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装置与施工方法

一种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装置与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装置与施工方法,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侧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有驱动整个装置移动的动力单元,本发明通过设置定位输送单元,首先将实现将保温板限位在承接架和第一限位板组成的框架,实现对保温板的粗定位,在矩形块带动保温板和三个异形限位板侧面相接触,使得保温板被限位在三个异形限位板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实现对保温板的精准定位,进而保温板可快速、准确的粘贴到墙面上,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保温板粘贴的过程自动化,同时避免了因人工粘贴进而导致的粘贴工作效率降低和粘贴工作质量降低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01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黄福华;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18006.8

  • 发明设计人 黄福华;

    申请日2020-11-04

  • 分类号E04F21/18(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2:3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装置与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保温板说的通俗易懂就是给楼房保温用的板子,保温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

现有技术中在将保温板粘连到墙上时,通常是人工进行粘粘,在进行高处粘粘保温板时需要工人站在三角架上进行操作,粘粘时,先将合适位置涂抹胶水,然后弯腰取一块放置在三角架上的保温板,用手将保温板准确对准至粘贴位置用手挤压完成保温板的粘贴,完成同一高度墙面保温板的粘贴需要多次重复上述粘贴过程,劳动强度大易产生疲劳,且操作不便,导致保温板粘贴的工作效率降低和保温板粘贴的质量降低。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装置与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装置与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在将保温板粘连到墙上时,通常是人工进行粘粘,在进行高处粘粘保温板时需要工人站在三角架上进行操作,粘粘时,先将合适位置涂抹胶水,然后弯腰取一块放置在三角架上的保温板,用手将保温板准确对准至粘贴位置用手挤压完成保温板的粘贴,完成同一高度墙面保温板的粘贴需要多次重复上述粘贴过程,劳动强度大易产生疲劳,且操作不便,导致保温板粘贴的工作效率降低和保温板粘贴的质量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侧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有驱动整个装置移动的动力单元,所述安装架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有触动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贯穿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间隔板,两个所述间隔板侧面共同滑动连接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底部和第一支撑板顶部相接触,所述安装架底部内壁连接有输送所述保温板的定位输送单元,所述安装架底部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

所述定位输送单元包括承接架,所述承接架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壁上,所述承接架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L型板,所述承接架侧面开设有贯穿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壁滑动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两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矩形槽内壁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限位槽和第一槽口内壁共同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块的侧面和第一槽口的内壁上,所述承接架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内壁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一绳索滑动连接在滚轮的表面上,所述第一绳索另一端贯穿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的内壁且端部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矩形块侧面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承接架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轴表面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板和承接架上,所述第一轴贯穿承接架且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L型板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板的顶部,所述安装架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L型板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内壁上,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内壁和底部内壁均开设有第三槽口,所述第三槽口内壁滑动连接有异形限位板,所述异形限位板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槽口的内壁上,所述安装架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L型板,所述第三L型板顶部开设有贯穿的弧形口,所述弧形口和凸台相对应,所述安装架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伸缩端固定连接在矩形块的侧面,所述承接架侧面和触动板相接触;

