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秋植香蕉套种冬瓜防控枯萎病的方法

一种秋植香蕉套种冬瓜防控枯萎病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香蕉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秋植香蕉套种冬瓜防控枯萎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和种苗选择;(2)定植与套种;(3)水肥调控。本发明采用发酵充分的鸡粪肥与复合生物菌共同作用用于防治桂蕉9号香蕉枯萎病,其中,鸡粪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给复合生物菌提供养分,使其形成有益菌落,而该菌落可有效抑制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增殖,经试验证明,防控效果明显。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香蕉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秋植香蕉套种冬瓜防控枯萎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香蕉属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s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中国香蕉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是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2016年中国香蕉产量为893万t,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中国香蕉产业正进入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历史转型时期,香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热区经济和三农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香蕉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毁灭性病害香蕉枯萎病正不断蔓延,导致传统香蕉种植区面积急剧缩减,甚至出现丢荒改种等现象,重创香蕉产业。目前香蕉枯萎病在国内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香蕉主产区均有发生,并有快速扩展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国内的香蕉种植业。因此,香蕉枯萎病也被称为香蕉种植的"第一杀手",不仅给蕉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制约着中国乃至全世界香蕉种植业的健康发展。2013年《自然》杂志报道指出全球香蕉产业正面临香蕉枯萎病的严重威胁P。因此,香蕉枯萎病的防治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在众多香蕉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一批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先后出现,例如南天黄、中蕉9号、农科1号等。在产地方面,海南地区以种植南天黄和宝岛蕉为主。广西地区以种植桂蕉系列为主,其中桂蕉9号是桂蕉系列中抗病性较好的品种,生育期较短,农艺性状、果品性状等接近于目前主栽品种,然而桂蕉9号属中抗枯萎病品种,1代香蕉植株的田间发病率相对偏高或不稳定。因此,如何降低桂蕉9号1代香蕉植株的香蕉枯萎病田间发病率成为目前香蕉生产的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显著降低桂蕉9号1代香蕉植株的香蕉枯萎病田间发病率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秋植香蕉套种冬瓜防控枯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和种苗选择

选择假茎高25cm以上,青叶数6~8片,健壮、茎粗、叶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无变异植株的桂蕉9号1代组培苗做为香蕉苗;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和2叶1心的墨地龙做为黑皮冬瓜苗;

(2)定植与套种

定植前1-3个月,深翻土壤50cm~60cm,暴晒30d后开沟,开好种植沟,沟深40cm~50cm,沟面宽80cm~100cm;每667m

香蕉苗定植时间在9月~10月;黑皮冬瓜在香蕉苗长出2~5片新叶后定植,定植时间在11~12月,沿种植沟方向,两株香蕉苗中间定植1株黑皮冬瓜苗;定植后穴施由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组成的复合生物菌30-60g/株;定植后盖天膜越冬;

(3)水肥调控

香蕉苗生长前期,壮根壮苗,淋施或滴施磷酸二氢钾5g/株和海藻素10-15g/株,每5-7天1次,连续4-5次;从苗期开始,每30-40天滴施或淋施所述复合生物菌30-50g/株,共施4-5次;

香蕉苗旺长期,每株施加复合肥0.7-0.8Kg;

香蕉苗分化期,每株施加复合肥0.6-0.75Kg、花生麸1.0-1.5kg和硫酸钾0.3kg;

香蕉苗抽蕾期,复合肥0.5-0.6kg和硫酸钾0.3kg;

保持蕉园土壤水份持续均匀供应。

进一步地,所述鸡粪肥为鸡粪充分发酵获得的腐熟有机肥。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肥为含有氮磷钾的三元复合肥,其中氮、磷、钾的质量比为15:15:15。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定植密度为:香蕉株距为1.8m~2.0m,行距为2.6m~2.8m,密度为125株/667m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定植方法为:于每年9~10月,去除香蕉苗营养杯,保持杯中基质完整,置于种植沟中央,扶正,回土超过原杯土面2cm~3cm,轻压实,淋足定根水;种植香蕉苗后,11~12月月于两株香蕉苗中间挖穴,将黑皮冬瓜苗置于穴内,培细土至子叶下1cm处,淋足定根水。

进一步地,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复合生物菌中,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的重量配比为(1-2):1。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4)病虫害防治,所述香蕉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按DB45/T 260的规定执行,所述黑皮冬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按DB45/T 1497的规定执行。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香蕉和冬瓜基本没有相同共发的病虫害,香蕉套种黑皮冬瓜后,瓜藤蔓、叶,在春旱季节,布满整个蕉园地面,起到很好的绿色覆盖、保水保根、改良土壤的作用,增加有益微生物的丰富度,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

(2)本发明采用鸡粪有机肥与复合生物菌共同作用用于防治桂蕉9号1代香蕉植株的香蕉枯萎病,其中,鸡粪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给所述复合生物菌提供养分,使其形成有益菌落,而该菌落可有效抑制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增值,经试验证明,防控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秋植香蕉套种冬瓜防控枯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和种苗选择

