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子母载具及用于子母载具的母载具

子母载具及用于子母载具的母载具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子母载具及用于子母载具的母载具,子母载具包括:子载具和母载具,还包括:子母锁具,所述子母锁具包括:设置在母载具上的母锁具和设置在子载具上的子锁具,所述母锁具和子锁具可拆卸连接,用于将子载具可拆卸地固定在母载具上,所述母载具上设有用于子载具进出的可开闭式出入口。本发明中,子载具能够在母载具中快速灵活的锁定和解锁,从而达到了母载具内部空间快速、灵活调整的效果,能够满足越发多样的空间需求和运输需求以及出行的平台化需求。极大地提高出行过程的满足度,并实现无缝化交通方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780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余文香;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70631.X

  • 发明设计人 余文香;

    申请日2020-10-28

  • 分类号B62D47/00(20060101);B62K17/00(20060101);B62K11/00(20130101);B63B3/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411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黄冠华

  • 地址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五一新村25号4单元1-3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3: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子母载具及用于子母载具的母载具。

背景技术

子母载具是一种母载具厢内中设有子载具(有独立的动力和驾驶系统)的组合型载具,其子载具在不使用时是固定在母载具内,需要使用时可以从母载具上拆卸下来单独使用。在多人同时出行时,直接驾驶母载具上路,在单个人出行时驾驶子载具上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而且母载具在行驶过程中,子载具也可以脱离母载具,去往不同的目的地,使用更加灵活。

但目前的解决方案涉及如下问题:

第一,子母车的母车内部只有特殊位置能容纳1~2辆子车,且母车厢内部空间相较传统车厢内部变动大,且无法快速、灵活调整,因此难以快速推广,也难以满足越发多样的空间需求、运输和多功能需求。

第二,现有的小型子载具受限于其体积等因素,难以同时兼顾各类运输需求(如:兼具续航长、体积小、速度快、负载大、安全等)及多功能等需求,从而导致功能单一,因此需求满足度较低,且当前子载具(如:折叠自行车等)。

第三,当前众多小型子载具因无法竖直固定(如:电动摩托、自行车、平衡车等)等问题,用户难以将其作为户外活动的座位,因此难有成为户外活动平台的基础。这也导致其在母载具中无法继续承载用户,占用了更多乘车面积。且其功能局限于中短途交通工具,也会在完成运输任务之后成为累赘。而基于第二、第三点原因也导致了小型载具覆盖面不足带来的休闲活动空间的极大的局限。

当前公交出行因涉及换乘、绕远等因素,降低了公交出行的效率,尤其是短途出行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子母载具及用于子母载具的母载具,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子母载具,包括:子载具和母载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子母锁具,所述子母锁具包括:设置在所述母载具上的母锁具和设置在所述子载具上的子锁具,所述母锁具和子锁具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子载具可拆卸地固定在母载具上,所述母载具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子载具进出的可开闭式出入口。

其中,所述母锁具可隐藏地安装在母载具厢内地面。

其中,所述母锁具可旋转、可折叠或可升降地安装在母载具厢内地面,所述母载具厢内地面下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母锁具的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容纳空间开口设有挡板。

其中,所述母载具的地面设有用于引导所述子锁具和母锁具定位连接的引导标识,或所述母载具设有引导所述子锁具和所述母锁具定位连接的设备。

其中,所述子载具设有用于探测、规划自动驾驶路径的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母载具厢内地面下方设有旋转台,所述母锁具可旋转、可折叠或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旋转台上。

其中,所述母载具顶部为可开闭结构,母载具内部设有用于将子载具顶升的升降台。

其中,子载具和母载具内部分别设有数据传输模块、充电模块、电脑、电子驱蚊器、固定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母锁具上设有锁孔,子锁具上设有插入所述锁孔并锁止的锁头;或所述子锁具上设有锁孔,母锁具上设有插入所述锁孔并锁止的锁头。

其中,所述锁孔的插入端设有向外的扩口斜面,所述锁头的插入端设有倒角斜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子母载具的母载具,用于容纳子载具,且所述母载具包括:设置在母载具上的母锁具及用于子载具进出的可开闭的出入口。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通过一种小型子载具作为用户出行时换乘的媒介,并通过快速锁定或拆卸的子母锁具让子载具达到稳定快速锁定的目的,锁定后在子载具中也可承载用户,避免子载具与用户重复占用母载具的内部空间,还能携带多辆子载具。同时,母载具能通过子母锁具快速变更内部空间,所以能轻易实现母载具的多用途的切换。

