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改善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垂直式装置

一种改善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垂直式装置

摘要

本发明属于高炉炼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垂直式装置。包括炉体和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的多个透气件;所述多个垂直式透气件均为实心柱状结构体;所述多个垂直式透气件在所述高炉的顶部阵列分布设置,并由上至下延伸并插入位于所述高炉内部的料柱内一段距离。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善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垂直式装置能够提高高炉料柱透气性,降低高炉全压差,以解决煤气流分布和料柱透气性等问题,从而在保证料柱压差不变的前提下,鼓风量增加,产量也随之提高,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03

    授权

    授权

  • 2018-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B7/02 申请日:201803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7-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炉炼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垂直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炼铁高炉内的料柱透气性很差,因此影响了炼铁的效率。

如果能够提高高炉料柱的透气性,则有利于降低高炉全压差。在保证料柱压差不变的前提下,使得鼓风量增加,产量也将随之提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垂直式装置,能够改善炉内煤气流分布,以解决煤气流分布和料柱透气性等问题,从而可增加鼓风量,提高产量,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改善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垂直式装置,包括炉体和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的多个垂直式透气件;

所述多个垂直式透气件均为实心柱状结构体;

所述多个垂直式透气件在所述高炉的顶部阵列分布设置,并由上至下延伸并插入位于所述高炉内部的料柱内一段距离。

优选地,所述多个垂直式透气件从所述高炉顶部的炉喉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后垂直插入所述高炉内部;

所述每一垂直式透气件均包括炉内段和炉外段;

所述炉内段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高炉顶部炉喉处插入口相匹配的螺纹结构,且所述炉内段的底端呈锥形结构;

或者,所述炉内段的外表面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凸起,且所述多个阵列分布的凸起自上至下的分布密度呈逐渐增加趋势。

优选地,所述炉内段的底端的侧壁与所述炉内段底端高度所在平面的高炉内壁的距离为A;

所述炉内段底端高度所在平面的高炉内径为R;

所述A与所述R存在下述数学关系:

优选地,所述炉内段底端距所述高炉内软熔带的距离介于0.5~1.5m之间。

优选地,所述每一透气件的结构包括圆柱形或棱柱形。

优选地,所述每一垂直式透气件的外径介于100~200mm之间。

优选地,所述每一透气件的材质均为能够承受1000℃以上环境温度的耐高温材质。

优选地,所述垂直式透气件的数量为2~20支。

优选地,在所述高炉内完成料柱的添加后,所述多个垂直式透气件自所述高炉的顶部自上至下插入所述高炉内部的料柱内一段距离。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善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垂直式装置,能提高料柱透气性,降低高炉全压差,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有益效果。

具体地,通过调整垂直式透气件位置,控制透气件下端到达软熔带上部、炉身下部,有利于提高料柱透气性,降低高炉全压差。在保证料柱压差不变的前提下,鼓风量增加,产量也随之提高。垂直式透气装置可提高料柱透气性,降低高炉全压差,改善煤气流分布,有助于降低炼铁成本综合效益。

当2~20支透气件从炉喉沿圆周方向垂直插入后,由于边缘效应,起到导气(风)管作用,改善高炉料柱的透气性,降低高炉压差。

当2~20支透气件从炉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布置时,可改善高炉内部径向R/3处煤气流分布,有利于提高煤气利用率(ηCO),富CO煤气进入该区域,促进该区域还原,降低燃料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改善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垂直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改善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垂直式装置的顶部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未插入垂直式透气件和插入垂直式透气件的高炉透气性(风速)对比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吹煤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吹煤粉装置的顶部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吹煤粉装置的垂直两段式煤粉喷枪的炉内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吹煤粉装置的垂直两段式煤粉喷枪的炉内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垂直两段式煤粉喷枪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未插入垂直两段式喷吹煤粉装置和插入垂直两段式喷吹煤粉装置的高炉透气性(风速)对比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高炉;1’:高炉;

102:软熔带;103:炉喉;102’:软熔带;103’:炉喉;