现有技术中在将保温板粘连到墙上时,通常是人工进行粘粘,在进行高处粘粘保温板时需要工人站在三角架上进行操作,粘粘时,先将合适位置涂抹胶水,然后弯腰取一块放置在三角架上的保温板,用手将保温板准确对准至粘贴位置用手挤压完成保温板的粘贴,完成同一高度墙面保温板的粘贴需要多次重复上述粘贴过程,劳动强度大易产生疲劳,且操作不便,导致保温板粘贴的工作效率降低和保温板粘贴的质量降低,本发明工作时,首先在墙上刷上粘连剂,随后使三个异形限位板端部紧贴在墙面的合适位置,之后启动气缸,气缸伸缩端将通过矩形块带动承接架向后侧移动,承接架侧面将接触并挤压触动板使其跟随一起向后侧移动,与触动板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同步向后侧移动,在移动至设定好的距离后,保温板由于没有了第一支撑板的支撑将会落下进入到承接架和第一限位板组成的框架中,并被支撑机构支撑住呈竖直状态,随后气缸将反向进行伸长运动,在运动到第二滑槽的末端时,第二L型板端部侧面将在第二滑槽内壁的作用以第一轴为中心进行翻转一定的角度同时带动第一限位板进行转动,减弱保温板从承接架出来时受到来自第一限位板的阻力,承接架沿着第一滑槽继续进行滑动,承接架顶部的凸台将和第三L型板上的弧形口接触拉动凸台,凸台通过第一绳索拉动限位块挤压第一弹簧并逐渐运动到限位块脱离限位槽,此时在气缸的作用下矩形块脱离承接架同时带动保温板继续进行运动,并逐步和三个异形限位板侧面相接触,使得保温板被限位在三个异形限位板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保温板继续运动直到和墙面粘贴上,随后启动气缸向后侧移动带动矩形块进行复位,矩形块挤压限位块的斜面使得限位块向后侧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在运动到限位块和限位槽相适配时,限位块将重新进入到限位槽中实现矩形块重新复位到承接架中,同时第一限位板将在扭簧的作用下重新复位到初始位置,在动力单元的带动下整个输送单元将横向进行移动,开始进行下一个墙面上保温板的粘贴,通过上述方法,在进行高处粘粘保温板时,无需弯腰取保温板,用手将装置准确对准至粘贴位置无需用手挤压便能完成保温板的牢固粘贴,实现了粘贴保温板的自动化,同时避免了因人工粘贴进而导致的粘贴工作效率降低和粘贴工作质量降低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架侧面固定连接有框型架,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在框型架的内壁上,所述框型架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板,所述滑板侧面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安装架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滚轮,所述框型架两侧开设有两个圆形孔,所述圆形孔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绳索,所述第二绳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重物块,所述重物块侧面滑动连接在条形滑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绳索滑动连接在支撑滚轮的表面上;工作时,第一支撑板向后侧移动到一个位置后,由于没有复位装置,第一支撑板将不再滑动,若外侧产生振动等其他因素导致第一支撑板向后侧继续滑动,保温板将直接落下且直接撞击到气缸伸缩端上,通过设置第二绳索和重物块,在第一支撑板向后侧移动时将推动第二绳索同步向后侧移动,第二绳索端部将重物块同步拉起,重物块侧面沿着条形滑槽进行滑动,在第一支撑板不再向后侧进行移动时,在重物块重力的作用下,重物块拉动第二绳索,第二绳索进而推动第一支撑板端部进行复位到初始位置,从而避免了因没有复位装置,第一支撑板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向后侧移动,保温板落下并撞击到气缸的问题出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侧面开设有第四槽口,所述第四槽口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撞板,所述防撞板侧面滑动连接在第四槽口的内壁上;工作时,在第一支撑板复位时,其端部会对安装架的内壁产生一定的冲击力,通过设置防撞板和第三弹簧,在第一支撑板复位时,首先防撞板和安装架的内壁进行接触并挤压后侧的第三弹簧,从而使得冲击力被第三弹簧吸收掉,从而起到了保护第一支撑板和安装架内壁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矩形块的侧面,所述矩形块侧面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底部和固定板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保温板侧面开设有承接槽;工作时,在保温板从存放位置掉落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通过设置减震板和减震弹簧,在保温板从存放位置掉落时,减震板将进入到承接槽中并与承接槽的内壁相接触,承接槽内壁将对减震板进行挤压,同时减震板将挤压后侧的减震弹簧,使得冲击力被减震弹簧吸收,从而起到了保护保温板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动力单元包括两个丝杆,所述丝杆和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丝杆两端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板,所述支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端部和丝杆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设置电机和丝杆,使得驱动整个装置横向进行移动,便于对墙体横向位置保温板的粘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架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电缸;工作时,通过电缸的伸缩带动整个装置上下进行移动,实现对墙体上下位置保温板的粘贴。

一种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

步骤一:首先在墙上刷上粘连剂,使得三个异形限位板端部和需要粘贴保温板的墙面紧贴;

步骤二:启动气缸,气缸伸缩端将通过矩形块带动承接架向后侧移动,承接架侧面将接触并挤压触动板,触动板带动第一支撑板同步向后侧移动,在移动设定好的距离后,保温板由于没有了第一支撑板的支撑将会落下进入到承接架和第一限位板组成的框架中,并被支撑机构支撑住,随后气缸将反向进行伸长运动,在运动到第二滑槽的末端时,第二L型板端部侧面将在第二滑槽内壁的作用以第一轴为中心进行翻转一定的角度同时带动第一限位板进行转动,减弱保温板从承接架出来时受到来自第一限位板的阻力,承接架沿着第一滑槽继续进行滑动,承接架顶部的凸台将和第三L型板上的弧形口接触拉动凸台,凸台通过第一绳索拉动限位块挤压第一弹簧并逐渐运动到限位块脱离限位槽,此时在气缸的作用下矩形块脱离承接架同时带动保温板继续进行运动,并逐步和三个异形限位板侧面相接触,使得保温板被限位在三个异形限位板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保温板继续运动直到和墙面粘贴上;

