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工序决定辅助装置、工序决定辅助方法、工序决定辅助程序及存储介质

工序决定辅助装置、工序决定辅助方法、工序决定辅助程序及存储介质

摘要

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具有: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其关于包含对材料进行附加的加工装置和将材料去除的加工装置的多个加工装置,对表示各加工装置的加工性能的加工性能数据进行储存;工序模式生成部(17),其参照加工性能数据,将多个加工装置的任意的加工装置的组合所涉及的加工工序附带顺序而进行分配,由此生成能够制造产品的加工工序的组合即工序模式;以及输出部(13),其对由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进行输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367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880094153.3

  • 申请日2018-06-07

  • 分类号G05B19/41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12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3:5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用于制造产品的制造工序的决定进行辅助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工序决定辅助方法、工序决定辅助程序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在通过基于设计数据的材料加工进行的产品的制造中,使用了各种加工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通过材料加工进行的产品的制造,公开了从加工性能不同的多个加工装置中对依赖加工的加工装置进行选择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93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关于进行材料加工的加工装置,已知将材料去除的加工装置和对材料进行附加的加工装置。在产品的制造中,与仅通过1个加工装置而加工期望的加工形状的情况相比,将去除材料的加工装置和附加材料的加工装置这样的多个加工装置组合而进行加工的做法有时能够抑制制造所需的成本和时间。但是,以往将加工装置进行组合以使得能够进行适当的加工要凭借用户的技术诀窍。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信息技术装置中,没有进行用于将能够实现适当的加工的加工装置组合的加工装置的选择。因此,即使在应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情况下,用于将能够实现适当的加工的加工装置组合的加工装置的选择也要凭借用户的思考。

根据现有技术,多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的组合是否适于设计数据所示的产品的制造的判断,是由具有与各加工装置的规格有关的知识的用户决定的。有时在是否适于产品的制造的判断时需要经验或者反复试验,因此对于经验少的用户而言,制造工序的决定变得困难。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存在下述问题,即,有时包含多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在内的制造工序的决定变得困难。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工序决定辅助装置,该工序决定辅助装置用于能够容易地决定包含多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在内的制造工序。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对用于制造产品的制造工序的决定进行辅助。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具有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其关于包含对材料进行附加的加工装置和将材料去除的加工装置的多个加工装置,对表示各加工装置的加工性能的加工性能数据进行储存。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具有工序模式生成部,其参照加工性能数据,将多个加工装置的任意的加工装置的组合所涉及的加工工序附带顺序而进行分配,由此生成能够制造产品的加工工序的组合即工序模式。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具有输出部,其将由工序模式生成部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进行输出。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容易地决定包含多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在内的制造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3是对通过图1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所具有的工序模式生成部实现的工序模式的生成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工序模式生成部生成的工序模式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工序模式生成部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的显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所涉及的动作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通过图7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所具有的时间计算部得到的计算结果和通过工序决定辅助装置所具有的成本计算部得到的计算结果的显示例的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所涉及的动作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通过图10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所具有的排位计算部得到的计算结果的显示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所涉及的动作的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工序决定辅助方法、工序决定辅助程序及存储介质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的结构的框图。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是安装有工序决定辅助程序的计算机。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对用于制造产品的制造工序的决定进行辅助。工序决定辅助程序是具有对制造工序的决定进行辅助的功能的程序。

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对包含从多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中选择出的加工工序在内的制造工序的决定进行辅助。多个加工装置包含进行将材料附加的附加加工的加工装置和进行将材料去除的去除加工的加工装置。进行附加加工的加工装置是使熔融的材料沉积而造形出立体物的附加制造装置。附加制造装置使用激光束或者电弧放电这样的热源而使材料熔融。熔融的材料可以是线和粉末的任意者。进行去除加工的加工装置是使用切削刀具而对材料进行切削的切削加工机、使用放电能量而将材料去除的放电加工机或者使用激光束而将材料去除的激光加工机。

