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方法及系统

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方法,涉及数据安全监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S1、获取通讯路径;S2、建立多个数据中转节点;S3、获取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数据中转节点作为第一数据监控节点、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S4、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接收源数据集,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存储源数据集形成第一临时数据库,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送源数据集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S5、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出的源数据集,并判断接收的源数据集是否完整;还提供了一种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系统。本发明具有实现动态监管、有效应对数据异常以及提高数据传输安全性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371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郭军;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61614.8

  • 发明设计人 郭军;陈丽;

    申请日2021-02-05

  • 分类号G06Q40/00(20120101);G06Q50/26(20120101);G06Q10/10(20120101);G06F11/3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14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娟

  • 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东风路60号17号楼24层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5: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监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财政部的文件要求,财政厅充分认识到加强财政收支数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动态监测方面创新管理方式,现有的数据安全监管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不便于实时掌握财政收支数据的变化,不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的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数据缺失和数据日志不连续等问题,在使用时不够安全可靠,不能够紧急应对错误的数据,在实际使用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方法及系统。

一种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方法,方法包括:S1、获取通讯路径; S2、依次建立位于通讯路径上的多个数据中转节点;S3、获取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数据中转节点作为第一数据监控节点、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S4、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接收源数据集,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存储源数据集形成第一临时数据库,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送源数据集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S5、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出的源数据集,并判断接收的源数据集是否完整;S6、若完整,则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存储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并形成第二临时数据库,并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将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继续进行S3;S7、若不完整,则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发送异常信号,并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从所述通讯路径上隐去,并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将第一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继续进行S3。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源数据集可以是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数据、企业纳税数据、规模以上企业纳税数据、大数据下税收比对数据、大数据下数据比对分析数据、招商引资数据、财政支出数据、政府性项目数据、税收挖潜综合分析数据、收入分析数据和地理税源数据等等,动态监管方法流程具体如下:通过数据发送节点和数据接收节点得到通讯路径,通过通讯路径来实时传输数据;在通讯路径上依次建立多个数据中转节点,数据中转节点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终端;选取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数据中转节点,分别作为第一数据监控节点、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其中数据传输方向依次是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将数据传输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将数据传输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且第一数据监控节点、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同时连接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以与用户直接交互;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接收源数据集,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存储源数据集形成第一临时数据库,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送源数据集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出的源数据集,并判断接收的源数据集是否完整,若完整,则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存储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并形成第二临时数据库,并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将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继续在未变化的通讯路径上重新选取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数据中转节点,继续进行上述流程,从而对整个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循环监管;若不完整,则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发送异常信号,异常信号被控制中心接受,通过与用户交互可以实现异常提醒,并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从所述通讯路径上隐去,并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将第一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继续在新的通讯路径上重新选取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数据中转节点,继续进行上述流程,这个新的通讯路径上没有上述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所代表的数据中转节点存在。

优选地,S4和S5包括:S41、分解源数据集并形成多个子数据集;S42、获取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的多个不同的数据标识符,将多个数据标识符分别添加进多个子数据集中并形成子数据包,其中一个子数据集对应一个数据标识符,多个数据标识符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后形成预设序列;S43、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将多个子数据包发送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S51、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出的多个子数据包,获取子数据集和子数据集对应的数据标识符,判断多个数据标识符是否完整。

