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及其实施方法

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及其实施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配重种植砖块、填料种植层和净化类沉水植物,楔形透水挡板组件插接在河床上,配重种植砖块布置在河床上,填料种植层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上,净化类沉水植物布置在填料种植层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布置在水面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沿河床的中线对称布置,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实施方法。本发明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976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33569.8

  • 申请日2021-01-11

  • 分类号C02F3/32(20060101);C04B28/14(20060101);E02B3/00(20060101);A01G9/02(20180101);A01G24/10(20180101);A01G24/12(20180101);A01G24/15(20180101);A01G24/17(20180101);A01G24/46(20180101);

  • 代理机构11509 北京宣言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李知伦

  • 地址 100162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园博园南路渡业大厦7层716B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6:0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及其实施方法,属于水体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道水环境与城市形象、百姓的健康息息相关,有很多城市的河道经过长期累积已达到严重污染的程度,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源污染,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各种大气颗粒物等,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河道水,土壤泥沙颗粒降低水体的蓄水能力,而且泥沙携带的污染物会污染水体,降低水体的环境承载力,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水生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严重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还提供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的实施方法,本发明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配重种植砖块、填料种植层和净化类沉水植物,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插接在河床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布置在河床上,所述填料种植层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布置在填料种植层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布置在水面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沿河床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

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包括透水挡板和多根楔形立柱,透水挡板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的下表面,楔形立柱插接在河床内,透水挡板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50-80mm的圆孔;楔形立柱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

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配重种植砖块上设置有紧固件,配重种植砖块的上部通过紧固件与透水挡板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的下部通过紧固件与楔形立柱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的下表面与河床连接,配重种植砖块的厚度为300-500mm;配重种植砖块作为模块的基座,使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固定在河床上。

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填料种植层包括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填料种植层的厚度为200-300mm;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混合搅拌,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使填料种植层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的给养提供通道。

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的混合比例为1:1.2:1.5:0.8:0.8:1.5。

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等距间隔布置在填料种植层上,净化类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6-25株/㎡,净化类沉水植物包括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繁殖再生能力强、生存周期长,符合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对植物的要求。

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采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增加楔形透水挡板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整体使用成本。

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配重种植砖块为生态透水砖;生态透水砖,节能环保并经济实用,能降低整体使用成本。

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插入河床,使楔形立柱埋入河床内,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沉没于水面以下;

S2,将配重种植砖块安装在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之间,使配重种植砖块的下表面与河床连接,安装紧固件使配重种植砖块的上部与透水挡板的下部连接,安装紧固件使配重种植砖块的下部与楔形立柱的上部连接;

S3,将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按照1:1.2:1.5:0.8:0.8:1.5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后的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

S4,在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上栽种净化类沉水植物,最后形成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

S5,重复S1、S2、S3和S4的步骤,沿河床的中线对称安装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配重种植砖块、填料种植层和净化类沉水植物,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插接在河床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布置在河床上,所述填料种植层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布置在填料种植层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布置在水面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沿河床的中线对称布置,本发明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楔形立柱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配重种植砖块为生态透水砖,节能环保并经济实用,填料种植层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的给养提供通道,净化类沉水植物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繁殖再生能力强、生存周期长,符合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对植物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楔形透水挡板组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3-楔形透水挡板组件,4-配重种植砖块,5-填料种植层,6-净化类沉水植物,7-河床,8-水面,9-透水挡板,10-楔形立柱,11-圆孔,12-紧固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2: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包括透水挡板9和多根楔形立柱10,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10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10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楔形立柱10插接在河床7内,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50-80mm的圆孔11;楔形立柱10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11,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

本发明的实施例3: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包括透水挡板9和多根楔形立柱10,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10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10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楔形立柱10插接在河床7内,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50-80mm的圆孔11;楔形立柱10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11,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上设置有紧固件12,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2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通过紧固件12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厚度为300-500mm;配重种植砖块4作为模块的基座,使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固定在河床7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4: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包括透水挡板9和多根楔形立柱10,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10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10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楔形立柱10插接在河床7内,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50-80mm的圆孔11;楔形立柱10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11,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上设置有紧固件12,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2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通过紧固件12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厚度为300-500mm;配重种植砖块4作为模块的基座,使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固定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包括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填料种植层5的厚度为200-300mm;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混合搅拌,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使填料种植层5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给养提供通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5: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包括透水挡板9和多根楔形立柱10,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10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10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楔形立柱10插接在河床7内,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50-80mm的圆孔11;楔形立柱10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11,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上设置有紧固件12,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2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通过紧固件12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厚度为300-500mm;配重种植砖块4作为模块的基座,使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固定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包括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填料种植层5的厚度为200-300mm;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混合搅拌,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使填料种植层5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给养提供通道;所述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的混合比例为1:1.2:1.5:0.8:0.8:1.5。

