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提高鞋类穿着舒适性的内里制版方法

一种提高鞋类穿着舒适性的内里制版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鞋类穿着舒适性的内里制版方法,涉及鞋服设计领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解底版:分解形式A,由第一跖骨凸点以曲线顺连至与腰窝相对处的分踵线上,然后沿该曲线至后根中点的线段裁开底版。分解形式B,先由前端中点顺连至分踵线上,再向内继续顺连至后段内腰边线,沿顺连曲线裁开底版。分解形式C,先在分踵线上定一点,再分别由第一跖骨凸点、第五跖骨凸点以曲线顺连至此点;然后沿顺连的两条曲线以及此点至后跟中点的线段裁开底版。(2)将分解后的底版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本发明从鞋类结构本身出发,通过结构改良设计,提高鞋子内里与脚的匹配性,进而改善鞋类产品穿着舒适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444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明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1062291.9

  • 发明设计人 张英;郭凯龙;邱国鹏;信玉峰;

    申请日2020-09-30

  • 分类号A43B23/07(20060101);A43B23/02(20060101);A43D8/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5222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杨唯

  • 地址 365000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荆东路2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8: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服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鞋内里制版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鞋类产品的穿着舒适性,设计师与研究者们不断研发创新,如通过鞋楦改良设计提高鞋靴与足部的匹配程度,通过改良足底、跗面相关部件设计来提高鞋类产品的压力舒适性,通过材料创新提高鞋类产品的吸湿透气和抗菌性能等。而通过鞋类本身结构创新以提高产品舒适性的研究较少,传统鞋类产品的底版是一体式,如图1所示,底与面在交界处进行缝合结合。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鞋类产品的穿着舒适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鞋内里制版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鞋类穿着舒适性的内里制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画出底版中线、分踵线、第一跖骨凸点、第五跖骨凸点;所述第一跖骨凸点位于底版的内腰边线上;所述第五跖骨凸点位于底版的外腰边线上;

(2)分解底版,包括以下分解方式:

分解形式A,由第一跖骨凸点以曲线顺连至与腰窝相对处的分踵线上,然后沿第一跖骨凸点至分踵线的顺连曲线,并继续沿分踵线至后根中点的线段裁开底版,得到内腰底版和外腰底版;

分解形式B,先由前端中点顺连至与腰窝相对处的分踵线上,再向内继续顺连至后段内腰边线,沿顺连曲线裁开底版,得到内腰底版和外腰底版;

分解形式C,先在分踵线上定一点,此点位于从后跟向前的楦底长1/3位置处,再分别由第一跖骨凸点、第五跖骨凸点用和边线顺接的曲线顺连至此点;然后沿顺连的两条曲线以及此点至后跟中点的线段裁开底版,得到前段底版、后段内腰底版和后段外腰底版;

(3)楦面分割展平得到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绘制面版轮廓图,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绘制面版轮廓图,包括在设计稿相同位置分别描绘出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的背中线、后弧线、底口线,并依照设计图绘制面版鞋口轮廓线;其中,面版轮廓图的背中线取内腰面版的背中线和外腰面版的背中线之间的中间线,记为内外1/2背中线;面版轮廓图的后弧线取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的后弧线之间的中间线,记为内外1/2后弧线;面版轮廓图的底口线保留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各自的底口线,分别记为面版内腰底口线和面版外腰底口线;得到的面版轮廓图为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叠加的轮廓图,包括内外1/2背中线、内外1/2后弧线、面版内腰底口线和面版外腰底口线。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绘制面版轮廓图,以内腰面版的背中线和外腰面版的背中线之间的中间线为面版轮廓图的1/2背中线。所述面版轮廓图还包括材料厚度预留线:由所述内外1/2后弧线上端向后10-15mm、下端向后5mm绘制弧形和所述内外1/2后弧线相似的材料厚度预留线。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采用分解形式A;步骤(3)中,所述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包括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以及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

