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缝制结构及具备该缝制结构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表皮材料

缝制结构及具备该缝制结构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表皮材料

摘要

本发明提供缝制结构及具备该缝制结构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表皮材料,缝制结构(1)具备第一表皮片(第一被缝制材料)(10)、第二表皮片(第二被缝制材料)(20)和第三表皮片(第三被缝制材料)(30)。第一表皮片具有第一A缝头(11)、第一B缝头(12)和第一重合部(13)。第二表皮片具有第二A缝头(21)、第二B缝头(22)和第二重合部(23)。第三表皮片具有第三缝头(31)。第一表皮片与第二表皮片被缝合的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延伸至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与第三表皮片被缝合的第二缝合部(52)的位置,并且在第一表皮片的第一重合部和第二表皮片的第二重合部不存在第一缝合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4442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710011000.5

  • 发明设计人 山下文男;

    申请日2017-01-0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熊传芳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54: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06

    授权

    授权

  • 2018-01-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N2/58 申请日:20170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2-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制结构及具备该缝制结构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表皮材料。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车辆用座椅的表皮材料是将多张布状的表皮片缝合而构成的(参照日本特开2015-000202)。表皮材料存在将3张以上的表皮片互相缝合并且具有这些表皮片在1点汇合的缝合汇合部的结构。缝合汇合部对应于车辆用座椅的形状等而形成为稍微凹陷的凹状等。

例如,在由3张表皮片(第一表皮片、第二表皮片、第三表皮片)形成缝合汇合部的情况下,首先,对第一表皮片的形成角部的一端缘部与第二表皮片的形成角部的一端缘部彼此设置缝头而进行缝合。接着,对第一表皮片的形成角部的另一端缘部及第二表皮片的形成角部的另一端缘部与第三表皮片的端缘部彼此设置缝头而进行缝合。由此,由3张表皮片形成缝合汇合部。

但是,如上所述,在由3张表皮片形成缝合汇合部的情况下,在将第一表皮片的一端缘部与第二表皮片的一端缘部缝合时,缝合至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的端末。此时,包括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中的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与第三表皮片的缝头而进行了缝合。并且,将这样的状态下的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与第三表皮片进行了缝合。

因此,在由3张表皮片形成缝合汇合部且将其缝合汇合部设为例如凹状时,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中的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与第三表皮片的缝头彼此被缝合,从而这些缝头彼此成为未张开而紧绷的状态,在缝合汇合部中,发生由缝头引起的皱折。在车辆用座椅被要求优异的美观性的情况下,尤其成为问题。另外,为了抑制由于缝头而产生皱折,也有预先去除缝头中的对皱折的产生造成影响的部分等方法,但会导致生产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背景而作出的,提供能够抑制由于缝头而使缝合汇合部产生皱折且能够使美观性提高的缝制结构及具备该缝制结构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表皮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缝制结构具备:第一被缝制材料;与第一被缝制材料缝合的第二被缝制材料;及与第一被缝制材料和上述第二被缝制材料缝合的第三被缝制材料,第一被缝制材料具有:第一A缝头、第一B缝头及第一A缝头与第一B缝头重叠的第一重合部,该第一A缝头是第一被缝制材料与第二被缝制材料的缝头,该第一B缝头是第一被缝制材料与第三被缝制材料的缝头,第二被缝制材料具有:第二A缝头、第二B缝头及第二A缝头与第二B缝头重叠的第二重合部,该第二A缝头是第二被缝制材料与第一被缝制材料的缝头,该第二B缝头是第二被缝制材料与第三被缝制材料的缝头,第三被缝制材料具有第三缝头,该第三缝头是第三被缝制材料与第一被缝制材料及第二被缝制材料的缝头,第一被缝制材料与第二被缝制材料被缝合的第一缝合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被缝制材料及第二被缝制材料与第三被缝制材料被缝合的第二缝合部的位置,并且在第一被缝制材料的第一重合部和第二被缝制材料的第二重合部不存在该第一缝合部。

根据上述缝制结构,第一缝合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缝合部的位置,并且在第一被缝制材料的第一重合部和第二被缝制材料的第二重合部不存在该第一缝合部。即,以第一B缝头(第一重合部)和第二B缝头(第二重合部)未被缝合的方式缝合第一被缝制材料与第二被缝制材料,该第一B缝头是第一被缝制材料中的第一被缝制材料与第三被缝制材料的缝头,该第二B缝头是第二被缝制材料中的第二被缝制材料与第三被缝制材料的缝头。

