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及维修作业方法

一种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及维修作业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涉及高铁建设领域,在第一钢底板上滑动连接有第二钢底板,第一钢底板和第二钢底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两组以上支撑杆组,每组所述支撑杆组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顶端用于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第二支撑杆的顶端用于与角钢支架连接;该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仅需预先搭挂支撑杆组和钢底板即可,搭建时间大大缩短,也节省了建造成本。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维修作业方法,其中维修平台搭建方法简便,成本低,可以从桥台处开始搭建,并移动至全桥台,流通性好,方便连续施工作业,适用于无法从中间桥墩上墩顶的桥梁维修工作,实用性极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90565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东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811057695.1

  • 申请日2018-09-1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王海燕

  •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郊区双港路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7:48: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16

    授权

    授权

  • 2019-0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D19/10 申请日:201809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2-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铁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及维修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铁桥梁钢构件维修方法中,是以在桥梁人行道下方满铺脚手钩、脚手板的方式搭建维修平台,主要步骤如下:(1)搭设墩台检查梯,距地面高度10米以下的墩台作业人员使用固定楼梯上下,距地面高度10米以上的墩台作业人员利用钢管搭设作业平台后再使用固定楼梯上下;(2)利用滑轮吊从桥下将脚手板、挂钩及钢筋横档吊至墩台,并借助脚手短板由一端墩台处从桥梁人行道钢支架逐个搭挂定制脚手钩至另一墩台,同步满铺并固定脚手板,之后在脚手钩上增设横挡钢筋并兜设安全网。

上述可知,现有维修平台在搭建时需要在墩台之间的角钢支架上预先逐一搭设好数量众多的脚手钩,并在脚手钩之间满铺脚手板,还须从桥台搭设全桥维修通道,不仅需备用的脚手板数量较大,而且步骤繁琐,需要将脚手钩和脚手板全部铺好后方可进行维修作业,耗费时间较长,成本较大。此外,在维修作业中,脚手钩的搭挂极易受到桥梁施工误差及桥梁自身变形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对于墩高在15米以上的桥墩,再通过搭设钢管脚手架的方式上桥墩也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无法满足施工的效率需求和安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步骤简便、成本低、能够保证维修作业连续性和安全性的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及维修作业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包括第一钢底板,所述第一钢底板的上表面内还滑动连接有一块以上第二钢底板,所述第二钢底板用于沿所述第一钢底板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钢底板和所述第二钢底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两组以上支撑杆组,两组以上的所述支撑杆组沿所述第一钢底板和所述第二钢底板的长度方向分布,每组所述支撑杆组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钢底板上的两根以上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两根以上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钢底板的两侧,位于所述第二钢底板上的两根以上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位于所述第一钢底板上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同侧,位于所述第二钢底板上的两根以上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与位于所述第一钢底板上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同侧;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用于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用于与角钢支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钢底板的上表面内滑动连接有一块所述第二钢底板;所述第一钢底板的上表面沿所述第一钢底板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多根凸起滑道,所述第二钢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多道与所述凸起滑道匹配的滑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钢底板上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杆组,两组所述支撑杆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钢底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钢底板上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杆组,两组所述支撑杆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钢底板长度方向的两端。

可选的,每组所述支撑杆组中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且每一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每一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均设置有弯钩扣环,所述弯钩扣环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端通过螺栓副连接。

可选的,位于所述第一钢底板上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与所述第一钢底板铰接,位于所述第二钢底板上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与所述第二钢底板铰接。

可选的,位于所述第一钢底板上的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以及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均通过钢筋护栏可拆卸连接;位于所述第二钢底板上的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均通过钢筋护栏可拆卸连接;每组支撑杆组中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均通过钢筋横档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杆臂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安装钢筋护栏和/或钢筋横档。

可选的,所述凸起滑道为T形凸起滑道,且所述T形凸起滑道的顶端面为圆弧面;所述滑槽为与所述T形凸起滑道外形轮廓相匹配的T形滑槽,且所述T形滑槽的顶端面为圆弧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的维修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高铁桥梁墩台搭设检查梯,将未组装的所述第一钢底板、所述第二钢底板、所述支撑杆组以及其他施工料具运送至墩台顶部;

