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夏玉米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

一种夏玉米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夏玉米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明确掌握化控时期于玉米叶龄余数为7时或在抽雄穗前7天,叶龄指数70%以上时对上部叶片喷施乙烯利。同时,本发明集成组合抗倒伏品种筛选与应用、少免耕板茬精量播种镇压技术、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等配套技术,使得化控后玉米单株产量不受影响,而且有增产效果,最终达到化控抗倒防早衰和增产的有机统一。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夏玉米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江苏省第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43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8%左右,且以夏玉米为主,一般集中在灌溉条件相对较差的旱作地区,生产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夏玉米生长季节风雨旱涝热和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加之玉米锈病、根腐病和玉米螟常年发生,常诱发倒伏和减产,严重威胁着玉米的高产稳产;夏玉米播前整地以茎秆粉碎旋耕还田为主,比例达70%以上,致使土壤不实保墒差,遇渍涝灾害易引发玉米的前期倒伏和后期早衰;肥料比例失衡增加了倒伏风险和环境压力。另外,对于夏玉米的倒伏问题,传统玉米化控防倒伏方法中,常选择在玉米完全展开6~7叶期(即可见叶8~10叶)使用化控剂来控制玉米节间伸长,降低株高而达到抗倒伏的目的。但是,在该时期抑制玉米节间伸长、降低株高有十分显著的技术风险:一是会造成植株过度矮化而使生物量降低;二是必将严重影响玉米雌穗发育,降低玉米穗粒数导致减产风险;三是玉米倒伏发生决定于天气状况,一般发生倒伏概率在30%以下,而且倒伏只能预防,从而导致传统的玉米化控防倒伏措施有70%概率会降低玉米种植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夏玉米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本发明掌握最佳化控时间并集成配套其他栽培技术,在江苏夏玉米抗倒伏防早衰增产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化控抗倒减灾和防早衰增产有机统一。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夏玉米抗倒伏防早衰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本发明中,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包括:化控时期于玉米叶龄余数为7时或在雄穗前7天,叶龄指数70%以上时对上部叶片喷施乙烯利。

本发明中,所述喷施乙烯利含量30%~50%的用量为18ml/亩兑水后进行玉米叶面喷施。

本发明中,所述喷施乙烯利方法包括:采用无人机喷药,亩施药液量1200~1500ml。

优选地,所述无人机喷药的具体步骤包括:飞高离玉米雄穗尖高1.5~2m,飞行速度5m/s,喷幅4~5m,喷头流量2.16L/min。

本发明中,所述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还包括筛选抗倒伏品种,所述抗倒伏品种包括郑单958、苏玉29、苏玉30、苏玉糯5号、苏玉糯11号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还包括: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优选地,所述包衣处理具体步骤包括:将拌种剂与水的质量比为1:(8~10)进行稀释,再将稀释液与玉米种子的质量比为1:(9~12)充分混合进行玉米种子包衣处理。

本发明中,所述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还包括配方施肥,其中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N15~20kg/667m

本发明中,所述配方施肥中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施追肥尿素10~15kg。

本发明中,所述配方施肥中在玉米拔节期喷施钾肥,其中按照磷酸二氢钾:水=1~1.5:100的重量比均匀喷施叶面。

本发明中,所述配方施肥中在拔节期喷洒0.1~0.3%的硫酸锌。

本发明中,所述配方施肥中在拔节期喷洒0.1~0.3%的硼肥水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明确了夏玉米中后期绿色化控抗倒防早衰增产化控的最佳使用时间是在玉米叶龄余数为7时或在雄穗前7天,叶龄指数70%以上时对上部叶片喷施乙烯利。经试验表明,各玉米品种以叶龄余数7叶期处理时单穗粒重(产量)最高,郑单309、登海605、苏玉29分别较对照增加10.09%、13.6%、12.56%。

(2)本发明于叶龄余数7时化控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茎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2.5%和7.2%;后期根系活力较对照提高20.8%;穿刺强度较对照显著增加24.9%;穗位以上节长(含雄穗)占株高百分比降低5.82%。可见,叶龄余数7时化控处理提高了茎秆穿刺强度,同时加强了后期根系活力,为玉米后期抗倒防早衰增产提供了保障。

(3)本发明于叶龄余数7时化控处理增强了玉米棒位叶光合能力,并激活体内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提高植株光合产物供应,增强抗逆性。与对照相比,处理显著增加了棒位叶叶绿素含量18.83%、光合效率提高18.31%、SOD活性增加12.30%、POD活性增加18.52%、CAT活性增加25.93%,MDA含量降低17.25%。

(4)本发明于叶龄余数7时化控在不同玉米种植密度上应用对郑单958产量性状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在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

