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土壤重金属形态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方法

一种基于土壤重金属形态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土壤重金属形态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方法,所述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样品采集处理,确定所分析的重金属元素;提取重金属赋存形态,确定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含量;根据所述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含量,确定重金属暴露浓度;根据所述重金属的暴露浓度,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分析。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土壤重金属形态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方法,其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相结合,可从重金属暴露剂量合理估算的角度降低健康风险模型的不确定性。本发明的风险评估方法的操作方便、评估更科学、评估误差更小,方便人们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预防。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941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1033497.9

  • 申请日2020-09-27

  • 分类号G01N33/24(20060101);G01N1/40(20060101);G01N1/28(20060101);G16H50/30(20180101);

  • 代理机构11577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丁彦峰

  • 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上地六街七号研华科技六层北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8:5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土壤重金属形态 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排放、污水灌溉、大气沉降等重金属污染源,使得土壤中的重金 属含量远远超出安全值,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重金属具 有不易降解、易富集等特征,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不仅对环境存在危害,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危 害,因此,对土壤重金属元素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传统上进行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时通常采用总量,这在多数情况下将可能 导致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过高估计。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Bioaccessibility)是指重金属能被生物吸收或对生 物产生毒性的性状,是衡量重金属元素健康影响和生态影响的关键指标。对环 境中,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是进行其风险管理的前提。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土 壤中重金属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但是模型在应用时,主要集中在对重金属总 含量的评估,缺乏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考虑,从而导致健康风险评估中对重 金属暴露剂量估算的误差,这也造成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来 源。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对于土壤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估 中存在的取样不标准,提取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步骤太简单,评价风险采用重 金属元素总量,使得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估偏离现实情况,导致评估模 型具有很多不确定性,评估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土壤重金属形态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方 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重金属对人体的风险评估不准确,误差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土壤重金属形态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方法,所述评估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样品采集处理,确定所分析的重金属元素;

提取重金属赋存形态,确定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含量;

根据所述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含量,确定重金属暴露浓度;

根据所述重金属的暴露浓度,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分析;

其中,所述重金属赋存形态包括以下四种形态:

F1酸可提取形态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可在水环境条件变化时向 水体迁移并能直接被生物利用;

F2可还原态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当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时,该形 态重金属会释放到水体造成污染;

F3可氧化态为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在氧化条件下向水体释放;

F4残渣态存在于原生矿和次生矿的矿物晶格中,性质稳定,只有通过化 学反应先转化为可溶态才能对生物产生影响;F1、F2和F3称为生物可利用 态;

所述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含量=(F1+F2+F3)/(F1+F2+F3+F4)×100%。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建立健康风险评价分析模型 CDI:

经口摄入途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CDI

所述经口摄入途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CDI

所述皮肤接触途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CDI

所述呼吸吸入途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CDI

式中:CDI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健康风险评价分析模型CDI进行健康风 险评价计算方法为:

CR=CDI×SF

TCR=∑CR

HI=∑HQ

其中,CR表示致癌风险;TCR表示总致癌风险;SF表示斜率因子,(kg· d)/mg;HQ表示风险度,即非致癌风险;HI表示风险指数,即总非致癌风险; RfD表示参考剂量,mg/(kg·d)。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的采集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为:

称取0.05g土壤样品,依次加入3ml硝酸,3ml氢氟酸,1ml高氯酸, 置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放在电热板上于180°消解,直至烧杯内剩余液体体 积小于0.5ml,液体呈透明或者浅黄绿透明色,同时烧杯底部无任何残余样品 时,样品消解完成;并测定分析铜、铅、锌、镉、铬、镍、汞、砷8种重金属 元素。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含量,采用重金属 连续提取分析法测定。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金属连续提取分析法采用20个样品。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金属暴露浓度的计算过程为:

根据重金属形态分布,求得各点位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含量占比;

以20个样品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含量占比的平均值作为重金属生物可利 用态系数,所述系数乘以各点位重金属含量浓度值,得各点位重金属暴露浓度。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金属元素为As、Cd、Cr、Cu、Ni、Pb、 Zn、Hg。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土壤重金属形态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方法,其将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相结合,可从重金属暴露剂 量合理估算的角度降低健康风险模型的不确定性,也为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相关 的标准和法规的指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发明的风险评估方法的操作方便、评 估更科学、评估误差更小,方便人们对土壤中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预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 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 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中砷BCR形态分布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中镉BCR形态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中铬BCR形态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中铜BCR形态分布;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中镍BCR形态分布;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中铅BCR形态分布;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中锌BCR形态分布;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中汞BCR形态分布;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金属元素Cr总致癌风险对比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金属元素总非致癌风险对比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元素总致癌风险平均值对比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元素总非致癌风险平均值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 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样品采集及金属赋存形态的提取