多个加工装置可以包含除了进行附加加工的加工装置及进行去除加工的加工装置以外的加工装置。加工装置只要是对材料进行加工的加工装置即可,可以是进行使材料变形的塑性加工的加工装置或者进行将材料焊接的焊接加工的加工装置。产品的材料只要是能够成为加工装置中的加工对象的材料即可。

加工工序表示直至通过加工完成产品为止加工装置各自承担的作业阶段。附加或者去除这样的加工类别、加工量、加工尺寸精度中的至少1个不同的加工工序相互设为彼此不同的加工工序。加工量是能够通过加工装置进行加工的尺寸,如果是附加加工则表示能够造形出的立体物的高度,如果是去除加工则表示能够去除的材料的厚度。加工尺寸精度是成为加工单位的量,如果是附加加工则表示能够附加的最小的厚度,如果是去除加工则表示能够去除的最小的厚度。在加工量不同的加工或者加工尺寸精度不同的加工能够由1个加工装置进行的情况下,该加工装置能够承担多个加工工序。

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具有:存储部10,其是对各种程序及各种数据进行存储的功能部;控制部11,其是对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的整体进行控制的功能部;输入部12,其是输入信息的功能部;以及输出部13,其是输出信息的功能部。存储部10、控制部11、输入部12和输出部13彼此能够通信地连接。

存储部10具有:设计数据储存部14,其是对设计数据进行储存的功能部;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其是对加工性能数据进行储存的功能部;以及程序储存部16,其是对工序决定辅助程序进行储存的功能部。设计数据是包含与产品的形状及尺寸、材料、制造精度这样的产品的设计事项有关的数据在内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数据。设计数据储存部14对通过输入部12输入的设计数据进行储存。

加工性能数据是表示加工速度、加工表面粗糙度、加工尺寸精度及加工行程这样的加工性能的数据。加工性能数据是各加工装置固有的数据。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对包含进行附加加工的加工装置和进行去除加工的加工装置在内的多个加工装置的加工性能数据进行储存。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导入由加工装置的制造者公布的加工性能数据。如果进行举例,则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从在互联网上由制造者提供的网站或者由制造者提供的存储介质导入加工性能数据。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可以通过由用户进行的手动输入而导入加工性能数据。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对导入的加工性能数据进行储存。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可以对由用户编辑后的加工性能数据进行储存。

控制部11具有工序模式生成部17,该工序模式生成部17是生成工序模式的功能部。工序模式生成部17参照在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中储存的加工性能数据,将多个加工装置所包含的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附带顺序而进行分配,由此生成包含加工工序且能够制造产品的工序模式。工序模式生成部17能够生成多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多个加工工序的组合即工序模式。工序模式生成部17能够生成加工工序的顺序及组合的至少一者不同的多个工序模式。工序模式生成部17有时生成仅具有1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1个加工工序的工序模式。

工序模式生成部17可以生成包含材料的筹措的工序模式。工序模式生成部17可以生成包含通过多个加工装置所包含的加工装置以外的加工装置制造出的部件的筹措的工序模式。在实施方式1中,部件是指成为产品的一部分的物品。

输出部13将由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进行输出。输出部13通过将工序模式的内容在画面中进行显示,从而输出工序模式的内容。用户参照由输出部13输出的内容,从由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中,决定用于制造产品的制造工序。此外,输出部13也可以将工序模式的内容打印输出,由此输出工序模式的内容。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的硬件结构的图。安装有工序决定辅助程序的计算机即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20,其执行各种处理;RAM(Random Access Memory)21,其包含程序储存区域及数据储存区域;ROM(Read Only Memory)22,其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外部存储装置23,其对数据进行存储。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具有:输入设备24,其安装由用户进行的操作而输入信息;以及显示器25,其是通过画面而显示信息的输出设备。图2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的各部分经由总线26彼此连接。

输入设备24是指点设备及键盘。图1所示的输入部12的功能是使用输入设备24而实现的。显示器25的1个例子是具有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图1所示的输出部13的功能是使用显示器25而实现的。此外,也可以在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连接除了显示器25以外的输出设备的1个即打印机。

