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贯众3‑5份、川楝子3‑5份、甘草1‑2份、雄黄1‑2份、百部3‑5份、红糖10‑12份、乌药烯酮0.3‑0.5份、复肽核酸0.2‑0.3份、菜油甾醇0.1‑0.2份以及木香烃内酯0.4‑0.5份。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原料易得、成本较低、防效好且可避免农药残留。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94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00306.0

  • 申请日2020-11-19

  • 分类号A01N65/46(20090101);A01N59/02(20060101);A01N45/00(20060101);A01N43/12(20060101);A01N63/60(20200101);A01N63/50(20200101);A01N35/06(20060101);A01P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3100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晓龙

  • 地址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7:2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我国番茄产区广泛流行,特别是在秋冬茬设施番茄生产中最为严重,对我国番茄产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关于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的防治多采用应用抗病品种。由于缺乏针对性的防治药剂,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药剂主要使用吗啉胍乙酸铜、南宁霉素、甲壳寡聚糖、芸苔素内酯等物质的单剂或复配制剂,这些药剂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真正的防治效果较差,并且仅上述几种药剂连续、多次施用,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生产上急需开发出新的、具有针对性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的药物组合物,其原料易得、成本较低、防效好且可避免农药残留。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贯众3-5份、川楝子3-5份、甘草1-2份、雄黄1-2份、百部3-5份、红糖10-12份、乌药烯酮0.3-0.5份、复肽核酸0.2-0.3份、菜油甾醇0.1-0.2份以及木香烃内酯0.4-0.5份。

作为优选,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贯众4份、川楝子4份、甘草1.5份、雄黄1.5份、百部4份、红糖11份、乌药烯酮0.4份、复肽核酸0.25份、菜油甾醇0.15份以及木香烃内酯0.45份。

一种上述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分别称取贯众、川楝子、甘草、雄黄、百部和红糖,加入到15重量份的75%乙醇中,浸泡30 d,之后用200目滤纸过滤,滤渣用20重量份水冲洗,滤液与冲洗液混合制成A液。

(2)按重量份数分别称取乌药烯酮,复肽核酸、菜油甾醇,木香烃内酯,各组分分别用3重量份水溶解,之后混合制成B液。

(3)A液和B液按体积比5∶1充分混匀。

本发明制得的药物组合物用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初期,施用方法为:将制得药液加水稀释40倍后叶面喷雾,每亩用量1000m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有效抑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可降低农药施用量,既防病又减少了农药残留。

(2)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为中药物质和无机化学物质相结合,所形成的组合物对环境没有污染风险。

(3)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较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3

基于如上的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各具体组分构成,本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一种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

(1)按表1中所示的质量分别称取贯众、川楝子、甘草、雄黄、百部以及红糖,装入容器中,加入15g 75%乙醇,充分搅拌后,浸泡30 d,之后用200滤纸过滤,滤渣用20g水冲洗,滤液与冲洗液混合制成A液。

(2)按表1中所示的的质量分别称取乌药烯酮、复肽核酸、菜油甾醇和木香烃内酯,各物质分别用3g水溶解,之后混合制成B液。乌药烯酮和复肽核酸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3)A液和B液按体积比5∶1充分混匀,即得。

表1 实施例1~3中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及用量(g)

效果例1

本效果例在室内接种条件下,用于检验实施例1~3所制备的药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

(1)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液制备方法为:取已感染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叶片,剪碎后加入按质量比1∶5加入 pH 7.2的磷酸缓冲液,充分研磨,之后5000rpm离心10分钟,上清用pH 7.2的磷酸缓冲液液稀释20倍,即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液,-80℃下保存。

(2)番茄培养:以金鹏1号番茄品种为材料(购自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2017年8月1日,72孔穴盘育苗,常规苗期管理。

(3)病毒接种:2017年9与12日,番茄秧苗长至4片真叶时,进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接种,接种方法为首先在番茄真叶上撒金刚沙,之后用灭菌纱布擦拭撒有金刚砂的叶片,之后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液用喷壶喷至番茄叶片表面。

(4)药剂防治:2017年9月19日(接种7d后),调查接种植株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生情况,选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初期的植株1200株,分成4组(4个处理),每组300株,3次重复,每个重复100株。分别喷施实施例1药剂、实施例2药剂、实施例3药剂和对照(清水),实施例1药剂、实施例2药剂、实施例3药剂用量均为30ml,稀释40倍,处理4(对照)喷施1200ml清水。