因此,即使在例如将第一被缝制材料、第二被缝制材料及第三被缝制材料互相缝合且形成这些缝制材料进行汇合的缝合汇合部并将该缝合汇合部形成为凹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缝合汇合部产生皱折。即,第一被缝制材料的第一B缝头(第一重合部)与第二被缝制材料的第二B缝头(第二重合部)未被缝合,成为互相张开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以往那样的缝头而使缝合汇合部产生皱折。另外,也无需如以往那样预先去除缝头的一部分等的作业,也不会导致生产率的降低。

另外,如上所述,具有上述缝制结构的缝制材料等能够抑制缝合汇合部产生皱折,因此成为加工良好的结构,能够提高形状追随性,能够使美观性提高。由此,向被要求优异的美观性的缝制材料等的应用变得有效。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形态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表皮材料具备上述缝制结构。因此,获得与上述的缝制结构同样的作用效果。尤其是,能够抑制表皮材料的缝合汇合部产生皱折,因此成为表皮材料的加工良好的结构,能够提高表皮材料对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形状追随性。另外,能够通过表皮材料使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美观性提高。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表示汽车用的前座椅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座椅座垫的A部分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座椅座垫的A部分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3A~图3C是表示将第一表皮片与第二表皮片缝合的作业的说明图。

图4A是表示被缝合的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被缝合的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4C是表示被缝合的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5A~图5C是表示将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与第三表皮片缝合的作业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座椅靠背的B部分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6B是表示座椅靠背的B部分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7A~图7C是表示将两组第一表皮片及第二表皮片缝合的作业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汽车用的后座椅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扶手收容凹部的C部分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扶手收容凹部的C部分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0A~图10C是表示将第一表皮片与第三表皮片缝合的作业的说明图。

图11A~图11B是表示将第二表皮片与第三表皮片缝合的作业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1是将本发明的缝制结构应用于汽车用座椅(前座椅)的表皮材料的例子。

如图1所示,汽车用的前座椅70具备:作为乘员的就座部的座椅座垫71、作为乘员的靠背的座椅靠背72及作为乘员的头部的支撑的头枕73等。

座椅座垫71、座椅靠背72及头枕73分别具备:作为骨架的框架部(省略图示);在框架的乘员就座侧配置的作为缓冲体的衬垫部(省略图示);及覆盖框架部及衬垫部的表面的袋状的表皮材料711、721、731。衬垫部由聚氨酯树脂的发泡成形体构成。表皮材料711、721、731例如由皮革构成。表皮材料711、721、731是将多个表皮片缝合而构成的。

如图2A、图2B所示,座椅座垫71的表皮材料711中,3张表皮片(第一表皮片10、第二表皮片20、第三表皮片30)互相被缝合,具有该3张表皮片在1点汇合而形成的凹状(凹面状)的缝合汇合部712。缝合汇合部712具有缝制结构1。以下,对缝制结构1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图2A是将图1的座椅座垫71的A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图。

如图2A、图2B所示,缝制结构1具备:第一表皮片(第一被缝制材料)10;与第一表皮片10缝合的第二表皮片(第二被缝制材料)20;及与第一表皮片10和第二表皮片20缝合的第三表皮片(第三被缝制材料)30。

第一表皮片10具有构成表皮材料711的表面侧部分及背面侧部分的表面101及背面102。第二表皮片20也同样地具有表面201及背面202。第三表皮片30也同样地具有表面301及背面302。

在第一表皮片10的形成角部的一端缘部形成有作为第一表皮片10与第二表皮片20的缝头部分的第一A缝头11,在另一端缘部形成有作为第一表皮片10与第三表皮片30的缝头部分的第一B缝头12。在第一表皮片10的角部,形成有第一A缝头11的一部分与第一B缝头12的一部分重合的第一重合部13。

在第二表皮片20的形成角部的一端缘部形成有作为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一表皮片10的缝头部分的第二A缝头21,在另一端缘部形成有作为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的缝头部分的第二B缝头22。在第二表皮片20的角部,形成有第二A缝头21的一部分与第二B缝头22的一部分重合的第二重合部23。

在第三表皮片30的端缘部,形成有作为第三表皮片30与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的缝头部分的第三缝头31。第三缝头31是第三表皮片30与第一表皮片10的缝头部分和第三表皮片30与第二表皮片20的缝头部分相连而构成的。