本实施例研究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某矿区,总面积8.7918km

具体步骤如下:称取0.05g土壤样品,依次加入3ml硝酸,3ml氢氟酸, 1ml高氯酸,置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放在电热板上于180°消解,直至烧杯 内剩余液体体积小于0.5ml,液体呈透明或者浅黄绿透明色,同时烧杯底部无 任何残余样品时,样品消解完成,主要测试铜、铅、锌、镉、铬、镍、汞、砷 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测试重金属元素残渣态及生物可利用态含量,在矿区内 采集20个样品,进行重金属连续提取分析,测试重金属赋存形态。

土壤样品放置实验室无尘通风环境下自然风干,将样品放置于有机玻璃板 上,用有机玻璃棒压碎土样,除去土壤中混杂的砖瓦石块、根茎植物、石灰结 核等,并采用四分法取出适量样品(10g)过10目(孔径2mm)筛。将过10 目筛的土壤样品用玛瑙研钵充分研磨并过200目筛,装入聚乙烯自封袋中密封 保存。

通过重金属连续提取法提取,将重金属赋存形态分为4个形态:F1酸可 提取态、F2可还原态、F3可氧化态和F4残渣态。F1态主要为可交换态和碳 酸盐结合态,可在水环境条件变化(如pH下降)时向水体迁移并能直接被生 物利用,危害较大;F2态主要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当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 降低时,该形态重金属会释放到水体造成污染;F3态主要为有机物和硫化物 结合态,相对稳定,在较强的氧化条件下向水体释放;F4态主要存在于原生 矿和次生矿的矿物晶格中,性质较稳定,几乎不能被生物所利用,只有通过化 学反应先转化为可溶态才能对生物产生影响。根据形态特征,将前3态(F1、 F2和F3)称为生物可利用态。

通过对20个样品进行连续提取分析,矿区8种土壤重金属BCR四种形态 分布见图1-图8。

根据重金属形态分布,求得各点位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含量占比;以20 个样品含量占比平均值作为矿区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系数,As、Cd、Cr、Cu、 Ni、Pb、Zn、Hg 8种重金属元素生物可利用态系数分别为0.0045、0.0481、 0.2229、0.0861、0.1148、0.1598、0.1127、0.3307;各元素该系数乘以各点位 重金属含量浓度值(以最大值为准),得出各点位健康风险评价暴露浓度,As、 Cd、Cr、Cu、Ni、Pb、Zn、Hg 8种重金属元素暴露浓度最大值分别为47.657 mg/kg、8.392mg/kg、72.685mg/kg、456.081mg/kg、28.290mg/kg、1972.905 mg/kg、681.018mg/kg、1.883mg/kg。

实施例2、基于土壤重金属形态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

本实施例采用EPA推荐的“四步法”评估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 的风险。暴露途径选取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三种暴露途径。不同类 型污染物通过土壤-人体后所引起的健康风险模型健康风险评价包括致癌物所 引致健康危害的模型和非致癌物质所致健康危害的风险模型。在实验室实验的 基础上,得到重金属的浓度指标,利用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占比,得出重金属元 素的可利用态含量,并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CDI,进行定量评价。

各暴露途径CDI计算模型如下:

(1)因直接经口摄入土壤而摄入的污染物量CD

(2)因皮肤接触土壤而摄入的污染物量CDId(mg/kg*d)按下式计算:

(3)因呼吸吸入土壤而摄入的污染物量CDI

式中:CD

结合USEPA(2008)标准及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以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 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9)中的相关参数推荐值,本次评估暴露参数 见表1所示,土壤健康风险评价参数值。

表1

健康风险评价中,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CR=CDI×SF

TCR=∑CR

HI=∑dQ

式中:CR表示致癌风险;TCR表示总致癌风险;SF表示斜率因子, (kg·d)/mg,如表2所示,致癌类各重金属的斜率因子(SF);HQ表示风险度 (非致癌风险);HI表示风险指数(总非致癌风险);RfD表示参考剂量, mg/(kg·d),如表3所示,非致癌类各重金属的参考剂量(RfD)。