其中,采用分解形式A,步骤(3)中,所述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将内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接着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再接着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继续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再重合1~10mm的一小段;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至最长的一段,用笔描画内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延伸至分割线相对于最长重合线的末端处停止;再接着以重合线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再次用笔沿内腰底版分割线描绘相对于重合线的一小段,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修顺所有描绘线条,描绘线条和面版内腰底口线围成内腰底版的轮廓图,内腰底版和内腰面版连接为一体;最后将外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对齐描绘线的末端点,以对齐位置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内腰面版底口线逐段重合,直至标记出外腰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内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

其中,采用分解形式A,步骤(3)中,所述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

①将外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再以对齐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直至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至最长的一段,用笔描画外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延伸至分割线相对于最长一段重合线的末端处停止;

②再重复以外腰底版和面版外腰底口线的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逐段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外腰底版分割线描画对应一小段,直至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停止,沿外腰底版分割线描绘至前端中点,并继续描绘至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修顺所有描绘线条,描绘线条和面版外腰底口线围成外腰底版的轮廓图,外腰底版和外腰面版连接为一体;

③接着再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外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外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采用分解形式B;步骤(3)中,所述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包括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以及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

其中,采用分解形式B,步骤(3)中,所述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①先用外腰底版找到内腰拼版的起始位置:用外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得外腰底版内侧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内侧边线逐段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直至外腰底版上后段的内腰边线末端点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停止,停止点作为内腰拼版的起始位置;②将内腰底版边线的后端点对齐所述停止点,以所述停止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内腰底版的分割线描画对应重合线的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逐段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底版分割线描画对应重合线的一小段,直至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沿内腰底版分割线描绘至前端中点,并继续描绘至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然后修顺所有描画线条;最后再接着重复以重合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内腰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内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完成分解形式B的内腰拼版,内腰底版和内腰面版拼版连接为一体。

其中,采用分解形式B,步骤(3)中,所述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

将外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然后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直至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在中后段处有最长一段重合线时停止,此时用笔描画外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连续描绘至分割线对应重合线的一段;重复以外腰底版和面版的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逐段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外腰底版的分割线描画对应一小段,直至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停止,沿外腰底版分割线描绘至前端中点,并继续描绘至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修顺所有描绘线条,外腰底版和外腰面版拼版连接为一体;接着再重复以重合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外腰底版的前端中点在面版外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

在第三中实施方式中,步骤(2)采用分解形式C;步骤(3)中,所述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包括将后段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以及将后段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

其中,采用分解形式C,步骤(3)中,所述将后段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将后段内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然后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内腰底版,使后段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内腰底版,直至后段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在中后段处有最长一段重合线时停止,此时用笔描画后段内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连续描绘至分割线对应重合线的一段;重复以后段内腰底版和面版的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内腰底版,使后段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逐段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后段内腰底版的分割线描画对应一小段,直至后段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即与前段底版的分割点)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修顺所有描绘线条,后段内腰底版和内腰面版拼版连接为一体;接着再将前段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对准重合末端点,以重合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前段底版,使前段底版的内腰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并重复以重合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前段底版的前端中点在面版内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

其中,采用分解形式C,步骤(3)中,所述将后段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

将后段外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然后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外腰底版,使后段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外腰底版,直至后段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在中后段处有最长一段重合线时停止,此时用笔描画后段外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连续描绘至分割线对应重合线的一段;重复以后段外腰底版和面版的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外腰底版,使后段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逐段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后段外腰底版的分割线描画对应一小段,直至后段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即与前段底版的分割点)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修顺所有描绘线条,则将后段外腰底版和外腰面版设计为一体;接着再将前段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对准重合末端点,以重合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前段底版,使前段底版的外腰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并重复以重合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前段底版的前端中点在面版外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

在第四中实施方式中,步骤(2)分解底版的方式还包括分解形式D:先由前端中点顺连至与腰窝相对处的分踵线上,沿前端中点至后端中点裁开底版,裁开的轨迹为顺连曲线以及曲线至后端中点之间的分踵线段,裁开底版后得到内腰底版和外腰底版;

其中,采用分解形式D,步骤(3)中,所述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包括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以及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

