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老年病患者脾肾两虚兼夹血瘀的调补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老年病患者脾肾两虚兼夹血瘀的调补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老年病患者脾肾两虚兼夹血瘀的调补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包括如下按重量份的原料:生地黄100份、熟地100份、当归100份、白芍100份、山茱萸100份、山药100份、旱莲草100份、女贞子100份、盐菟丝子100份、盐沙苑100份、五味子100份、柏子仁100份、龙眼肉100份、桑葚100份、制黄精100份、丹参100份、麦冬100份、乌梅100份、诃子100份、天冬100份、北沙参100份、芡实100份、侧柏叶100份、大枣100份、陈皮100份、佛手100份、炒酸枣仁100份、丹皮100份、黄柏50份、知母100份、鳖甲100份、绞股蓝100份、决明子100份、桑叶100份、荷叶100份、夏枯草100份。本发明药物具有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理气活血、疏通经络等作用,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而且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且无副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3350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宁市中医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710631329.1

  • 发明设计人 陈莉娜;马宁宁;何娟;谢滨;

    申请日2017-07-2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小萍

  • 地址 530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北湖北路45号南宁市中医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40: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14

    授权

    授权

  • 2017-1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6 申请日:201707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具体是一种用于老年病患者脾肾两虚兼夹血瘀的调补药物以及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医学亟需发展,中医药在抗衰老和治疗老年疾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老年人体质多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说明老年人肾气,肾精虚衰,各项机能减退,气血流通不畅。《儒门事亲》中明确阐述了寓补于攻治疗老年病的学术思想。张子和提出人体发病皆由邪气所致,所谓“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尤其是现代人经济发展,饮食偏于膏粱厚味,皆喜温补,患病多以热以实为主,不擅兼不敢予以攻法,纯补其虚,不敢治实。现代的老年人体质特点是多虚、多瘀,气血流通不畅,攻邪可疏通气血调畅气机,气血调通则正气恢复而身无病也,这也是张氏主以强调气血通流为贵中医治疗的集中体现。

而现有技术中尚未见有能对人体机体进行整体调节的用于老年病患者脾肾两虚兼夹血瘀的调补药物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老年病患者脾肾两虚兼夹血瘀的调补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调补药物具有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理气活血、疏通经络等作用,能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种用于老年病患者脾肾两虚兼夹血瘀的调补药物,它主要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黄100份、熟地100份、当归100份、白芍100份、山茱萸100份、山药100份、旱莲草100份、女贞子100份、盐菟丝子100份、盐沙苑100份、五味子100份、柏子仁100份、龙眼肉100份、桑葚100份、制黄精100份、丹参100份、麦冬100份、乌梅100份、诃子100份、天冬100份、北沙参100份、芡实100份、侧柏叶100份、大枣100份、陈皮100份、佛手100份、炒酸枣仁100份、丹皮100份、黄柏50份、知母100份、鳖甲100份、绞股蓝100份、决明子100份、桑叶100份、荷叶100份、夏枯草100份、枸杞子100份、玉竹100份、制何首乌100份、虎杖100份、阿胶100份、醋龟板100份、鹿角胶100份、鳖甲胶100份、红花100份、桃仁100份、赤芍100份、三七100份、三棱100份、莪术100份。

本发明用于老年病患者脾肾两虚兼夹血瘀的调补药物的剂型为膏方剂型。

本发明用于老年病患者脾肾两虚兼夹血瘀的调补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浸泡:在上述原料中,除了阿胶、鹿角胶和鳖甲胶外,将其它原料混合加水浸泡,冬季浸泡6-8小时,夏季浸泡2-3小时;

2)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后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再煮1小时,此时药汁渐浓可用纱布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水浸泡原来的药渣即可上火煎煮1小时,如此反复三次,合并药液;

3)浓缩:将合并后的药液倒入锅中,边搅拌边浓缩,以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为度,方可暂停煎熬,即得到清膏;

