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摩擦作用装置以及中间盘和/或致动盘在这种摩擦作用装置中的用途

摩擦作用装置以及中间盘和/或致动盘在这种摩擦作用装置中的用途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由第一盘组(34)和第二盘组(46)制成的盘组合件(32)的摩擦作用装置(2),其中盘组(34、46)的盘相继交替布置并且可以彼此摩擦接合。在一侧设有摩擦衬片的中间盘(74),布置在支撑盘(70)和邻近支撑盘(70)的第一盘组(34)的盘(36)之间,中间盘(74)与第二盘托架(20)旋转驱动连接,并且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面向支撑盘(7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1388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博格华纳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80055870.6

  • 发明设计人 H·J·豪科;

    申请日2016-10-0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舒

  • 地址 美国密歇根州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5:34: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24

    授权

    授权

  • 2018-07-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D13/68 申请日:201610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6-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擦作用装置,其包括由第一盘组、第二盘组和支撑盘构成的盘组合件,其中第一盘组旋转连接固定至第一盘托架,并且第一盘组的盘被设计为在两侧设有摩擦衬片的摩擦衬片盘,第二盘组旋转连接固定至第二盘托架,并且第二盘组的盘被设计为无摩擦衬片的盘,其中所述两个盘组的盘相继交替布置并且可以彼此摩擦接合。盘组合件具有致动侧以及支撑盘,经由致动侧借助致动元件盘组合件可致动,该支撑盘与第一盘托架旋转驱动接合并布置在远离致动侧的盘组合件侧。此外,本发明涉及中间盘和/或致动盘在这种摩擦作用装置中的用途。

在实践中,已知摩擦作用装置(例如盘式离合器或盘式制动器),其中已知的摩擦作用装置具有盘组合件。所述盘组合件由第一盘组和第二盘组构成,其中第一盘组旋转连接固定至第一盘托架并且第一盘组的盘被设计为在两侧设有摩擦衬片的摩擦衬片盘,并且第二盘组旋转连接固定至第二盘托架,并且第二盘组的盘被设计为无摩擦衬片的盘。两个盘组的盘由此相继地交替布置,其中两个盘组的盘可以彼此摩擦地接合,以便引起摩擦作用装置的关闭。因此,盘组合件具有致动侧,可以经由该致动侧致动盘组合件,由此例如通过致动元件(例如力传递元件或致动活塞)被压缩。相反,支撑盘设置在背向致动侧的盘组合件的一侧上,并与第一盘托架旋转驱动连接,其中支撑盘通常比两侧设有摩擦衬片的摩擦衬片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厚,并且也比设计为无摩擦衬片的盘厚。通常,在已知的摩擦作用装置中,支撑盘可以与第二盘组的无摩擦衬片的盘形成摩擦接合,其中摩擦衬片布置在面向无摩擦衬片的盘的厚壁支撑盘的一侧上,以防止在无摩擦衬片的盘的材料与支撑盘的材料或支撑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的材料之间的直接接触期间的已知问题,在每种情况下通常是金属或钢。

已经表明,先前描述的摩擦作用装置、特别是长期的和成本密集型的生产或制造是困难的。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一般类型的摩擦作用装置,以便于省时省力的制造。此外,本发明的基础目的在于指出在这种类型的摩擦作用装置内的中间盘和/或致动盘的有利使用。