其中,采用分解形式D,步骤(3)中,所述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将内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接着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再接着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继续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再重合1~10mm的一小段;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至最长的一段,用笔描画内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延伸至分割线相对于最长重合线的末端处停止;再接着以重合线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再次用笔沿内腰底版分割线描绘相对于重合线的一小段,直至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停止,沿内腰底版分割线描绘至前端中点,并继续描绘至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然后修顺所有描画线条;最后再接着重复以重合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内腰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内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完成分解形式D的内腰拼版,内腰底版和内腰面版拼版连接为一体。

其中,采用分解形式D,步骤(3)中,所述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

①将外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再以对齐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直至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至最长的一段,此时开始用笔描画外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延伸至分割线上相对于最长一段重合线的末端处停止;

②重复以外腰底版和面版外腰底口线的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逐段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外腰底版分割线描画对应一小段,直至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沿外腰底版分割线描绘至前端中点,并继续描绘至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修顺所有描绘线条,描绘线条和面版外腰底口线围成外腰底版的轮廓图,外腰底版和外腰面版拼版连接为一体;

③接着再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外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外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提高鞋类穿着舒适性的内里制版方法中,在步骤(3)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之后,面版和底版未连接部分以及底版不同版块之间的分割线处,均通过针车拼缝连接。

最后依照款式图制取部件样版,与普通鞋款无异,不再赘述。其中鞋面样版在前尖取30°楦头厚跷度线,里料样版取拼版后内外腰底版前尖中点在面版底口对应点的中点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鞋底版进行多种形式的分解,并通过拼版技术将底版与面版进行组合,使得面、底部分位置连接为一体。本发明从结构本身出发,来提高鞋子内里与脚的匹配性,从而改善鞋类产品的穿着舒适性,同时,在成品鞋中无法看到鞋子内部结构的变化,兼具一定的品牌防伪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传统鞋类产品的一体式底版图。

图2是本发明的底版在分解前的基础概念图。

图3是本发明底版的分解形式A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底版的分解形式B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底版的分解形式C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面版轮廓图。

图7是分解形式A的内腰底版和面版起始对位图;

图8是分解形式A的内腰底版和面版对齐至最长一段重合线图;

图9是分解形式A的内腰底版和面版对齐至末端的示意图;

图10是分解形式A在完成内腰底版和面版对位后,修顺描绘线的示意图;

图11是分解形式A的标记外腰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内腰底口线位置示意图;

图12是分解形式A的外腰底版和面版对齐至最长一段重合线图;

图13是分解形式A的外腰底版逐段旋转对齐面版外腰底口线,并进行描线的示意图;

图14是分解形式A在完成外腰底版和面版对位后,修顺描绘线的示意图;

图15是分解形式A的标记外腰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外腰底口线位置示意图;

图16是分解形式A的内腰、外腰拼版后的结果图。

图17是分解形式B的利用外腰底版对位面版后跟点,来找出内腰对位起始点的示意图;

图18是分解形式B的标定内腰对位起始点的示意图;

图19是分解形式B的内腰底版和面版的起始点对位图;

图20是分解形式B的内腰底版逐段旋转对齐面版内腰底口线,并进行描线的示意图;

图21是分解形式B的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和面版内腰底口线对齐后,找出内腰底版的前端中点对齐面版内腰底口线的位置图;

图22是分解形式B的外腰底版和面版对齐至最长一段重合线示意图;

图23是分解形式B的外腰底版逐段旋转对齐面版外腰底口线,并进行描线的示意图;

图24是分解形式B的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和面版外腰底口线对齐后,找出外腰底版的前端中点对齐面版外腰底口线的位置图;

图25是分解形式B的内腰、外腰拼版后的结果图。

图26是分解形式C的后段内腰、后段外腰拼版后的结果图。

图27是本发明底版的分解形式D的结构图。

图28是分解形式D的后段内腰、后段外腰拼版后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对鞋内里制版时,先将美纹纸贴在鞋楦上,沿着帮面和底面之间的分界线割开美纹纸,得到底版,再将帮面沿楦面的背中线和后弧线割开,得到原始内腰半面版和原始外腰半面版,接着进行如下实施例的制版。