CPU 20执行在ROM 22及外部存储装置23中储存的程序。图1所示的控制部11的功能是使用CPU 20而实现的。外部存储装置23是SSD(Solid State Drive)或者HDD(HardDisk Drive)。在外部存储装置23中储存设计数据、加工性能数据和工序决定辅助程序。图1所示的存储部10的功能是使用外部存储装置23而实现的。在ROM 22中储存有用于进行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即计算机的基本控制的程序即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或者UEFI(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在ROM 22及外部存储装置23中存储的程序载入至RAM 21。CPU 20在RAM 21内的程序储存区域将程序展开而执行各种处理。

工序决定辅助程序可以存储于可由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可以将在存储介质中存储的工序决定辅助程序向外部存储装置23储存。存储介质可以是软盘即移动型存储介质,或者半导体存储器即闪存。工序决定辅助程序可以从其他计算机或者服务器装置经由通信网络向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安装。

接下来,对由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进行说明。图3是对通过图1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所具有的工序模式生成部17实现的工序模式的生成进行说明的图。在图3中示出了从侧方观察设为制造工序的决定对象的产品30的具体例的状态。产品30的形状只要是能够通过多个加工装置进行加工的形状即可。

工序模式生成部17基于从设计数据储存部14读出的设计数据而掌握产品30的设计事项即形状、尺寸、材料及制造精度。工序模式生成部17参照在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中储存的加工性能数据,对能够进行满足产品30的设计事项的加工的加工装置进行选择。工序模式生成部17在判断为仅通过1个加工装置的加工工序就能够对产品30的整体进行加工的情况下,从多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中对该加工工序进行选择,并且生成仅具有选择出的该加工工序的工序模式。如果举例,则工序模式生成部17在判断为通过进行附加加工的1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能够进行满足产品30的设计事项的加工的情况下,生成仅具有该附加加工的工序模式。

工序模式生成部17将产品30分割为多个部位,能够生成针对每个部位而分配的加工工序的组合即工序模式。工序模式生成部17基于产品30的形状而适当决定适于加工工序的分割的位置,由此对多个部位进行设定。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工序模式生成部17将产品30分割为3个部位31、32、33。能够从1个产品进行分割的部位的数量设为任意数量。

工序模式生成部17可以生成包含有作为部件而对产品30所包含的部位31、32、33进行筹措的动作的工序模式。工序模式生成部17可以生成将加工表面粗糙度或者加工尺寸精度不同的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组合而成的工序模式。工序模式生成部17对大于或等于2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进行选择,并且将选择出的加工工序附带顺序而进行分配,由此生成包含多个加工工序的工序模式。工序模式生成部17能够生成将附加加工的工序和去除加工的工序适当组合而成的工序模式。工序模式生成部17可以在工序模式中组合塑性加工的工序或者焊接加工的工序。如上所述,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成为产品30的制造工序的候选的工序模式。

图4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的例子的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包含进行附加加工的2个加工装置和进行去除加工的2个加工装置在内的4个加工装置设为能够用于产品30的制造。将对材料进行附加的2个加工装置中的一者设为“装置A1”,将另一者设为“装置A2”。将对材料进行去除的2个加工装置的一者设为“装置B1”,将另一者设为“装置B2”。“装置A1”的加工尺寸精度高于“装置A2”的加工尺寸精度。有时将通过“装置A1”进行的加工称为高精度的附加加工,将通过“装置A2”进行的加工称为低精度的附加加工。“装置B1”的加工尺寸精度高于“装置B2”的加工尺寸精度。有时将通过“装置B1”进行的加工称为高精度的去除加工,将通过“装置B2”进行的加工称为低精度的去除加工。

4个加工装置除了用户所具有的加工装置以外,也可以是用户能够从其他人租用而使用的加工装置,可以是用户所具有或者预定租用的加工装置。在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中储存4个加工装置的加工性能数据。

在图4中,示出了能够制造产品30的工序模式中的5个工序模式即第1、第2、第3、第4及第5工序模式P1、P2、P3、P4、P5。第1工序模式P1是仅第1工序P1-1的工序模式。第1工序P1-1是“装置A1”所涉及的加工工序,且通过高精度的附加加工而得到产品30的整体形状的工序。