优选地,S51包括:S511、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出的多个子数据包;S512、根据子数据包获取子数据集和子数据集对应的数据标识符;S513、按预设排列标准依次排列获取的多个不同的数据标识符,形成实时序列,将实时序列与预设序列进行对比,判断实时序列是否完整。发送子数据包前,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后的多个数据标识符形成预设序列,发送子数据包后,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后的多个数据标识符形成实时序列,通过对比预设序列和实时序列,则可以快速校验判断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则判断实时序列不完整,则代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了异常,若不存在差异,则判断实时序列完整,则代表数据传输过程中未发生异常。可以对数据添加数据标识符。具体地,获取节点处的安全消息标识符、安全传输协议版本号、节点标识符以及节点拓扑计数器的计数值。进一步地,对安全消息标识符、安全传输协议版本号、节点标识符以及节点拓扑计数器的计数值进行循环冗余计算,得到最终的数据标识符,该数据标识符为一个循环冗余码。其中,子数据包由节点按照预设的格式封装形成的。并且,安全消息标识符为用户定义的安全消息标识符,每个节点的安全消息标识符是唯一。进一步地,不同安全消息类型对应的安全消息标识符也不相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用户自行定义。节点标识符为实际节点的通用唯一识别码,不同的节点编组对应不同的节点标识符。节点拓扑计数器根据节点的编组特征生成计数值,不同编组对应的计数值不同。其中,只有安全消息标识符是需要预配置的。

优选地,S6还包括:若完整,则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删除第一临时数据库。当判断源数据集是完整的,则代表第一数据监控节点与第二数据监控节点之间的动态传输过程时没有异常的,则在存储第二临时数据库后,可以删除第一临时数据库,从而消除冗余内存,提高整个动态监管方法的可靠性。

优选地,S7还包括:若不完整,建立连接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的实时路径,并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通过实时路径将第一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继续进行S3。在原通讯路径上建立实时路径,从而形成性的通讯路径,再对新的通讯路径进行动态监管,以此实现对数据传输过程的不断监管。

还提供了一种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包括数据发送节点和数据接收节点,所述数据发送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节点之间设置有通讯路径,所述通讯路径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数据中转节点,所述系统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数据中转节点作为第一数据监控节点、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第一控制模组,所述第一控制模组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一存储模块和第一发送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接收源数据集,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用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存储源数据集形成第一临时数据库,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送源数据集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第二控制模组,所述第二控制模组包括第二接收模块、判断模块、第二存储模块、反馈模块、断联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出的源数据集;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收的源数据集是否完整,若不完整,所述判断模块控制所述反馈模块、断联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运行,所述反馈模块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发送异常信号,所述断联模块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从所述通讯路径上隐去,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将第一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若完整,所述判断模块控制所述第二存储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运行,所述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存储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并形成第二临时数据库,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将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

优选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分解单元、标记单元和封装单元,所述分解单元用于分解源数据集并形成多个子数据集,所述标记单元用于获取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的多个不同的数据标识符,所述封装单元用于将多个数据标识符分别添加进多个子数据集中并形成子数据包,其中,一个子数据集对应一个数据标识符,多个数据标识符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后形成预设序列;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将多个子数据包发送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包接收单元和解码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出的多个子数据包,所述解码单元用于获取子数据集和子数据集对应的数据标识符,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多个数据标识符是否完整。

优选地,判断模块包括:排列单元,所述排列单元用于按预设排列标准依次排列所述解码单元获取的多个不同的数据标识符,形成实时序列;校验单元,所述校验单元用于将实时序列与预设序列进行对比,判断实时序列是否完整。

优选地,第二控制模组还包括删除模块,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判断接收的源数据集完整后,控制所述删除模块运行,所述删除模块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删除第一临时数据库。

优选地,第二控制模组还包括搭建模块,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判断接收的源数据集不完整后,控制所述搭建模块运行,所述搭建模块用于建立连接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的实时路径,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通过实时路径将第一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在本发明中,实现在财政收支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实时地动态地监控,当存在数据缺失和数据不连续等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发出提醒,更关键的是,当发现异常情况时,能够通过隐去异常节点并建立新的数据通讯路径,来迅速对异常情况进行应对处理,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实现对财政收支数据进行科学有效地监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方法中S4和S5的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方法中S51的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系统中通讯路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获取模块,2-第一控制模组,21-第一接收模块,211-分解单元,212-标记单元,213-封装单元,22-第一存储模块,23-第一发送模块,231-第一发送单元,3-第二控制模组,31-第二接收模块,311-接收单元,312-解码单元, 32-判断模块,321-排列单元,322-校验单元,33-第二存储模块,34-反馈模块,35-断联模块,36-第二发送模块,37-删除模块,38-搭建模块,4-数据发送节点,5-数据中转节点,6-数据接收节点,7-第一数据监控节点,8-第二数据监控节点,9-第三数据监控节点,10-通讯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出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获取通讯路径;