实施例1

一种提高鞋类穿着舒适性的内里制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如图2所示,在得到的底版上画出底版中线(即图2中的楦底中线,其长度为楦底长)、分踵线、第一跖骨凸点、第五跖骨凸点;所述第一跖骨凸点位于底版的内腰边线上;所述第五跖骨凸点位于底版的外腰边线上;其中,底版中线为底版前端中点与后端中点的连线,分踵线为过中线后1/4点的横线的垂线,第一跖骨凸点为脚内侧大拇指根最凸点,第五跖骨凸点为脚外侧小拇指跟最凸点。

(2)分解底版,采用分解形式A,如图3所示:由第一跖骨凸点以曲线顺连至与腰窝相对处的分踵线上,然后沿第一跖骨凸点至分踵线的顺连曲线,并继续沿分踵线至后根中点的线段裁开底版,得到内腰底版和外腰底版。

(3)分割得到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绘制面版轮廓图,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绘制面版轮廓图,包括在设计稿相同位置分别描绘出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的背中线、后弧线、底口线,并依照设计图绘制面版鞋口轮廓线,同常规制版方法。其中,面版轮廓图的背中线取内腰面版的背中线和外腰面版的背中线之间的中间线,记为内外1/2背中线;面版轮廓图的后弧线取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的后弧线之间的中间线,记为内外1/2后弧线;面版轮廓图的底口线保留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各自的底口线,分别记为面版内腰底口线和面版外腰底口线;得到的面版轮廓图为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叠加的轮廓图,包括内外1/2背中线、、内外1/2后弧线、面版内腰底口线、面版外腰底口线。

请继续参阅图6,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绘制面版轮廓图,以内腰半面版的背中线和外腰半面版的背中线之间的中间线为面版轮廓图的1/2背中线。所述面版轮廓图还包括材料厚度预留线:由所述内外1/2后弧线上端向后15mm、下端向后5mm绘制弧形和所述内外1/2后弧线相似的材料厚度预留线(一般由内外1/2后弧线上端向外加放10-18mm,后弧下端向外加放3-7mm,加放量随制鞋所采用的材料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拼版过程: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可以理解为原始内腰半面版和原始外腰半面版的轮廓图,并重叠为一个面版图,在背中线、后弧线位置取内外腰面版的1/2线,在底口保留内外腰面版的原底口线;内腰底版和外腰底版可以理解为将底板分解后,大拇趾一侧为内腰底板,小趾一侧为外腰底版,底版和面版拼版过程,为将分解后的内、外腰底版分别对齐面版内、外腰的底口线,转动底版,并沿底版边缘进行小段实时画线;在完成拼版图后,面版和底版的轮廓图部分相互连接;在制造时,内腰面版和内腰底版实物连接为一体、外腰面版和外腰底版实物连接为一体,再进行弯折和拼接缝合。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包括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以及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将内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如图7所示),接着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再接着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继续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再重合1~10mm的一小段。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至最长的一段(如图8所示),此时用笔描画内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延伸至分割线相对于最长重合线的末端处停止。再接着以重合线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再次用笔沿内腰底版分割线描绘相对于重合线的一小段,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如图9所示),修顺所有描绘线条(如图10所示)。描绘线条和面版内腰底口线围成内腰底版的轮廓图,内腰底版和内腰面版连接为一体。最后将外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对齐描绘线的末端点,以对齐位置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内腰面版底口线逐段重合,直至标记出外腰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内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如图11所示)。标记该位置是为了便于后续将内腰面版、外腰面版、外腰底版进行对位缝制。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

①将外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再以对齐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直至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至最长的一段(如图12所示),用笔描画外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延伸至分割线相对于最长一段重合线的末端处停止;