选择假茎高25cm以上,青叶数6~8片,健壮、茎粗、叶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无变异植株的桂蕉9号1代组培苗做为香蕉苗;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和2叶1心的墨地龙做为黑皮冬瓜苗;

(2)定植与套种

定植前2个月,深翻土壤55cm,暴晒30d后开沟,开好种植沟,沟深45cm,沟面宽90cm;每667m

香蕉苗定植时间在9月~10月;定植密度为:香蕉株距为1.8m,行距为2.8m,密度为132株/667m

定植方法为:于每年9~10月,去除香蕉苗营养杯,保持杯中基质完整,置于种植沟中央,扶正,回土超过原杯土面2cm~3cm,轻压实,淋足定根水;种植香蕉苗后,11~12月于两株香蕉苗中间挖穴,将黑皮冬瓜苗置于穴内,培细土至子叶下1cm处,淋足定根水;

(3)水肥调控

香蕉苗生长前期,壮根壮苗,淋施或滴施磷酸二氢钾5g/株和海藻素12g/株,每6天1次,连续5次;从苗期开始,每35天滴施或淋施所述复合生物菌50g/株,共施5次;

香蕉苗旺长期,每株施加复合肥0.7Kg;

香蕉苗分化期,每株施加复合肥0.7Kg、花生麸1.2kg和硫酸钾0.3kg;

香蕉苗抽蕾期,复合肥0.5kg和硫酸钾0.3kg;

保持蕉园土壤水份持续均匀供应。

(4)病虫害防治

香蕉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按DB45/T 260的规定执行,黑皮冬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按DB45/T1497的规定执行。

(5)采收

黑皮冬瓜在坐瓜后40d~50d,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收,采收时不留瓜柄,轻摘轻放。应在5月中旬采收完毕,采收后及时清理瓜蔓、除草,将瓜蔓和草覆盖在蕉头附近。

香蕉采收按DB45/T 260的规定执行。

本实施例中,鸡粪肥为鸡粪充分发酵获得的腐熟有机肥。复合肥为含有氮磷钾的三元复合肥,其中氮、磷、钾的质量比为15:15:15。复合生物菌中,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的重量配比为2:1。

实施例2

一种秋植香蕉套种冬瓜防控枯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和种苗选择

选择假茎高25cm以上,青叶数6~8片,健壮、茎粗、叶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无变异植株的桂蕉9号1代组培苗做为香蕉苗;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和2叶1心的墨地龙做为黑皮冬瓜苗;

(2)定植与套种

定植前1个月,深翻土壤50cm,暴晒30d后开沟,开好种植沟,沟深40cm,沟面宽80cm;每667m

香蕉苗定植时间在9月~10月;定植密度为:香蕉株距为1.8m,行距为2.6m,密度为140株/667m

定植方法为:于每年9~10月,去除香蕉苗营养杯,保持杯中基质完整,置于种植沟中央,扶正,回土超过原杯土面2cm~3cm,轻压实,淋足定根水;种植香蕉苗后,11~12月于两株香蕉苗中间挖穴,将黑皮冬瓜苗置于穴内,培细土至子叶下1cm处,淋足定根水;

(3)水肥调控

香蕉苗生长前期,壮根壮苗,淋施或滴施磷酸二氢钾5g/株和海藻素10g/株,每5天1次,连续4次;从苗期开始,每30天滴施或淋施所述复合生物菌30g/株,共施4次;

香蕉苗旺长期,每株施加复合肥0.7Kg;

香蕉苗分化期,每株施加复合肥0.6Kg、花生麸1.0kg和硫酸钾0.3kg;

香蕉苗抽蕾期,复合肥0.5kg和硫酸钾0.3kg;

保持蕉园土壤水份持续均匀供应。

(4)病虫害防治

香蕉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按DB45/T 260的规定执行,黑皮冬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按DB45/T1497的规定执行。

(5)采收

黑皮冬瓜在坐瓜后40d~50d,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收,采收时不留瓜柄,轻摘轻放。应在5月中旬采收完毕,采收后及时清理瓜蔓、除草,将瓜蔓和草覆盖在蕉头附近。

香蕉采收按DB45/T 260的规定执行。

本实施例中,鸡粪肥为鸡粪充分发酵获得的腐熟有机肥。复合肥为含有氮磷钾的三元复合肥,其中氮、磷、钾的质量比为15:15:15。复合生物菌中,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的重量配比为1:1。

实施例3

一种秋植香蕉套种冬瓜防控枯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和种苗选择

选择假茎高25cm以上,青叶数6~8片,健壮、茎粗、叶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无变异植株的桂蕉9号1代组培苗做为香蕉苗;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和2叶1心的墨地龙做为黑皮冬瓜苗;

(2)定植与套种

定植前3个月,深翻土壤60cm,暴晒30d后开沟,开好种植沟,沟深50cm,沟面宽100cm;每667m

香蕉苗定植时间在9月~10月;定植密度为:香蕉株距为2.0m,行距为2.8m,密度为125株/667m

定植方法为:于每年9~10月,去除香蕉苗营养杯,保持杯中基质完整,置于种植沟中央,扶正,回土超过原杯土面2cm~3cm,轻压实,淋足定根水;种植香蕉苗后,11~12月于两株香蕉苗中间挖穴,将黑皮冬瓜苗置于穴内,培细土至子叶下1cm处,淋足定根水;