2:垂直式透气装置(透气件);2’:两段式煤粉喷枪;201’:辅助喷枪孔;

A:未采用本发明的实验线;B:采用本发明的实验线;

A’:未采用本发明的实验线;B’:采用本发明的实验线;

a:炉内段底端高度所在平面的高炉内壁的距离;b:炉内段底端高度所在平面的高炉内径;

a’:炉内段底端高度所在平面的高炉内壁的距离;b’:炉内段底端高度所在平面的高炉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善高炉内煤气流分布的垂直式装置,包括炉体1和设置在所述炉体1内部的多个垂直式透气件2。

这里所述的高炉1是指炼铁高炉,本实施例中的改进之处主要在于为现有技术中的炼铁高炉提供了一种提高高炉透气性,改善炉内煤气流分布,增加煤粉使用量,提高炼铁生产效率的装置。

这里所述的多个垂直式透气件均为实心柱状结构体。

详细地,所述多个垂直式透气件在所述高炉的顶部阵列分布设置,并由上至下延伸并插入位于所述高炉内部的料柱内一段距离。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所述的透气件是用于改善炉内煤气流的循环,以实现提高高炉炼铁的效率。

一个优选地设置方式,所述多个垂直式透气件2从所述高炉1顶部的炉喉103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后垂直插入所述高炉1内。

这里所述的炉喉103与所述垂直式透气件2与炉体内部构成密封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炉喉103和软熔带102之间的炉体内部用于容置料柱。

所述每一垂直式透气件2均包括炉内段和炉外段。

所述炉内段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高炉顶部炉喉处插入口相匹配的螺纹结构,且所述炉内段的底端呈锥形结构。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炉内段还可设置为:所述炉内段的外表面设有多个阵列分布凸起,且所述多个阵列分布的凸起自上至下的分布密度呈逐渐增加趋势。

本是实施例中所述的凸起包括但不限于齿状凸起。

需要强调的是:所述炉内段的底端的侧壁与所述炉内段底端高度所在平面的高炉内壁的距离为A。

所述炉内段底端高度所在平面的高炉内径为R。

所述A与所述R存在下述数学关系:

其中,图中的a相当于这里的A,b相当于这里的R,b=3a。

所述炉内段底端距所述高炉内软熔带的距离介于0.5~1.5m之间。

当所述每一垂直式透气件为圆柱状体时,所述每一垂直式透气件的直径介于100~200mm之间。

由于实际工作环境的需要,这里所述每一垂直式煤粉喷枪2的材质均为能够承受1000℃以上环境温度的耐高温材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垂直式透气件2的数量为2~20支。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高炉内完成料柱的添加后,所述多个垂直式透气件自所述高炉的顶部自上至下插入所述高炉内部的料柱内一段距离,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透气件是在炉内添加有料柱后,然后再插入炉内的料柱内后,起到透气作用,这里的透气作用是指改善炉内煤气流的分布,进而提高炼铁的效率。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喷吹煤粉的工作原理:

详细地,从炉顶插入垂直式透气件到高炉内部以后,由于透气件侧壁的边缘效应,有利于高炉内的煤气流沿透气件侧壁向上流通,由此改善高炉1料柱的透气性、改善高炉1内部径向R/3处煤气流分布(参见图3,未插入垂直式透气装置和插入垂直式透气装置的高炉1透气性(风速)对比图,详见附图3说明),有利于处于径向距炉墙R/3处的矿石还原,进而提高煤气利用率(ηCO),有利于降低燃料比。有助于降低高炉1操作时的料柱压差,有利于高炉1顺行。

详细地,图3为未插入垂直式透气件和插入垂直式透气件的高炉透气性(风速)对比图。图中的纵轴代表风速的坐标,其单位为m/s,横坐标代表在炉内的等距测量点,中间的竖直黑杠代表插入的垂直式透气件,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测定未插入垂直式透气件和插入垂直式透气件的模拟高炉软熔带的透气性。数据对比表明,透气装置(透气件)的插入具有较强的边缘效应,实现导气(风)管的作用。即,采用本项发明技术可改善料层透气性,改善煤气流分布,图中纵轴为风速,横轴为过高炉一横截面(透气件前端所处横截面)直径的一排试验取点,A为未采用本发明的实验线,B为采用本发明的实验线。数据对比表明采用本发明技术后最高压力值由211.1kPa降低至206.8kPa,降低了2.04%。

