5min振荡几次。

7)充分吹打后加入10mL培养基终止消化,静置5min后,将上层约8mL的细胞悬液移入培养皿中,置37℃,5%CO2培养6h后,换液。

8)细胞约90%汇合时传代。

(2)小鼠尾尖成纤维细胞(tail-tip fibroblasts,TTFs)的制备步骤如下:

1)将6周龄的B6/C57小鼠实施断颈法处死小鼠后,浸入75%酒精中消毒5分钟。无菌剪取小鼠尾尖约4cm的组织;

2)去除皮肤后,先用PBS洗3遍,除去血液和脂肪组织;再用眼科剪把鼠尾剪成适当大小分装至盛有2滴血清的1.5mL离心管中,再充分剪碎组织块,加入500μL的血清进行涂板;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倒置培养6-8h,期间注意添加血清,防止血清干涸;6-8小时后,添加5mL培养基,待到24h后,将培养基添加至8mL;

3)在小鼠胚胎成纤维培养基中培养7天,期间每3天换一次液,并将培养基加至10mL;待细胞爬出至适当密度时,进行传代或冻存处理。

实施例2

为了探索小分子在改变细胞命运上的潜在作用,对已被证明对重编程有影响的10余种小分子化合物和其组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筛选,他们包括

HDAC抑制剂:NaB(N)、VPA(V)、TSA(A);

DNMT抑制剂:RG108(R)、5-AZA(5);

G9a抑制剂:BIX-01294(B);

Ezh2抑制剂:DZNep(D)、GSK126(G);

LSD1抑制剂:苯环丙胺(T);

AC抑制剂:Forskolin(F);

GSK3抑制剂:CHIR99021(C);

MEK抑制剂:PD032590(P);

ALK5抑制剂:A-83-01(8)、E616452(6)、SB431542(S)。

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将1000个实施例1制备的MEFs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上,从第二天开始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小分子组合,然后每四天换液,第16天检测,通过统计克隆的形成个数和qPCR分析,确定不同小分子组合的筛选效果。如表1所示,不同小分子组合获得的特定类型的克隆个数有所不同,其中,对照为未添加小分子,此时没有克隆形成。如图2所示,小分子组合6TCF和SGCF对MEFs相关基因上调数量较多,且转分化后的克隆数量最多,但所得的转分化后的克隆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细胞类型,而是包括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脂肪细胞等各种体细胞类型(图3)。所以在这两种小分子组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 化与实验,以获得转分化后为单一体细胞类型的小分子组合。

表1 不同小分子组合下克隆形成数量(单位:个)。

表皮样克隆圆形克隆神经样克隆心肌样克隆脂肪样克隆黑色克隆克隆总数对照0000000A0000000C0000000CF0000000F0000000SGC1010002G00005056VCF1040106610007088CF11800010T50008013SCF151800158000020020S000020020SGF000515020TCF102020023SGCF8718741456TC118030040V6TC1110030042SG000050050V6TCF46244160546TF500050055V6CF84156220556TCF18818816068

实施例3

将20000个实施例1制备的TTFs细胞接种于35mm细胞培养皿上,从第二天开始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小分子组合,然后每四天换液,第16天检测,通过统计克隆的形成个数和qPCR分析,确定不同小分子组合的筛选效果。如图4所示,小分子组合6TCF处理TTFs,也能获取a-Actinin阳性的类心肌细胞和Tuj1阳性的类神经细胞。

实施例4

将20000个实施例1制备的MEFs接种在35mm细胞培养皿上,其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第二天,将培养基更换成诱导培养基(添加5μM E61541、5μM苯环丙胺、10μM CHIR99021、10μM毛喉素、1μM Dorsomorphin和2μM IWR-1),另外需额外添加3mM丙酮酸钠,4μg/mL转铁蛋白,20μg/mL维生素C,5μg/mL环丙沙星,每4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第16天,收集细胞总RNA进行RT-q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5和6所示,Myogenin、Foxa2、Actc1、Sox2和Sox7等心肌细胞特异性基因上调明显,且能观察到自发收缩跳动的心肌细胞,钙染能观察到间接性荧光。

ANF为心肌细胞形成初期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图7表示在携带ANF-GFP转基因的成 纤维细胞内,经6TCFOW处理后细胞发绿色荧光,表示细胞表达了ANF基因,开始向心肌细胞方向转分化,而对照组无明显现象。进一步对上述细胞进行FACS检测,结果如图8所示,发现6TCF和6TCFOW两种小分子组合处理MEFs 12天后ANF阳性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分别为9.68%和16.2%。

心肌细胞嵌合实验,将诱导小分子处理第8天的10000个转分化所得心肌细胞移植至心肌梗塞的模式小鼠体内,同时以未处理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一周后收集心脏组织进行切片处理,检测细胞的整合状况,结果如图9所示,箭头表示移植后的转分化所得心肌细胞嵌合至心肌梗塞的小鼠模型体内(对心肌细胞特异性Troponin蛋白染色以追踪心肌细胞的位置,用ANF-GFP荧光细胞示踪移植的心肌细胞位置),转分化所得心肌细胞很好地融合到了小鼠心脏中,对心肌梗塞小鼠模型的心脏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实施例5

将约20000个MEFs接种在35mm培养皿上,其培养基为成纤维细胞基础培养基。第二天,将培养基更换成诱导培养基(添加5μM SB431542、10μM CHIR99021、10μM毛喉素、1μM Dorsomorphin和500μM VPA),另外需额外添加3mM丙酮酸钠,4μg/mL转铁蛋白,20μg/mL维生素C,5μg/mL环丙沙星以使心肌细胞生长状态更好,每4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第16天,统计细胞克隆个数,收集细胞总RNA进行RT-q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0所示,Myf6、Myf5、Myogenin、Actc1、Myod和Gata4等心肌细胞特异性基因上调明显,且能观察到自发收缩跳动的心肌细胞。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