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预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肺损伤临床进展的试剂盒

用于预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肺损伤临床进展的试剂盒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预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肺损伤临床进展的试剂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置有用于模拟肺部肿瘤组织的模拟部、接收放射射线并进行细胞消弭的反应部、采集反应后的肺部组织、细胞、血液并对其进行试剂反应的采集部、根据试剂反应结果形成检验结果的检验部;其中,模拟部通过采集患者体内瘤细胞和正常肺部组织以及患者血液,在生物培养基中形成模仿患者参与放射部分体内环境的立体培养环境;反应部是放置在放射射线下,生物培养基接收放射治疗的部分;采集部是对接收过放射治疗后的模拟部进行试剂实验的部分;检验部是采集部进行试剂反应后,模拟部形成的呈现试验结果的部分;本发明为模拟式预测,精准度更高,检验效率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9497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颜凯;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35377.8

  • 发明设计人 颜凯;

    申请日2021-02-01

  • 分类号C12M3/00(20060101);C12M1/42(20060101);C12M1/34(20060101);C12Q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7330 济南市新图新夏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体芝

  • 地址 273200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健康路83号泗水县人民医院老院区内六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4:5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治疗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预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肺损伤临床进展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到目前为止放射治疗仍然是恶性肿瘤局部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大约70%的癌症病人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40%的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放射治疗达到根治性的治疗。目前放射治疗的手段主要包括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后装放疗,粒子植入等手段,可根据不同的肿瘤以及治疗目的,选择不同的手段。

肿瘤放射治疗本身对癌症病人是有毒副作用的,因为射线对癌细胞和正常组织,器官同样产生作用,无选择性,因此医生会根据病情考虑选择手术,放疗,化疗和综合治疗,以达到癌症根治又能保存机体功能的效果。所以放疗一般要配合手术,化疗,中药综合治疗,治愈率比较高。总的来说,放射治疗是针对于表面癌细胞的,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但有较好的抑制和配合治疗的作用。因为此特点,在放射治疗前,需要对放射治疗能达到的效果进行预测分析,判断放射治疗后能达到的临床治疗进度。对于肺损伤和肿瘤同时存在的患者,不能直接进行放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预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肺损伤临床进展的试剂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预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肺损伤临床进展的试剂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用于模拟肺部肿瘤组织的模拟部、接收放射射线并进行细胞消弭的反应部、采集反应后的肺部组织、细胞、血液并对其进行试剂反应的采集部、根据试剂反应结果形成检验结果的检验部;其中,模拟部通过采集患者体内瘤细胞和正常肺部组织以及患者血液,在生物培养基中形成模仿患者参与放射部分体内环境的立体培养环境;反应部是放置在放射射线下,生物培养基接收放射治疗的部分;采集部是对接收过放射治疗后的模拟部进行试剂实验的部分;检验部是采集部进行试剂反应后,模拟部形成的呈现试验结果的部分。

优选的,采集部中检验的细胞对象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顶部卡接有盒盖;所述盒体包括承装槽和设置在所述承装槽下方的试剂腔,所述承装槽和所述试剂腔之间连通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固定有隔离承装槽和试剂腔的隔离膜;所述试剂腔的底部滑动安装有与所述隔离膜对应的顶针。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试剂腔的第二通孔,所述顶针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顶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和所述盒体的底壁之间夹接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胶垫,所述胶垫具备粘性;所述顶针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隔离膜的下方;所述胶垫呈椭圆环形,且胶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环形的拉环。

优选的,所述盒盖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透光板;所述盒盖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盒体卡接适配的波纹齿。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承装槽内完成生物培养基制作,再将患者的取样瘤细胞、肺部组织在培养基上完成培养,形成模拟部;S2利用放射射线透过透光板对模拟部进行放射治疗,部分细胞消弭死亡形成反应部;S3将盒体倒置,此时盒盖位于底部,取出胶垫,使顶针扎破隔离膜,试剂腔内的试剂导入承装槽内,细胞与试剂反应,形成待检验的采集部;S4对完成反应的承装槽内的细胞进行观察取样,确定反应后肺部组织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实体放射治疗做出预测分析。

