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装备体系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一种装备体系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备体系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避免了评估结果受后勤人员主观影响较大,并且如果后勤人员的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得到的能力评估结果准确性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评估的准确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962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1087125.4

  • 申请日2020-10-12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G06F17/18(20060101);G06Q50/06(20120101);

  • 代理机构11291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迪

  • 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十号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8:5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备体系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备体系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装备体系后勤保障包括油料保障、弹药保障和卫勤保障等类别,目前针对每种保障类别,都是后勤人员通过经验来估算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并根据后勤保障系统中油料运输装备、弹药运输装备和卫勤保障装备的性能参数,来估计各类后勤保障的保障能力。

现有技术的装备体系后勤保障能力评估,依靠后勤人员的经验来完成,评估结果受后勤人员主观影响较大,并且如果后勤人员的经验不够丰富,得到的能力评估结果参考价值也较小。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准确进行后勤保障能力评估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备体系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以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备体系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

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

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

进一步地,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油料保障,所述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包括:

根据武器装备的数量、武器装备的油箱容积、武器装备的燃油基数和采集的剩余油量,确定作战所需的油料消耗量;

根据运油装备的数量、运油装备的油箱容积、油囊的数量和油囊的油箱容积,确定油料提供量;

所述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油料提供量和所述油料消耗量的比值,确定油料供给能力评估参数。

进一步地,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油料保障,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武器装备的开始受油时间和结束受油时间,确定每个武器装备的受油时长;

确定所有武器装备的受油时长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平均值和预设的受油时长的比值,确定油料加注评估参数;

根据所述油料加注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油料加注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油料加注保障能力。

进一步地,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弹药保障,所述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包括:

针对每种弹药,确定每个采样点该种弹药的消耗量,并确定所有采样点下该种弹药的总消耗量;根据弹药运输装备的数量和弹药运输装备携带该种弹药的数量,确定该种弹药提供量;

所述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包括:

针对每种弹药,根据该种弹药提供量和该种弹药的总消耗量的比值,确定该种弹药保障能力评估参数。

进一步地,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卫勤保障,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采样点的新增轻伤人员数量和治愈出院轻伤人员数量,确定所有采样点下轻伤人员总数量,根据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述轻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

根据所述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轻伤人员救治能力。

进一步地,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卫勤保障,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采样点的新增重伤人员数量和治愈出院重伤人员数量,确定所有采样点下重伤人员总数量,根据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述重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

根据所述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重伤人员救治能力。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备体系后勤保障能力评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

进一步地,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油料保障,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武器装备的数量、武器装备的油箱容积、武器装备的燃油基数和采集的剩余油量,确定作战所需的油料消耗量;根据运油装备的数量、运油装备的油箱容积、油囊的数量和油囊的油箱容积,确定油料提供量;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油料提供量和所述油料消耗量的比值,确定油料供给能力评估参数。

进一步地,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油料保障,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武器装备的开始受油时间和结束受油时间,确定每个武器装备的受油时长;确定所有武器装备的受油时长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平均值和预设的受油时长的比值,确定油料加注评估参数;根据所述油料加注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油料加注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油料加注保障能力。

进一步地,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弹药保障,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种弹药,确定每个采样点该种弹药的消耗量,并确定所有采样点下该种弹药的总消耗量;根据弹药运输装备的数量和弹药运输装备携带该种弹药的数量,确定该种弹药提供量;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种弹药,根据该种弹药提供量和该种弹药的总消耗量的比值,确定该种弹药保障能力评估参数。

进一步地,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卫勤保障,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采样点的新增轻伤人员数量和治愈出院轻伤人员数量,确定所有采样点下轻伤人员总数量,根据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述轻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根据所述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轻伤人员救治能力。

进一步地,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卫勤保障,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采样点的新增重伤人员数量和治愈出院重伤人员数量,确定所有采样点下重伤人员总数量,根据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述重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根据所述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重伤人员救治能力。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备体系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

上述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进而根据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然后再将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进行比较,确定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相较于依靠后勤人员的经验来进行后勤保障能力评估的方案,避免了评估结果受后勤人员主观影响较大,并且如果后勤人员的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得到的能力评估结果准确性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评估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备体系后勤保障能力评估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1: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