第2工序模式P2是第1工序P2-1及第2工序P2-2的组合。第1工序P2-1是用于对材料41进行筹措的工序,且是对材料41进行购买的工序。第2工序P2-2是“装置B1”所涉及的加工工序,且是通过高精度的去除加工而得到产品30的整体形状的工序。

第3工序模式P3是第1工序P3-1及第2工序P3-2的组合。第1工序P3-1是“装置A2”所涉及的加工工序,且通过低精度的附加加工而得到立体物42。在立体物42的整体中残留有为了得到产品30的整体形状而应该去除的部分。“装置A2”进行为了得到与产品30的形状接近的形状的所谓准精化成型。第2工序P3-2是“装置B1”所涉及的加工工序,且通过向立体物42实施高精度的去除加工而得到产品30的整体形状的工序。

第4工序模式P4是第1工序P4-1、第2工序P4-2和第3工序P4-3的组合。第1工序P4-1是用于对部件43进行筹措的工序,且是对部件43进行购买的工序。部件43是相当于产品30中的图3所示的部位31的部件。第2工序P4-2是“装置A2”所涉及的加工工序,且是通过向部件43实施低精度的附加加工而得到立体物44的工序。在立体物44中的部件43以外的部分中残留有为了得到部位32、33的形状而应该去除的部分。第3工序P4-3是“装置B1”所涉及的加工工序,且是通过向立体物44中的部件43以外的部分实施高精度的去除加工而得到部位32、33的形状的工序。

第5工序模式P5是第1工序P5-1、第2工序P5-2、第3工序P5-3和第4工序P5-4的组合。第1工序P5-1是用于对材料45进行筹措的工序,且是对材料45进行购买的工序。第2工序P5-2是“装置B2”所涉及的加工工序,且是通过低精度的去除加工而得到立体物46的工序。在立体物46的整体中残留有为了得到部位31、32的形状而应该去除的部分。第3工序P5-3是“装置A2”所涉及的加工工序,且是通过向立体物46实施低精度的附加加工而得到立体物47的工序。在立体物47的整体中残留有为了得到整体形状而应该去除的部分。“装置B2”和“装置A2”进行用于得到与产品30的形状接近的形状的所谓准精化成型。第4工序P5-4是“装置B1”所涉及的加工工序,且是通过向立体物47实施高精度的去除加工而得到产品30的整体形状的工序。

工序模式生成部17除了第1、第2、第3、第4及第5工序模式P1、P2、P3、P4、P5以外,还能够生成将各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组合而成的工序模式。通过将各部位31、32、33的附加加工及去除加工的实施方式和附加加工及去除加工的精度适当组合,从而工序模式生成部17能够得到各种各样的加工工序的组合即工序模式。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通过将附加加工和去除加工适当组合,从而能够将在制造成本的削减或者制造所需的时间的缩短化的观点中可成为选项的工序模式提示给用户。

工序模式生成部17参照针对每个加工装置的加工性能数据,针对产品30的整体或者每个部位,对能够实现依照形状、尺寸、材料及制造精度这样的设计事项的加工的加工装置进行确定。工序模式生成部17对确定出的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附带顺序,并且进行组合,由此生成工序模式。在制造工序中,与加工装置的切换或者工序内容的变更相伴的作业即换产调整越少,能够越提高产品30的制造效率。在实施方式1中,工序模式生成部17将产品30的制造中的换产调整少的工序模式设为优先,生成工序模式。另外,在1个产品30中成为彼此不同的加工工序的对象的部位的数量越少,换产调整越少,因此工序模式生成部17将成为彼此不同的加工工序的对象的部位的数量少的工序模式设为优先而生成工序模式。

图5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的显示例的图。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在图2所示的显示器25的画面50中,对记述有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的表进行显示。画面50中的“工序模式1”、“工序模式2”、“工序模式3”、“工序模式4”及“工序模式5”分别表示图4所示的第1工序模式P1、第2工序模式P2、第3工序模式P3、第4工序模式P4及第5工序模式P5。