举例说明:某钢铁厂高炉1的容积为1280m3,采用本项发明技术,其垂直式透气件2和附图1和图2所示的装置相一致,共有4支透气件,在高炉软熔带102上部、炉身下部沿炉身截面对称分布在同一圆周上。

连续30天使用透气件,使压降和透气性指数(pb和pt分别为风压和顶压,Q为风量)均有所下降,较基准期分别下降1.36%和1.96%;提高煤气利用率(ηCO),较基准期分别提高1.42%。垂直式透气装置获得了较好的冶金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透气还能够喷煤粉的装置。

具体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垂直两段式高炉喷吹煤粉装置,包括高炉1’和设置在所述高炉1’内部的多个两段式煤粉喷枪2’。

这里所述的高炉1’是指炼铁高炉,本实施例中的改进之处主要在于为现有技术中的炼铁高炉提供了一通套能够增加煤粉喷吹量,改善炉内煤气流分布,提高炼铁生产效率的装置。

这里所述的装置为两段式煤粉喷枪2’。

详细地,所述多个两段式煤粉喷枪2’由上至下从所述高炉1’的顶部阵列分布排列插入所述高炉1’的内部。为清楚起见,图4中仅示出了一个两段式煤粉喷枪2’,实际分布方式参考图5可见。

所述多个两段式煤粉喷枪2’均设为内部中空且两端连通结构,用以通过载气将煤粉从外界沿其内部中空通道喷洒入所述高炉1’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两段式煤粉喷枪2’整体结构类似于一个两边连通的通气管或通水管,用以传输煤粉,具体是通过高压载气按照一定的固气比例从外界传输至炉内并按照预先的设定将煤粉喷入高炉料柱内部,改善了煤气流分布和透气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个优选地设置方式,所述多个两段式煤粉喷枪2’从所述高炉1’顶部的炉喉103’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后垂直插入所述高炉1’内。

所述每一两段式煤粉喷枪2’均包括炉内段和炉外段。

所述炉内段的喷枪侧壁上设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辅助喷枪孔201’。

所述多个辅助喷枪孔201’沿所述炉内段的底端侧壁向上的0~2.5m高度区域内的侧壁上阵列分布。

这里所述的辅助喷枪孔201’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软熔带102’上方3.5m区域内的煤气流的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ηCO)等。

所述炉外段用以接通煤粉输送装置。

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多个辅助喷枪孔201’在所述炉内段的同一横截面的侧壁上呈对称分布,且位于不同截面的辅助喷枪孔201’的间距不等,呈由下至上分布密度逐渐稀疏。

所述多个辅助喷枪孔201’的一个优选布置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多个辅助喷枪孔201’从下至上呈螺旋上升排列,且由下至上分布密度逐渐稀疏,有利于高炉内煤粉分布。

需要强调的是:所述炉内段的底端的侧壁与所述炉内段底端高度所在平面的高炉内壁的距离为A;

所述炉内段底端高度所在平面的高炉内径为R;

所述A与所述R存在下述数学关系:

其中,图中的a’相当于这里的A,b’相当于这里的R,b’=3a’。

此外,所述炉内段底端距所述高炉内软熔带的距离介于0.5~1.5m之间。

为了缓冲炉料的冲击和承受足够的炉内压强,所述每一两段式煤粉喷枪的内径介于10~30mm之间,外径介于100~200mm之间,辅助喷枪孔孔径介于2~5mm之间。

由于实际工作环境的需要,这里所述每一两段式煤粉喷枪2’的材质均为能够承受1000℃以上环境温度的耐高温材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段式煤粉喷枪2’的数量为2~20支。

