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专利许可方法、系统、平台及存储介质

一种专利许可方法、系统、平台及存储介质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专利许可方法、系统、平台及存储介质。本发明先获取被许可方终端的多个专利需求信息并基于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其次对专利需求评价信息进行两次融合以得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最后基于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判断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本发明能够对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需求信息以及专利许可交互记录进行意图分析、可信度分析以及信息安全分析,从而确定出反映被许可方终端对于专利许可的真实意图,以避免许可方终端的信息丢失。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885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云莫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32644.4

  • 发明设计人 黄超;王玉华;

    申请日2020-12-31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G06Q50/18(20120101);

  • 代理机构44460 东莞市浩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石岩丽

  • 地址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城门大街2号之二5楼自编B040(仅限办公)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1: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专利许可方法、系统、平台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专利是一项发明创造的首创者所拥有的受保护的独享权益。专利许可是指专利技术所有人或其授权人许可他人在规定期限和地区以规定方式实施其所拥有的专利,并向他人收取使用专利许可费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利可以作为专利权人的一种无形资产。

随着近几年专利申请数量的迅猛增长,存在很多专利许可和被许可需求。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实现专利许可业务的商讨。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存在被许可方假借专利许可业务商讨为由而窃取许可方的相关重要信息,造成许可方的信息丢失。

发明内容

为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利许可方法、系统、平台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专利许可方法,应用于专利许可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被许可方终端的n个专利需求信息;其中,一个专利需求信息包括一种业务类别下的被需求专利领域信息和许可费用信息,n为正整数;

基于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

将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与预设信息检测记录中的设定评价信息进行第一次融合,生成第一目标评价信息;

从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的需求意图列表,采样获取许可需求意图信息;

获取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

基于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融合,生成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判断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与预设信息检测记录中的设定评价信息进行第一次融合,生成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确定第一信息融合权重,所述第一信息融合权重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与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需求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融合权重,对所述预设信息检测记录中的设定评价信息进行第一次融合,生成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融合,生成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

根据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确定第二信息融合权重,所述第二信息融合权重用于确定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一目标评价信息与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需求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融合权重,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融合,生成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二目标评价信息。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融合权重,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融合,生成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包括:

分别提取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对应的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专利需求评价信息对应的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以及所述设定评价信息对应的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提取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对应的第一属性标签集合与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对应的第二属性标签集合之间的第一标签权重匹配队列以及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对应的第二属性标签集合与所述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对应的第三属性标签集合之间的第二标签权重匹配队列;

针对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以所述第一属性标签集合为参考集合按照所述第一标签权重匹配队列对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特征修正得到第四专利许可属性特征;针对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以所述第二属性标签集合为参考集合按照所述第二标签权重匹配队列对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特征修正得到第五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分别将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四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以及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五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相似度比较,得到第一相似度比较结果、第二相似度比较结果、第三相似度比较结果和第四相似度比较结果;

提取所述第一相似度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相似度比较结果之间的第一余弦距离差值以及所述第三相似度比较结果和所述第四相似度比较结果之间的第二余弦距离差值;判断所述第一余弦距离差值和所述第二余弦距离差值是否均处于预先设定的检测区间内;

若所述第一余弦距离差值和所述第二余弦距离差值均处于所述预先设定的检测区间内,则根据所述第一相似度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三相似度比较结果提取针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融合的融合逻辑脚本并按照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对应的融合逻辑脚本对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融合路径的提取以得到融合路径列表;若所述第一余弦距离差值和所述第二余弦距离差值没有均处于所述预先设定的检测区间内,分别确定所述第一余弦距离差值和所述第二余弦距离差值与所述预先设定的检测区间的第一关联度和第二关联度;比较所述第一关联度和所述第二关联度的大小;在所述第一关联度小于所述第二关联度时,根据所述第一相似度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相似度比较结果提取针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融合的融合逻辑脚本并按照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对应的融合逻辑脚本对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融合路径的提取以得到融合路径列表;在所述第一关联度大于所述第二关联度时,根据所述第三相似度比较结果和所述第四相似度比较结果提取针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融合的融合逻辑脚本并按照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对应的融合逻辑脚本对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融合路径的提取以得到融合路径列表;

