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自适应新生儿用背部震动器

一种自适应新生儿用背部震动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新生儿用背部震动器,包括横向的夹具,夹具上连接有弯折管,弯折管一端转动连接有滑移架,滑移架内有滑块,滑块与滑移架之间滑动连接,滑块外侧有支撑柱,支撑柱与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支撑柱的滑动方向与滑移架垂直;支撑柱外侧有拍背碗,拍背碗与支撑柱之间有定向轴,定向轴一端与拍背碗固定连接,定向轴另一端与支撑柱之间滑动连接,拍背碗与支撑柱之间经套装在定向轴上的弹簧连接,支撑柱上开设有与定向轴同轴的滑孔,支撑柱上有置于滑孔内的多个环形棘齿,多个环形棘齿沿支撑柱长度方向均布,定向轴上有与环形棘齿配合的弹片,支撑柱受动力装置驱动,使支撑柱往复滑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744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33184.5

  • 发明设计人 闫振霞;黄国双;王琨;孙庆辉;

    申请日2020-11-24

  • 分类号A61H2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38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新爱

  •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康复前街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4:4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新生儿用背部震动器。

背景技术

新生儿身体各项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身体的调节不稳定,喂奶时吸入空气或哺乳时间过长,都可能引发打嗝现象,此时便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拍背,当新生儿患了感冒咳嗽,嗓子有痰时,需要拍打新生儿背部,通过震动肺脏,帮助痰液排出,拍背时,要使用空心掌,这样不会伤害到宝宝,达到震动的效果,但现有的拍背过程大多都是人力进行的,而科学的拍背方式要达到每分钟120次以上,每次拍背5~10分钟,人手拍背较难满足上述条件,且护理人员长时间对宝宝拍背,常常感到手臂酸痛,手掌酸软,体力消耗巨大。

现有的拍背器一些是手持装置,依旧以人手提供拍打时的动力,并没有减少人力消耗,一些虽然是电动,但只能对宝宝同一部位进行连续拍打,不能实现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科学规律的拍背过程,长期下来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并且已经固定,不能及时适应宝宝的体位变化,现有的电动拍背器上没有安装自适应防护装置,容易损伤宝宝身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新生儿用背部震动器,能够灵活方便地对宝宝进行自动拍背并且能够自适应宝宝的体位变化。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横向的夹具,夹具上连接有向左侧弯曲的弯折管,弯折管左端转动连接有滑移架,滑移架内有滑块,滑块与滑移架之间沿滑移架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滑块外侧有支撑柱,支撑柱与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支撑柱的滑动方向与滑移架的长度方向垂直;支撑柱外侧有拍背碗,拍背碗与支撑柱之间有定向轴,定向轴一端与拍背碗固定连接,定向轴另一端与支撑柱之间沿定向轴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拍背碗与支撑柱之间经套装在定向轴上的弹簧连接,支撑柱上开设有与定向轴同轴的滑孔,定向轴一端延伸至滑孔内,支撑柱上有置于滑孔内的多个环形棘齿,多个环形棘齿沿支撑柱长度方向均布,所述定向轴上有与环形棘齿配合的弹片,所述支撑柱受动力装置驱动,使支撑柱往复滑动。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弯折管设计使拍背碗可以360度地调整拍背方向,适应宝宝的不同体位变化。

2.本发明的拍背碗与支撑柱之间的弹簧设计使得宝宝受到的震动力是由小逐渐变大的,避免宝宝感受到力的骤变,最大程度上减弱了宝宝的痛感。

3.本发明的环形棘齿与弹片设计能够自适应宝宝的体位变化,使得宝宝改变体位后所受到的震动力度与改变体位前所受到的震动力度没有较大差距,实现了宝宝即便突然变动身体,依旧能够享受到最舒适的震动力度,并且环形棘齿和弹片的配合能够实现宝宝体位变动时的自动防护,不会使宝宝遭受伤害。

4.本发明的夹具可以夹持在任何具有支撑作用的物体上,使得本发明可以适应于各种条件复杂的场合,并且本发明可随身携带,随用随取,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支轴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支撑柱的右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旋轴和轴套转动连接在一起时的剖面图。

