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预防白菜薹冻害的栽培方法

一种预防白菜薹冻害的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蔬菜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白菜薹冻害的栽培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菜薹育苗基质;(2)容器苗期;(3)苗期管理;(4)施肥整地移栽;(5)生长调控;(6)及时采收。本发明改进了育苗方法,同时综合运用了营养平衡原理,结合施用特殊配方的生长调理液1号和生长调理液2号,能够有效增强植物的抗病力和抗寒性,延长采薹期,从而提高白菜薹产量。综合上述栽培方法,本发明可使白菜薹免受冻害,延长采薹期12天左右,产量提高18‑29%,平均增产23%左右。同时本发明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的特点,白菜薹产量高,经济效益尤其明显,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白菜薹冻害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菜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小白菜亚种中的一个变种,主要以嫩薹供食,是冬春期间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白菜薹一般在9月上旬播种,10月至次年2月上市。但每年1-2月间长江流域常有低于0℃的冷冻天气,甚至有些年份出现连续数日的-5℃以下低温天气。在常规栽培方式下,白菜薹易发生低温伤害,叶片萎蔫,花蕾和薹秆枯死,同时低温环境还导致霜霉病高发,严重者造成后期产量绝收,减产幅度可达300-500kg/亩,减少收入600-1000元/亩。针对白菜薹的低温冻害问题,目前的解决办法有培育抗寒品种,但是品种选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遗传工程,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品质、产量、抗病性等多种因素,所需时间较长,投入也较大;另外还有塑料拱棚覆盖保温的方法,但是塑料棚的投资大,使用过程中需经常揭开和覆盖,费工费时,也不易推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白菜薹栽培易受冻害而造成减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白菜薹冻害的栽培方法,通过改进育苗方法、肥水管理以及生理调控,以提高白菜薹的抗寒性,从而减轻低温冻害,提高白菜薹的稳产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防白菜薹冻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菜薹育苗基质:将泥炭、猪粪渣、菜枯饼和过磷酸钙,按体积比5-7:2-3:0.5-1.5:0.5充分混匀,待用;

(2)容器育苗: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种,育苗盘中装入所述步骤(1)中配制的育苗基质,每穴播种1粒,再用稻壳灰盖种,其上再覆盖遮阳网;

(3)苗期管理:当幼苗达到2-3叶后,喷施1次生长调理液1号;达到3-4片真叶时移栽至大田;所述生长调理液1号包括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复合氨基酸螯合硼及烯效唑混配而成,其成分含量为:氨基酸:80-300mg/L,Zn:100-300mg/L,B:50-150mg/L,烯效唑:300-500mg/L;

(4)施肥整地移栽:大田中每亩施入长效复混肥450-750kg,深翻后耙匀,开沟作畦,将育成的白菜薹苗移栽于大田中;所述长效复混肥中包括生物有机肥、中量元素复合肥和过磷酸钙,按质量比7-8:1.5-2.2:0.3-0.8混合而成;

(5)生长调控:当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时,叶面喷施生长调理液2号,所述生长调理液2号包括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复合氨基酸螯合硼、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及蔗糖混配而成,其成分含量为:氨基酸:80-300mg/L,Zn:100-300mg/L,B:50-150mg/L,Ca:300-500mg/L,蔗糖:40-60mg/L;

(6)及时采收:当薹秆长到20-30cm时,于植株基部5-7叶节处采收主薹,采侧薹时基部留3-5叶,采孙薹时基部留1-2叶,之后采薹从基部切断。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育苗基质中菜枯饼密闭发酵60d以上。

