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一种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槽、处理箱、加药机构、清水槽、沉淀槽、静置槽;该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将絮凝剂溶解成溶液后处理污水,使得较直接加入絮凝剂相比在污水中分散的更加充分,絮凝效果更好,通过在一级絮凝室、二级絮凝室中、静置槽进行三次絮凝处理,使得污水处理效果好,在一级絮凝室、二级絮凝室中絮凝时,得到的絮凝物沉淀均通过第三输送泵分别经过沉淀出口一、沉淀出口二抽出并输送至沉淀槽中,减少沉淀物的同时降低液位,使得污水在一级絮凝室、二级絮凝室有着足够的时间进行静置分离,使得进入下一步的污水中的杂质以及絮凝物少,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085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清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56505.3

  • 发明设计人 吴春生;

    申请日2020-11-26

  • 分类号C02F1/52(20060101);

  • 代理机构34160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俊晓

  •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凤工业区梅冲湖路凤巢智造产业园A15栋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2:0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多用于规模小、水质水量波动大、项目分布分散且偏僻以及运行管理能力弱的项目,传统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普遍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污泥产量大、运行成本高,装置分散、占地大、安装复杂,自动化程度不高、操作维护工作量大且要求高等问题,与乡镇生活污水的特性并不能有效适应。

因此,如何改善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普遍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污泥产量大、占地大、自动化程度不高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向若干个加药罐的内腔中均加入絮凝剂,通过清水管向加药罐中加入清水,启动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运转带动搅拌桨转动将絮凝剂溶解于清水中,得到絮凝溶液,启动药液输送泵,药液输送泵运转将絮凝溶液输送至加药管和静置槽中,加药管中的絮凝溶液从分流药管加入到二级絮凝室中,在向加药管输送的过程中,部分絮凝溶液从三通管的加药支管加入到一级絮凝室中,污水泵入污水槽中储存后,启动第一输送泵,第一输送泵运转将污水输送至一级絮凝室中,絮凝溶液将污水中的杂质絮凝形成絮凝物沉淀,污水的液位达到连通管后从连通管进入二级絮凝室中,污水在二级絮凝室中进行第二次絮凝沉淀后经过导流管进入静置槽,污水在静置槽中进行第三次絮凝沉淀并静置,最后上层清液通过第二输送泵输送至清水槽中储存,完成污水处理过程,解决了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普遍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污泥产量大、占地大、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槽、处理箱、加药机构、清水槽、沉淀槽、安装板、第一输送泵、二级絮凝室、一级絮凝室、第二输送泵、第三输送泵、静置槽,所述污水槽的一侧设置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一侧设置有加药机构,所述处理箱远离污水槽的一侧并排设置有清水槽和沉淀槽,所述处理箱远离加药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静置槽;

所述处理箱的内腔中安装有分隔板,所述处理箱的内壁与分隔板之间组合形成一级絮凝室和二级絮凝室,所述分隔板的一侧顶部安装有连通管,所述一级絮凝室和二级絮凝室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处理箱在静置槽的正下方安装有导流管,所述静置槽的一侧顶部开设有上清液出口,所述上清液出口通过管道连通至第二输送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输送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至清水槽的顶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处理箱的内腔底部接近清水槽、沉淀槽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清水槽、沉淀槽一侧的高度,所述一级絮凝室的底部开设有沉淀出口一,所述二级絮凝室的底部开设有沉淀出口二,所述沉淀出口一、沉淀出口二均通过管道连通至第三输送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三输送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至沉淀槽的顶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槽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通至污水槽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输送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至一级絮凝室的顶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药机构包括支撑架、加药罐、搅拌电机、药液输送泵、药液输送管、搅拌桨、加药管、分流药管、三通管、清水管,所述支撑架的内腔中并排设置有若干个加药罐,若干个所述加药罐的一侧顶部均通过管道连通至清水管,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并排安装有若干个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搅拌桨,若干个所述搅拌桨分别位于若干个加药罐的内腔中,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并排设置有若干个药液输送泵,若干个所述药液输送泵的输入端均通过管道分别连通至若干个加药罐的一侧底部,其中一个所述药液输送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至静置槽的顶端,余下的所述药液输送泵的输出端上安装有药液输送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若干个所述药液输送管远离药液输送泵的一端均连通至加药管的顶部,所述加药管安装在分隔板的一侧上且位于二级絮凝室的内腔中,所述加药管的底部等距安装有若干个分流药管,若干个所述药液输送管上均安装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底部设置有加药支管,所述加药支管位于一级絮凝室的顶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该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向若干个加药罐的内腔中均加入絮凝剂,通过清水管向加药罐中加入清水,启动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运转带动搅拌桨转动将絮凝剂溶解于清水中,得到絮凝溶液;