附图标注:1-夹具、2-弯折管、3-滑移架、4-滑块、5-支撑柱、6-拍背碗、7-定向轴、8-滑孔、9-环形棘齿、10-弹片、11-齿条、12-支轴、13-凸槽、14-凸轮、15-滑道、16-往复丝杠、17-凹槽、18-定向杆、19-旋轴、20-轴套、21-滑槽、22-推杆、23-卡槽、24-插杆、25-推板、26-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本发明包括横向的夹具1,夹具1上连接有向左侧弯曲的弯折管2,弯折管2左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设置的滑移架3,滑移架3内有滑块4,滑块4与滑移架3之间前后滑动连接,滑块4左侧有横向设置的支撑柱5,支撑柱5与滑块4之间横向滑动连接;支撑柱5左侧有水平设置的拍背碗6,拍背碗6与支撑柱5之间有横向设置的定向轴7,定向轴7一端与拍背碗6固定连接,定向轴7另一端与支撑柱5之间沿定向轴7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拍背碗6与支撑柱5之间经套装在定向轴7上的弹簧连接,支撑柱5上开设有与定向轴7同轴的滑孔8,定向轴7一端延伸至滑孔8内,支撑柱5上有置于滑孔8内的多个环形棘齿9,多个环形棘齿9沿支撑柱5长度方向均布,所述定向轴7上有与环形棘齿9配合的弹片10,所述支撑柱5受动力装置驱动,使支撑柱5往复滑动;所述动力装置可以是曲柄摇杆、曲柄滑块、凸轮顶杆机构分别与电机所组成的装置。

本发明使用时,启动动力装置,当支撑柱5靠近新生儿至支撑柱5的行程末端时,拍背碗6与新生儿背部相接触,拍背碗6与支撑柱5之间的弹簧产生小范围压缩,拍背碗6在拍背碗6与支撑柱5之间的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实现对新生儿轻柔的震动效果;所述拍背碗6与支撑柱5之间的弹簧用于当拍背碗6接触到新生儿后背时,使新生儿感受到力的逐渐增大过程,避免新生儿感受到力的骤变,从而产生剧烈的疼痛感;通过手动调节弯折杆的弯折方向,进而调节支撑柱5与新生儿之间的距离,使新生儿感受到最舒适的震动力度;当看护人由于疏忽,宝宝改变体位如不再趴在宝妈肩上,而直立身体时,支撑柱5与新生儿背部之间的距离突然减小,当拍背碗6再一次与新生儿宝宝背部接触时,宝宝会推动定向轴7向滑孔8内部滑动,使弹片10滑至下一节环形棘齿9上,弹片10受到下一节环形棘齿9的限制作用不能返回,当支撑柱5再次靠近新生儿至支撑柱5的行程末端时,拍背碗6依旧是与新生儿的背部相接触,拍背碗6传递给新生儿的震动力并没有产生巨大变化,新生儿并不会持续地受到拍背碗6和支撑柱5之间弹簧较大的弹力作用,实现了自适应新生儿体位变化的效果,既保护了新生儿的身体,又保证了新生儿背部震动过程的连续。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移架3左侧面上部安装有沿滑移架3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11,齿条11中的齿顶向下,所述的滑块4和支撑柱5之间有横向的支轴12,支轴12一端与滑块4转动连接,支轴12上套装有与齿条11相啮合的齿轮27,支轴12上有沿支轴12圆周方向环绕一周的凸槽13,凸槽13沿圆周方向呈波浪起伏状设置,支撑柱5套装在支轴12上,支撑柱5上有与凸槽13匹配的凸轮14。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移架3内有沿着滑移架3长度方向的滑道15,滑块4置于滑道15内并与滑道15滑动连接,滑移架3上有置于滑道15内并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往复丝杠16,往复丝杠16前后两端与滑移架3的前后两端一一对应转动连接,往复丝杠16滑动贯穿滑块4并与滑块4之间经螺纹传动,往复丝杠16受安装在滑移架3上的电机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柱5下端开设有横向的凹槽17,滑块4上连接有置于凹槽17内并与凹槽17横向滑动匹配的定向杆18。

