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山楂片分拣装置

山楂片分拣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装置,公开一种山楂片分拣装置,出料槽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机构以供堆叠呈条状的山楂片进入出料槽;出料槽内并于其两侧位置对称设置有承托块以承托进入出料槽内的山楂片,两块承托块上均设置有第一动力源以分别驱动两块承托块的下端部相向打开;分拣台上还设置有位于出料槽上方的冲压机构,本发明的山楂片分拣装置,进料机构能够将已经切片完成并且堆叠呈条状的山楂片连续传输至出料槽的所在位置。第一动力源驱动两块承托块的下端部相向打开,然后冲压机构运行,以将位于出料槽内的山楂片同步下压至分拣台的下方,并使山楂片刚好落入出料槽下方的传送带上以进行传输,从而完成堆叠山楂片的自动分段及传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702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华栋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03065.0

  • 发明设计人 黄振;解双斌;张威;

    申请日2020-10-15

  • 分类号B07B13/05(20060101);B07B13/16(20060101);

  • 代理机构33330 宁波海曙甬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黄思荣

  • 地址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莫枝北路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7: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装置,尤其涉及山楂片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制作成品山楂片的最后一道工序中,需要将已经烘干成型的山楂条通过专用的切片机进行切片,此时切片完成的山楂片依旧叠放在一起,并呈长条状。然后便要对叠放在一起的山楂片进行分拣与封装。在对山楂片进行分拣的过程中,需要先将叠放呈整条的山楂片进行均匀分段,然后将每段山楂片放置于传送带上并传输至下一道工序进行封装。在对山楂片进行分拣及传输的过程中,山楂片的叠放状态需要保持不变,以便封装。

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分拣成品山楂片1的流水线。该流水线主要包括一传送带9,传送带9沿着传送方向间隔11排列有隔挡条10。传送带9在运行过程中,站在传送带9起始端的工人先将已经加工切片完成的成品山楂片1进行分段,然后将每段山楂片1依次摆放于传送带9上相邻两根隔挡条10之间。为保证每段山楂片1的数量均匀,在传送带9传送方向的另一侧,需要有专人对每段山楂片1上的数量进行清点,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人工清点容易出错,造成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及精度无法达标,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山楂片分拣装置,能够对已经切片完成的成品山楂片进行均匀分段,并将分段完成的山楂片自动投放至传送带上进行传输,从而提升山楂片的分拣效率及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山楂片分拣装置,包括分拣台,分拣台的台面贯穿有出料槽,出料槽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机构以供堆叠呈条状的山楂片进入出料槽,出料槽的另一侧设置有抵接件以限定山楂片的横向位置;出料槽内并于其两侧位置对称设置有承托块以承托进入出料槽内的山楂片,两块承托块上均设置有第一动力源以分别驱动两块承托块的下端部相向打开;分拣台上还设置有位于出料槽上方的冲压机构以将堆叠于出料槽内的山楂片下压至分拣台的下方。

作为优选,出料槽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的输送面沿其传送方向排列有隔挡条,相邻隔挡条之间保持有间隔以承装从出料槽内落下的山楂片。

作为优选,出料槽与传送带之间设置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位于出料槽下方的转盘,转盘的外周面环设有若干容置槽以承装从出料槽内落下的山楂片;转盘的两侧端面均贴合固定有限位盘,限位盘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转盘的外径;出料槽的下方对应于两块限位盘的位置均向下延伸有衔接板,衔接板靠近限位盘的边沿开设有圆弧槽以适应限位盘的外侧边沿;分拣台的下方还设置有适应于限位盘一侧圆弧面的圆弧挡板,分拣台的下方还设置有连接于转盘的第二动力源以驱动转盘进行周向转动。

作为优选,冲压机构包括位于出料槽上方的冲压块,冲压块上连接有直线驱动机构以驱动冲压块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

作为优选,直线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分拣台上表面的支撑座,支撑座的侧面竖直设置有导轨,冲压块上设置有驱动块,驱动块上开设有滑移卡接于导轨的滑槽;支撑座上还设置有连接于驱动块的第三动力源以驱动驱动块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

作为优选,进料机构包括位于分拣台一侧的槽型皮带输送带,槽型皮带输送带靠近分拣台的一端与出料槽之间衔接有槽型过渡板,槽型过渡板的凹槽与槽型皮带输送带的传送弧面相平齐。

作为优选,槽型过渡板的下板面并于靠近槽型皮带输送带的一端开设有向外凸起的过渡弧面以适应槽型皮带输送带弯折部分的切线方向。

作为优选,槽型过渡板与出料槽之间衔接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侧面贯穿有通孔以供堆叠呈条状的山楂片通过。

作为优选,连接座靠近出料槽的侧面并于通孔两侧的位置均贴合枢接有调节片,两块调节片呈对称设置,两块调节片的相对侧均开设有弧面槽以与通孔的内壁相平齐,每块调节片上均设置有复位机构。