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或12中列出的特征来解决该问题。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擦作用装置。摩擦作用装置可以是例如离合器、盘式离合器、制动器或盘式制动器。摩擦作用装置具有一个盘组合件。盘组合件基本上由第一盘组和第二盘组构成,其中第一盘组旋转连接固定在第一盘托架上,并且第二盘组旋转连接固定在第二盘托架上。因此,第一盘组的盘被设计为两侧设有摩擦衬片的摩擦衬片盘,而第二盘组的盘被设计为无摩擦衬片的盘。两个盘组的盘,即第一盘组的摩擦衬片盘和第二盘组的无摩擦衬片盘被交替地布置并且可以进行摩擦接合。因此,第一盘组的摩擦衬片盘可以是例如外盘或内盘,而第二盘组的盘可以是例如内盘或外盘。以相应的方式,第一盘托架可以设计为外盘托架或内盘托架,而第二盘托架可以设计为内盘托架或外盘托架。盘组合件具有致动侧,盘组合件经由该致动侧可致动,从而例如可借助致动元件而可压缩。致动元件可以是例如可移动的致动元件。此外,盘组合件具有背向致动侧的一侧,该侧可以被指定为盘组合件的支撑侧。因此,支撑盘布置在盘组合件背向致动侧的一侧上并与第一盘托架旋转驱动连接,并且该盘组合件经由支撑盘可支撑。类似于已知的解决方案,在本发明的摩擦作用装置中,在支撑盘与邻近支撑盘的第一盘组的摩擦衬片盘或盘之间还布置有中间盘,并且中间盘与第二盘托架旋转驱动连接。然而,中间盘的设计不像第二盘组的盘,因为第二盘组的盘设置为无摩擦衬片的盘;相反,中间盘在一侧设有摩擦衬片,其中中间盘的摩擦衬片面向支撑盘。结果,不必在支撑盘面向中间盘的一侧上设置摩擦衬片,因此,支撑盘例如可以设计为无摩擦衬片的盘或钢盘。由于摩擦衬片可以基本上更容易地固定至中间盘而不是通常较厚的支撑盘,所以摩擦作用装置的生产或制造被简化,而不需要省略支撑盘与同第二盘托架旋转驱动连接的盘——在这种情况下是中间盘——的潜在摩擦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盘被设计为端部盘。因此,支撑盘在至少由前述盘组合件、中间盘和支撑盘构成的盘组合件的任一侧上形成盘。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盘至少在面向中间盘的一侧无摩擦衬片,以避免摩擦衬片在相对较厚壁的支撑盘上的复杂固定并因此简化制造。在该实施例中,另外优选为支撑盘被设计为无摩擦衬片的盘或钢盘。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支撑盘直接或间接地支撑或可沿轴向方向支撑在第一盘托架上。在支撑盘在第一盘托架上沿轴向方向间接支撑的情况下,优选为如果支撑盘在第一盘托架上的支撑或可支撑性通过锁定环实现。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中间盘具有摩擦衬片托架,摩擦衬片在适当情况下固定有纸摩擦衬片。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优选为金属或钢环形盘。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中间盘的摩擦衬片被粘接在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这两者都保证摩擦衬片可靠地保持在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并且还允许简化的制造。就此而言,证明有利的是借助于酚醛树脂将摩擦衬片粘合到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优选为如果摩擦衬片在加热的情况下已经粘合到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因此,所使用的粘合剂,例如酚醛树脂可以由于加热的摩擦衬片托架而聚合或固化,以便确保摩擦衬片牢固地固定在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由于支撑盘设计为通常比中间盘更厚的事实,与支撑盘的加热相比,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的加热证明是较不昂贵或耗时的,能够简单快速地制造以这种方式设计的摩擦作用装置。