(5)本发明明确化控时间并集成组装抗倒伏防早衰品种筛选与应用、少免耕板茬精量播种镇压技术、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等配套技术,进一步提升夏玉米化控抗倒防早衰增产的科学性、高效性和精准性,减少生产中肥料和农药使用量,促进夏玉米的绿色高效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夏玉米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化控时期于玉米叶龄余数为7时或在雄穗前7天,叶龄指数70%以上时对上部叶片喷施乙烯利。经试验证明,本发明明确最佳化控时间可使玉米倒伏率降低90%以上,在不发生倒伏的正常天气情况下,不同地区的23个点次平均穗粒数增加32.6粒、千粒重增加12.3克,平均增产12.7%。

本发明中,所述喷施乙烯利含量30%~50%的用量为18ml/亩兑水后进行玉米叶面喷施,更优选的乙烯利含量为35~45%。本发明中,所述乙烯利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喷施乙烯利方法包括:采用无人机喷药,亩施药液量1200~1500ml,更优选的亩施药液量为1100~1300ml。

本发明中,所述无人机喷药时,飞高离玉米雄穗尖高1.5~2m,飞行速度4~6m/s,喷幅4~5m,更优选地飞高离玉米雄穗尖高1.5~2m,亩施药液量1200~1500ml,飞行速度5m/s,喷幅4~5m,喷头流量2.16L/min。本发明采用无人机喷施能确保药剂喷施均匀稳定,提高药剂吸收效果,省工省时,减少使用风险。本发明中对所述无人机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的无人机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农用型无人机。

本发明中,所述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还包括筛选抗倒伏品种,所述抗倒伏品种包括但不限于郑单958、苏玉29、苏玉30、苏玉糯5号、苏玉糯11号中的一种。本发明所筛选的品种不仅要求高产、稳产、多抗、优质,还要求耐高温、授粉结实性好、抗倒伏、宜密植和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配套了相应的品种栽培优化方案,提高了玉米品种的综合抗倒伏防早衰能力。本发明对所述抗倒伏品种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还包括: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具体的,将拌种剂与水的质量比为1:(8~10)进行稀释,再将稀释液与玉米种子的质量比为1:(9~12)充分混合进行玉米种子包衣处理。本发明所述拌种剂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玉米拌种剂,其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抗倒伏防早衰栽培方法还包括配方施肥,其中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N15~20kg/667m

本发明中,所述配方施肥中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施追肥尿素10~15kg,更优选地,所述追肥尿素11~13kg。本发明对所述尿素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配方施肥中在玉米拔节期喷施钾肥,其中按照磷酸二氢钾:水=1~1.5:100的重量比均匀喷施叶面。本发明对所述磷酸二氢钾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配方施肥中在拔节期喷洒0.1~0.3%的硫酸锌,更优选地在拔节期喷洒0.15%~0.25%的硫酸锌。经试验证明,在玉米生产上施用锌肥,能明显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病性,能防止秃尖和缺粒,促进玉米早熟,延缓叶片和茎秆的衰老,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本发明对所述硫酸锌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配方施肥中在拔节期喷洒0.1~0.3%的硼肥水溶液,更优选地在拔节期喷洒0.15%~0.25的硼肥水溶液。经试验表明,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植物体内含硼量适宜,能改善作物有机物供应,使作物生长正常,提高结实率和坐果率。同时,能刺激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使授粉能顺利进行。本发明对所述硼肥水溶液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的市售产品即可。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玉米品种作为主区,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309、登海605和苏玉29;不同时期喷施30%乙烯利18ml/亩进行调理剂化控为副区,分别在玉米叶龄余数为11、9、7、5、3、1六个时期进行处理,另设1个不处理作为对照CK,三次重复。玉米种植密度为每亩密度为4500株。6月16日播种,6月22日出苗。除处理外,田间管理同大田管理。

实施例2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玉米品种作为主区,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309、登海605和苏玉29;不同时期喷施40%乙烯利18ml/亩进行调理剂化控为副区,分别在玉米叶龄余数为11、9、7、5、3、1六个时期进行处理,另设1个不处理作为对照CK,三次重复。玉米种植密度为每亩密度为4500株。6月16日播种,6月22日出苗。除处理外,田间管理同大田管理。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时期调理剂处理下各玉米品种的单穗粒数存在显著差异。各品种以叶龄余数7叶期处理时单穗粒数最高,郑单309、登海605、苏玉29分别较对照增加18.92%、21.43%、14.83%都达极显著水平;以叶龄余数5叶期处理时单穗粒数郑单309、登海605、苏玉29分别较对照增加11.56%、20.21%、13.20%;而在叶龄余数为1和3叶期处理时的单穗粒数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三品种郑单309、登海605、苏玉29分别较对照仅增加0.38%和0.13%、0.25%和0.78%、0.82%和0.15%;而在叶龄余数为11和9叶期处理时单穗粒数有极显著的下降,三品种郑单309、登海605、苏玉29分别较对照下降28.02%和15.65%、17.9%和14.89%、26.19%和21.43%都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不同时期进行化控调理剂处理对玉米的每穗粒数影响巨大,在叶龄余数7期前处理有十分显著的减产风险。