另外,通过子母锁具固定小型子载具,让小型子载具在户外非行驶状态时也可持续作为座位使用,以维持用户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使小型子载具能成为用户的出行平台;

在此基础上还可满足户外多功能需求;在子载具可作为户外座椅的基础上某些子载具具有外部电源。该发明还能极大拓展用户户外长时间的办公、休闲空间和交通工具的多种用途,还能大幅提升小型载具的覆盖率及驾驶者的户外活动边界、活动时间。

母载具为公共交通设备时,子载具为小型车时,公交车只需沿主线行驶,乘客可通过子车驶向站点附近的目的地,避免公交出行因涉及换乘、绕远等因素,提高了公交出行的效率,尤其是短途出行的效率,实现了无缝化交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子母载具中子母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子母锁具的母锁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子母锁具的子锁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图5为图1的后视图;

图6为图1的俯视图;

图7为小型车辆的子母车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公共交通车辆的子母车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公共交通车辆的子母车在子车上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母车中升降台将子车提升到车顶的示意图

图11为子载具为自行车的锁定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子载具为平衡车的锁定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母载具为船的示意图;

图14为子载具为人体外骨骼的锁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以子载具为小型车辆,母载具为汽车,一种示范用锁具为例,本实施例的子母载具为子母车,该子母车包括:子车和母车,如图1~6所示,还包括:子母锁具,图中示出了母车车厢内的四组子母锁具,该子母锁具包括:设置在母车上的母锁具100和设置在子车上的子锁具200,母锁具100和子锁具200可拆卸连接(即锁止或解锁),以将子车可拆卸地固定在母车上。母车上设有用于供子车进出的可开闭式出入口,开闭式出入口可设置在母车车厢的尾部或侧面,例如:侧面箱壁设有可开合的侧门和铰接或抽拉的板桥,侧门打开时板桥向外且向下展开,形成子车从车厢到路面的桥板。

子母车的母车厢内可灵活设置多个母锁具100,与子车的子锁具200可拆卸连接,用于将子车可拆卸地固定在母载具上,而且子车或配套设备的子锁具200可选择母车上任意位置的母锁具100进行锁定,或更换锁定位置,从而达到了母载具内部空间快速、灵活调整的效果,能够满足越发多样的空间需求、运输和多功能需求。

母锁具100可隐藏地安装在母车厢内地面,在子车与母车锁定时从地面伸出,离开母车后隐藏于地面之下,保持母车厢内地面平整。

母锁具100可旋转、可折叠或可升降地安装在母车车厢内地面下,例如:可通过丝杆结构来驱动母锁具100来实现母锁具100的升降,或母锁具100类似口红的升降方式。母车车厢内地下设有用于容纳母锁具100的容纳空间300,以便在子车驶出后将母锁具100收纳,保持母车车厢内地面平整。进一步地,容纳空间300开口的两端均设有挡板500,具体地,容纳空间300的开口处设有滑槽和在滑槽中滑动的挡板500,在母锁具100收纳时或伸出并与子锁具200锁定后,该挡板500挡住开口,且该挡板500可随母锁具移动而移动,从而保持母锁具容纳空间300的开口处的密封,从而起到防尘的作用。

子锁具200可旋转、折叠地、升降地或固定地安装在子车车体上,对应的子车车体可设有用于容纳子锁具200的容纳空间(图中未示出),以便在子车驶出后将子锁具200收纳在车体内,保证子车的外形尺寸,以及子锁具200不会和其它车辆及复杂路况发生干涉。

为了方便子车在进入母车后快速锁定,母车地面设有用于引导子锁具200和母锁具100定位连接的引导标识,使得子车驾驶者按照引导标识将子锁具200和母锁具100快速对位并锁定,或母车设有引导子锁具200和母锁具100定位连接的设备。

子车设有用于探测、规划自动驾驶路径的设备中至少一种,例如:雷达或识别引导标识以提取自动驾驶轨迹信号的摄像头,在子车进入母车后,启动自动驾驶,在雷达或摄像头的辅助下能实现子锁具和母锁具自动对位,并锁定。引导标识可以为设置在母车内部地面的灯带,灯带更加醒目(提高子车摄像头提取率,)尤其是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便于子车行驶到预定对位。