步骤三:启动气缸向后侧移动带动矩形块重新进行复位,矩形块挤压限位块的斜面使得限位块向后侧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在运动到限位块和限位槽相适配时,限位块将重新进入到限位槽中实现矩形块重新复位到承接架中,同时第一限位板将在扭簧的作用下重新复位到初始位置,在动力单元的带动下整个输送单元将横向进行移动,开始进行下一个墙面上保温板的粘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定位输送单元,首先将实现将保温板限位在承接架和第一限位板组成的框架,实现对保温板的粗定位,在矩形块带动保温板和三个异形限位板侧面相接触,使得保温板被限位在三个异形限位板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实现对保温板的精准定位,进而保温板可快速、准确的粘贴到墙面上,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保温板粘贴的过程自动化,同时避免了因人工粘贴进而导致的粘贴工作效率降低和粘贴工作质量降低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绳索和重物块,在第一支撑板向后侧移动时将推动第二绳索同步向后侧移动,第二绳索端部将重物块同步拉起,在第一支撑板不再向后侧进行移动时,在重物块重力的作用下,重物块拉动第二绳索,第二绳索进而推动第一支撑板端部进行复位到初始位置,从而避免了因没有复位装置,第一支撑板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向后侧移动,保温板落下并撞击到气缸的问题出现。

3.本发明通过设置防撞板和第三弹簧,在第一支撑板复位时,首先防撞板和安装架的内壁进行接触并挤压后侧的第三弹簧,从而使得冲击力被第三弹簧吸收掉,从而起到了保护第一支撑板和安装架内壁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第一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安装架及其相关连接结构的第一立体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安装架及其相关连接结构纵向剖切后的第一立体图;

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承接架和气缸及其相关连接结构横向剖切后的第一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承接架和气缸及其相关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安装架及其相关连接结构纵向剖切后的第二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2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三L型板立体图;

图16为本发明施工方法流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安装架1、连接板2、第一支撑板3、触动板4、间隔板5、保温板6、第一滑槽7、承接架8、第一L型板9、矩形块10、限位槽11、第一槽口12、限位块13、第一绳索14、第一弹簧15、第二槽口16、滚轮17、凸台18、第一轴19、第一限位板20、扭簧21、第二L型板22、第二滑槽23、第三槽口24、异形限位板25、挡板26、第二弹簧27、第三L型板28、弧形口29、气缸30、框型架31、滑板32、支撑滚轮33、重物块34、第三弹簧35、防撞板36、固定板37、减震板38、减震弹簧39、承接槽40、丝杆41、支撑架42、支板43、电缸44、第二绳索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侧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板2,连接板2连接有驱动整个装置移动的动力单元,安装架1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3底部固定连接有触动板4,第一支撑板3一端贯穿安装架1,安装架1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间隔板5,两个间隔板5侧面共同滑动连接有保温板6,保温板6底部和第一支撑板3顶部相接触,安装架1底部内壁连接有输送保温板6的定位输送单元,安装架1底部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7;

定位输送单元包括承接架8,承接架8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7的内壁上,承接架8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L型板9,承接架8侧面开设有贯穿的矩形槽,矩形槽内壁滑动连接有矩形块10,矩形块10两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1,矩形槽内壁开设有第一槽口12,限位槽11和第一槽口12内壁共同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3,限位块13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绳索14,第一绳索14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块13的侧面和第一槽口12的内壁上,承接架8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槽口16,第二槽口16内壁转动连接有滚轮17,第一绳索14滑动连接在滚轮17的表面上,第一绳索14另一端贯穿第一槽口12和第二槽口16的内壁且端部固定连接有凸台18,矩形块10侧面连接有支撑机构,承接架8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19,第一轴19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20,第一轴19表面套接有扭簧21,扭簧2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板20和承接架8上,第一轴19贯穿承接架8且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二L型板22,第二L型板22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板20的顶部,安装架1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3,第二L型板22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23的内壁上,安装架1的两侧内壁和底部内壁均开设有第三槽口24,第三槽口24内壁滑动连接有异形限位板25,异形限位板25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26,挡板26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7,第二弹簧27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槽口24的内壁上,安装架1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L型板28,第三L型板28顶部开设有贯穿的弧形口29,弧形口29和凸台18相对应,安装架1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30,气缸30伸缩端固定连接在矩形块10的侧面,承接架8侧面和触动板4相接触;