为了能够容易地将中间盘的摩擦衬片应用到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如前所述,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具有比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的支撑盘更小的厚度。由此证明有利的是,如果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的厚度为支撑盘的厚度的一半或更少,以便于进一步简化制造,特别是在因为中间盘的摩擦衬片可以特别容易地被固定或粘合至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特别优选为如果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的厚度是支撑盘的厚度的三分之一或更少,以便增强列出的优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具有与第二盘组的至少一个盘的厚度相对应的厚度,因此其中一个盘无摩擦衬片,以便于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因此,像第二盘组的至少一个盘一样,特别是当第二盘组的至少一个盘具有与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相同的厚度时,可以例如由一个和相同的金属片与第二盘组的至少一个盘一起制造,例如模压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在此优选为如果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的厚度对应于第二盘组的大部分盘的厚度,特别优选地对应于第二盘组的所有盘,以便进一步简化制造。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被设计为在结构上与第二盘组的至少一个盘相同,优选地与第二盘组的大部分盘相同,特别优选与第二盘组的所有盘相同。例如,结构一致性可以仅涉及一个或多个特征部,例如设置在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的旋转驱动轮廓或齿和第二盘组的至少一个盘;然而同样可能的是,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和第二盘组的至少一个盘被设计为相同的零部件,该零部件被设计为在结构上相对于每个特征部是相同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经由制动盘通过致动元件可以致动盘组合件,该致动盘在一侧设有摩擦衬片,并且布置在盘组合件的致动侧上,其中致动盘与第一盘托架旋转驱动连接,并且所述致动盘的摩擦衬片面向第二盘组的相邻盘。在此优选为如果致动盘被设计为端部盘。因此,在本优选实施例变体中,致动盘在盘组合件的任一侧上形成盘,该优选实施例变体由前述的盘组合件、中间盘、支撑盘和致动盘构成。可替代地或补充地,在此实施例中优选为如果本文引用的第二盘组的相邻盘直接紧随致动盘而没有布置在致动盘与第二盘组的相邻盘之间的第一盘组的盘。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致动盘具有摩擦衬片托架,致动盘的摩擦衬片(在适当情况下的纸摩擦衬片)固定在该摩擦衬片托架上。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又优选为金属或钢环形盘。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致动盘的摩擦衬片被粘合到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这两者都保证摩擦衬片牢固地保持在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并且还允许简化的制造。就此而言,还证明有利的是借助于酚醛树脂将致动盘的摩擦衬片粘合到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优选为如果致动盘的摩擦衬片在加热的情况下已经粘合到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因此,所使用的粘合剂,例如酚醛树脂可以由于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受热而聚合或固化,以便确保摩擦衬片牢固地固定在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如果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被设计为相对较薄,则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的加热更便宜或省时,这使得能够简单且快速地制造以这种方式设计的摩擦作用装置。此外,制造成本因此可以降低,因为中间盘的摩擦衬片也以所述方式固定或粘合到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特别是因为中间盘和致动盘可以在一个共同的过程中产生。

根据本发明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具有与第一盘组的盘的至少一个摩擦衬片托架相同的厚度,优选地与第一盘组的盘的大部分摩擦衬片托架相同的厚度,特别优选与第一盘组的盘的所有摩擦衬片托架相同的厚度。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简化了制造,特别是当第一盘组的至少一个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可以由一个和相同的金属片与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一起制造,例如模压。

作为前述实施例的替代,根据本发明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具有与第一盘组的盘的至少一个摩擦衬片托架相同的厚度,优选地与第一盘组的盘的大部分摩擦衬片托架相同的厚度,特别优选与第一盘组的盘的所有摩擦衬片托架相同的厚度。通过这种方式,前面提到的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确实会丧失;然而,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的相应较厚的设计将保证经由致动盘从致动元件到盘组合件的特别牢靠的力引入。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具有小于支撑盘厚度的厚度。因此优选为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的厚度是支撑盘的厚度的一半或更少,特别优选支撑盘的厚度的三分之一或更少。如已经针对中间盘说明的那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简化致动盘的摩擦衬片在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的固定,结果是制造成本更低并且耗费更少的时间,特别适用于摩擦衬片以前述方式粘合到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的情况。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致动盘的摩擦衬托架的厚度与第二盘组的至少一个盘的厚度相对应,优选与第二盘组的大部分盘的厚度相对应,特别优选与第二盘组的所有盘的厚度相对应,以便降低制造成本,特别是当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可以由一个和相同的金属片例如与第二盘组的至少一个盘一起制造,例如模压。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的厚度对应于中间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的厚度以便降低制造成本。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致动元件与第一盘托架直接或间接旋转驱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致动元件可移动地布置,即可在装置内移动或驱动,其中优选致动元件是液压可移动的或可驱动的,特别优选是在轴向方向上可移动的或可驱动的。