在画面50中,与各工序模式的名称相匹配地对工序模式所包含的工序的内容进行显示。在“工序模式1”之后显示的“附加”及“装置A1”表示第1工序P1-1的内容。在“工序模式2”之后显示的“购买”及“材料C1”表示第1工序P2-1的内容。“材料C1”设为图4所示的材料41的名称。“去除”及“装置B1”表示第1工序P2-1的下一个工序即第2工序P2-2的内容。关于“工序模式3”,对第1工序P3-1的内容和第1工序P3-1的下一个工序即第2工序P3-2的内容进行显示。

关于“工序模式4”,也与“工序模式1”至“工序模式3”的情况同样地,对第1工序P4-1至第3工序P4-3的各内容进行显示。“部件D1”设为图4所示的部件43的名称。关于“工序模式5”,也与“工序模式1”至“工序模式4”的情况同样地,对第1工序P5-1至第4工序P5-4的各内容进行显示。“材料C2”设为图4所示的材料45的名称。用户从在画面50显示出的工序模式中,决定设为产品30的制造工序的工序模式。

输出部13从简单的工序模式起依次对由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进行显示。简单的工序模式是指工序的数量更少的工序模式。在图5所示的画面50中,将第1、第2、第3、第4及第5工序模式P1、P2、P3、P4、P5中的工序的数量最少的第1工序模式P1的内容设为最上层而进行显示,以工序的数量少的工序模式处于上层的方式对第2、第3、第4及第5工序模式P2、P3、P4、P5的内容进行显示。

工序模式生成部17可以对要生成的工序模式的数量设置限制。在要生成的工序模式的数量设定为“5”的情况下,工序模式生成部17在生成第1、第2、第3、第4及第5工序模式P1、P2、P3、P4、P5的时刻结束工序模式的生成。

在画面50所显示的工序模式的数量为5个的情况下、且由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的数量大于或等于6的情况下,输出部13可以通过画面50的滚动对第6个及其以后的工序模式进行显示。工序模式生成部17在存在由用户发出的画面50的滚动的指示的情况下,可以生成从第6个至第10个为止的5个工序模式。

输出部13将由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在画面50进行显示,通过画面50接收决定为产品30的制造工序的工序模式的选择。用户通过输入部12的操作,从在画面50显示出的工序模式中对设为产品30的制造工序的期望的工序模式进行选择。由此,用户能够基于在画面50显示出的工序模式的内容而对期望的工序模式进行选择,决定制造工序。直至期望的工序模式由用户选择为止而显示出的工序模式以外的工序模式成为不可能由用户选择的工序模式。工序模式生成部17通过在每次存在滚动的指示时生成工序模式,从而能够减少不可能选择的工序模式的生成所涉及的多余的运算处理。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所涉及的动作的顺序的流程图。在步骤S1中,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取得设计数据。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可以通过输入部12中的手动输入而取得设计数据,也可以通过从存储介质或者其他装置读出设计数据而取得设计数据。设计数据储存部14对所取得的设计数据进行储存。

在步骤S2中,工序模式生成部17读出在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中储存的加工性能数据。在步骤S3中,工序模式生成部17基于从设计数据储存部14读出的设计数据而生成工序模式。工序模式生成部17参照在步骤S2中读出的加工性能数据而生成工序模式。

在步骤S4中,输出部13对通过步骤S3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进行输出。由此,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结束图6所示的顺序所涉及的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1,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将多个加工装置所包含的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附带顺序而进行分配,由此生成能够制造产品的工序模式。用户通过从由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生成的工序模式中对设为制造工序的工序模式进行选择,从而能够与经验无关地决定制造工序。另外,用户不依赖反复试验就能够决定制造工序。由此,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0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容易地决定包含多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在内的制造工序。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的结构的框图。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对按照生成的工序模式而制造出产品的情况下的产品的完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进行计算。在实施方式2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存储部10中,在图1所示的存储部10所具有的各部分的基础上,还设置有对价格数据进行储存的功能部即价格数据储存部60和对交货期数据进行储存的功能部即交货期数据储存部61。价格数据是通过去除加工而筹措的材料及在附加加工中使用的材料和能够筹措的部件的价格的数据。在价格数据中还包含与在去除加工中针对每个加工工序需要更换的刀具有关的价格的数据。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取得由材料、部件及刀具的销售者提示的价格的信息,将取得的信息不断储存于价格数据储存部60,由此对与多个加工装置中的加工中所要使用的材料、部件及刀具有关的价格数据进行累积。价格数据储存部60可以对由用户编辑后的价格数据进行储存。