(5)防治效果:喷施药剂14d时,调查各处理植株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表2),由于药剂处理前所有番茄幼苗均已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对照处理在喷施清水14d后,番茄植株发病率为100%,说明清水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没有影响;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喷施实施例1药剂、实施例2药剂、实施例3的处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显著降低,发病率分别降为32%、24%和29%,14d防效分别达到83.6%、88.7%和84.5%,说明施例1药剂、实施例2药剂、实施例3药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表2 室内接种病毒条件下不同药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效

其中,病毒病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

1级:心叶轻微褪绿

3级:1/3以下叶片褪绿,叶片无畸形,植株无明显矮化

5级:1/3 -1/2叶片褪绿,叶片褶皱,植株矮化2/3 -3/4

7级:1/2 -2/3叶片褪绿或变形,植株矮化1/2 -2/3

9级:全株叶片褪绿,叶片褶皱,顶部叶片严重变形,植株矮化至正常植株1/2以下。

发病率、病情指数以及防效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发病率%=发病植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防效%=(对照组病情指数-处理组病情指数)/对照组病情指数*100%。

效果例2

本效果例在田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田块进行,用于检验实施例1~3所制备的药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田间的防治效果,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大河蔬菜试验园区进行,番茄品种为普罗旺斯(购自广东金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8日11日育苗,2017年9月12日定植在日光温室中,2017年10月15日调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率为48%。2017年10月16日,对该温室内番茄幼苗进行药剂防治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60m

结果表明(表3),喷施药剂前,田间番茄植株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率为48%,喷施清水后14d,对照番茄植株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率为56%;与喷时清水对照相比,喷施实施例1药剂、实施例2药剂、实施例3药剂的处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显著降低,发病率分别降为9%、6%和7%,14d防效分别达到88.3%、92.4%和91.3%,说明施例1药剂、实施例2药剂、实施例3药剂对田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表3 田间条件下不同药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效

对比例1~2

分别以上述一种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药物组合(实施例2)中的中药成分和无机成分为试剂,对比各组分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以实施例2组分配的药剂组合和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

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原料及用量如表4所示。制备方法如下:

对比例1:按重量分别称取表4中的贯众,川楝子、甘草、雄黄、百部,红糖,装入容器中,加入15g 75%乙醇,充分搅拌后,浸泡30 d -35d,之后用200目滤纸过滤,滤渣用20g水冲洗,滤液与冲洗液混合制成对比例1药剂。

对比例2:按重量分别称取表4中的乌药烯酮,复肽核酸、菜油甾醇,木香烃内酯,分别用3g水溶解,之后混合制成对比例2药剂。

在人工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下,检验对比例1、对比例2药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效,以实施例2组分配的药剂组合和喷施为对照。番茄品种、植株培养和人工接种方法同实施例2。

表4 对比例1中药物组合的原料及用量(g)

结果表明(表5):单独施用实施例2中的中药成分(对比例1)和无机成分(对比例2),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均没有显著的防效,处理14d时,发病率分别为69%和77%,远远高于二者混合施用的实施例2的发病率(24%)。14d时防效分别为42.5%和30.5%,远远低于二者混合施用的实施例2的防效(88.7%)。

表5 室内接种病毒条件下不同药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效

由此可见,实施例2种的各成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尤其时中药成分和无机成分不能单独施用,单独施用其中一部分成分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效并不理想。

对比例3

以实施例2组分配制的药剂组合为试剂,对比该试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蕨叶病毒病,番茄褪绿病毒病,辣椒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番茄品种为金鹏1号;辣椒品种为冀研20(购自河北省冀蔬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2月25日育苗,秧苗常规管理。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蕨叶病毒病,番茄褪绿病毒病,辣椒花叶病毒的病毒源制备和病毒接种方法同实施例1。

表6 实施例2药剂对不同病毒病的防效

结果表明(表6),喷施实施例2组分配制的药剂组合物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而番茄蕨叶病毒病、番茄褪绿病毒病和辣椒花叶病毒病发病率并没有显著降低,说明实施例2组分配制的药剂组合物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其他种类病毒病作用不太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