基本上,前面提到的致动元件可以与致动盘设计为一体。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致动元件与致动盘分开设计,以便实现适合于相应功能的简化制造。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第一盘托架设计为外盘托架或内盘托架,而第二盘托架设计为内盘托架或外盘托架。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盘托架设计为装置的输入侧或输出侧,而第二盘托架设计为装置的输出侧或输入侧。如果例如将第一盘托架设计为输入侧并且将第二盘托架设计为摩擦作用装置的输出侧,例如离合器装置,那么特别地,在如果这是湿式摩擦活性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实现去除冷却剂和/或润滑剂。除其它方面外,当摩擦作用装置打开时,其导致低拖曳转矩。相反,如果第一盘托架设计为输出侧并且第二盘托架设计为摩擦作用装置的输入侧,那么这对于装置的操作特性也可以具有有利的影响,特别是由于第一盘组的摩擦衬片盘通常具有则第二盘组的无摩擦衬片的盘更低的重量,从而至少在这方面,在摩擦作用装置的输出侧确保较低的重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摩擦作用装置是湿式运行装置和/或离合器装置,在适当情况下是盘式离合器装置。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中间盘和/或致动盘在根据本发明的类型的摩擦作用装置中的用途,其中中间盘和/或致动盘已根据如下方法制造,该方法具有随后更详细描述的方法步骤。因此,最初为中间盘和/或致动盘设置摩擦衬片托架。摩擦衬片托架例如可以是金属或钢环形盘,其还可以设有合适的旋转驱动轮廓或齿。所提供的摩擦衬片托架在此用作用于中间盘和/或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在提供摩擦衬片托架之后,将粘合剂应用到中间盘和/或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上。随后,在适当情况下将纸摩擦衬片应用于中间盘和/或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粘合剂作为中间层。随后或同时,中间盘和/或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被加热以聚合粘合剂,以便将摩擦衬片固定至中间盘和/或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中间盘和/或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被加热到至少200℃以聚合粘合剂。由此证明240℃至280℃的温度范围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一个有利实施例,在应用粘合剂之后并且在将摩擦衬片应用于预聚合或者预固化粘合剂之前已加热中间盘和/或致动盘的摩擦衬片托架。因此证明摩擦衬片托架被加热到至少80℃的温度是有利的。

针对使用根据所列方法制造的中间盘和/或致动盘的优点,参考了摩擦作用装置的先前描述的优点,以相应的方式应将摩擦作用装置应用于以这种方式制造的中间盘和/或致动盘的使用。

随后将参照附图基于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以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2以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3以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

图4以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示出了摩擦作用装置2的第一实施例,该摩擦作用装置例如可以设计为离合器装置,其中该摩擦作用装置优选是湿式摩擦作用装置2或离合器装置。在附图中,相对的轴向方向4、6、相对的径向方向8、10以及相对的圆周方向12、14基于相应的箭头表示,其中摩擦作用装置2或其至少一部分可围绕用虚线表示的沿轴向方向4、6延伸的旋转轴线16旋转。

摩擦作用装置2具有一个第一盘托架18和一个第二盘托架20。图1中仅示出了其中仅基本上管状的盘托架部段22和径向地连接到盘支撑部段22的支撑部段24的第一盘托架18在所示实施例中被设计为外盘托架,其中在盘托架部段22上设置面向径向方向10向内的旋转驱动轮廓26,而第二盘托架20设计为内盘托架,其中内盘托架仅具有基本上管状的盘托架段28和示出径向连接到盘托架部段28的支撑部分30,其中盘托架部段28具有在径向方向8上面向外的旋转驱动轮廓31。摩擦作用装置2的盘组合件32沿径向方向8、10布置在第一盘托架18的盘托架部段22与第二盘托架20的盘托架部段28之间。

盘组合件32基本上由包括盘36、38、40、42、44的第一盘组34和包括盘48、50、52、54、56的第二盘组46组成。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旋转连接固定至第一盘托架18。为此目的,盘36、38、40、42、44具有在径向方向8上面向外的旋转驱动轮廓,该旋转驱动轮廓与盘托架部段22上的旋转驱动轮廓26旋转驱动接合,其中盘36、38、40、42、44上的旋转驱动轮廓被设计为齿或外齿。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因此布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盘托架18在轴向方向4、6上移位。