现有技术中在将保温板6粘连到墙上时,通常是人工进行粘粘,在进行高处粘粘保温板6时需要工人站在三角架上进行操作,粘粘时,先将合适位置涂抹胶水,然后弯腰取一块放置在三角架上的保温板6,用手将保温板6准确对准至粘贴位置用手挤压完成保温板6的粘贴,完成同一高度墙面保温板6的粘贴需要多次重复上述粘贴过程,劳动强度大易产生疲劳,且操作不便,导致保温板6粘贴的工作效率降低和保温板6粘贴的质量降低,本发明工作时,首先在墙上刷上粘连剂,随后使三个异形限位板25端部紧贴在墙面的合适位置,之后启动气缸30,气缸30伸缩端将通过矩形块10带动承接架8向后侧移动,承接架8侧面将接触并挤压触动板4使其跟随一起向后侧移动,与触动板4连接的第一支撑板3同步向后侧移动,在移动至设定好的距离后,保温板6由于没有了第一支撑板3的支撑将会落下进入到承接架8和第一限位板20组成的框架中,并被支撑机构支撑住呈竖直状态,随后气缸30将反向进行伸长运动,在运动到第二滑槽23的末端时,第二L型板22端部侧面将在第二滑槽23内壁的作用以第一轴19为中心进行翻转一定的角度同时带动第一限位板20进行转动,减弱保温板6从承接架8出来时受到来自第一限位板20的阻力,承接架8沿着第一滑槽7继续进行滑动,承接架8顶部的凸台18将和第三L型板28上的弧形口29接触拉动凸台18,凸台18通过第一绳索14拉动限位块13挤压第一弹簧15并逐渐运动到限位块13脱离限位槽11,此时在气缸30的作用下矩形块10脱离承接架8同时带动保温板6继续进行运动,并逐步和三个异形限位板25侧面相接触,使得保温板6被限位在三个异形限位板25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保温板6继续运动直到和墙面粘贴上,随后启动气缸30向后侧移动带动矩形块10进行复位,矩形块10挤压限位块13的斜面使得限位块13向后侧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15,在运动到限位块13和限位槽11相适配时,限位块13将重新进入到限位槽11中实现矩形块10重新复位到承接架8中,同时第一限位板20将在扭簧21的作用下重新复位到初始位置,在动力单元的带动下整个输送单元将横向进行移动,开始进行下一个墙面上保温板6的粘贴,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了粘贴保温板6的自动化,同时避免了因人工粘贴进而导致的粘贴工作效率降低和粘贴工作质量降低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安装架1侧面固定连接有框型架31,第一支撑板3滑动连接在框型架31的内壁上,框型架3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板32,滑板32侧面开设有条形滑槽,安装架1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滚轮33,框型架31两侧开设有两个圆形孔,圆形孔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绳索45,第二绳索45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重物块34,重物块34侧面滑动连接在条形滑槽的内壁上,绳索14滑动连接在支撑滚轮33的表面上;工作时,第一支撑板3向后侧移动到一个位置后,由于没有复位装置,第一支撑板3将不再滑动,若外侧产生振动等其他因素导致第一支撑板3向后侧继续滑动,保温板6将直接落下且直接撞击到气缸30伸缩端上,通过设置第二绳索45和重物块34,在第一支撑板3向后侧移动时将推动第二绳索45同步向后侧移动,第二绳索45端部将重物块34同步拉起,重物块34侧面沿着条形滑槽进行滑动,在第一支撑板3不再向后侧进行移动时,在重物块34重力的作用下,重物块34拉动第二绳索45,第二绳索45进而推动第一支撑板3端部进行复位到初始位置,从而避免了因没有复位装置,第一支撑板3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向后侧移动,保温板6落下并撞击到气缸30的问题出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第一支撑板3侧面开设有第四槽口,第四槽口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35,第三弹簧35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撞板36,防撞板36侧面滑动连接在第四槽口的内壁上;工作时,在第一支撑板3复位时,其端部会对安装架1的内壁产生一定的冲击力,通过设置防撞板36和第三弹簧35,在第一支撑板3复位时,首先防撞板36和安装架1的内壁进行接触并挤压后侧的第三弹簧35,从而使得冲击力被第三弹簧35吸收掉,从而起到了保护第一支撑板3和安装架1内壁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板37,固定板37固定连接在矩形块10的侧面,矩形块10侧面开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减震板38,减震板38底部和固定板37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39,保温板6侧面开设有承接槽40;工作时,在保温板6从存放位置掉落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通过设置减震板38和减震弹簧39,在保温板6从存放位置掉落时,减震板38将进入到承接槽40中并与承接槽40的内壁相接触,承接槽40内壁将对减震板38进行挤压,同时减震板38将挤压后侧的减震弹簧39,使得冲击力被减震弹簧39吸收,从而起到了保护保温板6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动力单元包括两个丝杆41,丝杆41和连接板2螺纹连接,丝杆41两端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架42,支撑架42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板43,支板43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端部和丝杆41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设置电机和丝杆41,使得驱动整个装置横向进行移动,便于对墙体横向位置保温板6的粘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支撑架42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电缸44;工作时,通过电缸44的伸缩带动整个装置上下进行移动,实现对墙体上下位置保温板6的粘贴。

