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冬瓜子40~60份、薏苡仁40~60份、败酱草20~40份、忍冬藤20~40份、蒲公英20~40份、车前子20~40份、马齿苋20~40份、鱼腥草20~40份、黄芪20~40份、当归20~40份、黄芩10~20份、桔梗10~20份、枳壳10~20份以及木香10~20份,按照配比分别取各组分中的药材,去杂质、洗净、晾干,粉碎过180‑280目筛制成粉末,再制成干粒重2~7克的水粉丸。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对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疗效好,治愈率高,降低了复发率,生产和服用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1839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常熟市中医院(常熟市新区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70676.2

  • 发明设计人 高磊平;朱莺;周育锋;顾鸣佳;

    申请日2021-03-12

  • 分类号A61K36/8994(20060101);A61K9/20(20060101);A61P13/04(20060101);A61P15/00(20060101);A61P13/08(20060101);A61P29/00(20060101);A61P31/04(20060101);A61P31/16(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34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猛

  •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黄河路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9:0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泌尿道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的疾病。单纯性泌尿道感染的患者经过正规治疗能获得痊愈,但仍有一部分泌尿道感染的患者通过抗生素治疗的疗效欠佳,或合并妊娠、梗阻、糖尿病等,反复发作,此时西医疗效有限,患者痛苦不堪,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

中医博大精深,专利号为201010294974.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泌尿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加工的口服制剂:黄芪5-15份、栀子2-8份、黄柏2-8份、土茯苓4-11份、石苇4-11份、车前子2-8份、白芍2-8份、当归2-8份、甘草1-4份,主治泌尿道感染所致的尿频而短,小便涩痛,欲出不尽,尿色黄,腰酸痛,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口干舌燥等症,但是其只要成分石韦中的绿原酸难以提取,制剂崩解迟缓,影响了疗效。另外,对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现有的中药往往难以发挥良好的作用,治标不治本,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提升对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使用频次,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标本兼治。

本发明将复发性泌尿道感染归属于疮疡“内痈”范畴,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从病因病机看,复发性泌尿道感染属于中医“劳淋”范畴,其基本病机要素为湿热阻滞,但因感染反复发作,湿热阻滞日久亦可阻滞络脉致血瘀不行,湿热与瘀血壅结不散,符合“痈者壅也”的基本病机。

本病的病因与“内痈”也极为相似。《疡科大全》中指出:“凡痈疽,皆饮食、七情、房劳损伤脾肾肝所致,间有外邪相搏及小疮传染,亦皆因有毒以召之也。”明确表示,痈疽的常见病因有饮食、七情、房劳等。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也是先天不足、饮食不节、久做劳伤等导致脾肾不足,此时感染外邪,蕴积于内,发为“内痈”。因此,泌尿道感染与“内痈”在病因病机方面均有相似之处。