S102: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

S103: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PC、平板电脑等设备,也可以是服务器。

在每次仿真实验中,电子设备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其中,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包括油料保障和弹药保障等。以油料保障为例,电子设备可以根据仿真实验中武器装备的数量和每个武器装备的油料消耗量等确定出油料消耗量。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后勤保障系统中运油装备的数量和每个运油装备的油箱容积等确定出油料提供量。以弹药保障为例,针对每种弹药,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该种弹药的消耗量,根据弹药运输装备的携带该种弹药的数量,确定该种弹药提供量。

电子设备确定出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之后,可以将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与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的比值确定为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

电子设备保存有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并且每个参数阈值范围对应有后勤保障能力。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所属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然后将该参数阈值范围对应的后勤保障能力,确定为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进而根据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然后再将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进行比较,确定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相较于依靠后勤人员的经验来进行后勤保障能力评估的方案,避免了评估结果受后勤人员主观影响较大,并且如果后勤人员的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得到的能力评估结果准确性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评估的准确性。

实施例2:

为了使油料保障能力评估更准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油料保障,所述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包括:

根据武器装备的数量、武器装备的油箱容积、武器装备的燃油基数和采集的剩余油量,确定作战所需的油料消耗量;

根据运油装备的数量、运油装备的油箱容积、油囊的数量和油囊的油箱容积,确定油料提供量;

所述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油料提供量和所述油料消耗量的比值,确定油料供给能力评估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每个武器装备,确定该武器装备的油箱容积和燃油基数的乘积,然后将该乘积和采集的剩余油量的差值确定为该武器装备的油料消耗量,然后将每个武器装备的油料消耗量求和,得到作战所需的油料消耗量。在确定油料提供量时,可以确定运油装备的数量和运油装备的油箱容积的乘积,以及油囊的数量和油囊的油箱容积的乘积,将这两个乘积求和得到油料提供量。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武器装备的数量为N辆,第i辆装备的油箱容积为W

设置运油装备的种类为G种,第i种运油装备的油箱容积为Q

根据本次作战油料提供量D与作战所需的油料消耗量

根据油料供给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油料供给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油料供给保障能力,例如可以是:

当C

当1≤C

当C

实施例3:

油料保障还包括油料加注保障,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油料保障,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武器装备的开始受油时间和结束受油时间,确定每个武器装备的受油时长;

确定所有武器装备的受油时长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平均值和预设的受油时长的比值,确定油料加注评估参数;

根据所述油料加注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油料加注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油料加注保障能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仿真实验次数为M次,采集所有武器装备开始受油时间T

电子设备保存有预设的受油时长Z,例如预设的受油时长Z为2小时,Z 表示所有武器装备的油料加注时间不应超过Z小时。确定油料加注评估参数

根据所述油料加注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油料加注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油料加注保障能力,例如可以是:

当U<1时,油料加注时间能够满足作战需求,其油料加注能力为“合格”;

当U≥1时,油料加注时间过长,不能满足作战需求,其油料加注能力为“不合格”。

实施例4:

为了使弹药保障能力评估更准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弹药保障,所述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包括:

针对每种弹药,确定每个采样点该种弹药的消耗量,并确定所有采样点下该种弹药的总消耗量;根据弹药运输装备的数量和弹药运输装备携带该种弹药的数量,确定该种弹药提供量;

所述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包括:

针对每种弹药,根据该种弹药提供量和该种弹药的总消耗量的比值,确定该种弹药保障能力评估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每种弹药,可以将每个采样点该种弹药的消耗量的和,确定为所有采样点下该种弹药的总消耗量。可以将弹药运输装备的数量和弹药运输装备携带该种弹药的数量的乘积,确定为该种弹药提供量。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武器装备的数量为N辆,仿真实验次数为M次,采样时间间隔为t,总采样点数为A。第i种武器装备第j种弹药的携带数量为O

第j种弹药提供量F

根据本次作战第j种弹药提供量F

根据弹药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弹药保障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弹药保障能力,例如可以是:

当C

当1≤C

当C

实施例5:

为了使卫勤保障能力评估更准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卫勤保障,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采样点的新增轻伤人员数量和治愈出院轻伤人员数量,确定所有采样点下轻伤人员总数量,根据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述轻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

根据所述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轻伤人员救治能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每个采样点的新增轻伤人员数量和治愈出院轻伤人员数量确定每个采样点的轻伤人员数量,然后将每个采样点的轻伤人员数量的和确定为所有采样点下轻伤人员总数量。电子设备中保存有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数量,将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有采样点下轻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仿真实验次数为M次,采样时间间隔为t,总采样点数为A。同一时刻,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数量为I

采集第m次仿真过程中第a采样点新增轻伤人员数量I

根据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述轻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C

根据所述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轻伤人员救治能力。例如可以是:

当minC

当1.5>minC

当minC

实施例6:

为了使卫勤保障能力评估更准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卫勤保障,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采样点的新增重伤人员数量和治愈出院重伤人员数量,确定所有采样点下重伤人员总数量,根据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述重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

根据所述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重伤人员救治能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每个采样点的新增重伤人员数量和治愈出院重伤人员数量确定每个采样点的重伤人员数量,然后将每个采样点的重伤人员数量的和确定为所有采样点下重伤人员总数量。电子设备中保存有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数量,将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有采样点下重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为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仿真实验次数为M次,采样时间间隔为t,总采样点数为A。同一时刻,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数量为J

采集第m次仿真过程中第a采样点新增重伤人员数量J

根据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述重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C

根据所述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重伤人员救治能力。例如可以是:

当minC

当1.5>minC

当minC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初始设置:武器装备的数量为12辆。所有武器装备的油料加注时间不应超2小时。

数据获取可以通过仿真实验获得,设定仿真实验次数为3次,采样时间间隔为8小时,总采样点数9个。

2、油料保障能力评估:

武器装备的数量、油箱容积、燃油基数如表1所示。

表1装备信息统计表

(1)油料提供量计算

运油装备的种类为2种,第1种运油装备的油箱容积为3000升、数量为2 辆,第2种运油装备的油箱容积为2500升、数量为2辆;油囊的种类为2种,第1种油囊的油箱容积为150升、数量为20个,第2种油囊容积为60升、数量为20个。本次作战油料提供量D:

(2)数据采集

仿真过程中各装备剩余油量采集数据如表2-1和2-2所示:

表2-1各装备剩余油量数据

表2-2各装备剩余油量数据

表3各装备平均剩余油量

仿真实验过程中所有武器装备受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如表4所示:

表4所有装备受油时间采集表

计算所有装备平均受油时间:

(3)油料消耗量计算

计算各采样点不同武器装备油料消耗量及总的油料消耗量,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各采样点不同武器装备油料消耗量及总油料消耗量

(4)油料保障能力评估

1)油料供给能力评估

计算总油料供给能力评估因子C

此时1≤C

2)油料加注能力评估

计算油料加注能力评估因子U:

此时U<1,说明油料加注时间能够满足作战需求,其油料加注能力为“合格”;

3、弹药保障能力评估

武器装备的数量、所需弹药的种类、弹药基数如表6所示:

表6武器装备弹药信息表

(1)弹药提供量计算

各武器装备所需武器弹药基数如表7所示:

表7武器装备弹药基数

计算各类弹药提供量如表8所示:

表8武器装备弹药总数

(2)数据采集

仿真实验过程中,各武器装备总弹药消耗量如表9所示:

表9作战中各武器装备总弹药消耗数据采集表

计算所有类型弹药作战中平均弹药消耗量及总消耗量如表10所示:

表10作战中各型弹药平均消耗量及总弹药消耗数据采集表

(3)弹药保障能力评估

计算各类弹药保障能力评估因子,计算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弹药保障能力评估因子

由表11可知:XXX弹弹药保障能力为“合格”;YYY弹、ZZZ弹、HHH 弹弹药量不能满足作战需求,保障能力为“不合格”;枪弹虽能满足作战需求,但其携带的弹药远远超过实际需求量,会造成后勤保障资源浪费,因此枪弹弹药保障能力为“不合格”。

