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利湿颗粒组方

一种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利湿颗粒组方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利湿颗粒组方,包括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猪苓80‑120g、茯苓120‑180g、女贞子80‑120g、白术80‑120g、泽泻120‑180g、茺蔚子80‑120g、薏苡仁260‑340g、车前子80‑120g、桂枝50‑70g、陈皮50‑70g。本发明利湿颗粒以滋脾益气为主,治疗”中浆病”的水肿期、渗出期及恢复期,组方中无毒性药材,经二十年临床观察,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视力恢复快,且治疗费用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569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铭连;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10938.0

  • 发明设计人 张铭连;

    申请日2020-10-16

  • 分类号A61K36/8994(20060101);A61K9/16(20060101);A61P27/02(20060101);A61P9/10(20060101);A61P27/1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455 徐州拉沃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付长萍

  • 地址 054001 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眼科医院家属院10号楼1单元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0:1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利湿颗粒组方。

背景技术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眼底疾病。本病具有自限性,但病程长达数日,易反复发生,影响视力。中医认为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属中医学“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范畴。其发病机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但近年来随着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多认为本病病因是细胞增殖(RPE)水平的泵功能不足和屏障功能损害,使视网膜感觉层浆液性脱离,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原发病变也参加了本病。而中医多认为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滞血郁,玄府不利;湿热痰浊内蕴,上犯清窍或肝肾不足或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目所失养,神光衰微而致。

临床上应用格栅激光光凝,光动力学疗法、外科切除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激素治疗、前列腺素和玻璃体腔注射类固醇药物(曲安奈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目前抗VEGF药物因效果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该方法需要按疗程多次治疗且为内眼手术,有些患者难以接受,费用昂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利湿颗粒组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利湿颗粒组方,包括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猪苓80-120g、茯苓120-180g、女贞子80-120g、白术80-120g、泽泻120-180g、茺蔚子80-120g、薏苡仁260-340g、车前子80-120g、桂枝50-70g、陈皮50-70g。

进一步的,所述利湿颗粒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猪苓100g、茯苓150g、女贞子100g、白术100g、泽泻150g、茺蔚子100g、薏苡仁300g、车前子100g、桂枝60g、陈皮60g。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湿颗粒具有健脾化湿,通脉利水功效。用于水湿上泛目窍所引起的视力下降,视物复形,眼睑水肿,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黄斑囊样水肿,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见上述证候者。本组方以滋脾益气为主,治疗”中浆病”的水肿期、渗出期及恢复期,组方中无毒性药材,经二十年临床观察,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视力恢复快,且治疗费用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利湿颗粒组方,包括以下原料组成:

猪苓100g、茯苓150g、女贞子100g、白术100g、泽泻150g、茺蔚子100g、薏苡仁300g、车前子100g、桂枝60g、陈皮60g。其制备方法如下:以上十味原料,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1.40(65℃)的清膏。取清膏1份,糊精3份,湿法制粒,整粒,制成1000g,分装,即得。

试验数据: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眼底疾病。本病具有自限性,但病程长达数日,易反复发生,影响视力。中医认为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近年经眼底血管造影证明是由于黄斑部脉络膜毛细血管渗透性改变而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利湿颗粒,分期辨证治疗本病50例(50只眼),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视力恢复快,现予以总结。

1. 一般资料

把经检眼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中浆”的9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50只眼),男35例(35只眼),女15例(15只眼);治疗前视力:大于0.2小于0.4者18例(18只眼),大于0.4小于0.8者32例(32只眼)。发病时间:3~10d者33例(33只眼),10d以上者17例(17只眼)。对照组40例(40只眼),男30例(30只眼),女10例(10只眼);治疗前视力:大于0.2小于0.4者15例(15只眼),大于0.4小于0.8者25例(25只眼)。发病时间:3~10d者30例(30只眼),10d以上者10例(10只眼)。

2. 治疗方法

(1)治疗组:应用中药利湿颗粒。西医配合应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及促进能量代谢药物为主,如:烟酸100mg、芦丁200mg、维生素C200ng、肌苷400mg,分别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

(2)对照组:仅应用治疗组中的西医治疗方法,疗程为2周。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1)治愈:眼底黄斑病变消失,中心凹反光出现,力恢复1.0以上;

(2)有效:黄斑病变大部分吸收,中心凹反光出现,视力增进但不到1.0;

(3)无效:黄斑病变无明显好转,视力无进步。

4.治疗结果

表1 两组比较(%)

两组有效率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0.05)。病变一年内复发情况:治疗组4例(4只眼),对照组12例(12只眼),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治愈率治疗组(80%)明显优于对照组(45%)。

5. 总结

西医研究表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由Müller细胞病变引起的黄斑部退行改变,继发出现血管网的异常和渗出。治疗上目前仍未达成共识,因该病手术治疗无效,目前采用治疗方法包括格栅激光光凝、光动力学疗法、激素、前列腺素、玻璃体腔注射类固醇药物(曲安奈德)和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雷珠单抗等) 。其中抗VEGF药物的应用因效果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此种方法治疗的作用结果存在争议。Rouvas等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使用雷珠单抗治疗MacTel可显著减少血管渗漏,但对提高视力作用弱,且治疗后部分患者有复发,不能根治。目前,Chew等正在进行把封闭的细胞植入眼内,递送睫状神经营养因的试验,目前仍处在临床试验阶段。一项致力于基因研究的报道发现:5q14.3 rs73171800,2q34 rs715和 1p12 rs477992此3个位点突变与该病相关,并仍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中。

中医研究认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属“视瞻昏渺”“视直如曲”的范畴,多由肝经郁热或痰湿血瘀所致。根据六经相属学说,黄斑区属脾,视网膜属肝, 故黄斑区疾病与肝脾两经有关。肝郁脾虚,清阳 不升,浊阴不降,痰湿阻络而发本病;感受湿热之邪而致湿热内蕴上泛于目,导致黄斑区水肿渗出。根据五轮学说,瞳神属肾,肝肾同源,故治疗本病应从肝脾肾入手,中医辨证论治可较快地促进黄斑区水肿的消退和渗出的吸收,从而达到保护视功能、提高视力的目的。故应用利湿颗粒以滋脾益气为主,治疗“中浆病”的水肿期、渗出期及恢复期,同时配合应用西医扩血管、促吸收、促代谢药物,取得了显著疗效,且复发率低。本发明组方中无毒性药材,经近三年临床观察,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