作为优选,复位机构为设置于调节片尾端的配重块。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进料机构能够将已经切片完成并且堆叠呈条状的山楂片连续传输至出料槽的所在位置。此时,由于承托块的承托作用,位于出料槽位置的山楂片无法通过出料槽落下。当山楂片的首端抵接于抵接件以后,第一动力源驱动两块承托块的下端部相向打开,然后冲压机构运行,以将位于出料槽内的山楂片同步下压至分拣台的下方,并使山楂片刚好落入出料槽下方的传送带上以进行传输,从而完成堆叠山楂片的自动分段及传输。最后,第一动力源驱动两块承托块复位,进料机构将剩余的堆叠山楂片继续向前推进,并重复上述步骤。由于出料槽的限定作用,使得每次通过出料槽落下的堆叠山楂片数量基本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山楂片的均匀分段,省去人工清点山楂片数量的麻烦,且准确性更高,不仅提升工作效率,还能降低生产线的出错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分拣成品山楂片的流水线;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一;

图4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二;

图7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8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五。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山楂片;2、分拣台;3、出料槽;4、进料机构;5、抵接件;6、承托块;7、第一动力源;8、冲压机构;9、传送带;10、隔挡条;11、间隔;12、出料机构;13、转盘;14、容置槽;15、限位盘;16、衔接板;17、圆弧槽;18、圆弧挡板;19、第二动力源;20、冲压块;21、直线驱动机构;22、支撑座;23、导轨;24、驱动块;25、滑槽;26、第三动力源;27、槽型皮带输送带;28、槽型过渡板;29、凹槽;30、过渡弧面;31、连接座;32、通孔;33、调节片;34、弧面槽;35、配重块;36、传送弧面;37、齿轮组件;38、定位槽;39、曲柄连杆机构;4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山楂片分拣装置,包括分拣台2,该分拣台2呈水平的板状结构,分拣台2的台面贯穿有出料槽3,该出料槽3呈长方形,其宽度与山楂片1分段后的所需长度一致。出料槽3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机构4以供堆叠呈条状的山楂片1进入出料槽3,本实施例中,进料机构4包括位于分拣台2一侧的槽型皮带输送带27,槽型皮带输送带27靠近分拣台2的一端与出料槽3之间衔接有槽型过渡板28,槽型过渡板28的凹槽29与槽型皮带输送带27的传送弧面36相平齐。其中,槽型皮带输送带27的传送弧面36与槽型过渡板28的凹槽29的横截面均呈圆弧状,以适应堆叠呈圆柱状的山楂片1的外壁形状。槽型过渡板28的下板面并于靠近槽型皮带输送带27的一端开设有向外凸起的过渡弧面30以适应槽型皮带输送带27弯折部分的切线方向,以使槽型皮带输送带27的传送弧面36能够与槽型过渡板28的凹槽29无缝衔接,从而保证堆叠呈条状的山楂片1能够顺利通过槽型皮带输送带27传输至出料槽3所在位置。槽型过渡板28与出料槽3之间衔接有连接座31,连接座31的侧面贯穿有通孔32以供堆叠呈条状的山楂片1通过,该通孔32优选呈圆形,其内径大于或等于山楂片1的外径,并且通孔32的内壁与槽型过渡板28的凹槽29相平齐,使得堆叠呈条状的山楂片1能够顺利通过连接座31,并对通过的堆叠山楂片1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得进入出料槽3的堆叠山楂片1能够更加整齐,便于下一道工序的开展。出料槽3的另一侧设置有抵接件5以限定山楂片1的横向位置,该抵接件5固定于分拣台2的上方,并位于出料槽3远离连接座31的一侧边沿。

更进一步的,出料槽3内并于其两侧位置对称设置有承托块6以承托进入出料槽3内的山楂片1,两块承托块6上均设置有第一动力源7以分别驱动两块承托块6的下端部相向打开。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源7优选为固定于分拣台2上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件37连接于承托块6,以高效精准地驱动承托块6进行开合。

更进一步的,分拣台2上还设置有位于出料槽3上方的冲压机构8以将堆叠于出料槽3内的山楂片1下压至分拣台2的下方。冲压机构8包括位于出料槽3上方的冲压块20,冲压块20的下侧面开设有定位槽38,使得冲压块20在下压堆叠的山楂片1外侧壁的过程中不易发生打滑现象,使得下压效率更高。冲压块20上连接有直线驱动机构21以驱动冲压块20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本实施例中,直线驱动机构21包括设置于分拣台2上表面的支撑座22,该支撑座22优选呈垂直固定于分拣台2上表面的板状结构,支撑座22的侧面竖直设置有导轨23,冲压块20上设置有驱动块24,驱动块24上开设有滑移卡接于导轨23的滑槽25,滑槽25与导轨23之间的滑移配合,能够使驱动块24在支撑座22的侧面进行稳定的纵向滑移,并且无法脱离支撑座22。支撑座22上还设置有连接于驱动块24的第三动力源26以驱动驱动块24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三动力源26优选为固定于支撑座22并于导轨23上方的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曲柄连杆机构39连接于驱动块24,以高效精准控制驱动块24进行纵向往复直线运动。

