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高可视性的浮动负载拉力组件

具有高可视性的浮动负载拉力组件

摘要

在此公开了一种负载拉力组件,其包括由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并在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到第一侧的第二侧形成的外壳,其中,所述外壳具有足以保持所述负载拉力组件漂浮的主要浮动能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199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美国产品集团;

    申请/专利号CN202010941419.2

  • 发明设计人 曼努埃尔·洛佩斯;瑞安·科桑克;

    申请日2020-09-09

  • 分类号B63B35/00(20060101);B66F1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588 深圳宜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琴;曹玉存

  • 地址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迪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1:15

说明书

背景技术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负载拉力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可见度和浮动能力的负载拉力组件,其允许在错放或无意中放置在水里时易于视觉定位、识别和取回。

现代的负载拉力组件的设计各不相同,但都以有效的方式用于固定负载以达到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的目的。在这方面,负载拉力组件可用于与工作有关的活动或娱乐活动,包括专业或个人用途。

一种这样的负载拉力组件,通常被称为摩擦凸轮锁,包括具有多个向外延伸的齿的可旋转的轮毂,用于与具有相应向外延伸的齿的弹簧加载(偏置)的触发机构接合。负载拉力组件的终端或第一端锚定到第一固定点。负载拉力组件的第二端包括定位和固定至负载或第二固定点的线或绳。将克服触发机构上的加载的力施加到位于触发机构的齿与毂的齿之间的线上,以移动该线并向负载施加拉力。当轮毂旋转时,线与相对的齿啮合,以防止轮毂由于线的拉力而沿相反方向旋转。

负载拉力组件是众所周知的。在室内和室外的许多不同环境中用于多种任务时,负载拉力组件可能会被放错位置或无意中掉落或置于水中。在这方面,典型的负载拉力组件一般是具有低可见性的金属结构。这样,当放错位置时,负载拉力组件很难从视觉上识别或定位,并且当掉落或放置在水中时,它们会迅速下沉,几乎变得不可能寻回。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负载拉力组件,该组件尤其具有高可见度和浮动能力,从而在错放位置或无意中放入水中时易于视觉定位、识别和寻回。

发明内容

为了总结本公开的目的,在此描述了示例性概念。应当理解,根据任何特定实施例并不一定可以实现所有这些概念。因此,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实现或优化本文所教导的一个概念的方式来实施各种实施例,而不必实现本文所教导或建议的其他概念。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载拉力组件包括由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形成的外壳,该第二侧在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到第一侧,其中该外壳包括足以保持负载拉力组件漂浮的主要浮动能力。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而作出的各种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这些和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本公开不限于任何特定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可见度和浮动能力的负载拉力组件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可见度和浮动能力的负载拉力组件的分解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处于固定位置的触发机构的负载拉力组件的剖视图。

图3B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处于释放位置的触发机构的负载拉力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会贯彻始终地表示相似的元件。在本文中呈现的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并不因其仅仅与某些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结合使用而旨在以任何限制或拘束的方式来解释。此外,各种实施例(无论是否在本文中具体描述)可以包括新颖的特征,该新颖的特征没有一个单独地对其可取的属性负责或者对于实践本文所述的任何实施例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负载拉力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可见度和浮动能力的负载拉力组件,其允许在错放或无意中放置在水里时易于视觉定位、识别和寻回。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轮毂”或“毂”旨在包括主轴,线轴,绳轮或类似类型的物品,其被构造或可适于允许轮毂旋转以促成“线”的拉力用于施加拉力以固定“负载”。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线”旨在包括绳索(圆形合成,天然纤维,金属),电缆,绳索,扁平线(织带),锚定线或拉力线,或可以适于与本文公开的负载拉力组件一起使用的类似物品,以施加拉力(在本文中称为“负载拉力”)以固定“负载”。

如本文所用,术语“负载”或“货物”旨在包括通常被固定以防止在静止位置或从一个位置运输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中移动的任何物品或物体。