步骤二:将所述第二钢底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钢底板的上表面,并在所述第一钢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所述支撑杆组,并将位于所述第一钢底板上的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均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并锁紧,将位于所述第一钢底板上的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均与角钢支架连接并锁紧;

步骤三:将所述第二钢底板沿所述第一钢底板的长度方向滑动调节,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在所述第二钢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所述支撑杆组,位于所述第二钢底板上的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均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并锁紧,将位于所述第二钢底板上的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均与角钢支架连接并锁紧;

步骤四:操作者在步骤三搭建好的维修平台上开始对一个维修点处的高铁桥梁钢构件进行维修和除锈作业;

步骤五:维修和除锈作业完成后,将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解锁并拆卸,将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在角钢支架上解锁并拆卸,并将所述第一钢底板和所述第二钢底板向前移动至下一维修点的下方后,依次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继续维修和除锈作业;

步骤六:重复步骤五直至整个高铁桥梁的维修除锈工作全部结束后,将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解锁并拆卸,将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在角钢支架上解锁并拆卸,最后将所述第一钢底板、所述第二钢底板以及所述支撑杆组均拆卸至原始状态,再连同其他施工料具通过墩台检查梯运送至地面。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仅需预先搭挂支撑杆组和钢底板即可,搭建时间大大缩短,也节省了建造成本;本发明提供的维修作业方法中,维修平台搭建方法简便,成本低,可以从桥台处开始搭建,并移动至全桥台,流通性好,方便连续施工作业,适用于无法从中间桥墩上墩顶的桥梁维修工作,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第一钢底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第二钢底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钢底板和第二钢底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6第一钢底板和第二钢底板连接的侧视图;

图8为图1中弯钩扣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钢底板;2、第二钢底板;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弯钩扣环;5-1、开口;5-2、螺栓副;6、钢筋横档;7、钢筋护栏;8、凸起滑道;9、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步骤简便、成本低、能够保证维修作业连续性和安全性的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及维修作业方法。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包括第一钢底板,第一钢底板的上表面内还滑动连接有一块以上第二钢底板,第二钢底板用于沿第一钢底板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一钢底板和第二钢底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两组以上支撑杆组,两组以上的支撑杆组沿第一钢底板和第二钢底板的长度方向分布,每组支撑杆组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一钢底板上的两根以上的第一支撑杆和两根以上的第二支撑杆分别位于第二钢底板的两侧,位于第二钢底板上的两根以上的第一支撑杆与位于第一钢底板上的第一支撑杆同侧,位于第二钢底板上的两根以上的第二支撑杆与位于第一钢底板上的第二支撑杆同侧;第一支撑杆顶端用于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第二支撑杆的顶端用于与角钢支架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的维修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高铁桥梁墩台搭设检查梯,将未组装的第一钢底板、第二钢底板、支撑杆组以及其他施工料具运送至墩台顶部;

步骤二:将所述第二钢底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钢底板的上表面,并在所述第一钢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所述支撑杆组,并将位于所述第一钢底板上的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均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并锁紧,将位于所述第一钢底板上的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均与角钢支架连接并锁紧;

步骤三:将所述第二钢底板沿所述第一钢底板的长度方向滑动调节,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在所述第二钢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所述支撑杆组,位于所述第二钢底板上的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均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并锁紧,将位于所述第二钢底板上的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均与角钢支架连接并锁紧;

步骤四:操作者在步骤三搭建好的维修平台上开始对一个维修点处的高铁桥梁钢构件进行维修和除锈作业;

步骤五:维修和除锈作业完成后,将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解锁并拆卸,将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在角钢支架上解锁并拆卸,并将所述第一钢底板和所述第二钢底板向前移动至下一维修点的下方后,依次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继续维修和除锈作业;

