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生成两端面带有0.5MM以下倒角的钢管的工艺

一种生成两端面带有0.5MM以下倒角的钢管的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生成两端面带有0.5MM以下倒角的钢管的工艺,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毛坯钢材进行切料使其成为一个圆柱体形状的钢材;步骤二,对钢材前、后端面进行整形使钢材两端面带上突出8‑12度斜度的锥面;步骤三,对步骤二中的钢材的前、后端面的中心进行打定位孔;步骤四,对钢材前端面打前孔并使前孔的深度超过钢材的过半长度;步骤五,对钢材后端面打尾孔,并且尾孔的直径和所述前孔的直径大小一样,而且尾孔与前孔直径有隔断的废料;步骤六,把废料进行去除并形成钢管;步骤七,对步骤六中的所述钢管的前、后端面进行挤压,使钢管的两个端面带有0.5MM以下的倒角。本发明减少面取中车削的工序,能够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7173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小出钢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905645.3

  • 发明设计人 刘文龙;

    申请日2017-09-2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泽锋

  • 地址 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东区高科技工业基地厂房A3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35: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19

    授权

    授权

  • 2018-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P15/00 申请日:201709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2-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材处理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生成两端面带有0.5MM以下倒角的钢管的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减震上内外倒角要求0.5MM以下的钢管件采用冷镦加工毛坯直管,面取车削两端面及内外倒角,产品的外观成型需要2次加工工序,分别为冷镦工序和面取工序。冷镦工序(参照图1-图6所示),为连续自动加工方式,通过冷镦机对钢材进行加工,分为6个步骤:钢材切料(参照图1)—前、后端面进行整形(参照图2)—前、后端面打定位孔(参照图3)—前端面打孔(参照图4)—后端面打尾孔(参照图5)—脱废料(参照图6),其中前、后端面进行整形的目的是为了钢材的前、后端面带上突出平面的斜角,一般斜角的角度为8-12度之间,带有突出平面的斜角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整形,而前、后端面打定位孔是为给冷镦机前、后打孔的精准,通过先打一个浅的定位孔再进行打深的孔;而先从前端面打孔再从后端面打孔,然后再脱料;冷镦工序产生的钢管需要另外经过面取工序中的车削前后端面以及内外倒角,最后才能生产出内外倒角0.5MM以下的钢管。冷镦工序每小时的加工效率为3000件,而且面取工序每小时的加工效率约700件,所以面取工序加工效率低是影响生产效率的直接原因,而且面取工序存在车削废料,导致材料利用率降低,使其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面取工序,直接通过冷镦机生成两端面带有0.5MM以下倒角的钢管的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成两端面带有0.5MM以下倒角的钢管的工艺,包括通过冷镦机进行的以下的步骤:

步骤一,对毛坯钢材进行切料使其成为一个圆柱体形状的钢材;

步骤二,对钢材前、后端面进行整形使钢材两端面带上突出8-12度斜度的锥面;

步骤三,对步骤二中的钢材的前、后端面的中心进行打定位孔;

步骤四,对钢材前端面打前孔并使前孔的深度超过钢材的过半长度;

步骤五,对钢材后端面打尾孔,并且尾孔的直径和所述前孔的直径大小一样,而且尾孔与前孔之间留有隔断的废料;

步骤六,把步骤五中的所述废料进行去除并形成钢管;

所述步骤二中,还包括第二工序,该第二工序把钢材前、后端面的两个所述的锥面进行倒角并带上R6-R10的倒角;所述步骤六后还包括步骤七,对步骤六中的所述钢管的前、后端面进行挤压,使前端面、后端面同时被压成平面,稍微大于0.5MM的倒角受到挤压,最终生成两端面带有0.5MM以下倒角的钢管。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由于直接通过冷镦机对钢材的前端面、后端面中的锥面进行倒角并使锥面的边缘带上R6-R10的倒角,所以在前端面、后端面打定位孔的过程中,该倒角有利于材料的流动,倒角由于受压形成半径稍微大于0.5MM的倒角,最后增加一个步骤:通过冷镦机对打前孔、尾孔后的钢管进行挤压,使所述倒角小于0.5MM并完成本发明的目的:减少了面取工序的需要车削的步骤,由于车削的步骤效率很低,所以本发明通过冷镦机直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步骤一的参考图。

图2是步骤二的参考图。

图3是步骤三的参考图。

图4是步骤四的参考图。

图5是步骤五的参考图。

图6是步骤六的参考图。

图7是步骤七的参考图。

图8是步骤二中的第二工序的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照图1-图8所示的一种生成两端面带有0.5MM以下倒角的钢管的工艺,包括通过冷镦机进行的以下的步骤:

步骤一,对毛坯钢材进行切料使其成为一个圆柱体形状的钢材,参照图1所示;

步骤二,参照图2,对钢材前、后端面进行整形使钢材两端面带上突出8-12度斜度的锥面,本实施例子所述锥面的斜度为8度(其状态如图2中箭头1和箭头2所示)。参照图8所示:本步骤还包括第二工序,该第二工序为把钢材前、后端面的两个所述锥面进行倒角并使锥面的边缘带上R6-R10的倒角(其状态如图8中箭头3和箭头4所示),目的是因为在步骤三中,在分别对钢材的前端面进行打定位孔5和后端面打定位孔5过程中,钢材受到挤压,受到挤压的钢材会往前孔周围或者尾孔周围扩散,锥面的边缘带上R6-R10的倒角有利于材料的流动,由于材料的流动,R6-R10的倒角受压形成稍微大于0.5MM的倒角;

步骤三,参照图3,对步骤二中的钢材的前、后端面的中心进行打定位孔5并且整形,该定位孔5的深度较浅,在此过程中,定位孔的目的是便于后工序打前孔或者打后孔可以打在材料的中心位置;由于钢材受到挤压,步骤二中的第二工序成型的R6-R10的倒角被整形成为稍微大于0.5MM的倒角。

步骤四,参照图4,对钢材前端面打前孔6并使前孔6的深度超过钢材的过半长度;

步骤五,参照图5,对钢材后端面打尾孔7,并且尾孔7的直径和所述前孔6的直径大小一样,而且尾孔7与前孔6之间留有隔断的废料8;

步骤六,参照图6,把步骤五中的所述废料8进行去除并形成钢管;

步骤七,参照图7,对步骤六中所述钢管的前、后端面进行挤压,使所述锥面的中部压平,使前端面、后端面同时被压成平面,稍微大于0.5MM的所述倒角受到挤压,最终生成两端面带有0.5MM以下倒角的钢管。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