4)收膏:将清膏用黄酒烊化后的阿胶、鹿角胶及鳖甲胶倒入清膏中,置小火上缓慢熬炼,不断搅拌,直至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扩散既可;

5)封装:将上述膏方封装进瓷罐中置于阴凉处存放。

本发明药物用于治疗老年病慢性病患者疗效较好,其中生地、熟地、山茱萸鳖甲,鹿角胶等益肾填精,肾阴肾阳双补,加之陈皮,佛手等健运脾气,补益先天后天,脾肾得之所养,桃仁,红花,赤芍均为活血化瘀之经典药对,世之名医皆诸多探索尝试,疗效显著。该药物具有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理气活血、疏通经络等作用,能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而且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且无副作用。

从2010年至今,本发明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应用本发明药物治疗100多例老年病脾肾两虚患者,有效率达99%,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药物中所用的原料均采用常见的中草药,药源丰富、易于取得。配方中各味中草药原料的属性及功效如下:

1、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2、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属玄参科植物,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3、当归: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

4、白芍:白芍是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5、山茱萸:落叶乔木或灌木,产中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稀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种栽培。该种(包括川鄂山茱萸)的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

6、山药:山药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是《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7、旱莲草:是菊科鳢肠属的植物。分布于田边或路旁、河边以及中国大陆的全国各地等地,生长于海拔0米至1900米的地区,全国广布种。常见于田梗,沟溪边湿地。全草药用,能收敛、止血、补肝肾之功效。外用治疗跖疣。

8、女贞子:别名女贞实、冬青子、蜡树、鼠梓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原生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北方不太寒冷的地方也有引种,在朝鲜南方、印度也有分布。是一味补肾滋阴、养肝明目的中药,可治肝肾不足、头晕耳呜、头发早白及两目昏糊等病症。

9、盐菟丝子:别名禅真、豆寄生、豆阎王、黄丝、黄丝藤、鸡血藤、金丝藤等。一年生寄生草本。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种子药用,盐制后有补肝肾、益精壮阳及止泻的功能。

10、盐沙苑: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东北、华北、四川、陕西、江苏、甘肃、宁夏、河南等地,种子入药称沙苑子和潼蒺藜,有补肾固精、清肝明目之效,主治腰膝酸痛、遗精早泄、遗尿、尿频、白带、神经衰弱及视力减退、糖尿病等症。

11、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五味子分为南、北二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能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

12、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长。分布于东北南部,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的功效。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

13、龙眼肉:是指鲜龙眼烘成干果后即成为中药里的桂圆。生药龙眼肉为由顶端纵向裂开有不规则块片,气香,味浓甜而特殊。龙眼含有极其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此外还含有大量的镁和铜,有补气益血之功效,对于治疗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效果显著。

14、桑葚:桑葚,又作桑椹,桑树的成熟果实,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也可来泡酒。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燥、乌发明目等功效。桑果古来就是百姓常采用的一种利尿,保健,消暑的鲜果,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其特殊功效。

15、制黄精:黄精,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

16、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17、麦冬: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中国南方等地均有栽培。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

18、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19、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云南等地。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之功效。常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20、天冬: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天门冬含天门冬素、B-固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糠醛衍生物等成分。有升高血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用于治阴虚发热、肺痈、消渴等病症。

21、北沙参:别名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苏条参、条参、北条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以根入药。北沙参味甘甜,是临床常用的滋阴药,养阴清肺,祛痰止咳。主治肺燥干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主产于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

22、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分布于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等地。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23、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和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本品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苦涩、微辛。具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功效。

24、大枣:红枣,又名大枣,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鼠李目、鼠李科、枣属的植物。其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

25、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26、佛手: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

27、炒酸枣仁:别名枣仁、酸枣核、山枣仁。主要产于河南、河北、陕西、辽宁、山西、山东、云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去果肉及硬核,取种子,生用或微炒用。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功效。