基于所述融合路径列表对所述第二信息融合权重进行校正,得到第三信息融合权重,并通过所述融合路径列表以及所述第三信息融合权重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融合,得到与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判断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评价指标分布列表以及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在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分布列表确定出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中包含有信息窃取标签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信息窃取标签下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及其指标权重确定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的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与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信息窃取标签下的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之间的数据关联度,并将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的与信息窃取标签下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相关联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分配到相应的信息窃取标签下;在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当前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包含有多个信息安全指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信息窃取标签下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及其指标权重确定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当前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的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之间的数据关联度,并根据所述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之间的数据关联度对当前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的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进行标记;根据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信息窃取标签下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及其指标权重为上述标记的目标安全指标数据设置安全提示标识,并基于所述安全提示标识将至少部分所述目标安全指标数据分配到所述信息窃取标签下;

提取所述信息窃取标签下的第一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对应的第一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以及所述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的第二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对应的第二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并统计所述第一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和所述第二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中分别包括的多个具有不同的特征热度值的矩阵元素;其中,所述特征热度值用于表征对应的矩阵元素的调用频率;

获得所述第一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在所述第一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的任一矩阵元素的安全指标描述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中具有最小特征热度值的矩阵元素确定为目标矩阵元素;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分布列表的列表结构特征将所述安全指标描述信息映射到所述目标矩阵元素中,以在所述目标矩阵元素中得到与所述安全指标描述信息相对应的安全指标映射信息,并根据所述安全指标描述信息以及所述安全指标映射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和所述第二信息安全指标数据之间的数据匹配清单;

提取所述当前被许可请求对应的实时请求信息,并以所述安全指标映射信息为基准信息在所述目标矩阵元素中获取与所述实时请求信息在时序上匹配的待处理指标描述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匹配清单对应的数据匹配序列,将所述待处理指标描述信息映射到所述安全指标描述信息所在的矩阵元素,以在所述安全指标描述信息所在矩阵元素中得到所述待处理指标描述信息对应的安全指标评估信息,确定所述安全指标评估信息对应的评估系数;在所述评估系数大于等于设定系数时判定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不存在信息安全风险,在所述评估系数小于设定系数时判定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被许可方终端原始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原始可信度标签和原始信息安全标签;

响应于所述原始专利许可交互记录中的目标事件记录为延时事件记录,且所述目标事件记录不存在所述信息安全标签,剔除所述目标事件记录;

响应于所述原始专利许可交互记录中的目标事件记录为非延时事件记录,且所述目标事件记录不存在所述信息安全标签,选择与所述目标事件记录存在传递关系最近且存在信息安全标签的待处理事件记录,替换所述目标事件记录;

基于更新后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原始可信度标签和原始信息安全标签,得到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被许可方终端的n个专利需求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m个专利需求信息,m为大于n的正整数;

提取所述被许可方终端在被需求专利领域信息中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

根据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被需求专利领域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确定所述被需求专利领域信息中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业务类别;

从所述m个专利需求信息中选择业务类别符合预设要求的所述n个专利需求信息;其中,预设要求包括业务类别为非金融类业务。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专利许可系统,应用于专利许可平台,所述系统包括:

需求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被许可方终端的n个专利需求信息;其中,一个专利需求信息包括一种业务类别下的被需求专利领域信息和许可费用信息,n为正整数;

评价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

评价信息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与预设信息检测记录中的设定评价信息进行第一次融合,生成第一目标评价信息;

意图信息采样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的需求意图列表,采样获取许可需求意图信息;

信息标签映射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

信息安全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融合,生成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判断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专利许可平台,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通过调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运行,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获取被许可方终端的多个专利需求信息并基于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其次对专利需求评价信息进行两次融合以分别得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和第二目标评价信息,最后基于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判断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如此,能够对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需求信息以及专利许可交互记录进行意图分析、可信度分析以及信息安全分析,从而确定出反映被许可方终端对于专利许可的真实意图,从而避免被许可方终端假借专利许可业务商讨为由而窃取许可方终端的相关重要信息,这样可以避免许可方终端的信息丢失。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专利许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专利许可系统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专利许可平台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例子。