第一表皮片10的一端缘部与第二表皮片20的一端缘部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缝合。在第一表皮片10与第二表皮片20被缝合的部分形成有直线状的第一缝合部51。

第一缝合部51是第一表皮片10与第二表皮片20的线迹部分。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A缝头11和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A缝头21向第一表皮片10和第二表皮片20的背面侧折入。

第一表皮片10的另一端缘部及第二表皮片20的另一端缘部和第三表皮片30的端缘部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缝合。在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被缝合的部分形成有直线状的第二缝合部52。

第二缝合部52是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的线迹部分。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B缝头12、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B缝头22和第三表皮片30的第三缝头31向第一表皮片10、第二表皮片20和第三表皮片30的背面侧折入。

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延伸至第二缝合部52的位置,第一缝合部51以不超过第二缝合部52的方式形成。即,在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重合部13和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重合部23不存在第一缝合部51。另外,“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延伸至第二缝合部52的位置”意味着,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可以以到达第二缝合部52的方式形成,也可以形成至第二缝合部52的近前处附近。即,只要是从表面观察不会妨碍使用的程度,则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也可以不到达第二缝合部52。

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B缝头12与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B缝头22未被缝合。具体而言,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重合部13与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重合部23未被缝合。以第一缝合部51与第二缝合部52的汇合点50为基点,第一B缝头12(第一重合部13)与第二B缝头22(第二重合部23)成为张开的状态。

接着,对座椅座垫71的表皮材料71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尤其是以凹状(凹面状)的缝合汇合部712的缝制结构1的制作为中心进行说明。首先,如图3A所示,准备第一表皮片10和第二表皮片20这2张表皮片。

在第一表皮片10的一端缘部用虚线示出作为第一表皮片10与第二表皮片20的缝合位置的第一A缝合位置111,在另一端缘部用虚线示出作为第一表皮片10与第三表皮片30的缝合位置的第一B缝合位置121。在第一表皮片10的一端缘部,比第一A缝合位置111靠外侧的区域为第一A缝头11,在另一端缘部,比第一B缝合位置121靠外侧的区域为第一B缝头12。

在第二表皮片20的一端缘部用虚线示出作为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一表皮片10的缝合位置的第二A缝合位置211,在另一端缘部用虚线示出作为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的缝合位置的第二B缝合位置221。在第二表皮片20的一端缘部,比第二A缝合位置211靠外侧的区域为第二A缝头21,在另一端缘部,比第二B缝合位置221靠外侧的区域为第二B缝头22。

接着,如图3B所示,以第一表皮片10的表面101与第二表皮片20的表面201相向的方式使第一表皮片10与第二表皮片20重合。此时,以第一A缝合位置111与第二A缝合位置211对齐的方式,另外以第一B缝合位置121与第二B缝合位置221对齐的方式,使第一表皮片10与第二表皮片20重合。

接着,如图3C所示,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将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A缝合位置111与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B缝合位置211缝合。此时,朝向图中的箭头的方向,缝合至第一B缝合位置121及第二B缝合位置221,避免将第一B缝头12(第一重合部13)与第二B缝头22(第二重合部23)缝合。即,将第一表皮片10的一端缘部与第二表皮片20的一端缘部不缝合至端末而缝合至端末的近前处。由此,在第一表皮片10与第二表皮片20被缝合的部分形成第一缝合部51。

接着,如图4A所示,在第一表皮片10与第二表皮片20被缝合的状态下,以第一表皮片10的表面101和第二表皮片20的表面201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以第一缝合部51为基点将第二表皮片20翻过来。

如图4B所示,处于第一表皮片10和第二表皮片20由构成第一缝合部51的缝线缝合的状态,但在该状态下,从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的表面侧看不见第一缝合部51。

如图4C所示,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B缝头12与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B缝头22未被缝合,以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为基点,第一B缝头12(第一重合部13)和第二B缝头22(第二重合部23)处于张开的状态。

接着,如图5A所示,准备第三表皮片30。在第三表皮片30的端缘部,用虚线示出作为第三表皮片30与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的缝合位置的第三缝合位置311。在第三表皮片30的端缘部,比第三缝合位置311靠外侧的区域为第三缝头31。

接着,如图5B所示,以第一表皮片10的表面101及第二表皮片20的表面201与第三表皮片30的表面301相向的方式,使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重合。此时,以第一B缝合位置121及第二B缝合位置221与第三缝合位置311对齐的方式,使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重合。