交货期数据是表示关于上述的材料、部件及刀具,从订购至交货为止所需的期间的数据。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取得由材料、部件及刀具的销售者提示的交货期的信息,将取得的信息不断储存于交货期数据储存部61,由此对与多个加工装置中的加工中所要使用的材料、部件及刀具有关的交货期数据进行累积。交货期数据储存部61可以对由用户编辑后的交货期数据进行储存。

在储存于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的加工性能数据中,包含有加工装置的运转所涉及的运行成本的数据。在运行成本中包含电费、用于筹措每隔一定的期间需要更换或者补充的消耗品的成本。

在控制部11中,在图1所示的控制部11所具有的各部分的基础上,还设置有时间计算部62和成本计算部63。时间计算部62是对按照由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制造出产品的情况下的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时间进行计算的功能部。成本计算部63是对按照由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制造出产品的情况下的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成本进行计算的功能部。

时间计算部62参照在交货期数据储存部61中储存的交货期数据,对在所生成的工序模式中必要的材料、部件及刀具齐备为止的时间即等待交货时间进行仿真。另外,时间计算部62参照在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中储存的加工性能数据,对通过所生成的工序模式进行的产品的制造的从开始至结束为止所需的时间即加工时间进行仿真。时间计算部62将通过仿真得到的等待交货时间和加工时间相加,由此对按照所生成的工序模式制造出产品的情况下的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合计时间进行计算。

成本计算部63参照在价格数据储存部60中储存的价格数据,对用于筹措在所生成的工序模式中所要使用的材料、部件及刀具的成本即筹措成本进行仿真。另外,成本计算部63参照在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中储存的加工性能数据,对所生成的工序模式所涉及的产品的制造中的运行成本进行仿真。成本计算部63将通过仿真而得到的筹措成本和运行成本相加,由此对按照生成的工序模式制造出产品的情况下的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合计成本进行计算。

输出部13将由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通过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和通过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输出。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可以在将由工序模式生成部17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进行输出的输出部的基础上,还具有将通过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和通过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输出的输出部。

图8是表示通过图7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所具有的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和通过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所具有的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的显示例的图。输出部13通过图2所示的显示器25的画面50,与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一并地将表示通过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即时间的数值和表示通过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即成本的数值进行显示。图8所示的工序模式的内容设为与图5所示的工序模式的内容相同。

在图8所示的画面50中示出了各工序模式中的针对每个加工工序的时间及成本和工序模式中的时间的合计及成本的合计。关于“工序模式1”,对表示与第1工序P1-1有关的时间的计算结果的数值即“α1”和表示成本的计算结果的数值即“β1”进行显示。另外,对表示与“工序模式1”有关的时间的合计的数值即“α1”和表示成本的合计的数值即“β1”进行显示。

关于“工序模式2”,对表示与第1工序P2-1有关的时间的计算结果的数值即“α2”和表示成本的计算结果的数值即“β2”进行显示。对表示与第2工序P2-2有关的时间的计算结果的数值即“α3”和表示成本的计算结果的数值即“β3”进行显示。另外,对表示与“工序模式2”有关的时间的合计的数值即“α2+α3”和表示成本的合计的数值即“β2+β3”进行显示。

关于“工序模式3”,与“工序模式1”及“工序模式2”的情况同样地,对与第1工序P3-1及第2工序P3-2有关的时间的计算结果及成本的计算结果和时间的合计及成本的合计进行显示。关于“工序模式4”,与“工序模式1”至“工序模式3”的情况同样地,对与第1工序P4-1至第3工序P4-3有关的时间的计算结果及成本的计算结果和时间的合计及成本的合计进行显示。关于“工序模式5”,与“工序模式1”至“工序模式4”的情况同样地,对与第1工序P5-1至第4工序P5-4有关的时间的计算结果及成本的计算结果和时间的合计及成本的合计进行显示。