步骤六:重复步骤五直至整个高铁桥梁的维修除锈工作全部结束后,将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在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解锁并拆卸,将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在角钢支架上解锁并拆卸,最后将所述第一钢底板、所述第二钢底板以及所述支撑杆组均拆卸至原始状态,再连同其他施工料具通过墩台检查梯运送至地面。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仅需预先搭挂支撑杆组和钢底板即可,搭建时间大大缩短,也节省了建造成本;本发明提供的维修作业方法中,维修平台搭建方法简便,成本低,可以从桥台处开始搭建,并移动至全桥台,流通性好,方便连续施工作业,适用于无法从中间桥墩上墩顶的桥梁维修工作,实用性极强。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包括第一钢底板1,第一钢底板1的上表面内还滑动连接有一块以上第二钢底板2,第二钢底板2用于沿第一钢底板1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一钢底板1和第二钢底板2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两组以上支撑杆组,两组以上的支撑杆组沿第一钢底板1和第二钢底板2的长度方向分布,每组支撑杆组均包括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位于第一钢底板1上的两根以上的第一支撑杆3和两根以上的第二支撑杆4分别分布在第二钢底板2的两侧,位于第二钢底板2上的两根以上的第一支撑杆3与位于第一钢底板1上的第一支撑杆3同侧,位于第二钢底板2上的两根以上的第二支撑杆4与位于第一钢底板1上的第二支撑杆4同侧;其中,第一支撑杆3顶端用于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用于与角钢支架连接。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一钢底板1的上表面内至多滑动连接两块第二钢底板2,本实施例优选第一钢底板1上滑动连接一块第二钢底板2;第一钢底板1的上表面沿第一钢底板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多根凸起滑道8,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三根凸起滑道8且平行设置,第二钢底板2的底部开设有多道与凸起滑道8匹配的滑槽9,优选设置三道滑槽9且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钢底板1和第二钢底板2的长度一致,但第二钢底板2的宽度小于第一钢底板1,两块钢底板之间通过凸起滑道8和滑槽9实现相对滑动,配合上部的支撑杆组,可达到高空中在钢支架之间移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第一钢底板1上设置有两组支撑杆组,两组支撑杆组分别位于第一钢底板1长度方向的两端,即两根第一支撑杆3和两根第二支撑杆3分别设置在第一钢底板1的四角;相应的,第二钢底板2上设置有两组支撑杆组,两组支撑杆组分别位于第二钢底板2长度方向的两端,即两根第一支撑杆3和两根第二支撑杆3分别设置在第二钢底板2的四角。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每组支撑杆组中的第一支撑杆3的长度均大于第二支撑杆4,且每一根第一支撑杆3和每一根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均设置有弯钩扣环5,如图8所示,弯钩扣环5为圆形环,且弯钩扣环5的一侧设置有开口5-1,开口5-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两块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副5-2连接,螺栓副5-2包括螺栓和螺母,拆下螺栓副5-2,便于通过开口5-1将弯钩扣环5钩挂连接在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或角钢支架上,安装并拧紧螺栓副5-2的螺栓和螺母之后,即可使得弯钩扣环5固定并锁紧在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或角钢支架上,具有将钢底板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或角钢支架牢固连接的效果。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钢底板1上的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均与第一钢底板1铰接,优选采用活动铰连接,使得各个支撑杆通过下部活动铰可以作折叠、展开调整,便于适应角钢支架位置;相应的,位于第二钢底板2上的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均与第二钢底板2铰接,优选采用活动铰连接,使得各个支撑杆通过下部活动铰可以作折叠、展开调整,便于适应角钢支架位置,对于一些桥梁本身存在的误差搭挂时可灵活调整间距,适应性强,非常方便维修作业。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钢底板1上的相邻第一支撑杆3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支撑杆4之间均通过钢筋护栏7可拆卸连接;位于第二钢底板2上的相邻第一支撑杆3以及相邻第二支撑杆4之间均通过钢筋护栏7可拆卸连接;第一钢底板1和第二钢底板2上的每组支撑杆组中的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之间均通过钢筋横档6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每根第一支撑杆3和每根第二支撑杆4的杆臂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用于安装钢筋护栏7和钢筋横档6,钢筋护栏7和钢筋横档6优选安装在各个支撑杆的中间位置,既可以加强连接,提高每对支撑杆组的横向稳定性,还可提高整个装置稳定性及安全防护,而且通过开设安装钢筋护栏7和钢筋横档6,便于拆卸调整。

进一步地,如图6~7所示,凸起滑道8为T形凸起滑道,且T形凸起滑道的顶端面为圆弧面;滑槽9为与T形凸起滑道外形轮廓相匹配的T形滑槽,且T形滑槽的顶端面为圆弧面。

下面对本实施例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的搭建方法作简要说明,其中各个支撑杆已经通过活动铰安装在了第一钢底板1和第二钢底板2上,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高铁桥梁墩台搭设检查梯,将未组装的第一钢底板1、第二钢底板2、支撑杆组、钢筋横档6、钢筋护栏7以及其他施工料具运送至墩台顶部;