表2

表3

考虑一定经济、社会、自然、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后,以1×10

本实施例以各元素生物可利用态含量作为各点暴露浓度,代入健康风险评 价模型中,求得各暴露途径下的风险值;各暴露途径风险值求和即为总的风险 值。各暴露途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见表4-表6。表4为经口摄入途径健康风险 评价结果,表5为皮肤接触途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6为呼吸吸入途径健康 风险评价结果。

表4

由表4可知,经口摄入途径下,致癌风险均可接受;成人非致癌风险可接 受,儿童Pb、As最大值不可接受,其余可接受。

表5

由表5可知,皮肤接触途径下,成人及儿童致癌风险最大值不可接受,其 余可接受;成人非致癌风险可接受,儿童Pb、Cr、Cd最大值不可接受,其余 可接受。

表6

由表6可知,呼吸吸入途径下,致癌风险及非致癌风险均可接受。各元素 的总致癌风险及总非致癌风险结果如表7所示,矿区重金属元素总健康风险评 价结果。

表7

由表7分析可知,致癌风险,对于成人:As的致癌风险范围为: 4.13E-08~6.47E-05,Cr的致癌风险范围为:1.39E-06~3.99E-04,Ni的致癌风 险范围为:1.53E-12~8.22E-10,Cd的致癌风险范围为:9.53E-14~9.14E-10; 只有Cr元素最大值超出可接受范围,其他元素均处在可接受范围,说明部分 Cr元素会对成人造成潜在的致癌风险,其他元素安全。对于儿童:As的致癌 风险范围为:5.77E-08~9.03E-05,Cr的致癌风险范围为:1.53E-06~4.38E-04, Ni的致癌风险范围为:5.83E-13~3.14E-10,Cd的致癌风险范围为: 3.64E-14~3.49E-10;Cr元素的致癌风险平均值超出了可接受范围,其他元素 均处在可接受范围,说明大部分Cr元素会对儿童造成潜在的致癌风险,其他 元素安全。元素Cr成人及儿童总致癌风险对比见图9。

非致癌风险,对于成人:非致癌风险范围分别为:Cu(1.62E-05~2.48E-02), Pb(9.13E-04~1.22E+00),Zn(1.30E-05~1.05E-02),Ni(4.48E-05~2.41E-02),Cd(2.30E-05~2.21E-01),Cr(2.22E-03~6.38E-01),As(2.21E-04~3.45E-01),Hg (1.09E-04~6.52E-02);除Pb外,其他7种土壤重金属的最大非致癌风险范围 均小于1,处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对成人人体造成潜在的非致癌危害;Pb 元素的平均非致癌风险小于1,最大非致癌风险大于1,说明部分Pb元素会对 成人造成潜在的非致癌风险。对于儿童,非致癌风险范围分别为:Cu (1.13E-04~1.73E-01),Pb(6.37E-03~8.54E+00),Zn(7.93E-05~6.45E-02),Ni(2.49E-04~1.34E-01),Cd(1.26E-04~1.21E+00),Cr(1.22E-02~3.55E+00), As(1.54E-03~2.41E+00),Hg(6.22E-04~3.71E-01);Cu、Zn、Ni、Hg的最 大非致癌风险范围均小于1,处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对儿童人体造成潜在的 非致癌危害;Pb、Cd、Cr、As的平均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最大非致癌风险 大于1,说明部分Pb、Cd、Cr、As元素会对儿童造成潜在的非致癌风险。各 元素成人及儿童总非致癌风险对比见图10。

对于各元素风险平均值:致癌风险:成人:Cr>As>Ni>Cd,儿童: Cr>As>Ni>Cd,各元素总致癌风险平均值对比见图11;非致癌风险:成人: Cr>As>Pb>Hg>Ni>Cd>Cu>Zn,儿童:Cr>As>Pb>Hg>Ni>Cu>Cd>Zn,各元素 总非致癌风险平均值对比见图12。

本发明实施例以矿区表层土壤BCR连续提取分析结果发现,8种重金属 元素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具有较低的生物迁移性和可利用性。重金属元素Cr 对成人及儿童分元素只对儿童存在一定的潜在非致癌危害,对成人不造成非致 癌危害。本实施例的评估方法对于高残渣态地区,在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时以生 物可利用态含量作为暴露浓度更为合理。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 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 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 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