本发明使用时,启动电机,往复丝杠16转动,经滑块4与往复丝杠16之间的螺纹传动,滑块4沿着滑移架3的长度方向滑动,经支轴12的传递,齿轮27随着滑块4移动,由于齿轮27与齿条11之间的啮合,齿轮27发生转动,支轴12随之转动,又经凸轮14凸槽13之间的传动,支撑柱5沿着支轴12轴线方向产生往复震动,所述定向杆18用于限制支撑柱5随支轴12转动的趋势,使得支撑柱5内的凸轮14只能沿着凸槽13进行相对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移架3右侧面上有旋轴19,弯折管2左端连接有与旋轴19匹配的轴套20,旋轴19与轴套20之间同轴转动连接,弯折管2与滑移架3之间通过旋轴19和轴套20的配合实现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片10上开设有沿弹片10倾斜方向的滑槽21,滑孔8内有沿定向轴7轴线方向设置的推杆22,推杆22一端置于滑槽21内并与滑槽21滑动连接,推杆22另一端滑动贯穿支撑柱5至支撑柱5外。

本发明使用时,当定向轴7滑动插入滑孔8较深位置时,由于定向轴7上的弹片10与环形棘齿9之间单向锁止,定向轴7不能返回,从而使得拍背碗6与支撑柱5之间的弹簧不能复位,此时推动推杆22,推杆22沿着定向孔的轴线方向滑动,弹片10在推杆22的作用下,由倾斜状态渐变成水平状态,弹片10与环形棘齿9脱离,拍背碗6与支撑柱5之间的弹簧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定向轴7返回。

进一步地,所述的旋轴19上开设有圆周均布的多个卡槽23,轴套20上滑动插装有与卡槽23配合的插杆24,插杆24一端滑动贯穿轴套20至轴套20外侧,插杆24上置于轴套20外侧的一端有推板25,推板25与轴套20之间经弹簧连接,轴套20外壁上滑动贴合有楔形块26,楔形块26与轴套20之间沿轴套20圆周方向滑动连接,楔形块26尖端与推板25接触,使得当楔形块26朝着推板25滑动时,推板25会沿着楔形块26的斜面从楔形块26尖端移至楔形块26的上端面处,进而带动插杆24沿着轴套20的径向做离心滑动。

本发明使用时,当需要调节滑移架3的方向,使得拍背碗6对新生儿背部其他部位进行拍背时,推动楔形块26,使得推板25移至楔形块26上端面,此时插杆24脱离卡槽23,转动旋轴19,滑移架3随之转动,待滑移架3转动至合适位置时,反向拨动楔形块26,使插杆24重新插入卡槽23内,滑移架3停止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具1内有扭簧,夹具1受扭簧扭力的作用实现夹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弯折管2为鹅颈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拍背碗6材质为硅胶,拍背碗6上有泄压阀;拍背碗6的硅胶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不会使新生儿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硅胶也不会对新生儿的皮肤造成伤害;拍背碗6上的泄压阀是为了防止拍背时拍背碗6内压力过大而引起皮肤损伤。

本发明的弯折管设计使拍背碗可以360度地调整拍背方向,适应宝宝的不同体位变化。

本发明的拍背碗与支撑柱之间的弹簧设计使得宝宝受到的震动力是由小逐渐变大的,避免宝宝感受到力的骤变,最大程度上减弱了宝宝的痛感。

本发明的环形棘齿与弹片设计能够自适应宝宝的体位变化,使得宝宝改变体位后所受到的震动力度与改变体位前所受到的震动力度没有较大差距,实现了宝宝即便突然变动身体,依旧能够享受到最舒适的震动力度,并且环形棘齿和弹片的配合能够实现宝宝体位变动时的自动防护,不会使宝宝遭受伤害。

本发明的滑移架与支撑柱之间的联动能够实现对宝宝身体背部均匀有序的拍打,可以实现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科学规律的拍背效果。

本发明的旋轴和轴套的配合设计避免了再使弯折管轴向转动以进行不同方向的拍背,减少了弯折管的使用损耗,延长了弯折管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旋轴和轴套之间的转动,来调节滑移架的放置方向,能够对新生儿背部不同位置处进行相适应的或长时、或短时的震动拍打,可以灵活使用。

本发明可以实现对新生儿身体背部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震动拍打过程。

本发明的夹具可以夹持在任何具有支撑作用的物体上,使得本发明可以适应于各种条件复杂的场合,并且本发明可随身携带,随用随取,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