接着,如图5C所示,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朝向图中的箭头的方向将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B缝合位置121及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B缝合位置221与第三表皮片30的第三缝合位置311缝合。由此,在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被缝合的部分形成第二缝合部52。第二缝合部52在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处与第一缝合部51汇合,形成汇合点50。

之后,在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被缝合的状态下,以第一表皮片10的表面101及第二表皮片20的表面201与第三表皮片30的表面301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以第二缝合部52为基点将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翻过来。

由此,制作如图2A、图2B所示的缝制结构1。即,在座椅座垫71的表皮材料711中,制作具有缝制结构1的凹状(凹面状)的缝合汇合部712。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缝制结构1及具备该缝制结构1的汽车用座椅的表皮材料71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制结构,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延伸至第二缝合部52的位置,并且在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重合部13和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重合部23不存在第一缝合部51。即,以第一B缝头12(第一重合部13)和第二B缝头22(第二重合部23)未被缝合的方式缝合第一表皮片10与第二表皮片20,该第一B缝头12是第一表皮片10中的第一表皮片10与第三表皮片30的缝头,该第二B缝头22是第二表皮片20中的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的缝头。

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即使在将第一表皮片10、第二表皮片20及第三表皮片30互相缝合而形成这些表皮片进行汇合的缝合汇合部712、并将该缝合汇合部712形成为凹状(凹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缝合汇合部712产生皱折。即,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B缝头12(第一重合部13)与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B缝头22(第二重合部23)未被缝合,成为互相张开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如以往那样由于缝头而使缝合汇合部712产生皱折。另外,也无需如以往那样预先去除缝头的一部分等的作业,也不会导致生产率的降低。

另外,如上所述,具有缝制结构1的表皮材料(缝制材料)711能够抑制缝合汇合部712产生皱折,因此成为加工良好的结构,能够提高形状追随性,能够使美观性提高。由此,向有时被要求优异的美观性的、例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汽车用座椅的表皮材料的应用变得有效。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座椅(前座椅70)中的座椅座垫71的表皮材料711具备缝制结构1。因此,获得与上述的缝制结构1同样的作用效果。尤其是,能够抑制表皮材料711的缝合汇合部712产生皱折,因此成为表皮材料711的加工良好的结构,能够提高表皮材料711对汽车用座椅的形状追随性。另外,能够通过表皮材料711使汽车用座椅的美观性提高。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能够抑制由于缝头而使缝合汇合部712产生皱折且能够使美观性提高的缝制结构1及具备该缝制结构1的汽车用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表皮材料711。

(实施方式2)

如图1、图6、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将缝制结构1应用于汽车用座椅(前座椅70)中的座椅靠背72的表皮材料721的例子。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及作用效果省略说明。

如图6A、图6B所示,座椅靠背72的表皮材料721中,4张布状的表皮片互相被缝合,具有该4张表皮片在1点汇合而形成的凹状(凹面状)的缝合汇合部722。缝合汇合部722具有缝制结构1。另外,图6A是将图1的座椅靠背72的B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图。

例如参照图2,缝制结构1具备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表皮片10同样的结构的2张第一表皮片10A、10B和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表皮片20同样的结构的2张第二表皮片20A、20B。

在第一表皮片10A的一端缘部与第二表皮片20A的一端缘部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缝合的部分,形成有直线状的第一缝合部51。在第一表皮片10B的一端缘部与第二表皮片20B的一端缘部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缝合的部分,形成有直线状的第一缝合部51。两个第一缝合部51不相连。

在第一表皮片10A的另一端缘部与第一表皮片10B的另一端缘部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缝合的部分及第二表皮片20A的另一端缘部与第二表皮片20B的另一端缘部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缝合的部分,形成有直线状的第二缝合部52。

作为第一表皮片10A与第二表皮片20A的缝合部分的一方的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延伸至第二缝合部52的位置,在第一表皮片10A的第一重合部13和第二表皮片20A的第二重合部23不存在该第一缝合部51。

作为第一表皮片10B与第二表皮片20B的缝合部分的另一方的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延伸至第二缝合部52的位置,在第一表皮片10B的第一重合部13和第二表皮片20B的第二重合部23不存在该第一缝合部51。

第一表皮片10A的第一B缝头12与第二表皮片20A的第二B缝头22未被缝合。具体而言,第一表皮片10A的第一重合部13与第二表皮片20A的第二重合部23未被缝合。以第一缝合部51与第二缝合部52的汇合点50为基点,第一B缝头12(第一重合部13)与第二B缝头22(第二重合部23)成为张开的状态。