相反,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旋转连接固定至第二盘托架20,其中每个盘48、50、52、54、56为此具有旋转驱动轮廓,该旋转驱动轮廓与第二盘托架20的盘托架部段28上的旋转驱动轮廓31旋转驱动接合,其中盘48、50、52、54、56可相对于第二盘托架20在轴向方向4、6上移位。盘48、50、52、54、56上的旋转驱动轮廓也被设计为齿,这里是内齿。

如从图1中显而易见的,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和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在轴向方向4、6上彼此交替地布置使得当盘组合件32在轴向方向4、6上被压缩时它们可以彼此摩擦接合。

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设计为在两侧设有摩擦衬片的摩擦衬片盘。因此,每个盘36、38、40、42、44具有基本环形的盘形摩擦衬片托架58,其中摩擦衬片60、62,优选为纸摩擦衬片固定在面向轴向方向4的一侧并且也在面向轴向6的一侧上。由此摩擦衬片60、62粘合到每个摩擦衬片托架58上,其中酚醛树脂优选作为粘合剂。摩擦衬片60、62也可以通过对相关联的摩擦衬片托架58加热而粘合在摩擦衬片托架58上。

相反,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被设计为无摩擦衬片的盘,其中所示的盘48、50、52、54、56再次被设计为基本上环形形状的盘并且可以也被指定为钢盘。因此无摩擦衬片的盘48、50、52、54、56在面向轴向方向4的一侧或面向轴向方向6的一侧上不具有摩擦衬片,摩擦衬片将与第一盘组34的相邻盘36、38、40、42、44摩擦接合。

每个盘36、38、40、42、44的摩擦衬片托架58具有厚度a,而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具有厚度b。在这种情况下并且随后,术语“厚度”表示相应的摩擦衬片托架或无摩擦衬片的盘在轴向方向4、6上的延伸,其中该厚度优选地理解为摩擦衬片托架或在轴向方向4、6上无摩擦衬片的盘的最大延伸。

先前描述的盘组合件32具有致动侧64以及支撑侧66,致动侧64面向轴向方向4且基本上由第二盘组46的盘56形成,支撑侧66背向致动侧64,面向轴向方向6,并且基本上由第一盘组34的盘36形成。因此,盘组合件32借助致动元件68经由致动侧64可致动或者可沿轴向方向4、6压缩以便关闭摩擦作用装置2或离合器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在轴向方向4、6上,致动元件68被设计为可移动的或可驱动的。因此,致动元件68可以是例如与相应的致动活塞相互作用的液压致动活塞或力传递元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致动元件68与第一盘托架18直接或间接旋转驱动连接,其中用于产生这种旋转驱动连接的装置在图1中为了清楚起见而被省略。

与第一盘托架18旋转驱动连接的支撑盘70布置在远离致动侧64的一侧上,因此在前面提到的盘组合件32的支撑侧66上。设计为端部盘的支撑盘70至少在面向盘组合件32的一侧上在轴向方向4上无摩擦衬片,其中支撑盘70被设计为无摩擦衬片的盘或钢盘。支撑盘70基本上也设计为环形盘并具有与第一盘托架18的盘托架部段22的旋转驱动轮廓26旋转驱动接合的旋转驱动轮廓,其中支撑盘70也可沿轴向方向4、6相对于盘托架部段22移动。尽管如此,支撑盘70直接或间接地可沿轴向方向6支撑或可支撑在第一盘托架18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指示了间接支撑或可支撑性,其中这通过第一盘托架18上的锁定环72实现。此外,支撑盘70具有借助附图标记c示出的厚度。