优选的,其细胞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从-80°C拿出试剂盒,迅速插入冰中,5分钟后待菌块融化,加入目的DNA并用手拨打EP管底轻轻混匀,冰中静置25分钟;S2在42°C水浴热激45秒,迅速放回冰上并静置2分钟;S3向离心管中加入0.9 mL室温SOC培养基及LB培养基中的一种;S4在37°C、225rpm条件下复苏60分钟,也可以是30°C、225rpm复苏90分钟;S5在5000rpm条件下离心一分钟收菌,留取100μl上清液,轻轻吹打重悬菌块并涂布到含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一是对试剂盒的盒体进行了四部划分,首先实现细胞的立体培养,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模拟,从而对模拟部进行放射治疗再检验分析,实现对放射治疗的模拟式预测,预测结果符合实际,精准度更高;二是本发明给出了一种试剂盒结构,实现了上述功能,集培养、反应、检验为一体,检验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试剂盒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试剂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盒体,11承装槽,12试剂腔,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2盒盖,21第三通孔,3透光板,4隔离膜,5底座,51顶针,6胶环,61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用于预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肺损伤临床进展的试剂盒,包括盒体1,盒体1内设置有用于模拟肺部肿瘤组织的模拟部、接收放射射线并进行细胞消弭的反应部、采集反应后的肺部组织、细胞、血液并对其进行试剂反应的采集部、根据试剂反应结果形成检验结果的检验部;其中,模拟部通过采集患者体内瘤细胞和正常肺部组织以及患者血液,在生物培养基中形成模仿患者参与放射部分体内环境的立体培养环境;反应部是放置在放射射线下,生物培养基接收放射治疗的部分;采集部是对接收过放射治疗后的模拟部进行试剂实验的部分;检验部是采集部进行试剂反应后,模拟部形成的呈现试验结果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采集部中检验的细胞对象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的顶部卡接有盒盖2;盒体1包括承装槽11和设置在承装槽11下方的试剂腔12,承装槽11和试剂腔12之间连通有多个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内固定有隔离承装槽11和试剂腔12的隔离膜4;试剂腔12的底部滑动安装有与隔离膜4对应的顶针51。

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试剂腔12的第二通孔14,顶针51滑动连接在第二通孔14内;顶针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5,底座5和盒体1的底壁之间夹接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胶垫6,胶垫6具备粘性;顶针51的初始位置位于隔离膜4的下方;胶垫6呈椭圆环形,且胶垫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环形的拉环61。

在本实施例中,盒盖2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1,第三通孔21内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透光板3;盒盖2的内壁设置有与盒体1卡接适配的波纹齿。

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承装槽11内完成生物培养基制作,再将患者的取样瘤细胞、肺部组织在培养基上完成培养,形成模拟部;S2利用放射射线透过透光板3对模拟部进行放射治疗,部分细胞消弭死亡形成反应部;S3将盒体1倒置,此时盒盖2位于底部,取出胶垫6,使顶针51扎破隔离膜4,试剂腔12内的试剂导入承装槽11内,细胞与试剂反应,形成待检验的采集部;S4对完成反应的承装槽11内的细胞进行观察取样,确定反应后肺部组织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实体放射治疗做出预测分析。

在本实施例中,其细胞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从-80°C拿出试剂盒,迅速插入冰中,5分钟后待菌块融化,加入目的DNA并用手拨打EP管底轻轻混匀,冰中静置25分钟;S2在42°C水浴热激45秒,迅速放回冰上并静置2分钟;S3向离心管中加入0.9 mL室温SOC培养基及LB培养基中的一种;S4在37°C、225rpm条件下复苏60分钟,也可以是30°C、225rpm复苏90分钟;S5在5000rpm条件下离心一分钟收菌,留取100μl上清液,轻轻吹打重悬菌块并涂布到含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