②再重复以外腰底版和面版外腰底口线的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逐段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外腰底版分割线描画对应一小段(如图13所示),直至外腰底版第五跖骨凸点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停止,沿外腰底版分割线描绘至前端中点,并继续描绘至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修顺所有描绘线条(如图14所示),描绘线条和面版外腰底口线围成外腰底版的轮廓图,外腰底版和外腰面版连接为一体;

③接着再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外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外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如图15所示)。

至此,分解形式A的拼版完成(如图16所示),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连接为一体,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连接为一体,面版和底版未连接部分以及底版不同版块之间的分割线处,均通过后期针车拼缝连接。

最后依照款式图制取部件样版,与普通鞋款无异,不再赘述。其中鞋面样版在前尖取30°楦头厚跷度线,里料样版取拼版后内外腰底版前尖中点在面版底口对应点的中点位置。

实施例2

一种提高鞋类穿着舒适性的内里制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如图2所示,画出底版中线、分踵线、第一跖骨凸点、第五跖骨凸点;所述第一跖骨凸点位于底版的内腰边线上;所述第五跖骨凸点位于底版的外腰边线上;

(2)如图4所示,分解底版,采用分解形式B:即先由前端中点顺连至与腰窝相对处的分踵线上,再向内继续顺连至后段内腰边线,沿顺连曲线裁开底版,得到内腰底版和外腰底版;

(3)沿楦面背中线分割得到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绘制面版轮廓图,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绘制面版轮廓图,包括在设计稿相同位置分别描绘出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的背中线、后弧线、底口线,并依照设计图绘制面版鞋口轮廓线;其中,面版轮廓图的背中线取内腰面版的背中线和外腰面版的背中线之间的中间线,记为内外1/2背中线;面版轮廓图的后弧线取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的后弧线之间的中间线,记为内外1/2后弧线;面版轮廓图的底口线保留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各自的底口线,分别记为面版内腰底口线和面版外腰底口线;得到的面版轮廓图为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叠加的轮廓图,包括内外1/2背中线、内外1/2后弧线、面版内腰底口线、面版外腰底口线。

请继续参阅图6,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绘制面版轮廓图,以内腰半面版的背中线和外腰半面版的背中线之间的中间线为面版轮廓图的1/2背中线。所述面版轮廓图还包括材料厚度预留线:由所述内外1/2后弧线上端向后15mm、下端向后5mm绘制弧形和所述内外1/2后弧线相似的材料厚度预留线(一般由内外1/2后弧线上端向外加放10-18mm,后弧下端向外加放3-7mm,加放量随制鞋所采用的材料进行调整)。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包括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以及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①先用外腰底版找到内腰拼版的起始位置(如图17所示):用外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得外腰底版内侧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内侧边线逐段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至外腰底版上后段的内腰边线末端点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停止,停止点作为内腰拼版的起始位置(如图18所示);②将内腰底版边线的后端点对齐所述停止点(如图19所示),以所述停止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内腰底版的分割线描画对应重合线的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逐段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底版分割线描画对应重合线的一小段(如图20所示),直至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沿内腰底版分割线描绘至前端中点,并继续描绘至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然后修顺所有描画线条;最后再接着重复以重合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内腰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内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如图21所示),完成分解形式B的内腰拼版,内腰底版和内腰面版拼版连接为一体。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

将外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然后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直至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在中后段处有最长一段重合线时停止(如图22所示),此时用笔描画外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连续描绘至分割线对应重合线的一段;重复以外腰底版和面版的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逐段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外腰底版的分割线描画对应一小段(如图23所示),直至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停止,沿外腰底版分割线描绘至前端中点,并继续描绘至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修顺所有描绘线条,外腰底版和外腰面版拼版连接为一体;接着再重复以重合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外腰底版的前端中点在面版外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如图24所示)。

至此,分解形式B的拼版完成(如图25所示),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连接为一体,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连接为一体,面版和底版未连接部分以及底版不同版块之间的分割线处,均通过后期针车拼缝连接。