28、丹皮:又名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炒用。现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29、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30、知母:该品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苦,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31、鳖甲: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分布于等地。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之功效。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疟母。

32、绞股蓝: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日本称之甘蔓茶。绞股蓝喜阴湿温和的气候,多野生在林下、小溪边等荫蔽处,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

33、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34、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是蚕的日常食物,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等,蚕的主要食物。完整叶片呈或宽卵形,叶片基部心脏形,顶端微尖,边缘有锯齿,叶脉密生白柔毛。老叶较厚暗绿色。嫩叶较薄,黄绿色。质脆易,握之扎手。气淡,味微苦涩。药用一般认为霜后采者质佳。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且有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作用。

35、荷叶:荷叶,又称莲花茎、莲茎。是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挺水植物莲荷的叶。荷叶和莲子都可以入药。莲花味苦甘,性平,归心,肝经。清香升散具有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小儿惊痫,妇人血逆昏迷,跌伤呕血,月经不调,崩漏,湿疮疥癣。

36、夏枯草: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云南丛书),麦夏枯、铁线夏枯(滇南本草),夕句、乃东(本经)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茎,节上生须根。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

37、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柄,置阴凉处晾至果皮起皱纹后,再暴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即得。遇阴雨可用微火烘干。枸杞子具有多种保健功效,适量食用有益健康,配合菊杞茶有清肝明目的效果。

38、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叶面绿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玉竹具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用作滋补药品,主治热病伤阴、虚热燥咳、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等症。

39、制何首乌:何首乌的炮制加工品。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

40、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分布于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

41、阿胶:驴皮。辅料为黄酒、冰糖、豆油。本品呈长方形块、方形块或丁状。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气微,味微甘。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42、醋龟板:取净龟甲,照烫法用沙子炒至表面淡黄色,取出,醋淬,干燥。用时捣碎。龟甲就是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味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能滋阴抑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多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真阴亏耗、虚风内动及骨蒸潮热诸证。

43、鹿角胶:鹿角,辅料为冰糖、黄酒、豆油。本品为扁方形快。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质脆,易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甜。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血虚头晕,腰膝酸冷,虚劳消瘦。

44、鳖甲胶:鳖甲胶为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以背甲熬制成的膏入药。开水或黄酒化服,1~3钱,滋阴退热;软坚散结。主阴虚潮热;虚劳咳血;久疟;疟母;痔核肿痛;血虚经闭。

45、红花: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主产河南、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避免孕妇使用,否则会造成流产。

46、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47、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48、三七,中药名。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49、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西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症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50、莪术:别称蒁药、莪荗、青姜、黑心姜、姜黄,为姜科、姜黄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具樟脑般香味,淡黄色或白色;根细长或末端膨大成块根。栽培或野生于林荫下,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各地。能治行气止痛、积散结、破血祛瘀作用。

以下是本发明药物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用于老年病患者脾肾两虚兼夹血瘀的调补药物,主要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黄100份、熟地100份、当归100份、白芍100份、山茱萸100份、山药100份、旱莲草100份、女贞子100份、盐菟丝子100份、盐沙苑100份、五味子100份、柏子仁100份、龙眼肉100份、桑葚100份、制黄精100份、丹参100份、麦冬100份、乌梅100份、诃子100份、天冬100份、北沙参100份、芡实100份、侧柏叶100份、大枣100份、陈皮100份、佛手100份、炒酸枣仁100份、丹皮100份、黄柏50份、知母100份、鳖甲100份、绞股蓝100份、决明子100份、桑叶100份、荷叶100份、夏枯草100份、枸杞子100份、玉竹100份、制何首乌100份、虎杖100份、阿胶100份、醋龟板100份、鹿角胶100份、鳖甲胶100份、红花100份、桃仁100份、赤芍100份、三七100份、三棱100份、莪术100份。

制备工艺如下:

1)浸泡:上述药材中,除阿胶、鹿角胶、鳖甲胶外,将其它药材放入容量相当的不锈钢锅内,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的水量浸泡药材,冬季浸泡6-8小时,夏季浸泡2-3小时;

2)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后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再煮1小时,此时药汁渐浓可用纱布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水浸泡原来的药渣即可上火煎煮1小时,如此反复三次,合并药液;

3)浓缩:将合并后的药液倒入锅中,边搅拌边浓缩,以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为度,方可暂停煎熬,此时制得清膏;

4)收膏:将用黄酒烊化后的阿胶、鹿角胶及鳖甲胶倒入清膏中,置小火上缓慢熬炼,不断搅拌,直至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扩散既可。

5)封装:将膏方封装进瓷罐中置于阴凉处存放。

本发明药物的用法:每天两次,每次一勺(约15g)),饭前予适量温水兑服。两周为一疗程。

以下是应用本发明药物调理老年病患者脾肾两虚兼夹血瘀的验证实例:

1、禤××,男,家住广西南宁市,发现血糖升高7年,自诉口干,多饮,多尿,视蒙,时有肢体麻木乏力,口苦,纳寐可,大便干。中医四诊:少神,面色暗淡,形体中等,言语清晰,呼吸平稳,舌暗红,舌下瘀斑,苔黄,脉弦。予以本发明药物治疗,经规律口服40天后,患者肢体麻木乏力,大便干结较前明显改善,舌质红,无舌下瘀斑,苔白,脉稍弦。

2、周××,男,家住广西南宁市,自觉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伴见夜寐欠佳,纳食不香,大便干结。中医四诊:少神,面色红赤,形体中等,舌暗红,舌苔薄黄,脉弦。予以本发明药物治疗,经规律口服1月余,患者口干,多饮,消瘦较前改善,夜寐香,纳食尚可。舌质红,苔白,脉细。嘱其继续服用三个疗程,后未再诉不适。

3、廖××,女,家住广西南宁市,发现血糖升高半月余,自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时有口干,近期体重下降约4公斤,夜寐差,二便尚可,中医四诊:少神,面色暗淡,形体消瘦,舌质暗淡,苔薄白干,脉虚细无力。经多次劝说后,口服本发明药物治疗,经口服1月后,自诉症状改善明显,人渐开朗,可行简单劳作,无明显体重下降,夜寐较前好转,舌质红,苔白,脉稍细。

4、吴××,女,家住广西南宁市,发现肢体麻木,双下肢酸胀,尤以左下肢明显,口干,时有头晕头痛。中医四诊:少神,面色晄白,形体中等,言语欠清晰,对答尚切题,舌黯淡,舌下有瘀斑,苔薄白而干,脉虚细无力。予以本发明药物治疗,经规律口服40天后,患者肢体麻木乏力,酸胀不适较前改善,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舌下瘀斑改善,脉细。嘱其加服半月,上症均消失。

5、刘×,女,家住南宁市,6年前出现头晕乏力,近年来反复发作,3天前加重,伴见头痛,时有恶心,不想进食,夜寐差,口干饮水后未能缓解,眼睛干涩不适。中医四诊:少神,面色无华,形体瘦削,舌质干红,太少,脉细涩。嘱其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常规剂量。经口服2月后,上症明显缓解,体重较前增加约3公斤,头晕头痛未见再发,纳食可,夜寐好转,无明显口干,恶心等症。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半年后自行再次服用2月余,未再诉特殊不适。

6、刘××,女,家住广西南宁市,自觉口干、头晕、时有视蒙、肢体麻木、纳寐可,大便干。中医四诊:少神,面色无华,形体偏胖,舌暗红,舌下瘀斑,苔黄,脉弦。予本发明药物治疗,口服1月后,精神较前好转,肢体麻木改善,无明显口干,大便可,现活动自如,能耐受一定时间劳作。无明显不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