母车车厢内地面设有与地面齐平的旋转台400,母锁具100可旋转、可折叠或可升降地安装在旋转台400上,容纳空间300也设置在旋转台400上,通过旋转能大幅减小子车在母车内部的转弯的半径,能更轻松的朝向母车出口处。

排列好的子车通过旋转和前后移动的配合,获得更大的旋转空间,旋转完成后,解锁朝向其选定的方向前进。

子车可以位于母车的任意位置,也可代替母车中的座位。如图7所示,为小型车辆(如:轿车或小型自动驾驶车辆)的子车在母车内的布局示意图,座位均被子车取代,开闭式出入口优选设置在小型车辆尾部和两侧(如:两侧可设为上开门或对开门或侧滑门)。图8和图9为公交交通子母车结构示意图,作为母车的公交车中,座位均被子车取代,公交车只需沿主线行驶,乘客可通过子车驶向站点附近的目的地,避免公交出行因涉及换乘、绕远等因素,提高了公交出行的效率,尤其是短途出行的效率,实现了无缝化交通。

子车和母车内部分别设有数据传输模块、充电模块、车载电脑、电子驱蚊器、固定结构、收纳盒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在子母车内部安装充电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为丰富的户外活动提供能源,子车还可携带驱蚊器、风扇、便携式空调等,完善其移动平台的功能。所述固定结构为用于稳定物品避免散落的机构,如收纳袋等。

如图10所示,母载具(即图10中母车)顶部为可开闭结构,母载具内部设有用于将子载具(即图10中子车)顶升的升降台600。升降台600通过设置在母车内侧壁边缘的液压缸提供动力实现升降。

本实施例中,母锁具100上设有锁孔,子锁具200上设有插入锁孔并锁止的锁头;或子锁具200上设有锁孔,母锁具100上设有插入锁孔并锁止的锁头。具体地,以母锁具100上设有锁孔,子锁具200上设有插入锁孔并锁止的锁头为例进行说明如下:子锁具200包括:子车锁杆201和子车插销202,母锁具100包括:母车锁杆101和母车插销102。子车锁杆201一端设有锁头203,另一端设有第一转轴204和用于插入子车插销202的子车插孔205;母车锁杆101一端设有用于插入锁头203的锁孔103,另一端设有第二转轴104和用于插入母车插销102的母车插孔105。当然,子锁具200还可是只有一个锁孔或锁头。

子车上至少安装一个子锁具,子车锁杆201通过第一转轴204安装在子车车体上,如:底盘等位置上,在不需要锁定在母车上时,通过第一转轴204将子车锁杆201转动至子锁具200的容纳空间内,例如:底盘上设有该子锁具200的容纳空间,将子车锁杆201转动至与母车地面垂直。子车插销202可移动地安装在子车车体内,如:底盘内部等,在需要锁定时,在子车锁杆201旋转到位后,子车插销202移动并插入子车插孔205从而将子车锁杆201固定。

母车锁杆101通过第二转轴104安装在母车地面下方(若母车地面下方有旋转台400,则安装在旋转台400上),在不需要将子车锁定在母车上时,通过第二转轴104将母车锁杆101转动到母锁具100的容纳空间300内,可以使母车锁杆101与母车地面齐平,母车插销102可移动地设置在母锁具100的容纳空间300内。在需要锁定时,转动第二转轴104,伸出母车锁杆101,而且第二转轴104可沿容纳空间300内侧壁的滑轨移动,以适应不同子车长度,或调节子车前后移动,调整好母车锁杆101后,移动母车插销102插入母车插孔105,从而固定母车锁杆101。

锁孔103的插入端设有向外的扩口斜面,锁头203的插入端设有倒角斜面,两个斜面接触,能够比较容易地将锁头203插入锁孔103。进一步地,倒角斜面和锁头插入端端部边缘设有导向轮206,导向轮206避免扩口斜面与倒角斜面的摩擦,使得插入更加容易。

子车插销202和母车插销102各自的至少一侧面分别设有第一齿结构和第二齿结构,可通过齿结构和相应驱动齿轮配合来移动子车插销202和母车插销102,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移动方式。母车锁杆101另一端设有第三齿结构,便于和相应驱动齿轮配合来移动母车锁杆101,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移动方式。