优选地,所述育苗基质包括泥炭、猪粪渣、菜枯饼和过磷酸钙按体积比5:3:1.5:0.5充分混匀配制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稻壳灰盖种的厚度为0.5-1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开沟做畦具体为:畦面宽120-150cm,畦高20-25cm,沟宽40-45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白菜薹苗移栽密度为3500-7000株/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生物有机肥的养分含量为:N+P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中量元素复合肥的养分含量为:Si≥9%,Ca≥20%,K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过磷酸钙的养分含量为P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生长调理液2号的施用方法为:每两次喷施间隔期5-10天,连喷3-5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改进了育苗方法,在容器育苗中使用了自制特殊配方的菜薹育苗基质,其养分比例搭配合理,既保证了根系的透气性,又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能够增强幼苗的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在覆盖种子时采用质量轻、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矿质营养丰富的大米加工下脚料-稻壳灰,既利于出苗,也有利于废弃物回收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栽培大田中,综合运用营养平衡原理,自研配方来配制富含大量、中量、微量元素及有机质的多营养素肥料,养分充足,肥效持久。结合施用喷施特殊配方的生长调理液1号和2号,既保证了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又增强了植物的逆境适应性,从而使白菜薹免受冻害。综合上述栽培方法,本发明可使白菜薹的低温冻害得到有效控制,采薹期延长12天左右,产量提高18-29%,平均增产23%左右。同时本发明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的特点,低温灾害的风险小,白菜薹产量高,经济效益尤其明显,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均可自常规途径购买得到,菜枯饼密闭发酵60d以上,稻壳灰为水稻碾米后的颖壳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黑色松散颗粒;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复合氨基酸螯合硼、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均由衡水市格美微量元素有限公司生产;烯效唑由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生物有机肥为“荆三祥”生物有机肥,由湖北三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中量元素复合肥为“金正大”硅钙钾镁肥,由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生产;过磷酸钙由湖南石门玉叶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蔗糖从食品超市购买的普通白砂糖;栽培品种“早薹30”由湖南省常德天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实施例1

一种预防白菜薹冻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菜薹育苗基质:将泥炭、猪粪渣、菜枯饼和过磷酸钙,按体积比5:3:1.5:0.5充分混匀,待用;

(2)容器育苗: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种,育苗盘中装入所述步骤(1)中配制的育苗基质,每穴播种1粒,再用稻壳灰盖种,厚度为0.5-1cm,其上再覆盖遮阳网;

(3)苗期管理:当幼苗达到2-3叶后,喷施1次生长调理液1号;达到3-4片真叶时移栽至大田;所述生长调理液1号包括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复合氨基酸螯合硼及烯效唑混配而成,其成分含量为:氨基酸:80mg/L,Zn:300mg/L,B:50mg/L,烯效唑:500mg/L;

(4)施肥整地移栽:大田中每亩施入长效复混肥450kg,深翻后耙匀,开沟作畦,畦面宽120cm,畦高20cm,沟宽40cm,将育成的白菜薹苗移栽于大田中,移栽密度为7000株/亩;所述长效复混肥中包括生物有机肥、中量元素复合肥和过磷酸钙,按质量比7:2.2:0.8混合而成;所述生物有机肥的养分含量为:N+P

(5)生长调控:当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时,叶面喷施生长调理液2号,每两次喷施间隔期5-10天,连喷3-5次;所述生长调理液2号包括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复合氨基酸螯合硼、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及蔗糖混配而成,其成分含量为:氨基酸:300mg/L,Zn:100mg/L,B:150mg/L,Ca:300mg/L,蔗糖:40mg/L;

(6)及时采收:当薹秆长到20-30cm时,于植株基部5-7叶节处采收主薹,采侧薹时基部留3-5叶,采孙薹时基部留1-2叶,之后采薹从基部切断。

实施例2

一种预防白菜薹冻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菜薹育苗基质:将泥炭、猪粪渣、菜枯饼和过磷酸钙,按体积比6:2.5:1:0.5充分混匀,待用;

(2)容器育苗: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种,育苗盘中装入所述步骤(1)中配制的育苗基质,每穴播种1粒,再用稻壳灰盖种,厚度为0.5-1cm,其上再覆盖遮阳网;