为改善许可方终端因专利许可业务交流而导致的信息泄露和信息丢失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专利许可方法、系统、平台及存储介质,能够对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进行安全性分析,从而确保被许可方终端在与许可方终端通信时不会窃取许可方终端的相关重要信息。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专利许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应用于专利许可平台,该平台可以是云端服务器,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0-步骤S160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110,获取被许可方终端的n个专利需求信息。

例如,一个专利需求信息包括一种业务类别下的被需求专利领域信息和许可费用信息,n为正整数。被许可方终端可以是在专利许可平台上填写或者上传专利需求信息的业务终端,被许可方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业务类别可以包括与被许可方终端对应的实际业务,例如产品生产业务、产品销售业务等。

步骤S120,基于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

例如,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用于统计被许可方终端之前的多个专利许可业务对应的记录,包括已完成的专利许可业务和未完成的专利许可业务。可信度标签用于表征被许可方终端在请求专利许可时的可信度,信息安全标签用于表征被许可方终端在请求专利许可时对许可方终端的相关信息的访问权限的变更情况。专利需求评价信息用于表征专利许可交互记录所对应的专利需求的真实性以及多个许可方终端对被许可方终端的业务合作的评价信息。

步骤S130,将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与预设信息检测记录中的设定评价信息进行第一次融合,生成第一目标评价信息。

例如,预设检测记录是预先配置在专利许可平台中的。第一目标评价信息用于表征被许可方终端在专利需求方面的意图信息。

步骤S140,从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的需求意图列表,采样获取许可需求意图信息。

例如,需求意图列表为被许可方终端在专利需求方面的多个意图信息汇总形成的列表。许可需求意图信息用于表征被许可方终端在请求专利许可时的真实意图信息(可能为正常业务需求,也可能假借专利许可业务窃取许可方终端的相关信息)。采样获取可以理解为从需求意图列表进行信息提取。

步骤S150,获取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

例如,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用于对被许可方终端的信息安全性进行分析。

其中,获取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具体包括:将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按照设定格式进行转换得到待映射信息,将所述待映射信息添加到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以匹配得到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

步骤S160,基于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融合,生成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判断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可以理解,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110-步骤S160所描述的内容,首先获取被许可方终端的多个专利需求信息并基于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其次对专利需求评价信息进行两次融合以分别得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和第二目标评价信息,最后基于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判断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如此,能够对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需求信息以及专利许可交互记录进行意图分析、可信度分析以及信息安全分析,从而确定出反映被许可方终端对于专利许可的真实意图,从而避免被许可方终端假借专利许可业务商讨为由而窃取许可方终端的相关重要信息,这样可以避免许可方终端的信息丢失。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确保评价信息融合时不会出现信息偏差,步骤S130所描述的将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与预设信息检测记录中的设定评价信息进行第一次融合,生成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一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S131和步骤S132所描述的内容实现。

步骤S131,根据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确定第一信息融合权重,所述第一信息融合权重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与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需求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步骤S132,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融合权重,对所述预设信息检测记录中的设定评价信息进行第一次融合,生成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

这样,基于上述步骤S131和步骤S132,能够基于第一信息融合权重实现评价信息的融合,从而确保评价信息融合时不会出现信息偏差。

进一步地,步骤S160所描述的基于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融合,生成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示例性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61-步骤S163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161,基于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

步骤S162,根据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确定第二信息融合权重,所述第二信息融合权重用于确定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一目标评价信息与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需求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步骤S163,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融合权重,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融合,生成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二目标评价信息。

如此,通过实施上述步骤S161-步骤S163,能够准确、及时地实现评价信息的二次融合,从而确保第二目标评价信息能够从信息安全层面反映被许可方终端的意图信息。

进一步地,在步骤S163中,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融合权重,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融合,生成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631-步骤S1635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1631,分别提取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对应的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专利需求评价信息对应的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以及所述设定评价信息对应的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提取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对应的第一属性标签集合与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对应的第二属性标签集合之间的第一标签权重匹配队列以及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对应的第二属性标签集合与所述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对应的第三属性标签集合之间的第二标签权重匹配队列。

