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及采用该浇筑组件的楼板浇筑方法

一种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及采用该浇筑组件的楼板浇筑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及采用该浇筑组件的楼板浇筑方法,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挡板,所述挡板顶部设有若干个卡口,相邻所述卡口的距离与楼板上层钢筋的间距相适配,所述卡口用于上层钢筋穿过,在所述挡板上方还设置有条板,所述卡口对应的所述条板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卡口的凸起,所述条板的高度高于或者等于楼板混凝土的浇筑高度。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层钢筋能够通过所述卡口,使得后浇带部位的钢筋无位移,所述条板对上层钢筋挤压,确保各根上层钢筋都处于同一平面内,确保楼板具有良好的结构质量,该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及采用该浇筑组件的楼板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现有建筑施工时,对于楼板后浇带的施工往往是采用快易收口网作为后浇带的挡板,但是快易收口网易生锈,且不易剔凿,导致后浇带的成型效果差,以及后浇带的混凝土与楼板其余位置混凝土存在结合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楼板后浇带施工采用的快易收口网易生锈,其不易剔凿,导致后浇带的成型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和楼板浇筑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挡板,所述挡板顶部设有若干个卡口,相邻所述卡口的距离与楼板上层钢筋的间距相适配,所述卡口用于上层钢筋穿过,在所述挡板上方还设置有条板,所述卡口对应的所述条板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卡口的凸起,所述条板的高度高于或者等于楼板混凝土的浇筑高度。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挡板为两个,封闭设置在后浇带的两侧,利用带所述卡口的所述挡板作为浇筑模板,使得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好,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显著提高,所述上层钢筋能够通过所述卡口,使得后浇带部位的钢筋无位移,所述条板对上层钢筋挤压,确保各根上层钢筋都处于同一平面内,确保楼板具有良好的结构质量,该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优选地,所述挡板在长度方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挡板节段,所述条板在长度方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条板节段,所述挡板节段之间的接缝与所述条板节段之间的接缝相错开。通过这样的方式,条板节段还起着连接挡板节段的作用,进一步方便的挡板和条板的安装和拆卸。

优选地,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还包括若干垫块,所述垫块用于支撑所述楼板的下层钢筋。

优选地,还包括止水板,所述止水板设置在所述挡板之间,所述止水板与所述挡板之间为密封配合,所述止水板位于所述卡口下方。

优选地,所述止水板为钢板的厚度由两侧至中部逐渐增厚。

优选地,所述止水板由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中部下凹。

优选地,所述止水板由两侧向中部下凹并形成沿其长度方向的折角。

优选地,所述止水板位于所述挡板的中部下方。

优选地,所述止水板距离浇筑楼板上侧的距离为楼板浇筑高度的2/3~3/4。

优选地,所述卡口为矩形卡口,所述卡口的宽度大于上层钢筋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凸起包括长度较长的长凸起和长度较短的短凸起,所述长凸起的长度确保能够将所述上层钢筋压至所述卡口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长凸起与短凸起交错布置。

优选的,所述楼板的下层钢筋对于的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用于下层钢筋穿过的缺口。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进行楼板浇筑的方法:

一种楼板浇筑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步骤一、搭设浇筑模板:搭设楼板浇筑模板,并在后浇带设计位置搭设后浇带浇筑组件;

步骤二、在先楼板混凝土浇筑:绑扎楼板钢筋,上层钢筋穿过挡板的卡口,浇筑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混凝凝土,然后养护硬化;

步骤三、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带步骤二楼板混凝土养护硬化完成后,拆除后浇带浇筑组件,检测钢筋根部是否存在有水渗入或者锈蚀,将存在有水渗入或者锈蚀的钢筋根部的混凝土短柱凿除,然后打磨钢筋上的锈蚀位置,然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

本申请的楼板浇筑方法,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后浇带浇筑组件,大幅提高了楼板的浇筑质量,而且确保了施工过程中止水板良好的止水效果。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二中,在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对止水板上的混凝土进行收集再次利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挡板为两个,封闭设置在后浇带的两侧,利用带所述卡口的所述挡板作为浇筑模板,使得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好,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显著提高,所述上层钢筋能够通过所述卡口,使得后浇带部位的钢筋无位移,所述条板对上层钢筋挤压,确保各根上层钢筋都处于同一平面内,确保楼板具有良好的结构质量,该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设置止水板,承接由卡口流程的混凝土和砂浆,避免流淌到后浇带内的梁板中,进一步的,止水板还对挡板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提高挡板的结构稳定性;