用户对关于针对每个工序模式的通过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显示,由此能够考虑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时间而对设为产品的制造工序的工序模式进行选择。用户对关于针对每个工序模式的通过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显示,由此能够考虑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成本而对设为产品的制造工序的工序模式进行选择。

输出部13可以将通过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的详情进行输出。输出部13可以作为通过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的详情而将材料、部件及刀具的等待交货时间和工序模式所花费的加工时间区分为各项目进行显示。由此,用户能够考虑材料、部件及刀具的等待交货所需的时间和产品的制造所需的加工时间而对工序模式进行选择。

输出部13可以将通过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的详情进行输出。输出部13可以作为通过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的详情而将材料、部件及刀具的筹措成本和加工装置的运行成本区分为各项目进行显示。由此,用户能够考虑材料、部件及刀具的筹措成本和加工装置的运行成本而对工序模式进行选择。

输出部13可以以通过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即时间短的工序模式处于上层的方式对工序模式进行显示。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选择在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时间的观点中有利的工序模式。输出部13可以以通过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即成本低的工序模式处于上层的方式对工序模式进行显示。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选择在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成本的观点中有利的工序模式。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所涉及的动作的顺序的流程图。图9所示的步骤S1至步骤S3的顺序与图6所示的步骤S1至步骤S3的顺序相同。

在步骤S11中,成本计算部63读出在价格数据储存部60中储存的价格数据和在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中储存的加工性能数据。在步骤S11中,时间计算部62读出在交货期数据储存部61中储存的交货期数据和在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5中储存的加工性能数据。

在步骤S12中,时间计算部62参照在步骤S11中读出的交货期数据和加工性能数据,针对每个工序模式对所需的时间进行计算。时间计算部62对按照生成的工序模式制造出产品的情况下的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时间进行计算。在步骤S12中,成本计算部63参照在步骤S11中读出的价格数据和加工性能数据,针对每个工序模式对所需的成本进行计算。成本计算部63对按照生成的工序模式制造出产品的情况下的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成本进行计算。

在步骤S13中,输出部13将通过步骤S3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步骤S12中的时间的计算结果和步骤S12中的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输出。由此,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结束图9所示的顺序所涉及的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2,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对按照生成的工序模式制造出产品的情况下的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时间进行计算。用户能够考虑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时间,对设为产品的制造工序的工序模式进行选择。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对按照生成的工序模式制造出产品的情况下的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成本进行计算。用户能够考虑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成本,对设为产品的制造工序的工序模式进行选择。由此,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1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容易地决定包含多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在内的制造工序。

实施方式3.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2的结构的框图。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2基于通过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和通过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计算针对每个工序模式的推荐排位。在实施方式3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及2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及2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存储部10中,在图7所示的存储部10所具有的各部分的基础上还设置有权重保存部70,该权重保存部70是对权重的设定进行保存的功能部。在控制部11中,在图7所示的控制部11所具有的各部分的基础上还设置有权重设定部71和排位计算部72,该权重设定部71是对权重进行设定的功能部,该排位计算部72是计算针对每个工序模式的推荐排位的功能部。

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2通过输入部12中的手动输入而取得关于用户希望在制造工序的决定中以何种平衡重视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缩小的内容。权重设定部71基于取得的内容,对基于制造工序的决定中的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缩小之间的优先级的平衡的权重进行设定。权重保存部70对由权重设定部71设定出的权重的信息进行保存。排位计算部72参照权重保存部70所保存的权重的设定,计算针对每个工序模式的推荐排位。

排位计算部72基于通过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通过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和权重的设定,计算针对每个工序模式的推荐得分。排位计算部72对计算出的推荐得分越高的工序模式赋予越上位的推荐排位。