S2、依次建立位于通讯路径上的多个数据中转节点;

S3、获取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数据中转节点作为第一数据监控节点、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

S4、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接收源数据集,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存储源数据集形成第一临时数据库,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送源数据集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

S5、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出的源数据集,并判断接收的源数据集是否完整;

S6、若完整,则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存储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并形成第二临时数据库,并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将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继续进行S3;

S7、若不完整,则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发送异常信号,并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从所述通讯路径上隐去,并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将第一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继续进行S3。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源数据集可以是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数据、企业纳税数据、规模以上企业纳税数据、大数据下税收比对数据、大数据下数据比对分析数据、招商引资数据、财政支出数据、政府性项目数据、税收挖潜综合分析数据、收入分析数据和地理税源数据等等,动态监管方法流程具体如下:通过数据发送节点和数据接收节点得到通讯路径,通过通讯路径来实时传输数据;在通讯路径上依次建立多个数据中转节点,数据中转节点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终端;选取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数据中转节点,分别作为第一数据监控节点、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其中数据传输方向依次是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将数据传输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将数据传输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且第一数据监控节点、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同时连接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以与用户直接交互;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接收源数据集,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存储源数据集形成第一临时数据库,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送源数据集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出的源数据集,并判断接收的源数据集是否完整,若完整,则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存储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并形成第二临时数据库,并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将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继续在未变化的通讯路径上重新选取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数据中转节点,继续进行上述流程,从而对整个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循环监管;若不完整,则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发送异常信号,异常信号被控制中心接受,通过与用户交互可以实现异常提醒,并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从所述通讯路径上隐去,并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将第一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继续在新的通讯路径上重新选取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数据中转节点,继续进行上述流程,这个新的通讯路径上没有上述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所代表的数据中转节点存在。综上所述,通过本方法,可以在财政收支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实时地动态地监控,当存在数据缺失和数据不连续等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发出提醒,更关键的是,当发现异常情况时,能够通过隐去异常节点并建立新的数据通讯路径,来迅速对异常情况进行应对处理,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实现对财政收支数据进行科学有效地监管。

具体地,S4和S5包括:

S41、分解源数据集并形成多个子数据集;

S42、获取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的多个不同的数据标识符,将多个数据标识符分别添加进多个子数据集中并形成子数据包,其中一个子数据集对应一个数据标识符,多个数据标识符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后形成预设序列;

S43、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将多个子数据包发送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

S51、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出的多个子数据包,获取子数据集和子数据集对应的数据标识符,判断多个数据标识符是否完整。

具体地,S51包括:

S511、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发出的多个子数据包;

S512、根据子数据包获取子数据集和子数据集对应的数据标识符;

S513、按预设排列标准依次排列获取的多个不同的数据标识符,形成实时序列,将实时序列与预设序列进行对比,判断实时序列是否完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发送子数据包前,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后的多个数据标识符形成预设序列,发送子数据包后,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后的多个数据标识符形成实时序列,通过对比预设序列和实时序列,则可以快速校验判断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则判断实时序列不完整,则代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了异常,若不存在差异,则判断实时序列完整,则代表数据传输过程中未发生异常。