最后依照款式图制取部件样版,与普通鞋款无异,不再赘述。其中鞋面样版在前尖取30°楦头厚跷度线,里料样版取拼版后内外腰底版前尖中点在面版底口对应点的中点位置。

实施例3

一种提高鞋类穿着舒适性的内里制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如图2所示,画出底版中线、分踵线、第一跖骨凸点、第五跖骨凸点;所述第一跖骨凸点位于底版的内腰边线上;所述第五跖骨凸点位于底版的外腰边线上;

(2)如图5所示,分解底版,分解形式C:即先在分踵线上定一点,此点位于从后跟向前的楦底长1/3位置处,再分别由第一跖骨凸点、第五跖骨凸点用和边线顺接的曲线顺连至此点;然后沿顺连的两条曲线以及此点至后跟中点的线段裁开底版,得到前段底版、后段内腰底版和后段外腰底版;

(3)分割得到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绘制面版轮廓图,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绘制面版轮廓图,包括在设计稿相同位置分别描绘出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的背中线、后弧线、底口线,并依照设计图绘制面版鞋口轮廓线;其中,面版轮廓图的背中线取内腰面版的背中线和外腰面版的背中线之间的中间线,记为内外1/2背中线;面版轮廓图的后弧线取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的后弧线之间的中间线,记为内外1/2后弧线;面版轮廓图的底口线保留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各自的底口线,分别记为面版内腰底口线和面版外腰底口线;得到的面版轮廓图为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叠加的轮廓图,包括内外1/2背中线、内外1/2后弧线、面版内腰底口线、面版外腰底口线。

请继续参阅图6,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绘制面版轮廓图,以内腰半面版的背中线和外腰半面版的背中线之间的中间线为面版轮廓图的1/2背中线。所述面版轮廓图还包括材料厚度预留线:由所述内外1/2后弧线上端向后15mm、下端向后5mm绘制弧形和所述内外1/2后弧线相似的材料厚度预留线(一般由内外1/2后弧线上端向外加放10-15mm,后弧下端向外加放3-7mm,加放量随制鞋所采用的材料进行调整)。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包括将后段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以及将后段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后段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将后段内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然后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内腰底版,使后段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内腰底版,直至后段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在中后段处有最长一段重合线时停止,此时用笔描画后段内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连续描绘至分割线对应重合线的一段;重复以后段内腰底版和面版的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内腰底版,使后段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逐段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后段内腰底版的分割线描画对应一小段,直至后段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即与前段底版的分割点)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修顺所有描绘线条,后段内腰底版和内腰面版拼版连接为一体;接着再将前段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对准重合末端点,以重合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前段底版,使前段底版的内腰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并重复以重合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前段底版的前端中点在面版内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后段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

将后段外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然后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外腰底版,使后段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外腰底版,直至后段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在中后段处有最长一段重合线时停止,此时用笔描画后段外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连续描绘至分割线对应重合线的一段;重复以后段外腰底版和面版的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段外腰底版,使后段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逐段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后段外腰底版的分割线描画对应一小段,直至后段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即与前段底版的分割点)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修顺所有描绘线条,则将后段外腰底版和外腰面版设计为一体;接着再将前段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对准重合末端点,以重合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前段底版,使前段底版的外腰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并重复以重合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前段底版的前端中点在面版外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

至此,分解形式C的拼版完成(如图26所示),后段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连接为一体,后段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连接为一体,面版和底版(包括前段底版)未连接部分以及底版不同版块之间的分割线处,均通过后期针车连接。

最后依照款式图制取部件样版,与普通鞋款无异,不再赘述。其中鞋面样版在前尖取30°自然跷度线,里料样版取拼版后内外腰底版前尖中点在面版底口对应点的中点位置。

实施例4

一种提高鞋类穿着舒适性的内里制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如图2所示,在得到的底版上画出底版中线(即图2中的楦底中线,其长度为楦底长)、分踵线、第一跖骨凸点、第五跖骨凸点;所述第一跖骨凸点位于底版的内腰边线上;所述第五跖骨凸点位于底版的外腰边线上;其中,底版中线为底版前端中点与后端中点的连线,分踵线为过中线后1/4点的横线的垂线,第一跖骨凸点为脚内侧大拇指根最凸点,第五跖骨凸点为脚外侧小拇指跟最凸点。