本文所述的负载拉力组件尤其提供了高可见度和浮动能力,从而在被错误放置或无意中放入水中时易于视觉定位、识别和取回。

本文公开的负载拉力组件的各个零件,元件,部件等可以由金属、塑料、复合材料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或其组合构造,以提供具有高可见性和浮动能力的刚性结构,促成线的拉力用于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

负载拉力组件的任何和所有各个部分、元件、组件等的实际尺寸和大小可以取决于各种因素而变化,除其他外,这些因素包括组件的预期应用或使用,以及在固定位置或从一个位置运输到另一位置时要固定或防止移动的负载大小。

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或过程来实现负载拉力组件的各个部分、元件、组件等之间的连接。这样,无论是整体的,还是例如通过弯曲或模制形成的,或通过粘接,硬件(螺母,螺栓,垫圈等),焊接或类似技术连接的连接,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为简单起见,将其省略。

负载拉力组件由坚固、具高可见度和浮动能力的材料制成,当被错误放置或无意中掉入水中时,易于视觉定位、识别和寻回,同时以有效方式提供了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的功能。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负载拉力组件的透视图,该负载拉力组件包括具有高可见度和浮动能力的外壳。外壳提供坚固的结构,以保护置于其间的部件或元件免受损坏和污染,并提供紧凑且方便的负载拉力组件存储。图2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可见度和浮动能力的负载拉力组件的分解图。图3A和3B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摩擦凸轮锁定装置的操作特性。

负载拉力组件5包括形成外壳20的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负载拉力组件5的部件位于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之间。第一侧10与第二侧15相对。如图1所示,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具有公共的第一端16和与第一端16相对的公共的第二端17。外壳20的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可包括波状表面80,例如滚花,带肋或带凹槽的表面,以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帮助夹持负载拉力组件5。波状表面80位于沿着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的外边缘,并且被构造或成形为有助于操纵负载拉力组件5并有助于方便且牢固地存储可围绕外壳20包裹或缠绕的线70。在这方面,当线70缠绕在外壳20周围时,在波状表面80上形成的凹槽或肋将线70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

第一端16包括从外壳20延伸的第一附接装置25,该第一附接装置25的形状可以是钩、爪、箍或类似的特征,并且附接或连接至固定点以充当锚固件以固定负载拉力组件5,并便于施加负载拉力。第一附接装置25可绕第一轴线从外壳20外部的延伸位置向内或朝外壳20旋转至缩回位置,在该缩回位置中,第一附接装置25设置在外壳20内。

如图2所示,第二端17包括线70和第二附接装置27。另外,第二端17包括设置在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之间的用于施加负载拉力的部件或元件。在这方面,可旋转毂55,触发机构60和拉力弹簧65位于第二端15处,并设置在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之间,以有效的方式协助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在一实施例中,可旋转毂55,触发机构60和拉力弹簧65可构成摩擦凸轮锁50。

可旋转毂55,触发机构60和拉力弹簧65均包括孔,该孔用于容纳各种硬件元件,诸如螺钉、螺母、垫片、垫圈、销等,其允许可旋转毂55、触发机构60、拉力弹簧65在外壳20的第二端17旋转。在这方面,可旋转毂55可在外壳20的第二端17处绕第二轴线旋转并且可包括滚花表面,例如向外延伸的齿。拉力弹簧65将触发机构60朝可旋转毂55偏压。触发机构60和可旋转毂55可各自包括用于与线70接合的多个相应的向外延伸的齿。