3、卫勤保障能力评估

(1)卫生所伤员救治能力

同一时刻,设置轻伤员总救治能力为80人、重伤员总的救治能力为25人。

(2)数据采集

仿真实验过程中各采样点新增轻伤员数、新增重伤员数、治愈轻伤员数、治愈重伤员数如表12所示:

表12作战过程中新增、治愈轻重伤员数量统计表

计算作战过程中平均新增、治愈轻重伤员数量如表13所示:

表13作战过程中新增、治愈轻重伤员数量统计表

计算作战过程中第i采样点时刻轻、重伤员总数量如表14所示:

表14各时刻轻、重伤员总数量统计表

(3)卫勤保障能力评估

计算轻重伤员救治能力评估因子,如表15所示:

表15各时刻轻、重伤员救治能力评估因子统计表

由表15可知,C

通过上述方法可知,油料供给能力、油料加注能力能够满足作战需求,因此油料保障能力为“合格”;XXX弹弹药保障能力为“合格”;枪弹、YYY 弹、ZZZ弹、HHH弹弹药量不能满足作战需求,保障能力为“不合格”;建议减少枪弹运输数量,增加YYY弹、ZZZ弹、HHH弹弹药运输数量;轻、重伤员救治能力均不能满足卫勤保障需求,建议增加伤员救治,并采用相同的方法再次进行仿真、评估,以得到最优的弹药保障方案和卫勤保障方案。

实施例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备体系后勤保障能力评估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21,用于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

第二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

第三确定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

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油料保障,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1,具体用于根据武器装备的数量、武器装备的油箱容积、武器装备的燃油基数和采集的剩余油量,确定作战所需的油料消耗量;根据运油装备的数量、运油装备的油箱容积、油囊的数量和油囊的油箱容积,确定油料提供量;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油料提供量和所述油料消耗量的比值,确定油料供给能力评估参数。

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油料保障,所述第三确定模块23,还用于根据每个武器装备的开始受油时间和结束受油时间,确定每个武器装备的受油时长;确定所有武器装备的受油时长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平均值和预设的受油时长的比值,确定油料加注评估参数;根据所述油料加注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油料加注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油料加注保障能力。

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弹药保障,第一确定模块21,具体用于针对每种弹药,确定每个采样点该种弹药的消耗量,并确定所有采样点下该种弹药的总消耗量;根据弹药运输装备的数量和弹药运输装备携带该种弹药的数量,确定该种弹药提供量;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2,具体用于针对每种弹药,根据该种弹药提供量和该种弹药的总消耗量的比值,确定该种弹药保障能力评估参数。

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卫勤保障,所述第三确定模块23,还用于根据每个采样点的新增轻伤人员数量和治愈出院轻伤人员数量,确定所有采样点下轻伤人员总数量,根据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述轻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根据所述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轻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轻伤人员救治能力。

若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为卫勤保障,所述第三确定模块23,还用于根据每个采样点的新增重伤人员数量和治愈出院重伤人员数量,确定所有采样点下重伤人员总数量,根据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数量和所述重伤人员总数量的比值,确定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根据所述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重伤人员救治能力评估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重伤人员救治能力。

实施例8: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 3所示,包括:处理器301、通信接口302、存储器303和通信总线304,其中,处理器301,通信接口302,存储器303通过通信总线3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303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301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301执行如下步骤:

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

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

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由于上述电子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方法相似,因此上述电子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桌面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网络侧设备等。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302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陈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进而根据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然后再将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进行比较,确定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相较于依靠后勤人员的经验来进行后勤保障能力评估的方案,避免了评估结果受后勤人员主观影响较大,并且如果后勤人员的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得到的能力评估结果准确性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评估的准确性。

实施例9: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

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

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由于处理器在执行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方法相似,因此处理器在执行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如 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 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根据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预设的每种后勤保障类别,确定装备体系中所述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进而根据后勤保障类别作战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和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能源提供量,确定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然后再将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参数和预设的所述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参数阈值范围进行比较,确定后勤保障类别的后勤保障能力。相较于依靠后勤人员的经验来进行后勤保障能力评估的方案,避免了评估结果受后勤人员主观影响较大,并且如果后勤人员的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得到的能力评估结果准确性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评估的准确性。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 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