3、止水板为钢板的厚度由两侧至中部逐渐增厚,能够大幅的增加止水板的结构强度,在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幅提高挡板的稳定性,以及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在热胀冷缩等形变时,由于其中部厚度在沿长度方向一致的增加,挡板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能够整体的移动,而避免其中局部出现较大位移而导致挡板出现局部较大变形的问题,一方面是进一步的提高了混凝土浇筑质量以及挡板位置的混凝土浇筑平整度,另一方面也大幅方便了挡板的拆卸,避免局部挡板形状变形过大而导致难以拆卸的问题;

4、止水板由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中部下凹,采用这样的方式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方便留下来的混凝土在止水板中部汇聚,进而避免由止水板与挡板之间的间隙渗透到下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止水板结构,当楼板混凝土凝固或者热膨胀时,对顶推混凝土挡板,挡板移位时对止水板挤压,一方面是造成止水板各个位置可能形成不一致变形而在止水板和挡板之间存在缝隙,另一方面,止水板被挤压变形后,楼板混凝土因预冷等情况收缩时,在止水板和挡板之间形成间隙,极易出现失去止水作用;在本申请的方案中,止水板中部下凹的结构,止水板采用钢板,止水板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弹性,在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挡板受到浇筑混凝土的压力,挡板与止水板之间为弹性压紧状态,无论在混凝土膨胀还是收缩时,挡板与止水板之间都能够形成良好的贴紧配合,如此大幅的提高了止水板的止水效果;

5、止水板折角的形成,使得当止水板受到压力过大时,使应力集中处位于中部较厚位置,如此,降低止水板边缘出现塑性变形的风险,确保止水板边缘的变形为弹性变形,如此,进一步的确保了止水板边缘与挡板之间形成的可靠压紧状态,确保良好的止水效果;

6、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将止水板设置位于所述挡板的中部下方,大幅降低了挡板底部其他支撑结构施以的支撑强度要求,如此,大幅简化了挡板的固定结构;

7、在本申请费方案中,将卡口设置为矩形卡口,并且宽度大于上层钢筋直径,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部分混凝土由矩形卡口流出,由于有止水钢板的承接,能够方便的对这些流出的混凝土进行处理,而位于卡口内的混凝土则形成包覆在钢筋上的短柱,该短柱的存在,一方面是对钢筋与在先浇筑的楼板混凝土之间的缝隙进行阻挡,另一方面也嵌入了后浇带的混凝土中,提高了先浇楼板混凝土与后浇带混凝土之间结合的强度,进而大幅提高楼板结构的结构强度;

8、将凸起中其中部分设置为较长,以此对上层钢筋的进行挤压,确保上层钢筋位于同一平面内,提高楼板浇筑质量,而短凸起的设置,短凸起与钢筋之间隔开距离,确保混凝土能够进入卡口形成包覆在上层钢筋根部的短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条板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挡板,2-卡口,3-上层钢筋,4-下层钢筋,5-垫块,6-止水板,7-条板,8-长凸起,9-短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的:

一种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挡板1,所述挡板1顶部设有若干个卡口2,相邻所述卡口2的距离与楼板上层钢筋3的间距相适配,所述卡口2用于上层钢筋3穿过,在所述挡板1上方还设置有条板7,所述卡口2对应的所述条板7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卡口2的凸起,所述条板7的高度高于或者等于楼板混凝土的浇筑高度。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挡板1为两个,封闭设置在后浇带的两侧,利用带所述卡口2的所述挡板1作为浇筑模板,使得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好,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显著提高,所述上层钢筋3能够通过所述卡口2,使得后浇带部位的钢筋无位移,所述条板7对上层钢筋3挤压,确保各根上层钢筋3都处于同一平面内,确保楼板具有良好的结构质量,该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挡板1在长度方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挡板1节段,所述条板7在长度方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条板7节段,所述挡板1节段之间的接缝与所述条板7节段之间的接缝相错开。通过这样的方式,条板7节段还起着连接挡板1节段的作用,进一步方便的挡板1和条板7的安装和拆卸。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还包括若干垫块5,所述垫块5用于支撑所述楼板的下层钢筋4。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止水板6,所述止水板6设置在所述挡板1之间,所述止水板6与所述挡板1之间为密封配合,所述止水板6位于所述卡口2下方。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设置止水板6,承接由卡口2流程的混凝土和砂浆,避免流淌到后浇带内的梁板中,进一步的,止水板6还对挡板1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提高挡板1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止水板6为钢板的厚度由两侧至中部逐渐增厚。能够大幅的增加止水板6的结构强度,在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幅提高挡板1的稳定性,以及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在热胀冷缩等形变时,由于其中部厚度在沿长度方向一致的增加,挡板1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能够整体的移动,而避免其中局部出现较大位移而导致挡板1出现局部较大变形的问题,一方面是进一步的提高了混凝土浇筑质量以及挡板1位置的混凝土浇筑平整度,另一方面也大幅方便了挡板1的拆卸,避免局部挡板1形状变形过大而导致难以拆卸的问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止水板6由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中部下凹。采用这样的方式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方便留下来的混凝土在止水板6中部汇聚,进而避免由止水板6与挡板1之间的间隙渗透到下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止水板6结构,当楼板混凝土凝固或者热膨胀时,对顶推混凝土挡板1,挡板1移位时对止水板6挤压,一方面是造成止水板6各个位置可能形成不一致变形而在止水板6和挡板1之间存在缝隙,另一方面,止水板6被挤压变形后,楼板混凝土因预冷等情况收缩时,在止水板6和挡板1之间形成间隙,极易出现失去止水作用;在本申请的方案中,止水板6中部下凹的结构,止水板6采用钢板,止水板6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弹性,在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挡板1受到浇筑混凝土的压力,挡板1与止水板6之间为弹性压紧状态,无论在混凝土膨胀还是收缩时,挡板1与止水板6之间都能够形成良好的贴紧配合,如此大幅的提高了止水板6的止水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止水板6由两侧向中部下凹并形成沿其长度方向的折角。折角的形成,使得当止水板6受到压力过大时,使应力集中处位于中部较厚位置,如此,降低止水板6边缘出现塑性变形的风险,确保止水板6边缘的变形为弹性变形,如此,进一步的确保了止水板6边缘与挡板1之间形成的可靠压紧状态,确保良好的止水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止水板6位于所述挡板1的中部下方。在楼板混凝土浇筑时,随着混凝土浇筑的进行,实际上混凝土下部分对挡板1的压力要大于上部分对挡板1的压力,所以,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将止水板6设置位于所述挡板1的中部下方,大幅降低了挡板1底部其他支撑结构施以的支撑强度要求,如此,大幅简化了挡板1的固定结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止水板6距离浇筑楼板上侧的距离为楼板浇筑高度的2/3~3/4。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卡口2为矩形卡口2,所述卡口2的宽度大于上层钢筋3的直径。在设置后浇带的工程中,后浇带的混凝土是在后续进行浇筑,例如设置后浇带楼板,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并硬化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是由混凝土伸出的钢筋裸露在外,在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可能存在间隙,雨水等进入这些间隙后导致钢筋锈蚀,另一方面,先浇筑的混凝土与后浇带部分的接触面为竖向平整面,二者之间相互结合强度较弱,所以,在本申请费方案中,将卡口2设置为矩形卡口2,并且宽度大于上层钢筋3直径,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部分混凝土由矩形卡口2流出,由于有止水钢板的承接,能够方便的对这些流出的混凝土进行处理,而位于卡口2内的混凝土则形成包覆在钢筋上的短柱,该短柱的存在,一方面是对钢筋与在先浇筑的楼板混凝土之间的缝隙进行阻挡,另一方面也嵌入了后浇带的混凝土中,提高了先浇楼板混凝土与后浇带混凝土之间结合的强度,进而大幅提高楼板结构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包括长度较长的长凸起8和长度较短的短凸起9,所述长凸起8的长度确保能够将所述上层钢筋3压至所述卡口2的底部。将凸起中其中部分设置为较长,以此对上层钢筋3的进行挤压,确保上层钢筋3位于同一平面内,提高楼板浇筑质量,而短凸起9的设置,短凸起9与钢筋之间隔开距离,确保混凝土能够进入卡口2形成包覆在上层钢筋3根部的短柱。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长凸起8与短凸起9交错布置。

优选的,所述楼板的下层钢筋4对于的所述挡板1上设置有用于下层钢筋4穿过的缺口。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楼板后浇带浇筑组件进行楼板浇筑的方法:

一种楼板浇筑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步骤一、搭设浇筑模板:搭设楼板浇筑模板,并在后浇带设计位置搭设后浇带浇筑组件;

步骤二、在先楼板混凝土浇筑:绑扎楼板钢筋,上层钢筋3穿过挡板1的卡口2,浇筑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混凝凝土,然后养护硬化;

步骤三、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带步骤二楼板混凝土养护硬化完成后,拆除后浇带浇筑组件,检测钢筋根部是否存在有水渗入或者锈蚀,将存在有水渗入或者锈蚀的钢筋根部的混凝土短柱凿除,然后打磨钢筋上的锈蚀位置,然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

本申请的楼板浇筑方法,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后浇带浇筑组件,大幅提高了楼板的浇筑质量,而且确保了施工过程中止水板6良好的止水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二中,在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对止水板6上的混凝土进行收集再次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