本发明的实施例6: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包括透水挡板9和多根楔形立柱10,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10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10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楔形立柱10插接在河床7内,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50-80mm的圆孔11;楔形立柱10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11,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上设置有紧固件12,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2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通过紧固件12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厚度为300-500mm;配重种植砖块4作为模块的基座,使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固定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包括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填料种植层5的厚度为200-300mm;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混合搅拌,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使填料种植层5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给养提供通道;所述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的混合比例为1:1.2:1.5:0.8:0.8:1.5;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等距间隔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种植密度为16-25株/㎡,净化类沉水植物6包括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繁殖再生能力强、生存周期长,符合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对植物的要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7: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包括透水挡板9和多根楔形立柱10,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10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10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楔形立柱10插接在河床7内,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50-80mm的圆孔11;楔形立柱10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11,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上设置有紧固件12,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2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通过紧固件12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厚度为300-500mm;配重种植砖块4作为模块的基座,使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固定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包括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填料种植层5的厚度为200-300mm;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混合搅拌,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使填料种植层5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给养提供通道;所述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的混合比例为1:1.2:1.5:0.8:0.8:1.5;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等距间隔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种植密度为16-25株/㎡,净化类沉水植物6包括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繁殖再生能力强、生存周期长,符合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对植物的要求;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采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增加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整体使用成本。

本发明的实施例8: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包括透水挡板9和多根楔形立柱10,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10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10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楔形立柱10插接在河床7内,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50-80mm的圆孔11;楔形立柱10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11,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上设置有紧固件12,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2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通过紧固件12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厚度为300-500mm;配重种植砖块4作为模块的基座,使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固定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包括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填料种植层5的厚度为200-300mm;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混合搅拌,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使填料种植层5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给养提供通道;所述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的混合比例为1:1.2:1.5:0.8:0.8:1.5;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等距间隔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种植密度为16-25株/㎡,净化类沉水植物6包括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繁殖再生能力强、生存周期长,符合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对植物的要求;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采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增加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整体使用成本;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为生态透水砖;生态透水砖,节能环保并经济实用,能降低整体使用成本。

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入河床7,使楔形立柱10埋入河床7内,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沉没于水面8以下;

S2,将配重种植砖块4安装在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之间,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安装紧固件12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安装紧固件12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

S3,将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按照1:1.2:1.5:0.8:0.8:1.5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后的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

S4,在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上栽种净化类沉水植物6,最后形成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

S5,重复S1、S2、S3和S4的步骤,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安装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

本发明的实施例9: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包括透水挡板9和多根楔形立柱10,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10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10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楔形立柱10插接在河床7内,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50mm的圆孔11;楔形立柱10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11,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上设置有紧固件12,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2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通过紧固件12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厚度为300mm;配重种植砖块4作为模块的基座,使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固定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包括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填料种植层5的厚度为200mm;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混合搅拌,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使填料种植层5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给养提供通道;所述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的混合比例为1:1.2:1.5:0.8:0.8:1.5;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等距间隔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种植密度为16株/㎡,净化类沉水植物6包括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繁殖再生能力强、生存周期长,符合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对植物的要求;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采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增加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整体使用成本;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为生态透水砖;生态透水砖,节能环保并经济实用,能降低整体使用成本。

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入河床7,使楔形立柱10埋入河床7内,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沉没于水面8以下;

S2,将配重种植砖块4安装在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之间,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安装紧固件12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安装紧固件12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

S3,将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按照1:1.2:1.5:0.8:0.8:1.5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后的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

S4,在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上栽种净化类沉水植物6,最后形成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

S5,重复S1、S2、S3和S4的步骤,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安装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

本发明的实施例10: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包括透水挡板9和多根楔形立柱10,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10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10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楔形立柱10插接在河床7内,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65mm的圆孔11;楔形立柱10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11,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上设置有紧固件12,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2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通过紧固件12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厚度为400mm;配重种植砖块4作为模块的基座,使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固定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包括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填料种植层5的厚度为250mm;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混合搅拌,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使填料种植层5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给养提供通道;所述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的混合比例为1:1.2:1.5:0.8:0.8:1.5;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等距间隔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种植密度为20株/㎡,净化类沉水植物6包括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繁殖再生能力强、生存周期长,符合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对植物的要求;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采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增加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整体使用成本;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为生态透水砖;生态透水砖,节能环保并经济实用,能降低整体使用成本。

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入河床7,使楔形立柱10埋入河床7内,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沉没于水面8以下;

S2,将配重种植砖块4安装在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之间,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安装紧固件12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安装紧固件12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

S3,将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按照1:1.2:1.5:0.8:0.8:1.5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后的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

S4,在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上栽种净化类沉水植物6,最后形成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

S5,重复S1、S2、S3和S4的步骤,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安装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

本发明的实施例11: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包括透水挡板9和多根楔形立柱10,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10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10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楔形立柱10插接在河床7内,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80mm的圆孔11;楔形立柱10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11,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上设置有紧固件12,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2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通过紧固件12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厚度为500mm;配重种植砖块4作为模块的基座,使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固定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包括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填料种植层5的厚度为300mm;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混合搅拌,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使填料种植层5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给养提供通道;所述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的混合比例为1:1.2:1.5:0.8:0.8:1.5;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等距间隔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种植密度为25株/㎡,净化类沉水植物6包括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繁殖再生能力强、生存周期长,符合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对植物的要求;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采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增加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整体使用成本;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为生态透水砖;生态透水砖,节能环保并经济实用,能降低整体使用成本。

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入河床7,使楔形立柱10埋入河床7内,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沉没于水面8以下;

S2,将配重种植砖块4安装在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之间,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安装紧固件12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安装紧固件12使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

S3,将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按照1:1.2:1.5:0.8:0.8:1.5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后的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

S4,在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5上栽种净化类沉水植物6,最后形成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

S5,重复S1、S2、S3和S4的步骤,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安装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沉没于水面8以下,净化类沉水植物6栽种在填料种植层5上,在净化类沉水植物6的植物提取、植物过滤、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植物降解的作用下,对河道面源污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各种大气颗粒物等进行净化处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