子车位于母车厢内时,可通过控制母锁具地旋转和前后移动让位以及控制母车内部携带的子车数量,实现子车在母车内可以朝向任何方向。

本实施例中,子车(及其他设备)通过放置于母车侧门或母车后门与地面之间的板桥进入母车。子车进入母车时,母车根据子车位置及车厢内部空间布置自动或手动亮起对应行车轨迹的灯带,子车通过摄像头提取灯带的信号或通过雷达自动驾驶到对应位置。继续行驶时,再通过母锁具锁孔和子锁具锁头的斜面及锁定过程中的挤压进一步校准并锁定子车。其他配套设备既可通过上述方式实现矫正和锁定,也可在经过人为初步矫正后,再通过上述方式矫正和锁定。

本实施例中,子车与母车锁定过程如下:

第一步,母车打开车门后,通过抽拉车厢地面下的板桥或旋转放下板桥,子车(及其他设备)通过该板桥进入母车。子车进入母车时,母车根据子车位置及车厢内部空间布置自动或手动亮起对应行车轨迹的灯带,子车通过摄像头提取灯带的信号或通过雷达自动驾驶到对应位置。该位置的母锁具100的容纳空间300开口处的挡板500受电力驱动完全打开,使母锁具100伸出容纳空间300。

第二步,子车前部的子锁具200与母车中相应的母锁具100锁定过程:

子车展开前部子锁具200的子车锁杆201,母车展开相应位置母锁具100的母车锁杆101,然后,继续行驶时通过母锁具锁孔和子锁具锁头的斜面及锁定过程中的挤压进一步校准子车;将子车前部的子锁具200的锁头203完全插入相应前部母锁具的锁孔103。

第三步,子车后部的子锁具200与母车中相应的母锁具100锁定过程:

该子将子车后部子锁具200对应位置的母锁具100的母车锁杆101抬起,然后再放下子车后部子锁具200的子车锁杆201,并驱动后部的母锁具100的母车锁杆101再沿容纳空间300向前移动,使后部子锁具200的锁头203完全进入相应母锁具100的锁孔103。

第四步,子母锁具的插销锁定过程:

待上述过程完成后,将前后对应的子车插销202、母车插销102分别插入子车插孔205、母车插孔105,从而固定好子车锁杆201、母车锁杆101。完成母锁具100和子锁具200固定连接,从而将子车固定在母车内部。

当上述程序完成后,挡板500受电力驱动,从容纳空间300两端向中间滑动,直至完全封闭容纳空间形成的凹槽。当母锁具前移或后移时挡板500也随之前移或后移。

其他配套设备既可通过上述方式实现矫正和锁定,也可在经过人为初步矫正后,再通过上述方式矫正和锁定。

当然,母载具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列车、飞机、轮船、私家车、电梯、公交车、地面等,子载具可以是1轮及以上的车辆(如:平衡车、自行车、汽车、轮椅、老年代步车、小型电动车等),也可是人体外骨骼、轮滑及其他配套设备。如图11所示,是子载具为自行车在母载具上的锁定示意图;如图12所述,为子载具为平衡车在母载具上的锁定示意图;如图13所示,母载具为船,子载具为小型四轮子车的示意图,用于小型四轮子车上船的桥板由船甲板下面抽出或由人工从外部搭接;如图14所示,是子载具为人体外骨骼在母载具上的锁定示意图。因为现有的有源人体外骨骼和人体配合体积较小,便携性高,但续航不足所以其难以为用户提供长效支持,因此更难以满足用户的出行时平台化的多功能需求。而通过本发明,未来用户身着人体外骨骼时,若人体外骨骼臀部位置配有坐垫,则可以通过子母锁具直接固定,然后控制该人体外骨骼呈坐姿状态,从而将人体外骨骼变成座椅,并通过子母锁具获得如充电等支持,从而大幅提高人体外骨骼的功能性,而母载具甚至也可取消座椅,从而大幅增加母载具的座位数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子母载具的母载具,用于容纳子载具,该母载具包括:设置在母载具上的母锁具及用于子载具进出的可开闭的出入口。母锁具可隐藏地安装在母载具地面,母载具的车厢内部的部分或全部座位采用进入母载具的子载具替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