中间盘74沿轴向方向4、6布置在支撑盘70与邻近支撑盘的第一盘组34的一个盘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是第一盘组34的盘36。中间盘74与第二盘托架20旋转驱动连接,其中这依次通过中间盘74上的旋转驱动轮廓执行,该旋转驱动轮廓可与第二盘托架20的旋转驱动轮廓31在轴向方向4、6上移位。与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相比,中间盘74不设计为无摩擦衬片的盘或钢盘;相反,中间盘74在一侧设有摩擦衬片。因此,中间盘74具有基本上环形的盘状摩擦衬片托架76,其上的摩擦衬片78,优选为纸摩擦衬片,布置在面向轴向方向6的一侧上。结果,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78面向支撑盘70。类似于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将在适当情况下是纸摩擦衬片的摩擦衬片78优选地粘合到摩擦衬片托架76。在这种情况下,摩擦衬片78可以例如通过酚醛树脂粘合到摩擦衬片托架76上。此外,优选为如果摩擦衬片78在加热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的情况下被粘合。因此,所使用的例如酚醛树脂的粘合剂可以由于中间盘74的加热的摩擦衬片托架76而聚合或固化,以便确保摩擦衬片78牢固地固定至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

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具有厚度d,其中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的厚度d小于支撑盘70的厚度c,以便特别快速和容易地将摩擦衬片78固定至摩擦衬片托架76,特别是在使用前述方法时。在这种情况下,中间体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的厚度d可以是例如支撑盘70的厚度c的一半或更少。实施例也可以是有利的,其中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的厚度d仅为支撑盘70的厚度c的三分之一或更少,如可从图1中收集的那样。

对于功能和制造来说,如果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的厚度d对应于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b,则另外证明是有利的。在此另外优选为如果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的厚度d对应于第二盘组46的大部分盘48、50、52、54、56、或者特别优选地对应于第二盘组46的所有盘48、50,52、54、56的厚度b,其中最后的情况在图1中示出。如果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被设计为在结构上与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中的至少一个相同,则对于功能和制造来说也是优选的。因此特别有利的是,如果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被设计为在结构上与第二盘组46的大部分盘48、50、52、54、56或者特别优选地与第二盘组46的所有盘48、50、52、54、56相同,因为这可以从图1中收集到。在此,结构上相同的情况相对于一个特征或多个特征(例如,旋转驱动轮廓的厚度或设计)来说基本相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盘48、50、52、54、56相对于所有特征设计为与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部分或完全相同,从而也可以说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和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中的至少一个设计为相同的零部件。

在盘组合件32的致动侧64上布置有致动盘80,致动盘80因此沿轴向方向4布置成邻近形成致动侧64的第二盘组46的盘56。致动元件68与该致动盘80相互作用,使得盘组合件32可借助致动元件68经由致动盘80致动或压缩。因此致动盘80与第一盘托架18旋转驱动连接,其中这反过来又经由致动盘80上的旋转驱动轮廓来实现,该旋转驱动轮廓与第一盘托架18上的旋转驱动轮廓26旋转驱动接合。然而,致动盘80也可相对于第一盘托架18沿轴向方向4、6移位。致动盘80因此在一侧上设有摩擦衬片。因此,致动盘80具有摩擦衬片托架82和摩擦衬片84,其中摩擦衬片84布置或固定在面向轴向方向6的摩擦衬片托架82的一侧上。因此,摩擦衬片84面向第二盘组46的相邻盘,在这种情况下是第二盘组46的盘56,并且盘56形成盘组合件32的致动侧64。致动盘80相对于轴向方向4设计为端部盘,其中第二盘组46的相邻盘56沿轴向方向6直接紧随致动盘80,即没有来自布置在第二盘组46的相邻盘56和致动盘80之间的第一盘组32的盘。与致动盘80分开设计的致动元件68与面向轴向方向4的致动盘80的侧面相互作用,其中在所示侧上的致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上无摩擦衬片。

如前面关于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和中间盘74所描述的那样,摩擦衬片84优选设计为纸摩擦衬片,其中另外优选的是如果在适当情况下用酚醛树脂将摩擦衬片84粘合到致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上。因此优选加热驱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来进行粘合,以便确保粘合剂或酚醛树脂的聚合或固化,同时实现将摩擦衬片84牢固地固定至致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