还需要说的是,当节点需要传输数据时,可以对数据添加数据标识符。具体地,获取节点处的安全消息标识符、安全传输协议版本号、节点标识符以及节点拓扑计数器的计数值。进一步地,对安全消息标识符、安全传输协议版本号、节点标识符以及节点拓扑计数器的计数值进行循环冗余计算,得到最终的数据标识符,该数据标识符为一个循环冗余码。其中,子数据包由节点按照预设的格式封装形成的。并且,安全消息标识符为用户定义的安全消息标识符,每个节点的安全消息标识符是唯一。进一步地,不同安全消息类型对应的安全消息标识符也不相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用户自行定义。节点标识符为实际节点的通用唯一识别码,不同的节点编组对应不同的节点标识符。节点拓扑计数器根据节点的编组特征生成计数值,不同编组对应的计数值不同。其中,只有安全消息标识符是需要预配置的。

具体地,S6还包括:

若完整,则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删除第一临时数据库。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判断源数据集是完整的,则代表第一数据监控节点与第二数据监控节点之间的动态传输过程时没有异常的,则在存储第二临时数据库后,可以删除第一临时数据库,从而消除冗余内存,提高整个动态监管方法的可靠性。

具体地,S7还包括:

若不完整,建立连接第一数据监控节点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的实时路径,并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通过实时路径将第一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并继续进行S3。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原通讯路径上建立实时路径,从而形成性的通讯路径,再对新的通讯路径进行动态监管,以此实现对数据传输过程的不断监管。

如图1至图5所示,还提供了一种财政税收收支数据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包括数据发送节点4和数据接收节点6,数据发送节点4和数据接收节点6之间设置有通讯路径10,通讯路径10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数据中转节点5,系统还包括: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任意三个依次相邻的数据中转节点5作为第一数据监控节点7、第二数据监控节点8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9;第一控制模组 2,第一控制模组2包括第一接收模块21、第一存储模块22和第一发送模块 23,其中,第一接收模块21用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7接收源数据集,第一存储模块22用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7存储源数据集形成第一临时数据库,第一发送模块23用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7发送源数据集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8;第二控制模组3,第二控制模组3包括第二接收模块31、判断模块32、第二存储模块33、反馈模块34、断联模块35和第二发送模块36,其中,第二接收模块31用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8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7 发出的源数据集;判断模块32用于判断接收的源数据集是否完整,若不完整,判断模块32控制反馈模块34、断联模块35和第二发送模块36运行,反馈模块34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8发送异常信号,断联模块35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8从通讯路径10上隐去,第二发送模块36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7将第一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9;若完整,判断模块32控制第二存储模块33和第二发送模块36运行,第二存储模块33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8存储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并形成第二临时数据库,第二发送模块36还用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8将其接收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9。

具体地,第一接收模块21包括分解单元211、标记单元212和封装单元 213,分解单元211用于分解源数据集并形成多个子数据集,标记单元212用于获取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的多个不同的数据标识符,封装单元213用于将多个数据标识符分别添加进多个子数据集中并形成子数据包,其中,一个子数据集对应一个数据标识符,多个数据标识符按预设排列标准排列后形成预设序列;第一发送模块23包括第一发送单元231,第一发送单元231用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7将多个子数据包发送至第二数据监控节点8;第二接收模块31 包接收单元311和解码单元312,接收单元311用于控制第二数据监控节点8 接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7发出的多个子数据包,解码单元312用于获取子数据集和子数据集对应的数据标识符,判断模块32还用于判断多个数据标识符是否完整。

具体地,判断模块32包括:排列单元321,排列单元321用于按预设排列标准依次排列解码单元312获取的多个不同的数据标识符,形成实时序列;校验单元322,校验单元322用于将实时序列与预设序列进行对比,判断实时序列是否完整。

具体地,第二控制模组3还包括删除模块37,判断模块32还用于在判断接收的源数据集完整后,控制删除模块37运行,删除模块37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7删除第一临时数据库。

具体地,第二控制模组3还包括搭建模块38,判断模块32还用于在判断接收的源数据集不完整后,控制搭建模块38运行,搭建模块38用于建立连接第一数据监控节点7和第三数据监控节点9的实时路径,第二发送模块36还用于在运行后控制第一数据监控节点7通过实时路径将第一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源数据集发送至第三数据监控节点9。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在此处不做额外赘述。

还需要说的是,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