表1不同时期调理剂处理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时期调理剂处理下各玉米品种的单穗粒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品种以叶龄余数7叶期处理时单穗粒重(产量)最高,郑单309、登海605、苏玉29分别较对照增加10.09%、13.6%、12.56%都达极显著水平;以叶龄余数5叶期处理时单穗粒重(产量)郑单309、登海605、苏玉29分别较对照增加6.3%、11.51%、11.59%;而在叶龄余数为1和3叶期处理时的单穗粒重(产量)与对照相比就没有差异了,三品种郑单309、登海605、苏玉29分别较对照仅增加0.19%和1.05%、0.09%和1.33%、0.28%和1.89%;而在叶龄余数为11和9叶期处理时单穗粒重(产量)有极显著的下降,三品种郑单309、登海605、苏玉29分别较对照下降19.88%和17.98%、28.34%和20.95%、29.34%和19.13%都达极显著水平。所以从产量来看玉米化控防倒的用药时间是关键,在玉米叶龄余数在7以后处理,确保既抗倒又增产。

表2不同时期调理剂处理对玉米单穗粒重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处理对玉米气生根数的影响存在显著性。而不同玉米品种间的气生根数也存在显著性,但两因素互作的F值(1.22)小于F0.05,表明两因素互作对气生根数无显著影响。说明不同时间处理对玉米气生根的影响不受品种限制,不同品种间可以选择相同时期处理。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叶龄余数在3叶和7叶期调理剂处理能显著增加玉米气生根数,而其他时期调理剂处理虽然能增加气生根数,但是均未达显著水平。这说明要想增加玉米的气生根数,尽量选择在叶龄余数7~3叶期之间进行处理,才能显著提高玉米的气生根数。

表3玉米气生根数的显著性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不同时期处理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下降程度有很大差异,叶龄余数11、9、7、5、3、1的株高分别较对照下降:15.66%、14.50%、10.99%、8.91%、6.49%和1.17%,穗位高分别较对照下降:26.74%、19.19%、8.%7、7.27%、0.68%和0.00%;而基三节茎粗在叶龄余数11、9时处理较对照分别下降了11.80%和8.43%,但在叶龄余数7、5、3、1时处理其基三节茎粗增加,分别较对照增加7.87%、6.18%、2.81%、0.56%,叶龄余数7、5增加最多,抗倒能力显著提高;玉米茎秆的穿刺强度(N)也是在叶龄余数为7时处理最大达92.8(N),在叶龄余数11、9、7、5、3、1的穿刺强度(N)分别较对照增加9.26%、37.39%、59.18%、39.62%、21.61%、12.01%。穗位以上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叶龄余数11、9、7、5、3、1的处理分别较对照增加10.61%、4.43%、-2.04%、-1.45%、-5.01%、-0.94%。

表4不同时期调理剂处理对玉米植株抗倒农艺性状的影响(郑单309、登海605和苏玉29三品种平均值)

实施例3

试验以苏玉29为材料,在玉米叶龄余数7(倒7叶刚可见刚露尖)时以喷施50%乙烯利18ml/亩进行调理剂化控,以喷清水为对照,重复三次。玉米种植密度为每亩密度为4500株。其他管理措施均按常规进行。

实施例4

试验以苏玉29为材料,在玉米叶龄余数7(倒7叶刚可见刚露尖)时以喷施40%乙烯利18ml/亩进行调理剂化控,以喷清水为对照,重复三次。玉米种植密度为每亩密度为4500株。其他管理措施均按常规进行。

由表5可以看出,叶龄余数7时化控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茎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2.5%和7.2%;而后期根系活力也显著增加,较对照提高20.8%;穿刺强度较对照显著增加24.9%;穗位以上节长(含雄穗)占株高百分比降低5.82%。可见,叶龄余数7时化控处理可增加茎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提高茎秆穿刺强度;同时加强了后期根系活力,降低了穗位以上节间占株高的比值提高了穗部叶片的截光度,为玉米后期抗倒防早衰增产提供了保障。

