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预成圈功能的五功位圆纬机编织结构

具有预成圈功能的五功位圆纬机编织结构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预成圈功能的五功位圆纬机编织结构,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三角座、下三角、复位三角、针织、挺针片、提花片、选针器以及针筒,下三角至少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三角、第二三角以及脱圈三角,第一针槽包括针位选择针槽、第一导向槽以及第一脱圈针槽,第二针槽包括对应针位选择针槽设置的导向针槽、对应第一导向槽设置的第二导向槽以及对应第一脱圈针槽设置的第二脱圈针槽。本发明通过下三角中针槽结构的布设和片踵、针锺在针槽中的移动,本发明能够实现长线圈成圈”、“短线圈成圈”、“长线圈集圈”、“短线圈集圈”“浮线”五种编织方式,丰富圆纬机的编织花型组织,而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易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9480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石狮市宝翔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269917.5

  • 发明设计人 林清助;刘明举;

    申请日2017-04-2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云川

  • 地址 362713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蚶江镇石壁村玉山工业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46: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09

    授权

    授权

  • 2017-08-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4B15/32 申请日:201704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7-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预成圈功能的五功位圆纬机编织结构,属圆纬机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电脑提花机是由选针机构通过选针来实现针织的编织动作变化,从而完成提花织物的编织。如授权公告号CN 205576413 U,名称为“一种圆型纬编电脑提花针织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圆型纬编电脑提花针织机,由安装架、提花选针器、针筒编织区和针盘编织区构成,其中针筒编织区包括针筒三角座、针筒三角、针筒、挺针片和针筒织针,针筒三角座的底部连接在针筒底座的上面,针筒三角的一侧连接在针筒三角座的内侧边,其下端连接提花片的连接平台,针筒的下端连接在调整座上端的连接台,针筒和针筒三角之间有间距,挺针片安装在针筒三角和针筒之间的间距内并其外侧连接针筒三角,挺针片的下端延伸到提花片的U形槽内。

传统的圆型纬编电脑提花机只能在成圈、集圈、不编织3种状态之间进行互相切换,这一特点限制了针织花型的扩展,随着针织产品的复杂化、多样化对针织生产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单一的编织工艺已经不满足于市场及客户需求。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能够丰富花型组织的五功位圆纬机编织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具有预成圈功能的五功位圆纬机编织结构,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三角座、配设在三角座上的下三角、连接在底座上的复位三角、针织、挺针片、提花片、选针器以及针筒,织针、挺针片以及提花片至上而下装设在针筒中且三者配合设置,复位三角和选针器均与提花片配合连接,挺针片上设有片踵,织针上设有针锺,在下三角上设有与片踵对应的第一针槽和与针锺对应的第二针槽,所述下三角至少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三角、第二三角以及脱圈三角,第一三角、第二三角以及脱圈三角均对应设有所述复位三角,所述第一针槽包括设置在第一三角中的针位选择针槽、设置在第二三角中的第一导向槽以及设置在脱圈三角中的第一脱圈针槽,所述第二针槽包括对应针位选择针槽设置的导向针槽、对应第一导向槽设置的第二导向槽以及对应第一脱圈针槽设置的第二脱圈针槽,导向针槽、第二导向槽以及第二脱圈针槽对应设置在第一三角、第二三角以及脱圈三角上,针位选择针槽的出口端对应第一导向槽的入口端设置,第一导向槽的出口端对应第一脱圈针槽的入口端设置,导向针槽的出口端对应第二导向槽的入口端设置,第二导向槽的出口端对应第二脱圈针槽设置,针位选择针槽上从入口端至出口端设有浮线针位、集圈针位以及成圈针位,第一导向槽具有第一三角压针点,第一三角压针点的高度大于片踵的高度,第一脱圈针槽中对应第一三角压针点设有第一脱圈针槽压针点,第二导向槽具有第二三角压针点,第二三角压针点的高度大于针锺的高度,第二脱圈针槽中对应第二三角压针点设有第二脱圈针槽压针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三角压针点的高度比所述片踵的高度大0.15至0.25mm,所述第二三角压针点的高度比所述针锺的高度大0.5至2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三角压针点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脱圈针槽压针点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三角压针点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脱圈针槽压针点的高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三角包括能够相对上下调整移动的第二织针三角和第二挺针片三角,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在第二挺针三角上,所述第二导向槽设置在第二织针三角上,所述三角座上设有三角调整装置,第二织针三角和所述第二挺针三角与三角调整装置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挺针三角上设有第二限位槽,在所述第二织针三角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槽与第二限位凸起沿纵向的限位间隙为1至3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脱圈三角包括能够相对上下移动的第一脱圈三角和第二脱圈三角,第一脱圈三角上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脱圈三角对应第一限位槽设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槽与第一限位凸起沿纵向的限位间隙为1至3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挺针片的上端与所述织针相连,所述挺针片的下端与所述提花片的U型槽相嵌,所述提花片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针筒上。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通过下三角中针槽结构的布设和片踵、针锺在针槽中的移动,本发明能够实现“长线圈成圈”、“短线圈成圈”、“长线圈集圈”、“短线圈集圈”“浮线”五种编织方式,丰富圆纬机的编织花型组织,而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下三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种线圈形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种线圈形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三种线圈形态示意图;