致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具有厚度e。为了简化制造或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致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的厚度e可以与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的至少一个摩擦衬片托架58的厚度a相同,优选地与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的大部分摩擦衬片托架58的厚度a相同,特别优选与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的所有摩擦衬片托架58的厚度a相同。因此,致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可以特别设计为在结构上与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中的至少一个摩擦衬片托架58相同,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摩擦衬片托架82和摩擦衬片托架58被设计为相同的零部件则将是优选的。然而,对于操作行为来说,如果致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的厚度e大于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的至少一个摩擦衬片托架58的厚度a,优选地大于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的大部分摩擦衬片托架58的厚度a,特别优选大于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的所有摩擦衬片托架58的厚度a,其中在图1中示出了最后的实施例变体。

类似于中间盘74,致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的厚度e设计为小于支撑盘70的厚度c,其中致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的厚度e优选为支撑盘的厚度c的一半盘70或更小,特别优选为支撑盘70的厚度c的三分之一或更少。如果致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的厚度e对应于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b,优选地对应于第二盘组46的大部分盘48、50、52、54、56的厚度b,特别优选对应于第二盘组46的所有盘48、50、52、54、56的厚度b,那么结合装置2的制造也证明也是有利的,其中最后一种情况在图1中示出。鉴于前面的描述,另外可想到的是,致动盘80的摩擦衬片托架82的厚度e也对应于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的厚度d。

图2示出摩擦作用装置2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第二实施例基本上对应于根据图1的第一实施例,从而后续仅需处理差异;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通常相应地应用先前的描述。

如已经参照图1解释的那样,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盘托架18被设计为外盘托架,而第二盘托架20被设计为内盘托架。这在根据图2的第二实施例中相反,即,第一盘托架18被设计为包括盘托架部段28、径向支撑部段30和旋转驱动轮廓31的内盘托架,而第二盘托架20被设计为包括盘托架部段22、径向支撑部段24和旋转驱动轮廓26的外盘托架。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盘组34的盘36、38、40、42、44、支撑盘70和致动盘80不再被设计为外盘,而是被设计为内盘,该内盘现在经由其旋转驱动轮廓与设计为内盘托架的第一盘托架18的旋转驱动轮廓31旋转驱动接合。相应地,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不再被设计为内盘,而是被设计为外盘,该外盘现在经由其旋转驱动轮廓与设计为外盘托架的第二盘托架20的旋转驱动轮廓26旋转驱动接合。在根据图2的第二实施例中,致动元件68也与第一盘托架18直接或间接地旋转驱动连接,其中,如已经提到的那样,这现在由内盘托架形成。

在之前参考图1和图2描述的两个实施例中,第一盘托架18可以设计为摩擦作用装置2的输入侧,而第二盘托架20设计为摩擦作用装置2的输出侧。然而,如果第一盘托架18设计为摩擦作用装置2的输出侧,而第二盘托架20设计为摩擦作用装置2的输入侧,则同样是可能的。摩擦作用装置2的输入侧在此意义上理解为摩擦作用装置2的布置在转矩流中的输出侧的上游的侧,并且其由马达或内燃机驱动或驱动。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摩擦作用装置2的第三实施例,其中第三实施例基本上对应于根据图1的第一实施例,从而后续仅需处理差异;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通常相应地应用先前的描述。

在第三实施例中,致动盘80在面向轴向方向6的一侧上不再具有摩擦衬片80,如仍在图1中所示的。相反,致动盘80在这种情况下被设计为无摩擦衬片的盘或钢盘。此外,盘组合件32的致动侧64不再由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不再由盘56形成,而是由盘36、38、40、42、44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是第一盘组34的盘44。此外,在致动盘80与形成盘组合件32的致动侧64的第一盘组34的盘44之间沿轴向方向4、6布置另外的与第二盘托架20旋转驱动连接的中间盘86。