另外,第一表皮片10B的第一B缝头12与第二表皮片20B的第二B缝头22未被缝合。具体而言,第一表皮片10B的第一重合部13与第二表皮片20B的第二重合部23未被缝合。以第一缝合部51与第二缝合部52的汇合点50为基点,第一B缝头12(第一重合部13)与第二B缝头22(第二重合部23)成为张开的状态。

接着,对座椅靠背72的表皮材料72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尤其是,以凹状(凹面状)的缝合汇合部722的缝制结构1的制作为中心进行说明。首先,如图7A所示,准备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参照图3、图4)缝合的第一表皮片10A及第二表皮片20A和第一表皮片10B及第二表皮片20B这4张表皮片。

接着,如图7B所示,以第一表皮片10A的表面101与第一表皮片10B的表面101相向的方式,另外以第二表皮片20A的表面201与第二表皮片20B的表面201相向的方式,使第一表皮片10A及第二表皮片20A与第一表皮片10B及第二表皮片20B重合。此时,使第一表皮片10A、10B的第一B缝合位置121彼此对齐,另外使第二表皮片20A、20B的第二B缝合位置221彼此对齐。

接着,如图7C所示,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将第一表皮片10A、10B的第一B缝合位置121彼此缝合,另外将第二表皮片20A、20B的第二B缝合位置221彼此缝合。由此,在第一表皮片10A、10B彼此及第二表皮片20A、20B彼此被缝合的部分形成第二缝合部52。第二缝合部52在各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处与第一缝合部51汇合,形成汇合点50。

之后,以第一表皮片10A的表面101和第一表皮片10B的表面101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另外以第二表皮片20A的表面201和第二表皮片20B的表面201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以第二缝合部52为基点将第一表皮片10A及第二表皮片20A翻过来。

由此,制作如图6A、图6B所示的缝制结构1。即,在座椅靠背72的表皮材料721中,制作具有缝制结构1的凹状(凹面状)的缝合汇合部72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表皮片10A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第一表皮片10”,第二表皮片20A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第二表皮片20”,第一表皮片10B及第二表皮片20B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第三表皮片30”。另外,第一表皮片10B的第一B缝头12及第二表皮片20B的第一B缝头22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第三缝头31”。另外,第一表皮片10B的第一B缝合位置121及第二表皮片20B的第二B缝合位置221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第三缝合位置311”。

(实施方式3)

如图8~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将缝制结构1应用于其他汽车用座椅(后座椅80)的表皮材料的例子。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及作用效果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汽车用的后座椅80在左右两侧分别具备座椅座垫(省略图示)、座椅靠背82、头枕(省略图示)等。在后座椅80中,在左右两侧的座椅靠背82之间设有收容扶手(省略图示)的扶手收容凹部84。扶手收容凹部84的底面及内壁面由表皮材料841形成。

如图9A、图9B所示,扶手收容凹部84的表皮材料841中,3张布状的表皮片(第一表皮片10、第二表皮片20、第三表皮片30)互相被缝合,具有该3张表皮片在1点汇合而形成的凹状(凹角状)的缝合汇合部842。缝合汇合部842具有缝制结构1。另外,图9A是将图8的扶手收容凹部84的C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图。

缝制结构1具备第一表皮片10、第二表皮片20和第三表皮片30这3张表皮片。第一表皮片10的表面101与第二表皮片20的表面201形成的角度、第一表皮片10的表面101与第三表皮片30的表面301形成的角度、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形成的角度均大致为90度。

在第三表皮片30的形成角部的一端缘部形成有作为第三表皮片30与第一表皮片10的缝头部分的第三A缝头31a,在另一端缘部形成有作为第三表皮片30与第二表皮片20的缝头部分的第三B缝头31b。在第三表皮片30的角部形成有第三A缝头31a的一部分与第三B缝头31b的一部分重合的第三重合部32。

在第一表皮片10的一端缘部与第二表皮片20的一端缘部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缝合的部分,形成有直线状的第一缝合部51。在第一表皮片10的另一端缘部与第三表皮片30的一端缘部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缝合的部分,形成有直线状的第二缝合部52。在第二表皮片20的另一端缘部与第三表皮片30的另一端缘部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缝合的部分,形成有直线状的第二缝合部52。在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汇合点50),第二缝合部52的方向改变90度。