步骤S1632,针对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以所述第一属性标签集合为参考集合按照所述第一标签权重匹配队列对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特征修正得到第四专利许可属性特征;针对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以所述第二属性标签集合为参考集合按照所述第二标签权重匹配队列对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特征修正得到第五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分别将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四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以及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五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相似度比较,得到第一相似度比较结果、第二相似度比较结果、第三相似度比较结果和第四相似度比较结果。

步骤S1633,提取所述第一相似度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相似度比较结果之间的第一余弦距离差值以及所述第三相似度比较结果和所述第四相似度比较结果之间的第二余弦距离差值;判断所述第一余弦距离差值和所述第二余弦距离差值是否均处于预先设定的检测区间内。

步骤S1634,若所述第一余弦距离差值和所述第二余弦距离差值均处于所述预先设定的检测区间内,则根据所述第一相似度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三相似度比较结果提取针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融合的融合逻辑脚本并按照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对应的融合逻辑脚本对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融合路径的提取以得到融合路径列表;若所述第一余弦距离差值和所述第二余弦距离差值没有均处于所述预先设定的检测区间内,分别确定所述第一余弦距离差值和所述第二余弦距离差值与所述预先设定的检测区间的第一关联度和第二关联度;比较所述第一关联度和所述第二关联度的大小;在所述第一关联度小于所述第二关联度时,根据所述第一相似度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相似度比较结果提取针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融合的融合逻辑脚本并按照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对应的融合逻辑脚本对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融合路径的提取以得到融合路径列表;在所述第一关联度大于所述第二关联度时,根据所述第三相似度比较结果和所述第四相似度比较结果提取针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融合的融合逻辑脚本并按照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对应的融合逻辑脚本对所述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所述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和所述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融合路径的提取以得到融合路径列表。

步骤S1635,基于所述融合路径列表对所述第二信息融合权重进行校正,得到第三信息融合权重,并通过所述融合路径列表以及所述第三信息融合权重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融合,得到与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

这样一来,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1631-步骤S1635,能够分别提取第一目标评价信息对应的第一专利许可属性特征、专利需求评价信息对应的第二专利许可属性特征以及设定评价信息对应的第三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而对不同的专利许可属性特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准确、及时地实现评价信息的二次融合,从而确保第二目标评价信息能够从信息安全层面反映被许可方终端的意图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步骤160所描述的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判断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进一步可以包括以下步骤a-步骤d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a,获取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评价指标分布列表以及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在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分布列表确定出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中包含有信息窃取标签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信息窃取标签下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及其指标权重确定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的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与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信息窃取标签下的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之间的数据关联度,并将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的与信息窃取标签下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相关联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分配到相应的信息窃取标签下;在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当前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包含有多个信息安全指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信息窃取标签下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及其指标权重确定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当前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的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之间的数据关联度,并根据所述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之间的数据关联度对当前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的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进行标记;根据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的信息窃取标签下的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及其指标权重为上述标记的目标安全指标数据设置安全提示标识,并基于所述安全提示标识将至少部分所述目标安全指标数据分配到所述信息窃取标签下。

步骤b,提取所述信息窃取标签下的第一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对应的第一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以及所述专利信息追溯标签下的第二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对应的第二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并统计所述第一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和所述第二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中分别包括的多个具有不同的特征热度值的矩阵元素;其中,所述特征热度值用于表征对应的矩阵元素的调用频率。

步骤c,获得所述第一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在所述第一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的任一矩阵元素的安全指标描述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安全指标特征分布矩阵中具有最小特征热度值的矩阵元素确定为目标矩阵元素;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分布列表的列表结构特征将所述安全指标描述信息映射到所述目标矩阵元素中,以在所述目标矩阵元素中得到与所述安全指标描述信息相对应的安全指标映射信息,并根据所述安全指标描述信息以及所述安全指标映射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安全指标数据和所述第二信息安全指标数据之间的数据匹配清单。