本实施例中所述垂直煤枪用分配器总管压力为0.5~0.65MPa,二次补气气源选择高压氮气,其压力约1.5MPa。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喷吹煤粉的工作原理:

详细地,从炉顶插入两段式煤粉喷枪将煤粉喷入到高炉内部以后,煤粉在载气的作用下能够较为均匀的分散到喷吹部位的周围,与炉内煤气中CO2接触发生碳的气化反应,生成CO,由于煤粉的气化反应消耗了CO2,减少焦炭参与气化反应的量,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焦炭,使之仍然保持着足够的强度。煤枪侧壁沿着高度方向可多处设孔(对称式不等距同孔平高或不等距同孔螺旋上升,如图6~8所示:煤枪枪孔布置图),实现高度方向宽范围喷吹。当2~20支煤枪从炉喉103’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后垂直插入高炉内,由于煤枪枪身管壁的边缘效应,有利于高炉内的煤气流沿枪身侧壁向上流通,由此改善高炉1’料柱的透气性、改善高炉1’内部径向R/3处煤气流分布(参见图9,未插入垂直两段式喷吹煤粉装置和插入垂直两段式煤粉喷枪煤粉的高炉1’透气性(风速)对比图,详见附图9说明),有利于处于径向距炉墙R/3处的矿石还原,进而提高煤气利用率(ηCO),有利于降低燃料比。由于改善煤气流在距墙R/3处的流通,所以有助于降低高炉1’操作时的料柱压差,有利于高炉1’顺行。煤枪的设计可实现沿高度方向2.5m高度范围内的广泛分布区域内同时喷煤,使得软熔带102’上部1~3.5m(高度2.5m)范围内的高温区内煤粉较多,而处于相对上部温度较低些区域内较少些,有利于煤粉被充分气化。距炉墙约R/3处恰好是间接还原最大区域,可参加气化反应的CO2最多,所以煤粉气化反应消耗了CO2,保护了焦炭,使之仍然保持着足够的强度。上述所述的煤枪是指两段式煤粉喷枪2’。

详细地,图9为未插入垂直两段式喷吹煤粉装置和插入垂直两段式喷吹煤粉装置的高炉透气性(风速)对比图(图中的纵轴代表风速的坐标,其单位为m/s,横坐标代表在炉内的等距测量点,中间的竖直黑杠代表插入的垂直式透气件,)。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测定未插入垂直两段式喷吹煤粉装置和插入垂直两段式喷吹煤粉装置的模拟高炉软熔带的透气性。数据对比表明,煤枪枪身的插入具有较强的边缘效应,实现导气(风)管的作用。即,采用本项发明技术可改善料层透气性,改善煤气流分布,图中纵轴为风速,横轴为过高炉喷吹煤粉区域的一横截面的直径的一排试验取点,A’为未采用本发明的实验线,B’为采用本发明的实验线。数据对比表明采用本发明技术后最高压力值由211.1kPa降低至206.8kPa,降低了2.04%。

举例说明:某钢铁厂高炉1’的容积为1280m3,采用本项发明技术,其两段式煤粉喷枪2’和附图4~9所示的装置相一致,共有4支喷枪(见附图5所示),在高炉软熔带102’上部、炉身下部沿炉身截面对称分布在同一圆周上(见附图4和图5)。并妥善控制了喷吹系统的操作参数,其中:

1.单枪喷吹量350~650kg/h,平均415kg/h;

2.通过二次补气控制固气比≤20kg/kg;

3.控制喷吹压力P+50kPa~P+150kPa,平均压力为P+106kPa。

整个操作连续喷吹30天,未发生堵枪事故,高炉1平均煤比增加10.5kg/tHM,焦比降低8.57kg/tHM,使压降和透气性指数(pb和pt分别为风压和顶压,Q为风量)均大幅度下降,较基准期分别下降4.38%和5.22%;提高煤气利用率(ηCO)和减缓风口焦炭强度劣化,较基准期分别提高5.54%和3.16%。两段式喷吹获得了较好的冶金效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