如果举例,则权重设定部71设定“时间:成本”的比率,该“时间:成本”的比率表示基于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缩小之间的优先级的平衡的权重。在用户希望同等地重视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缩小的情况下,权重设定部71设定“5:5”的权重。排位计算部72通过基于该权重的设定而计算推荐排位,从而对将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缩小视为同等的情况下的推荐排位进行计算。

排位计算部72基于在权重设定部71中设定的比率,对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缩小之间的平衡被调整后的推荐排位进行计算。在设定有“8:2”的权重的情况下,排位计算部72对在“8:2”的平衡下与成本的缩小相比更重视时间的缩短的情况下的推荐排位进行计算。在设定有“3:7”的权重的情况下,排位计算部72对在“3:7”的平衡下与时间的缩短相比更重视成本的缩小的情况下的推荐排位进行计算。通过排位计算部72计算推荐排位的方法能够使用任意的方法。在实施方式3中,省略与通过排位计算部72进行计算的方法有关的详细内容。

图11是表示通过图10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2所具有的排位计算部72得到的计算结果的显示例的图。输出部13通过图2所示的显示器25的画面50,与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通过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和通过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一并地,对表示通过排位计算部72得到的计算结果即推荐排位的数值进行显示。图11所示的工序模式的内容、通过时间计算部62得到的计算结果和通过成本计算部63得到的计算结果设为与图8所示的内容相同。

在图11所示的画面50中,针对每个工序模式的显示中的“排位”表示推荐排位。关于“工序模式1”,示出了第1工序模式P1的推荐排位为“5”。关于“工序模式2”至“工序模式5”,也分别示出了第2、第3、第4及第5工序模式P2、P3、P4、P5的推荐排位为“4”、“2”、“3”及“1”的推荐排位。

在图11所示的画面50所显示出的工序模式中,第5工序模式P5的推荐排位最高,第1工序模式P1的推荐排位最低。在画面50所显示出的工序模式中,在第5工序模式P5中,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缩小之间的平衡最接近用户所希望的平衡。另外,按照第3工序模式P3、第4工序模式P4、第2工序模式P2及第1工序模式P1的顺序,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缩小之间的平衡从用户所希望的平衡不断远离。在第1工序模式P1中,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缩小之间的平衡最远离用户所希望的平衡。用户通过针对每个工序模式而显示出推荐排位,从而能够容易地选择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缩小之间的平衡与用户所希望的平衡接近的工序模式。

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2所涉及的动作的顺序的流程图。图12所示的步骤S1至步骤S12的顺序与图9所示的步骤S1至步骤S12的顺序相同。

在步骤S21中,排位计算部72参照步骤S12中的时间的计算结果、步骤S12中的成本的计算结果和权重保存部70所保存的权重的设定,计算针对每个工序模式的推荐排位。

在步骤S22中,输出部13将通过步骤S3生成的工序模式的内容、步骤S12中的时间的计算结果、步骤S12中的成本的计算结果和步骤S21中的推荐排位的计算结果进行输出。由此,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2结束图12所示的顺序所涉及的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3,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2基于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时间的计算结果和直至产品的完成为止所需的成本的计算结果,计算针对每个工序模式的推荐排位。用户能够考虑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缩小之间的平衡是否接近用户所希望的平衡而对设为产品的制造工序的工序模式进行选择。由此,工序决定辅助装置102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容易地决定包含多个加工装置所涉及的加工工序在内的制造工序。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也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也能够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的说明

10存储部,11控制部,12输入部,13输出部,14设计数据储存部,15加工性能数据储存部,16程序储存部,17工序模式生成部,20CPU,21RAM,22ROM,23外部存储装置,24输入设备,25显示器,26总线,30产品,31、32、33部位,41、45材料,42、44、46、47立体物,43部件,50画面,60价格数据储存部,61交货期数据储存部,62时间计算部,63成本计算部,70权重保存部,71权重设定部,72排位计算部,100、101、102工序决定辅助装置,P1第1工序模式,P1-1、P2-1、P3-1、P4-1、P5-1第1工序,P2第2工序模式,P2-2、P3-2、P4-2、P5-2第2工序,P3第3工序模式,P4第4工序模式,P4-3、P5-3第3工序,P5第5工序模式,P5-4第4工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