步骤二:将第二钢底板2滑动连接于第一钢底板1的上表面,并将第一钢底板1上表面折叠的两组支撑杆组展开,并将位于第一钢底板1上的每根第一支撑杆3顶端均通过弯钩扣环5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并锁紧,将位于第一钢底板1上的每根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均通过弯钩扣环5与角钢支架连接并锁紧;

步骤三:将第二钢底板2沿第一钢底板1的长度方向滑动调节,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将第二钢底板2的上表面折叠的支撑杆组展开,并将位于第二钢底板2上的每根第一支撑杆3顶端均通过弯钩扣环5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并锁紧,将位于第二钢底板2上的每根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均通过弯钩扣环5与角钢支架连接并锁紧;

步骤四:在位于第一钢底板1和第二钢底板2上的相邻第一支撑杆3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支撑杆4之间安装钢筋护栏7,并在每组支撑杆组中的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之间安装钢筋横档6,完成维修平台的搭建。

上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仅需预先搭挂支撑杆组和钢底板即可,搭建时间大大缩短,也节省了建造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的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的维修作业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高铁桥梁墩台搭设检查梯,将未组装的第一钢底板1、第二钢底板2、支撑杆组、钢筋横档6、钢筋护栏7以及其他施工料具运送至墩台顶部;

步骤二:将第二钢底板2滑动连接于第一钢底板1的上表面,并将第一钢底板1上表面折叠的两组支撑杆组展开,并将位于第一钢底板1上的每根第一支撑杆3顶端均通过弯钩扣环5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并锁紧,将位于第一钢底板1上的每根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均通过弯钩扣环5与角钢支架连接并锁紧;

步骤三:将第二钢底板2沿第一钢底板1的长度方向滑动调节,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将第二钢底板2的上表面折叠的支撑杆组展开,并将位于第二钢底板2上的每根第一支撑杆3顶端均通过弯钩扣环5与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连接并锁紧,将位于第二钢底板2上的每根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均通过弯钩扣环5与角钢支架连接并锁紧;

步骤四:在位于第一钢底板1和第二钢底板2上的相邻第一支撑杆3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支撑杆4之间安装钢筋护栏7,并在每组支撑杆组中的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之间安装钢筋横档6,完成维修平台的搭建;

步骤五:操作者在步骤四搭建好的维修平台上开始对一个维修点处的高铁桥梁钢构件进行维修和除锈作业;

步骤六:维修和除锈作业完成后,将各根第一支撑杆3在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解锁并拆卸,将每根第二支撑杆4在角钢支架上解锁并拆卸,并将第一钢底板1和第二钢底板2向前移动至下一维修点的下方后,依次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后继续维修和除锈作业;

步骤七:重复步骤五至步骤六直至整个高铁桥梁的维修除锈工作全部结束后,将每根钢筋横档6和钢筋护栏7拆卸后,再将每根第一支撑杆3在高铁桥梁人行道板侧边解锁并拆卸,将每根第二支撑杆4在角钢支架上解锁并拆卸,最后将第一钢底板1和第二钢底板2上的各根支撑杆折叠至原始状态,再连同其他施工料具通过墩台检查梯运送至地面。

上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高铁桥梁钢构件的维修平台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仅需预先搭挂支撑杆组和钢底板即可,搭建时间大大缩短,也节省了建造成本;本发明提供的维修作业方法中,维修平台搭建方法简便,成本低,可以从桥台处开始搭建,并移动至全桥台,流通性好,方便连续施工作业,适用于无法从中间桥墩上墩顶的桥梁维修工作,实用性极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仅在第一钢底板上设置一块第二钢底板,第二钢底板上还可滑动连接有第三钢底板,第三钢底板上还可滑动连接有第四钢底板,依次类推,第一钢底板和第二钢底板之间的滑动连接关系也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一,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每块钢底板上支撑杆组并不限于设置两组,每根支撑杆的顶端也并不限于通过弯钩扣环与桥梁相关结构连接,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钢筋横档和钢筋护栏与各个支撑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一,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