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延伸至第二缝合部52的位置,第一缝合部51以不超过第二缝合部52的方式形成。即,在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重合部13和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重合部23不存在第一缝合部51。

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B缝头12与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B缝头22未被缝合。具体而言,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重合部13与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重合部23未被缝合。以第一缝合部51与第二缝合部52的汇合点50为基点,第一B缝头12(第一重合部13)与第二B缝头22(第二重合部23)成为张开的状态。

接着,对扶手收容凹部84的表皮材料84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尤其是,以凹状的缝合汇合部842的缝制结构1的制作为中心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0A所示,准备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参照图3、图4)缝合的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另外,准备第三表皮片30。

在第三表皮片30的一端缘部用虚线示出作为第三表皮片30与第一表皮片10的缝合位置的第三A缝合位置311a,在另一端缘部用虚线示出作为第三表皮片30与第二表皮片20的缝合位置的第三B缝合位置311b。在第三表皮片30的一端缘部,比第三A缝合位置311a靠外侧的区域为第三A缝头31a,在另一端缘部,比第三B缝合位置311b靠外侧的区域为第三B缝头31b。

接着,如图10B所示,以第一表皮片10的表面101与第三表皮片30的表面301相向的方式,使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重合。此时,以第一B缝合位置121与第三表皮片30的第三A缝合位置311a对齐的方式,使第一表皮片10及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重合。

接着,如图10C所示,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将第一表皮片10的第一B缝合位置121与第三表皮片30的第三A缝合位置311a缝合。此时,朝向图中的箭头的方向,缝合至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的位置。由此,在第一表皮片10与第三表皮片30被缝合的部分形成第二缝合部52。

接着,如图11A所示,以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B缝合位置221与第三表皮片30的第三B缝合位置311b对齐的方式,使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B缝头22与第三表皮片30的第三B缝头31b重合。

接着,如图11B所示,使用缝纫机等而由缝线将第二表皮片20的第二B缝合位置221与第三表皮片30的第三B缝合位置311b缝合。此时,从第一缝合部51的一端511的位置朝向图中的箭头的方向(从图10C的缝合方向转换90度方向)进行缝合。由此,在第二表皮片20与第三表皮片30被缝合的部分也形成第二缝合部52。

由此,制作如图9A、图9B所示的缝制结构1。即,在扶手收容凹部84的表皮材料841中,制作具有缝制结构1的凹状的缝合汇合部842。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丝毫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形态进行实施,这是不言而喻的。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缝制结构应用于汽车用座椅(前座椅、后座椅)的座椅座垫、座椅靠背、收容扶手的收容凹部,但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座椅的其他部分(头枕等)、其他座椅、汽车的座椅以外的部分等。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缝制结构应用于汽车用座椅(前座椅、后座椅)的各部分的表皮材料,但也可以应用于例如飞机、船、电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表皮材料。另外,也可以应用于交通工具以外的椅子、沙发等的表皮材料。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3张或4张表皮片(被缝制材料)来构成缝制结构,但缝制结构只要由至少三个被缝制材料构成即可,也可以由四个以上的被缝制材料构成。另外,各被缝制材料也可以由多个部分构成。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表皮材料的表皮片(被缝制材料)的材质为皮革,但被缝制材料的材质不限定于此,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材质。另外,也可以组合不同材质的被缝制材料而构成缝制结构。另外,只要能够使用缝纫机等进行缝合,则被缝制材料的厚度、形状等也丝毫不受限定。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表皮片(第一被缝制材料)与第二表皮片(第二被缝制材料)被缝合的第一缝合部以及第一表皮片(第一被缝制材料)及第二表皮片(第二被缝制材料)与第三表皮片(第三被缝制材料)被缝合的第二缝合部形成为直线状,但可以是曲线状,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另外,第一缝合部与第二缝合部以大致正交的方式形成,但第一缝合部与第二缝合部形成的角度丝毫不受限定。

(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具备缝制结构的缝合汇合部为凹状(凹面状),但相反地也可以是凸状(凸面状)。即,也能够将本发明的缝制结构应用于凸状(凸面状)的缝合汇合部。在该情况下,能够良好地进行缝合汇合部的成角(将角部形成为期望的形状)等,还能获得提高美观性等的效果。

(7)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为概念性的要素,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使一个结构要素所具有的功能分散于多个结构要素,或者使多个结构要素所具有的功能综合于一个结构要素。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替换成具有同样的功能的公知的结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