如图3A和3B所示,触发机构60可以从固定位置至释放位置来回旋转。如图3A所示,在固定位置,拉力弹簧65朝着可旋转毂55偏置触发机构60,以在将负载拉力施加到附接于线70的一端的负载时确保线70不移动。当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向线70施加力时,拉力弹簧65偏置在触发机构60上的拉力被克服,并且线70在触发机构60和可旋转毂55之间移动以移动负载。当去除方向“A”上的力时,线70被保持在触发机构60和可旋转毂55之间。在固定位置,触发机构60从外壳20部分地延伸以提供用于施力的外露表面。如图3B所示,当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向触发机构60施加力时,触发机构60从与线70接触移开至释放位置。这样,当触发机构60从固定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时,由于负载在线70上引致的负载拉力使线70沿箭头“C”所示的方向运动。

负载拉力组件5的方法包括将位于负载拉力组件5的终端或第一端的第一附接装置25锚定或附接至第一点。在触发机构60和可旋转的轮毂55之间放置一条线70,例如扁织带、绳索、弦等。将第二附接装置27附接到负载或第二点。向线70施加力以使线70在触发机构60和可旋转毂55之间移动,并允许可旋转毂55旋转。当毂55旋转时,负载拉力被施加到线70用于固定或移动负载。触发机构60被偏压在固定位置,以防止毂55旋转,以及防止线70沿负载方向移动。当被偏压到固定位置时,触发机构60接合线70并且迫使线70(或带)抵靠可旋转毂55以维持负载拉力并防止负载移动。当触发机构60从线70移开并置于释放位置时,来自负载的在线70上的负载拉力使线70沿负载方向移动。这样,负载拉力组件有助于以有效的方式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

负载拉力组件是众所周知的。在室内和室外的不同环境中用于各种任务时,负载拉力组件可能会被放错位置或无意中掉落或放置在水中。现有的负载拉力组件的金属结构给负载拉力组件施加相当大的重量,同时使负载拉力组件具有暗哑的光泽,平坦的外表或平淡的外观。结果,当放错位置时,现有的负载拉力组件很难从视觉上被识别或定位,并且当掉落或放置在水中时,它们缺乏浮力,迅速下沉,几乎不可能寻回。

本文公开的发明通过提供一种负载拉力组件5来解决已知的负载拉力组件的问题,其中该负载拉力组件5尤其具有高可见度和浮动能力,从而允许在放错位置或无意中掉入水中时易于视觉定位、识别和取回。就这一点而言,形成负载拉力组件5的外壳20的第一侧15和第二侧17均由闭孔聚氨酯构成,以向负载拉力组件5提供主要的浮动能力或浮力。在这方面,外壳20的主要浮动能力足以维持整个负载拉力组件的浮力。换句话说,因为外壳使整个负载拉力组件5漂浮,该负载拉力装置是具浮力的,从而允许在无意中将负载拉力组件5引入水中的情况下容易地将其取回。

外壳20形成壳体或主体,其中布置了用于施加负载拉力的组件(附接装置25、27,可旋转毂55,触发机构60和拉力弹簧65)。外壳20包括波状表面80,该波状表面80构造成有助于操纵负载拉力组件5并且方便线70的存储。就这一点而言,外壳20在负载拉力组件5的结构和功能上都是关键元件。

可以使用诸如三维(3D)打印之类的适当的增材制造工艺来制造负载拉力组件5,以整体形成并且快速、有效和精确地生产外壳20的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通过使用闭孔聚氨酯或类似的塑料来赋予负载拉力装置5浮力或漂浮能力的同时可以在3D制造过程中在具有浮力的材料中使用高可见度的颜色。就这一点而言,可以将染料、着色剂或其他物质添加到能够漂浮的材料中,以提供一种或多种高可见度的颜色,或光反射性,或在黑暗中发光的特性或霓虹色,以进一步增强可见度。

第一附接装置25和第二附接装置27各自可由聚丙烯制成,并且其他框架构件例如用于附接可旋转毂55的安装板75,触发机构60,和拉力弹簧65可以由

尽管本文将所述方法/步骤以特定顺序示出和描述,但是该特定顺序或该顺序的任何组合或解释是不必要的。显而易见的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明显的,所有这些都不会脱离所公开主题的本质,并且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都旨在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