步骤二:启动药液输送泵,药液输送泵运转将絮凝溶液输送至加药管和静置槽中,加药管中的絮凝溶液从分流药管加入到二级絮凝室中,在向加药管输送的过程中,部分絮凝溶液从三通管的加药支管加入到一级絮凝室中;

步骤三:污水泵入污水槽中储存后,启动第一输送泵,第一输送泵运转将污水输送至一级絮凝室中,絮凝溶液将污水中的杂质絮凝形成絮凝物沉淀,污水的液位达到连通管后从连通管进入二级絮凝室中,污水在二级絮凝室中进行第二次絮凝沉淀后经过导流管进入静置槽,污水在静置槽中进行第三次絮凝沉淀并静置,最后上层清液通过第二输送泵输送至清水槽中储存,完成污水处理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向若干个加药罐的内腔中均加入絮凝剂,通过清水管向加药罐中加入清水,启动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运转带动搅拌桨转动将絮凝剂溶解于清水中,得到絮凝溶液,启动药液输送泵,药液输送泵运转将絮凝溶液输送至加药管和静置槽中,加药管中的絮凝溶液从分流药管加入到二级絮凝室中,在向加药管输送的过程中,部分絮凝溶液从三通管的加药支管加入到一级絮凝室中,污水泵入污水槽中储存后,启动第一输送泵,第一输送泵运转将污水输送至一级絮凝室中,絮凝溶液将污水中的杂质絮凝形成絮凝物沉淀,污水的液位达到连通管后从连通管进入二级絮凝室中,污水在二级絮凝室中进行第二次絮凝沉淀后经过导流管进入静置槽,污水在静置槽中进行第三次絮凝沉淀并静置,最后上层清液通过第二输送泵输送至清水槽中储存,完成污水处理过程;

该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将絮凝剂溶解成溶液后处理污水,使得较直接加入絮凝剂相比在污水中分散的更加充分,絮凝效果更好,通过在一级絮凝室、二级絮凝室中、静置槽进行三次絮凝处理,使得污水处理效果好,在一级絮凝室、二级絮凝室中絮凝时,得到的絮凝物沉淀均通过第三输送泵分别经过沉淀出口一、沉淀出口二抽出并输送至沉淀槽中,减少沉淀物的同时降低液位,使得污水在一级絮凝室、二级絮凝室有着足够的时间进行静置分离,使得进入下一步的污水中的杂质以及絮凝物少,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立体图一;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立体图二;

图3是本发明中处理箱、静置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加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搅拌电机、搅拌桨的连接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药液输送管、加药管、分流药管的连接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01、污水槽;102、处理箱;103、加药机构;104、清水槽;105、沉淀槽;106、安装板;107、第一输送泵;108、二级絮凝室;109、一级絮凝室;110、第二输送泵;111、第三输送泵;112、静置槽;113、导流管;114、沉淀出口二;115、沉淀出口一;116、上清液出口;117、支撑架;118、加药罐;119、搅拌电机;120、药液输送泵;121、药液输送管;122、搅拌桨;123、加药管;124、分流药管;125、三通管;126、清水管;127、加药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槽101、处理箱102、加药机构103、清水槽104、沉淀槽105、安装板106、第一输送泵107、二级絮凝室108、一级絮凝室109、第二输送泵110、第三输送泵111、静置槽112,所述污水槽101的一侧设置有处理箱102,所述处理箱102的一侧设置有加药机构103,所述处理箱102远离污水槽101的一侧并排设置有清水槽104和沉淀槽105,所述处理箱102远离加药机构103的一侧设置有静置槽112;