(3)水肥调控

香蕉苗生长前期,壮根壮苗,淋施或滴施磷酸二氢钾5g/株和海藻素15g/株,每7天1次,连续5次;从苗期开始,每40天滴施或淋施所述复合生物菌50g/株,共施4-5次;

香蕉苗旺长期,每株施加复合肥0.8Kg;

香蕉苗分化期,每株施加复合肥0.75Kg、花生麸1.5kg和硫酸钾0.3kg;

香蕉苗抽蕾期,复合肥0.6kg和硫酸钾0.3kg;

保持蕉园土壤水份持续均匀供应。

(4)病虫害防治

香蕉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按DB45/T 260的规定执行,黑皮冬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按DB45/T1497的规定执行。

(5)采收

黑皮冬瓜在坐瓜后40d~50d,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收,采收时不留瓜柄,轻摘轻放。应在5月中旬采收完毕,采收后及时清理瓜蔓、除草,将瓜蔓和草覆盖在蕉头附近。

香蕉采收按DB45/T 260的规定执行。

本实施例中,鸡粪肥为鸡粪充分发酵获得的腐熟有机肥。复合肥为含有氮磷钾的三元复合肥,其中氮、磷、钾的质量比为15:15:15。复合生物菌中,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的重量配比为1:1。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申请人设置了如下种植试验: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桂蕉9号:对香蕉枯萎病抗性水平为中抗。适于在广西、云南、海南等香蕉主产区种植。

桂蕉1号:对香蕉枯萎病抗性水平为感病。近年来为广西地区主栽品种。

墨地龙黑皮冬瓜:对疫病、蔓枯病、枯萎病的抗性较强,全国各地均可栽培,近年来为广西南宁地区主栽品种。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设计

试验设5种栽培模式,3次重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一行(30株)作为一个试验小区。模式1:桂蕉9号套种冬瓜;模式2:冬瓜单种,模式3:桂蕉9号单种,模式4:桂蕉1号套种冬瓜,模式5:桂蕉1号单种。

1.2.2试验方法

参照实施例1,备耕与香蕉苗定植:将种植地块交错翻耕3次,晒土,1个月后,开种植沟,沟施肥料,用机械将肥和土旋耕拌匀,安装滴灌设备,覆盖黑色地膜,于9中旬,按照试验设计定植6-8张叶龄蕉苗,株行距约为180cm×280cm(132株/亩),压实土,淋足定根水。

定植瓜苗:香蕉苗定根长出2片新叶后,于11上旬在两株香蕉苗之间种植1株培育好的黑皮冬瓜苗,株行距约为180cm×280cm,单种黑皮冬瓜模式株行距为180cm×260cm,压实土,淋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按照常规的种植技术进行田间管理,除了种植模式不同,其他管理都一样。

1.2.3测定项目及方法

土壤检测:黑皮冬瓜采收后,按照“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原则采集土样,检测pH、EC、N、P2O5、K2O等土壤理化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等微生物指标。

枯萎病发生率统计:香蕉采收前,参照《NYT 1807-2009香蕉镰刀菌枯萎病诊断及疫情处理规范》,统计枯萎病发生率。

产量测定:按成熟先后分批采收测产。各试验小区分开采收,单独累加计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模式土壤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与单种香蕉相比,香蕉套种黑皮冬瓜后,土壤pH明显提高,EC值降低,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而真菌数量明显减少。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趋势同套种韭菜基本一致。

种植香蕉的健康土壤中一般是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但在土壤问题严重时,会使部分真菌如镰刀菌数量上升,诱发多种土传病害。生产实践证明,香蕉套种黑皮冬瓜,起到绿色覆盖,保水保根,改良土壤的作用,进而改变作物根部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多样性,对病区防控枯萎病十分有利。

表1不同栽培模式香蕉根周土壤检测结果

2.2不同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香蕉单种总投入为5300元/亩,黑皮冬瓜单种总投入为4300元/亩,两种套种总投入为7850元/亩,套种比分开单种合计成本减少了1750元/亩。抗病品种桂蕉9号与黑皮冬瓜套种模式因枯萎病发生率降低10.34%,使香蕉产量比单种高出249.45千克/亩,利润达到6251.17元/亩,比单种香蕉利润多出2854.03元/亩。但选择感病品种桂蕉1号与黑皮冬瓜套种,枯萎病发病率高达52%,香蕉产量仅有1700.4千克/亩,按照中上行情的市场价格2.8元/千克销售,仍然亏损。单种桂蕉1号发病率甚至高达68%,产量低至1133.6千克/亩,可见在枯萎病区不适合种植感病香蕉品种。

表2不同栽培模式对产值、效益及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注:冬瓜品种为墨地龙,桂蕉9号为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1号为感枯萎病品种,是目前广西主栽品种,试验地为枯萎病区,原发病率﹥50%,轮作西瓜、冬瓜2年。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