图中:

1-针筒2-织针

21-针锺 3-挺针片

31-片踵 4-提花片

5-下三角6-三角座

61-三角调整装置 7-底座

8-选针器9-复位三角

51-第一三角 511-针位选择针槽

512-导向针槽5111-浮线针位

5112-集圈针位 5113-成圈针位

52-第二三角 521-第二挺针三角

5211-第一导向槽 5212-第二限位槽

5213-第一三角压针点 522-第二织针三角

5221-第二导向槽 5222-第二限位凸起

5223-第二三角压针点 53-脱圈三角

531-第一脱圈三角5311-第一脱圈针槽

5312-第一限位槽 5313-第一脱圈针槽压针点

532-第二脱圈三角5321-第二脱圈针槽

5322-第一限位凸起 5323-第二脱圈针槽压针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预成圈功能的五功位圆纬机编织结构,包括底座7、设置在底座7上的三角座6、配设在三角座6上的下三角5、连接在底座7上的复位三角9、针织2、挺针片3、提花片4、选针器8以及针筒1,织针2、挺针片3以及提花片4至上而下装设在针筒1中且三者配合设置,复位三角9和选针器8均与提花片4配合连接,挺针片3上设有片踵31,织针2上设有针锺21,在下三角5上设有与片踵31对应的第一针槽和与针锺21对应的第二针槽,本发明中,选针器执行由电脑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指定提花片4动作,通过提花片4控制挺针片3和织针2实现编织动作,复位三角9与提花片4配合,以实现提花片4的定位及复归动作,其中电脑控制系统采用电脑提花圆纬机中的系统,并根据动作需要选择相应的指令。

本发明中,所述下三角5至少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三角51、第二三角52以及脱圈三角53,参照图3,以设置第一三角51、第二三角52以及脱圈三角53为例,第一三角51、第二三角52以及脱圈三角53的下方均对应设有所述复位三角8,所述第一针槽包括设置在第一三角51中的针位选择针槽511、设置在第二三角52中的第一调整针槽5211以及设置在脱圈三角53中的第一脱圈针槽5311,所述第二针槽包括对应针位选择针槽511设置的导向针槽512、对应第一导向槽5211设置的第二导向槽5221以及对应第一脱圈针槽5311设置的第二脱圈针槽5321,导向针槽512、第二导向槽5221以及第二脱圈针槽5321对应设置在第一三角51、第二三角52以及脱圈三角53。针位选择针槽511的出口端对应第一导向槽5211的入口端设置,第一导向槽5211的出口端对应第一脱圈针槽5311的入口端设置,导向针槽512的出口端对应第二导向槽5221的入口端设置,第二导向槽5221的出口端对应第二脱圈针槽5321设置,针位选择针槽511上从入口端至出口端设有浮线针位5111、集圈针位5112以及成圈针位5113,浮线针位5111、集圈针位5112以及成圈针位5113的位置的高度依次升高,第一导向槽5211具有第一三角压针点5213,第一脱圈针槽5311中对应第一三角压针点5213设有第一脱圈针槽压针点5313,第一三角压针点5213、第一脱圈针槽压针点5313的高度大于片踵31的高度。第二导向槽5221具有第二三角压针点5223,第二脱圈针槽5321中对应第二三角压针点5223设有第二脱圈针槽压针点5323。第二三角压针点5223、第二脱圈针槽压针点5323的高度大于针锺21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三角压针点5213的高度(图中用h表示)比所述片踵31的高度大0.15至0.25mm,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角压针点5213的高度比所述片踵31的高度大0.1mm,所述第二三角压针点5213的高度(图中用H表示)比所述针锺21的高度大1至3mm,,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三角压针点5213的高度比所述针锺21的高度大1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三角压针点5213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脱圈针槽压针点5313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三角压针点5223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脱圈针槽压针点5323的高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三角包括能够相对上下调整移动的第二织针三角522和第二挺针片三角521,所述第一导向槽5211设置在第二挺针三角521上,所述第二导向槽5221设置在第二织针三角522上,所述三角座6上设有三角调整装置61,通过多个三角调整装置61可以实现所有三角的调整和定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挺针三角521上设有第二限位槽5212,在所述第二织针三角522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5222,第二限位槽5212沿水平方向开设,第二限位凸起5222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限位槽5212与第二限位凸5222起沿纵向的限位间隙为1至3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脱圈三角53包括能够相对上下移动的第一脱圈三角531和第二脱圈三角532,第一脱圈三角531上设有第一限位槽5312,第二脱圈三角532对应第一限位槽5312设有第一限位凸起5322,第一限位槽5312与第一限位凸起5322沿纵向的限位间隙为1至3mm。第一限位槽5312与第一限位凸起5322限制第一脱圈三角531和第二脱圈三角532的上下调节行程,通过第二限位槽5212与第二限位凸5222限制第二织针三角522和所述第二挺针三角521的上下调节行程,防止操作人员调节三角时超出织针针踵21与挺针片片踵31间的落差尺寸,造成撞针踵等严重后果,保证本发明的使用安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挺针片3的上端与所述织针2相连,所述挺针片3的下端与所述提花片4的U型槽相嵌,所述提花片4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针筒1上。提花片4与针筒1的连接结构,织针2、挺针片3以及提花片4三者的连接结构可以采用常规结构。