所述处理箱102的内腔中安装有分隔板,所述处理箱102的内壁与分隔板之间组合形成一级絮凝室109和二级絮凝室108,所述分隔板的一侧顶部安装有连通管,所述一级絮凝室109和二级絮凝室108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

所述处理箱102在静置槽112的正下方安装有导流管113,所述静置槽112的一侧顶部开设有上清液出口116,所述上清液出口116通过管道连通至第二输送泵110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输送泵110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至清水槽104的顶部;

所述处理箱102的内腔底部接近清水槽104、沉淀槽105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清水槽104、沉淀槽105一侧的高度,所述一级絮凝室109的底部开设有沉淀出口一115,所述二级絮凝室108的底部开设有沉淀出口二114,所述沉淀出口一115、沉淀出口二114均通过管道连通至第三输送泵111的输入端,所述第三输送泵11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至沉淀槽105的顶部;

所述污水槽101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板106,所述安装板106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输送泵107,所述第一输送泵107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通至污水槽101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输送泵107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至一级絮凝室109的顶部;

所述加药机构103包括支撑架117、加药罐118、搅拌电机119、药液输送泵120、药液输送管121、搅拌桨122、加药管123、分流药管124、三通管125、清水管126,所述支撑架117的内腔中并排设置有若干个加药罐118,若干个所述加药罐118的一侧顶部均通过管道连通至清水管126,所述支撑架117的顶部并排安装有若干个搅拌电机119,所述搅拌电机119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搅拌桨122,若干个所述搅拌桨122分别位于若干个加药罐118的内腔中,所述支撑架117的一侧并排设置有若干个药液输送泵120,若干个所述药液输送泵120的输入端均通过管道分别连通至若干个加药罐118的一侧底部,其中一个所述药液输送泵120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至静置槽112的顶端,余下的所述药液输送泵120的输出端上安装有药液输送管121;

若干个所述药液输送管121远离药液输送泵120的一端均连通至加药管123的顶部,所述加药管123安装在分隔板的一侧上且位于二级絮凝室108的内腔中,所述加药管123的底部等距安装有若干个分流药管124,若干个所述药液输送管121上均安装有三通管125,所述三通管125的底部设置有加药支管127,所述加药支管127位于一级絮凝室109的顶部。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向若干个加药罐118的内腔中均加入絮凝剂,通过清水管126向加药罐118中加入清水,启动搅拌电机119,搅拌电机119运转带动搅拌桨122转动将絮凝剂溶解于清水中,得到絮凝溶液;

步骤二:启动药液输送泵120,药液输送泵120运转将絮凝溶液输送至加药管123和静置槽112中,加药管123中的絮凝溶液从分流药管124加入到二级絮凝室108中,在向加药管123输送的过程中,部分絮凝溶液从三通管125的加药支管127加入到一级絮凝室109中;

步骤三:污水泵入污水槽101中储存后,启动第一输送泵107,第一输送泵107运转将污水输送至一级絮凝室109中,絮凝溶液将污水中的杂质絮凝形成絮凝物沉淀,污水的液位达到连通管后从连通管进入二级絮凝室108中,污水在二级絮凝室108中进行第二次絮凝沉淀后经过导流管113进入静置槽112,污水在静置槽112中进行第三次絮凝沉淀并静置,最后上层清液通过第二输送泵110输送至清水槽104中储存,完成污水处理过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