(3)苗期管理:当幼苗达到2-3叶后,喷施1次生长调理液1号;达到3-4片真叶时移栽至大田;所述生长调理液1号包括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复合氨基酸螯合硼及烯效唑混配而成,其成分含量为:氨基酸:200mg/L,Zn:200mg/L,B:100mg/L,烯效唑:400mg/L;

(4)施肥整地移栽:大田中每亩施入长效复混肥600kg,深翻后耙匀,开沟作畦,畦面宽140cm,畦高25cm,沟宽45cm,将育成的白菜薹苗移栽于大田中,移栽密度为5000株/亩;所述长效复混肥中包括生物有机肥、中量元素复合肥和过磷酸钙,按质量比7.7:2:0.3混合而成;所述生物有机肥的养分含量为:N+P

(5)生长调控:当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时,叶面喷施生长调理液2号,每两次喷施间隔期5-10天,连喷3-5次;所述生长调理液2号包括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复合氨基酸螯合硼、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及蔗糖混配而成,其成分含量为:氨基酸:200mg/L,Zn:200mg/L,B:100mg/L,Ca:400mg/L,蔗糖:50mg/L;

(6)及时采收:当薹秆长到20-30cm时,于植株基部5-7叶节处采收主薹,采侧薹时基部留3-5叶,采孙薹时基部留1-2叶,之后采薹从基部切断。

实施例3

一种预防白菜薹冻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菜薹育苗基质:将泥炭、猪粪渣、菜枯饼和过磷酸钙,按体积比7:2:0.5:0.5充分混匀,待用;

(2)容器育苗: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种,育苗盘中装入所述步骤(1)中配制的育苗基质,每穴播种1粒,再用稻壳灰盖种,厚度为0.5-1cm,其上再覆盖遮阳网;

(3)苗期管理:当幼苗达到2-3叶后,喷施1次生长调理液1号;达到3-4片真叶时移栽至大田;所述生长调理液1号包括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复合氨基酸螯合硼及烯效唑混配而成,其成分含量为:氨基酸:300mg/L,Zn:100mg/L,B:150mg/L,烯效唑:300mg/L;

(4)施肥整地移栽:大田中每亩施入长效复混肥750kg,深翻后耙匀,开沟作畦,畦面宽150cm,畦高25cm,沟宽40cm,将育成的白菜薹苗移栽于大田中,移栽密度为3500株/亩;所述长效复混肥中包括生物有机肥、中量元素复合肥和过磷酸钙,按质量比8:1.5:0.5混合而成;所述生物有机肥的养分含量为:N+P

(5)生长调控:当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时,叶面喷施生长调理液2号,每两次喷施间隔期5-10天,连喷3-5次;所述生长调理液2号包括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复合氨基酸螯合硼、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及蔗糖混配而成,其成分含量为:氨基酸:80mg/L,Zn:300mg/L,B:50mg/L,Ca:500mg/L,蔗糖:60mg/L;

(6)及时采收:当薹秆长到20-30cm时,于植株基部5-7叶节处采收主薹,采侧薹时基部留3-5叶,采孙薹时基部留1-2叶,之后采薹从基部切断。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常规市售育苗基质。

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施用清水代替生长调理液1号和2号。

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基肥仅施用氮磷钾复合肥。

分别采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方法种植一季白菜薹,各方法随机抽取10株白菜薹调查并记录其植物学性状,收获后统计产量,结果分别如下表所示。

表1不同栽培方法下白菜薹抗逆性比较

由表1数据可知,使用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中白菜薹生长健壮,抗病力强,不易发生霜霉病,也不易产生冻害,采薹期平均延长11.7天。说明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能够显著增强白菜薹的抗逆性,预防冻害。

表2不同栽培方法下白菜薹产量比较

由表2数据可知,与对比例1的普通基质育苗栽培相比,采用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1-3中白菜薹的亩产量平均提高478.7kg,平均产量增幅为22.7%,说明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能够增强白菜薹抗病力,预防冻害,从而提高白菜薹产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