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含有鞍座的主塔吊装节段及桥梁主塔鞍座的施工方法

含有鞍座的主塔吊装节段及桥梁主塔鞍座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涉及一种含有鞍座的主塔吊装节段,该吊装节段包括劲性骨架及固定于所述劲性骨架内的多组鞍座,所述鞍座中的左右两组相邻鞍座间呈剪刀状交叉设置,上下鞍座间平行且呈间隔设置,每组鞍座包括一锚体和一索导管,且锚体和索导管间正对相连。还涉及一种桥梁主塔鞍座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拼装多组鞍座,所述每组鞍座由一锚体和一索导管组成;步骤二:多组鞍座与劲性骨架拼装成一吊装节段,并调整吊装节段中每组鞍座间的相对位置至设计标准,所述拼装的吊装节段至少为一个;步骤三:起吊吊装节段至主塔上安装固定。本发明能够降低鞍座的高空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将高空作业转化为地面作业。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29

    授权

    授权

  • 2017-04-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D21/00 申请日:201612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3-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鞍座的主塔吊装节段和一种桥梁主塔鞍座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主塔锚固区的鞍座一般由锚体和索导管组合而成,此种组合形式较传统的索导管形式而言,能够将斜拉索对主塔的拉力转化为锚体对主塔混凝土面的面荷载,从而使主塔的受力更加地合理。这种锚体和索导管组合形式的鞍座的特点为:各组锚体和索导管组成的结构体系上下层交错、内外交错,且锚体、索导管的空间位置复杂。因而在进行此种组合形式的鞍座施工时,空间定位难度大,且需在高空作业进行锚体和索导管的组装,难度和风险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鞍座的主塔吊装节段和一种桥梁主塔鞍座的施工方法,能够降低鞍座的高空施工难度,同时加快施工进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劲性骨架及固定于所述劲性骨架内的多组鞍座,所述多组鞍座中的左右两组相邻鞍座间交叉设置,上下鞍座间平行且呈间隔设置,每组鞍座包括一锚体和一索导管,且锚体和索导管间正对相连,所述鞍座为双层同向回转鞍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锚体和索导管间通过法兰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劲性骨架为框架结构,且包括多根横向和竖向垂直设置的钢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桥梁主塔鞍座的施工方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鞍座为双层同向回转鞍座,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拼装多组鞍座,所述每组鞍座由一锚体和一索导管组成;

步骤二:多组鞍座与劲性骨架拼装成一吊装节段;

步骤三:起吊吊装节段至主塔上安装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一具体为:选取拼装场地,并进行锚体与索导管的拼装形成多组鞍座,所述每组鞍座由一锚体与一索导管正对相连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锚体与索导管间通过法兰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拼装场地还设置有拼装平台(5),锚体与索导管的拼装以及鞍座与劲性骨架的拼装均在拼装平台上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二具体为:

劲性骨架与多组鞍座预拼装成至少一吊装节段,并调整吊装节段中每组鞍座的位置至预设位置,待调整完后,鞍座与劲性骨架间固定,且左右两组相邻鞍座间交叉设置,上下鞍座间平行且呈间隔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三向千斤顶调整吊装节段中每组鞍座间的相对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鞍座、吊装节段的组装均在地面上完成,将复杂的鞍座的高空定位安装转化成底面作业,极大地减少了施工难度,同时也提高了作业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吊装节段拼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吊装节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锚体,2-索导管,3-劲性骨架,4-三向千斤顶,5-拼装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鞍座的主塔吊装节段,本实施例中,鞍座为双层同向回转鞍座,如图3所示,该吊装节段包括呈框架结构的劲性骨架3及固定于所述劲性骨架3内的多组鞍座,劲性骨架3由多根横向和竖向垂直设置的钢梁焊接而成,鞍座中的左右两组相邻鞍座间呈剪刀状交叉设置,上下鞍座间平行且呈间隔设置,每组鞍座包括一锚体1和一索导管2,如图1所示,且锚体1和索导管2间通过法兰正对相连。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主塔鞍座的施工方法,鞍座为双层同向回转鞍座,该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桥梁附近设置一拼装场地,拼装场地的设置应当满足拼装时的操作空间、起吊时的吊装空间的需求,并在拼装场地上设置拼装平台5,在拼装平台5上进行锚体1与索导管2的拼装,形成多组鞍座,每组鞍座由一锚体1和一索导管2正对相连组成,且锚体1和索导管2间采用法兰连接。

步骤二:参见图2所示,在拼装平台5上将劲性骨架3与多组鞍座预拼装成一吊装节段,劲性骨架3内鞍座间的位置满足:左右两组相邻鞍座间呈剪刀状交叉设置,上下鞍座间平行且呈间隔设置。采用三向千斤顶4对吊装节段中每组鞍座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我们还可以在拼装场地设置一坐标系,以便于对每组鞍座间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待调整吊装节段中每组鞍座的位置至预设位置后,如图3所示,鞍座与劲性骨架3间通过焊接或其它方式固定。拼装成的吊装节段至少为一个,桥梁的尺寸规格不同,所需的吊装节段的个数也不同,每组鞍座的预设位置也不同。每组鞍座的预设位置在桥梁进行设计工作时设计完成,具体的包括鞍座在劲性骨架3上的具体位置,及左右、上下鞍座间的空间间距。

步骤三:利用起重设备依次将吊装节段吊至主塔上,相邻吊装节段间进行固定。因为斜拉索的角度呈扇形分布,位于主塔锚固区下方的斜拉索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大,对应的索导管2的长度也较长,在起吊至主塔上的过程中,该部位的索导管2的变形相对较大,若将索导管2和锚体1同时进行整体吊装,则需要在吊装就位后对索导管2的出口进行一次调整工作,故可以在整体吊装鞍座时,对该区域的索导管2采用后接的方式进行处理,即将鞍座和劲性骨架3进行精确吊装定位后,再采用快速对接的方式对索导管进行安装。

上述施工方法中,鞍座、吊装节段的组装均在地面上完成,将复杂的鞍座的高空定位转化成地面作业,极大地减少了施工难度,同时也提高了作业精度。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