像之前描述的中间盘74一样,中间盘86也具有摩擦衬片托架88和摩擦衬片90,其中在具有摩擦衬片的一侧设有面向致动盘80的中间盘86的摩擦衬片90。对于摩擦衬片90及其在中间盘86的摩擦衬片托架88上的固定来说,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中间盘74来相应地对其进行应用。此外,摩擦衬片托架88具有厚度f,而致动盘80具有厚度g。关于摩擦衬片托架88的厚度f,可以应用与致动盘80的厚度g相同的关系,如先前已经关于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的厚度d和支撑盘70的厚度c所解释的。此外,可以应用中间盘86的摩擦衬片托架88的厚度f与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的厚度b的关系,如前面针对第二盘组46的盘48、50、52、54、56的厚度b相对于中间盘74的摩擦衬片托架76的厚度d描述的那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特别优选为如果中间盘74和中间盘82被设计为在结构上相同或者设计为相同的零部件。致动盘80也可以具有设计为大于中间盘86的摩擦衬片托架88的厚度f的厚度g。这里也基本上可以想到的是,致动盘80和支撑盘70被设计为在结构上相同或设计为相同的零部件,不同于图3。因此,例如,厚度g可能对应于厚度c。

图4示出了摩擦作用装置2的第四实施例,其基本上与根据图2的实施例相对应,从而后续仅需处理差异;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通常相应地应用先前的描述。

从图4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第四实施例中的摩擦作用装置2相对于根据图2的第二实施例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修改,参照图3描述的变化已经实施,针对这点对图3的描述进行参考,这相应地适用于第四实施例。

在参照图1至图4描述的摩擦作用装置2的实施例中,使用根据随后更详细描述的方法制造或者制造的中间盘74(图1-4)、中间盘86(图3和4)和致动盘(图1和2)。在用于制造中间盘74、86和/或致动盘80的该方法的背景下,首先提供了用于中间盘74、86的摩擦衬片托架76、88、82和/或致动盘80。随后,将粘合剂施加到摩擦衬片托架76、88、82的一侧;粘合剂优选是酚醛树脂,其中如果在应用粘合剂或酚醛树脂之后加热摩擦衬片托架76、88、82,则这是另外优选的,使得粘合剂或酚醛树脂发生预聚合。摩擦衬片托架76、88、82的这种预热应该优选至少是80℃。随后,摩擦衬片78、90、84将应用于或按压在摩擦衬片托架76、88、82上,其中这是利用粘合剂或酚醛树脂作为摩擦衬片托架76、88、82和摩擦衬片78、90、84之间的中间层进行。随后,加热摩擦衬片托架76、88、82,其中在包围摩擦衬片托架76、88、82和摩擦衬片78、90、84的模具中进行加热,并且特别优选地在摩擦衬片78、90、84上施加均匀的压力。由于摩擦衬片托架76、88、82的加热,进行粘合剂或酚醛树脂的固化或聚合。摩擦衬片托架76、88、82因此应该被加热到至少200℃,为此,其中特别是在240℃和280℃之间的温度已经证明是有利的。随后,以这种方式制造的中间盘74、86或致动盘80可以用在前述类型的摩擦作用装置2中。

从用于制造中间盘74、86和/或致动盘80的方法的先前描述中清楚的是,加热相应的摩擦衬片托架76、88;中间盘74、86和/或致动盘80的82可能比其中更厚的支撑盘70或更厚的致动盘80(图3和4)必须被加热以固定摩擦衬片的情况更容易和迅速。

附图标记列表:

2摩擦作用装置

4轴向方向

6轴向方向

8径向方向

10径向方向

12圆周方向

14圆周方向

16旋转轴线

18第一盘托架

20第二盘托架

22盘托架部段

24径向支撑部段

26旋转驱动轮廓

28盘托架部段

30径向支撑部段

31旋转驱动轮廓

32盘组合件

34第一盘组

36第一盘组的盘

38第一盘组的盘

40第一盘组的盘

42第一盘组的盘

44第一盘组的盘

46第二盘组

48第二盘组的盘

50第二盘组的盘

52第二盘组的盘

54第二盘组的盘

56第二盘组的盘

58摩擦衬片托架

60摩擦衬片

62摩擦衬片

64致动侧

66支撑侧

68致动元件

70支撑盘

72锁定环

74中间盘

76摩擦衬片托架

78摩擦衬片

80致动盘

82摩擦衬片托架

84摩擦衬片

86中间盘

88摩擦衬片托架

90摩擦衬片

a厚度

b厚度

c厚度

d厚度

e厚度

f厚度

g厚度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