更进一步的,连接座31靠近出料槽3的侧面并于通孔32两侧的位置均贴合枢接有调节片33,两块调节片33呈对称设置,并优选通过转轴40枢接于连接座31的侧面。两块调节片33的相对侧均开设有弧面槽34以与通孔32的内壁相平齐,从而适应山楂片1的外壁形状。并且每块调节片33上均设置有复位机构,本实施例中,复位机构为设置于调节片33尾端的配重块35,使得调节片33能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复位。

更进一步的,出料槽3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9,该传送带9的传送方向垂直于进料机构4的进料方向。传送带9的输送面沿其传送方向排列有隔挡条10,相邻隔挡条10之间保持有间隔11以承装从出料槽3内落下的山楂片1。

更进一步的,出料槽3与传送带9之间设置有出料机构12,本实施例中,出料机构12包括位于出料槽3下方的转盘13,该转盘13的端面呈竖直设置,其厚度大于或等于分段后每段山楂片1的总体厚度。转盘13的外周面环设有若干容置槽14以承装从出料槽3内落下的山楂片1;转盘13的两侧端面均贴合固定有限位盘15,限位盘15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转盘13的外径,使得落入容置槽14内的成段山楂片1不会从转盘13的两侧端面滑落。出料槽3的下方对应于两块限位盘15的位置均向下延伸有衔接板16,衔接板16靠近限位盘15的边沿开设有圆弧槽17以适应限位盘15的外侧边沿,使得从出料槽3落下的堆叠山楂片1能够始终保持在分段后的叠放状态,避免叠放在一起的山楂片1出现散落现象。分拣台2的下方还设置有适应于限位盘15一侧圆弧面的圆弧挡板18,使得落入容置槽14内的山楂片1在随转盘13进行周向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从容置槽14内掉落,直至该容置槽14的开口朝下,山楂片1才会脱离容置槽14。分拣台2的下方还设置有连接于转盘13的第二动力源19以驱动转盘13进行周向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源19优选为固定于分拣台2下方的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于转盘13的中心,从而能够精准高效地驱动转盘13进行周向转动。

山楂片分拣装置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一、通过人工将已经切片完成并且呈堆叠状态的山楂片1放置于槽型皮带输送带27的传送弧面36内,由槽型皮带输送带27将成段的山楂片1依次传输至槽型过渡板28、连接座31的通孔32及出料槽3的所在位置,直至抵接于分拣台2的抵接件5上。此时,由于出料槽3内的两块承托块6处于闭合状态,使得位于出料槽3内的山楂片1不会落下。

二、第一动力源7控制两块承托块6向下张开,以打开出料槽3;然后第三动力源26通过曲柄连杆机构39控制驱动块24沿着导轨23向下滑移,以驱动冲压块20向下运动,从而将位于出料槽3内的整段堆叠山楂片1通过出料槽3下压至分拣台2的下方。下压完成后,第三动力源26通过曲柄连杆机构39控制驱动块24及冲压块20复位。

三、已经下压至分拣台2下方的成段山楂片1直接落入至转盘13的容置槽14内,然后第二动力源19控制转盘13朝着圆弧挡板18的所在方向进行周向转动,直至该容置槽14离开圆弧挡板18的下端并且开口朝下,容置槽14内的堆叠山楂片1便能直接下落至传送带9的相邻两根隔挡条10的间隔11内。

四、由传送带9将分段完成的堆叠山楂片1依次传送至下个工位进行封装,同时将下一个空的间隔11移动至转盘13下方,以承接新的分段山楂片1。

五、重复上述步骤。

上述步骤中,第一动力源7、第二动力源19与第三动力源26的控制逻辑可借助PLC或者单片机实现,其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步骤二中,若由于切片工艺误差导致山楂片1的厚度不一致,使得位于出料槽3内的堆叠山楂片1当中最靠近进料机构4的山楂片1能够正好处于调节片33的弧面槽34内。当冲压机构8在对山楂片1进行下压分段过程中,最后多出来的那片山楂片1在受到挤压后,能够克服配重块35的重力将调节片33向下压,以使调节片33自动打开,从而使那片山楂片1能够顺利通过出料槽3,避免被压碎,既能降低生产损失,又能提升产品质量。当山楂片1下压完成后,调节片33能够在配重块35的重力作用下并以转轴40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复位,复位完成后,配重块35刚好抵接至分拣台2的上表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