步骤d,提取所述当前被许可请求对应的实时请求信息,并以所述安全指标映射信息为基准信息在所述目标矩阵元素中获取与所述实时请求信息在时序上匹配的待处理指标描述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匹配清单对应的数据匹配序列,将所述待处理指标描述信息映射到所述安全指标描述信息所在的矩阵元素,以在所述安全指标描述信息所在矩阵元素中得到所述待处理指标描述信息对应的安全指标评估信息,确定所述安全指标评估信息对应的评估系数;在所述评估系数大于等于设定系数时判定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不存在信息安全风险,在所述评估系数小于设定系数时判定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可以理解,通过执行上述步骤a-步骤d所描述的内容,能够计算得到当前被许可请求对应的评估系数,从而通过评估系数与设定系数的大小比较实现对当前被许可请求的信息安全风险的量化判断,从而精准可靠地确定出当前被许可请求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这样可以在判定出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存在信息安全风险时及时中断被许可方终端与许可方终端之间的通信,从而确保许可方终端的信息安全性。

在一些示例中,步骤S120所描述的基于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21-步骤S124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121,获取所述被许可方终端原始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原始可信度标签和原始信息安全标签。

步骤S122,响应于所述原始专利许可交互记录中的目标事件记录为延时事件记录,且所述目标事件记录不存在所述信息安全标签,剔除所述目标事件记录。

步骤S123,响应于所述原始专利许可交互记录中的目标事件记录为非延时事件记录,且所述目标事件记录不存在所述信息安全标签,选择与所述目标事件记录存在传递关系最近且存在信息安全标签的待处理事件记录,替换所述目标事件记录。

步骤S124,基于更新后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原始可信度标签和原始信息安全标签,得到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S110所描述的获取被许可方终端的n个专利需求信息,包括以下步骤S111-步骤S114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111,获取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m个专利需求信息,m为大于n的正整数。

步骤S112,提取所述被许可方终端在被需求专利领域信息中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

步骤S113,根据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被需求专利领域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确定所述被需求专利领域信息中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业务类别。

步骤S114,从所述m个专利需求信息中选择业务类别符合预设要求的所述n个专利需求信息;其中,预设要求包括业务类别为非金融类业务。

基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请结合参阅图2,示出了一种专利许可系统200,应用于专利许可平台,所述系统包括:

需求信息获取模块210,用于获取被许可方终端的n个专利需求信息;其中,一个专利需求信息包括一种业务类别下的被需求专利领域信息和许可费用信息,n为正整数;

评价信息获取模块220,用于基于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

评价信息融合模块230,用于将所述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与预设信息检测记录中的设定评价信息进行第一次融合,生成第一目标评价信息;

意图信息采样模块240,用于从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的需求意图列表,采样获取许可需求意图信息;

信息标签映射模块250,用于获取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

信息安全检测模块260,用于基于所述许可需求意图信息在所述专利需求信息中映射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对所述第一目标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融合,生成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判断所述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基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请结合参阅图3,示出了一种专利许可平台300,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处理器310和存储器320,所述处理器310通过调取所述存储器320中的计算机程序并运行,以实现如图1所示的方法。

进一步地,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实现如图1所示的方法。

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的任意进行组合也属于本说明书公开的范围。

综上,本发明揭示的专利许可方法、系统、平台及存储介质。首先获取被许可方终端的多个专利需求信息并基于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许可交互记录在专利需求信息中的可信度标签和信息安全标签获取专利许可交互记录的专利需求评价信息,其次对专利需求评价信息进行两次融合以得到第二目标评价信息,最后基于第二目标评价信息判断被许可方终端的当前被许可请求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如此,能够对被许可方终端的专利需求信息以及专利许可交互记录进行意图分析、可信度分析以及信息安全分析,从而确定出反映被许可方终端对于专利许可的真实意图,避免被许可方终端假借专利许可业务商讨为由而窃取许可方终端的相关重要信息,这样可以避免许可方终端的信息丢失。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执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