本发明圆纬机中未提及的其它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这里不再进行详述。

本发明中,电脑控制系统不发出指令,挺针片3的片踵31压入第一导向槽5211中并运动至第一三角压针点5213处,此时线圈达到预设深度L1,但在电脑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时,挺针片3的片踵31压入针筒1内,不与第一导向槽5211接触,针织2的针锺21沿着第二导向槽5221运动至第二三角压针点5223处,此时线圈达到预定深度L2;复位三角9复归提花片4和挺针片3后,电脑控制系统不发出指令,挺针片3的片踵31在复位三角9的作用下压入第一脱圈针槽5311并向下运动至第一脱圈针槽压针点5313处,此时线圈到达预定深度L3,但在电脑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时,挺针片3的片踵31压入针筒1内,不与第一脱圈针槽5311接触,针织2的针锺21沿着第二脱圈针槽5321运动至第二脱圈针槽压针点5323处,此时,线圈达到预定深度L4。

本发明在实现浮线动作时,片踵31沿着针位选择针槽511运动至浮线针位5111,电脑控制系统控制挺针片3的片踵31压入针筒1内,片踵31不与针位选择针槽511和第一导向槽5211及第一脱圈针槽5311接触,复位三角9复归提花片4和挺针片3后,电脑控制系统控制挺针片3的片踵31压入针筒,织针2的针踵21运行至第二三角压针点5223压针及第二脱圈针槽压针点5323脱圈,完成短浮线动作。电脑控制系统不发出指令时,挺针片3的片踵31运行至第一三角压针点5213压针及第一脱圈针槽压针点5313脱圈,完成长浮线动作。

本发明在实现短线圈集圈动作时,片踵31沿着针位选择针槽511运动至集圈针位5112,电脑控制系统控制挺针片3的片踵31压入针筒1内,片踵31不随5113轨道继续上升,复位三角9复归提花片4和挺针片3后,电脑控制系统控制挺针片3的片踵31压入针筒,织针2的针踵21运行至第二三角压针点5223压针及第二脱圈针槽压针点5323脱圈,完成短线圈集圈动作2TS。电脑控制系统不发出指令时,挺针片3的片踵31运行至第一三角压针点5213压针及第一脱圈针槽压针点5313脱圈,完成长线圈集圈动作2TL。

本发明在实现短线圈成圈动作时,片踵31沿着针位选择针槽511运动至成圈针位5113处后继续运动至第一导向槽5211处,电脑控制系统控制挺针片3的片踵31压入针筒1内,片踵31不与第一导向槽5211接触,织针2的针踵21运行至第二三角压针点5223压针及第二脱圈针槽压针点5323脱圈,完成短线圈成圈动作2KS。电脑控制系统不发出指令时,挺针片3的片踵31运行至第一三角压针点5213压针及第一脱圈针槽压针点5313脱圈,完成长线圈成圈动作2KL。

在图6,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短线圈成圈动作2KS、短线圈集圈动作2TS、浮线动作、短线圈成圈动作2KS、长线圈成圈动作2KL、长线圈集圈动作2TL、短线圈成圈动作2KS、短线圈集圈动作2TS以及浮线动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三角51、第二三角52以及脱圈三角53组成一个循环单元,也可以采用多组第一三角51和第二三角52并配合一组脱圈三角53形成一个循环。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