(2)分解底版,采用分解形式D,如图27所示:先由前端中点顺连至与腰窝相对处的分踵线上,沿前端中点至后端中点裁开底版,裁开的轨迹为顺连曲线以及曲线至后端中点之间的分踵线段,裁开底版后得到内腰底版和外腰底版。

(3)分割得到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绘制面版轮廓图,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绘制面版轮廓图,包括在设计稿相同位置分别描绘出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的背中线、后弧线、底口线,并依照设计图绘制面版鞋口轮廓线,同常规制版方法。其中,面版轮廓图的背中线取内腰面版的背中线和外腰面版的背中线之间的中间线,记为内外1/2背中线;面版轮廓图的后弧线取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的后弧线之间的中间线,记为内外1/2后弧线;面版轮廓图的底口线保留内腰半面版和外腰半面版各自的底口线,分别记为面版内腰底口线和面版外腰底口线;得到的面版轮廓图为内腰面版和外腰面版叠加的轮廓图,包括内外1/2背中线、内外1/2后弧线、面版内腰底口线、面版外腰底口线。

请继续参阅图6,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绘制面版轮廓图,以内腰半面版的背中线和外腰半面版的背中线之间的中间线为面版轮廓图的1/2背中线。所述面版轮廓图还包括材料厚度预留线:由所述内外1/2后弧线上端向后15mm、下端向后5mm绘制弧形和所述内外1/2后弧线相似的材料厚度预留线(一般由内外1/2后弧线上端向外加放10-18mm,后弧下端向外加放3-7mm,加放量随制鞋所采用的材料进行调整)。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分解后的底版不同版块分别与面版轮廓图进行拼版,包括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以及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将内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接着以后跟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再接着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继续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再重合1~10mm的一小段;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至最长的一段,用笔描画内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延伸至分割线相对于最长重合线的末端处停止;再接着以重合线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内腰底版使内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一小段,再次用笔沿内腰底版分割线描绘相对于重合线的一小段,直至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与面版内腰底口线重合,沿内腰底版分割线描绘至前端中点,并继续描绘至内腰底版的第一跖骨凸点;然后修顺所有描画线条;最后再接着重复以重合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内腰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内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完成分解形式D的内腰拼版,内腰底版和内腰面版拼版连接为一体。

其中,步骤(3)中,所述将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进行拼版,具体包括:

①将外腰底版的后跟中点对齐所述内外1/2后弧线的下端点,再以对齐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1~10mm的一小段;接着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直至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至最长的一段,此时开始用笔描画外腰底版的后跟轮廓线并延伸至分割线上相对于最长一段重合线的末端处停止;

②重复以外腰底版和面版外腰底口线的重合段末端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外腰底版,使外腰底版的边线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逐段重合,每重合一小段,用笔沿外腰底版分割线描画对应一小段,直至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与面版外腰底口线重合,沿外腰底版分割线描绘至前端中点,并继续描绘至外腰底版的第五跖骨凸点,修顺所有描绘线条,描绘线条和面版外腰底口线围成外腰底版的轮廓图,外腰底版和外腰面版拼版连接为一体;

③接着再重复以重合段末端点进行旋转对位,找出外底版前端中点在面版外腰底口线上的对应位置,并标记。

至此,分解形式D的拼版完成(如图28所示),内腰底版与内腰面版连接为一体,外腰底版与外腰面版连接为一体,面版和底版未连接部分以及底版不同版块之间的分割线处,均通过后期针车拼缝连接。

最后依照款式图制取部件样版,与普通鞋款无异,不再赘述。其中鞋面样版在前尖取30°楦头厚跷度线,里料样版取拼版后内外腰底版前尖中点在面版底口对应点的中点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从鞋类结构本身出发,通过结构改良设计,提高鞋子内里与脚的匹配性,进而改善鞋类产品穿着舒适性,同时,兼具一定的品牌防伪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