一种房建外墙保温层抗震加固施工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

步骤一:首先在墙上刷上粘连剂,使得三个异形限位板25端部和需要粘贴保温板6的墙面紧贴;

步骤二:启动气缸30,气缸30伸缩端将通过矩形块10带动承接架8向后侧移动,承接架8侧面将接触并挤压触动板4,触动板4带动第一支撑板3同步向后侧移动,在移动设定好的距离后,保温板6由于没有了第一支撑板3的支撑将会落下进入到承接架8和第一限位板20组成的框架中,并被支撑机构支撑住,随后气缸30将反向进行伸长运动,在运动到第二滑槽23的末端时,第二L型板22端部侧面将在第二滑槽23内壁的作用以第一轴19为中心进行翻转一定的角度同时带动第一限位板20进行转动,减弱保温板6从承接架8出来时受到来自第一限位板20的阻力,承接架8沿着第一滑槽7继续进行滑动,承接架8顶部的凸台18将和第三L型板28上的弧形口29接触拉动凸台18,凸台18通过第一绳索14拉动限位块13挤压第一弹簧15并逐渐运动到限位块13脱离限位槽11,此时在气缸30的作用下矩形块10脱离承接架8同时带动保温板6继续进行运动,并逐步和三个异形限位板25侧面相接触,使得保温板6被限位在三个异形限位板25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保温板6继续运动直到和墙面粘贴上;

步骤三:启动气缸30向后侧移动带动矩形块10重新进行复位,矩形块10挤压限位块13的斜面使得限位块13向后侧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15,在运动到限位块13和限位槽11相适配时,限位块13将重新进入到限位槽11中实现矩形块10重新复位到承接架8中,同时第一限位板20将在扭簧21的作用下重新复位到初始位置,在动力单元的带动下整个输送单元将横向进行移动,开始进行下一个墙面上保温板6的粘贴。

工作原理:首先在墙上刷上粘连剂,随后使三个异形限位板25端部紧贴在墙面的合适位置,之后启动气缸30,气缸30伸缩端将通过矩形块10带动承接架8向后侧移动,承接架8侧面将接触并挤压触动板4使其跟随一起向后侧移动,与触动板4连接的第一支撑板3同步向后侧移动,在移动至设定好的距离后,保温板6由于没有了第一支撑板3的支撑将会落下进入到承接架8和第一限位板20组成的框架中,并被支撑机构支撑住呈竖直状态,随后气缸30将反向进行伸长运动,在运动到第二滑槽23的末端时,第二L型板22端部侧面将在第二滑槽23内壁的作用以第一轴19为中心进行翻转一定的角度同时带动第一限位板20进行转动,减弱保温板6从承接架8出来时受到来自第一限位板20的阻力,承接架8沿着第一滑槽7继续进行滑动,承接架8顶部的凸台18将和第三L型板28上的弧形口29接触拉动凸台18,凸台18通过第一绳索14拉动限位块13挤压第一弹簧15并逐渐运动到限位块13脱离限位槽11,此时在气缸30的作用下矩形块10脱离承接架8同时带动保温板6继续进行运动,并逐步和三个异形限位板25侧面相接触,使得保温板6被限位在三个异形限位板25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保温板6继续运动直到和墙面粘贴上,随后启动气缸30向后侧移动带动矩形块10进行复位,矩形块10挤压限位块13的斜面使得限位块13向后侧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15,在运动到限位块13和限位槽11相适配时,限位块13将重新进入到限位槽11中实现矩形块10重新复位到承接架8中,同时第一限位板20将在扭簧21的作用下重新复位到初始位置,在动力单元的带动下整个输送单元将横向进行移动,开始进行下一个墙面上保温板6的粘贴,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了粘贴保温板6的自动化,同时避免了因人工粘贴进而导致的粘贴工作效率降低和粘贴工作质量降低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