表5叶龄余数7时乙烯利处理对玉米茎秆成分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由表6可以看出,叶龄余数7时化控处理对玉米棒位叶的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系统均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处理显著增加了棒位叶叶绿素含量18.83%、光合效率提高18.31%、SOD活性增加12.30%、POD活性增加18.52%、CAT活性增加25.93%,MDA含量降低17.25%。可见,叶龄余数7化控处理能显著增强玉米棒位叶光合能力,并激活体内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提高植株光合产物供应,增强抗逆性。

表6叶龄余数7时化控处理对玉米棒位叶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影响

由表7可已看出,与对照相比,在不同类型品种,包括普通型玉米、糯玉米和甜玉米上应用能显著降低各品种的株高,降幅在3.0%~8.9%,茎秆穿刺强度增幅在27.4%~42.2%,根系活力增幅在26.8%~51.7%,穗粒数增幅在3.7%~11.9%,千粒重增幅在4.2%~8.4%,产量增幅在11.1%~18.3%。可见,在不同品种上具有普适性,能适应不同基因型品种,且安全有效。

表7叶龄余数7时化控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5

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在玉米叶龄余数7(倒7叶刚可见刚露尖)时以喷施40%乙烯利18ml/亩进行调理剂化控。玉米种植密度为每公顷密度为52500株。6月16日播种,6月22日出苗。其他管理措施均按常规进行。

实施例6

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在玉米叶龄余数7(倒7叶刚可见刚露尖)时以喷施40%乙烯利18ml/亩进行调理剂化控。玉米种植密度为每公顷密度为75000株。6月16日播种,6月22日出苗。其他管理措施均按常规进行。

由表8可以看出,叶龄余数7时化控在不同玉米种植密度上应用对郑单958产量性状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在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

表8在不同种植密度上叶龄余数7时化控对郑单958产量性状的影响

实施例7

试验以登海605为材料,在玉米叶龄余数7(倒7叶刚可见刚露尖)时以喷施40%乙烯利18ml/亩进行调理剂化控。配方施肥条件为玉米氮磷钾肥(折纯)施用量分别为N18kg/667m

由表9可以看出,配方施肥条件(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的江苏夏玉米配方施肥的方案,玉米氮磷钾肥(折纯)施用量分别为N18kg/667m

表9配方施肥对登海605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0可以看出,配方模式下的每kg氮、磷、钾产玉米籽粒分别为42.85kg、154.23kg和171.39kg,分别较常规施肥模式下每kg氮、磷、钾多生产玉米籽粒分别为11.65kg、48.65kg和18.87kg,分别提高37.34%、46.08%和12.37%。试验表明实施配方施肥在均衡肥料使用的同时,能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表10两种施肥模式下的肥料农学利用率

实施例8

试验以登海605为材料,在玉米叶龄余数7(倒7叶刚可见刚露尖)时以喷施40%乙烯利18ml/亩进行调理剂化控。喷施方法采用无人机喷施,具体方法为飞高离玉米平均雄穗尖高2m,亩施药液量1400ml,飞行速度5m/s,喷幅4.5m,喷头流量2.16L/min。以人工喷施为对照。其他管理措施均按常规进行。

由表11可以看出,无人机喷施条件下,玉米产量较人工喷施有一定提高。与人工喷施相比,无人机喷施的收益率增加164.8元/hm

表11不同喷洒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注:玉米价格按0.8元/kg计;喷药成本指喷施化控处理的药剂、人工、器械等费用;其他成本指种子、肥料及田间管理产生的费用。

在本发明实施期间,通过田间试验和示范展示结果显示,物化产品在玉米绿色生产、抗倒防早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在不同品种及栽培制度上都有显著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品种23个点次试验示范,在玉米上应用平均增产12.7%(2.98%~29.6%),在遇倒伏情况下增产达50%以上。②近几年在我省各县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更显著,较大田生产平均增产41.98%,表明本发明和技术物化产品在高产量水平条件下应用其效果更佳,为创玉米超高产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2017~2019年累计应用544.45万亩,2017、2018、2019年分别应用167.05、186.06、191.34万亩,分别占当年种植面积的31.4%,32.7%,34.6%。据统计2017~2019年玉米平均单产490.19kg,较对照增产51.36kg,增幅11.70%,累计增产玉米27962.95万公斤,按80元/50公斤计算亩增收82.18元,扣除药剂,人工成本后亩省工节本15.20元,江苏夏玉米绿色抗倒防早衰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使玉米平均亩新增纯收益97.38元。按照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0.7、推广规模缩值系数0.9和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0.2计算,2017~2019年总经济效益33194.44万元,年经济效益为11064.81万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达10.68,经济效益显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