从临床表现看,泌尿道感染除了具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外,还表现为尿检异常,可见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甚至伴有脓细胞。《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内痈候:“内痈者,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寒气客于内,或在胸膈,或在肠胃,寒折于血,血气留止,与寒相搏,壅结不散,热气乘之,则化为脓,故曰内痈。”其中“壅结不散,热气乘之,则化为脓”是内痈的典型表现。《灵枢·邪气脏府病形》内痈包括有胃脘痈、三焦痈、肠痈、小肠痈、心痈、肝痈、脾痈、肺痈、肾痈等。内痈最显著的症状就是机体局部的疼痛、肿疡及溃脓。而泌尿道感染患者一般都会有会阴部、少腹部、腰部等部位不同程度的隐痛、胀痛、酸痛、灼痛、坠痛、刺痛等症状存在,临床表现亦相吻合。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内痈即内脏的各种急性化脓性疾病,此类疾病的形成是致病菌入侵在局部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致病菌侵入组织并繁殖,产生多种酶与毒素,进而激活凝血、补体、激肽系统以及血小板和巨嗜细胞等,导致炎症介质的生成和相应的炎症反应,同时引发效应症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此病理过程和泌尿道感染基本相同。因此,相同的病理反应也为泌尿道感染从“内痈”论治提供了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针对以上特点,本发明的方剂以“消痈排脓”为基本治则,针对“内痈”“消、托、补”手法,采用较大剂量薏苡仁、冬瓜子清热利湿,消痈排脓;败酱草、忍冬藤、蒲公英、马齿苋、鱼腥草、海金沙、车前子、大黄清热通便,利尿通淋;黄芪、当归、丹皮、川芎、桃仁、桔梗补气活血,托毒排脓;枳壳、木香行气调中,畅达气机;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消痈,托毒排脓,补气扶正之效,综治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之泌尿道感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冬瓜子40~60份、薏苡仁40~60份、败酱草20~40份、忍冬藤20~40份、蒲公英20~40份、车前子20~40份、马齿苋20~40份、鱼腥草20~40份、黄芪20~40份、当归20~40份、黄芩10~20份、桔梗10~20份、枳壳10~20份以及木香10~20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各组分的质量份为冬瓜子50份、薏苡仁50份、败酱草30份、忍冬藤30份、蒲公英30份、车前子30份、马齿苋30份、鱼腥草30份、黄芪30份、当归30份、黄芩15份、桔梗15份、枳壳15份、木香15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各组分的质量份为冬瓜子40份、薏苡仁40份、败酱草20份、忍冬藤20份、蒲公英20份、车前子20份、马齿苋20份、鱼腥草20份、黄芪20份、当归20份、黄芩15份、桔梗15份、枳壳15份以及木香10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各组分的质量份为冬瓜子45份、薏苡仁45份、败酱草25份、忍冬藤25份、蒲公英25份、车前子25份、马齿苋25份、鱼腥草25份、黄芪25份、当归25份、黄芩10份、桔梗10份、枳壳10份以及木香10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大黄10~20份以及炙甘草10~20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川芎10~20份以及桃仁10~20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海金沙10~20份以及牡丹皮10~20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配比分别取各组分中的药材,去杂质、洗净、晾干,粉碎过180-280目筛制成粉末,再制成干粒重2~7克的水粉丸。

本发明的药物方剂中,诸原料药物的的功用主治分别是: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功能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清利湿热;主治小便不利、脾虚泄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水肿、脚气、肺痈、肠痈。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效果确切,在祛邪同时能顾护脾气,使湿邪及瘀腐之物得以排除,瘀去新生,炎症病灶才能恢复。健脾而不滞气,和胃而不助邪,能清热利湿除痹,具软坚化痰消症之功,本品药食同源,能长期大量服用无毒副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薏苡仁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薏苡仁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以及干预IKK/NF-κB信号通路,降低多种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相关。

冬瓜子:味甘、淡,性凉;归脾、小肠经;功效清肺化痰、利湿排脓;主治肺热咳嗽、肺痈肠痈、白浊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瓜子甲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具有较强镇痛活性,冬瓜子中提取和表征出的两种多肽α-benincasin、β-benincasin, 具有转移抑制活性及抗真菌活性。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而水提物抑菌效果不及醇提物。

败酱草:味辛、苦,性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主治肠痈肺痈、咳吐脓血、热毒疮疔、疮疖痛肿、胸腹疼痛、阑尾炎、肠炎、痢疾、产后腹痛、痛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花败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忍冬藤: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葡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及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主治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煎剂或浸剂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卡塔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马齿苋: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热毒疮疡、崩漏便血、湿热淋证、带下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乙醇提取物及水煎剂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主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热毒疮痈、湿热淋证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素对金葡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乙醚提取物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归肾、肝、肺、小肠经;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暑湿泄泻、肝热目赤、肺热咳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显著利尿作用,对各种杆菌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车前子提取液还能预防肾结石形成。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肺经;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主治气虚诸证,能托毒生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跟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诸证、血虚血瘀、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煎剂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等有轻度抑制作用。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温、黄疸、泻痢、热淋、高热烦渴、肺热咳嗽、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热不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主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桔梗无直接抗菌作用,但其水提取物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其水浸剂和煎剂在体外对絮状表皮癣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枳壳:味苦,性辛、微寒;归胃、脾、大肠经;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壳对于胃肠道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肺经;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宣滞。主治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脾虚食少、胁痛、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香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及促进胃消化液分泌的作用。

炙甘草:性平,味甘,入心,脾,肺,胃经;功效滋阴养血,益气通阳,复脉定悸。主治心阴阳两虚证,起调和诸药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炎解痉、抗变态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利尿的作用。

海金沙:味甘、咸,性寒;归膀胱、小肠经;功效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主治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煎剂对金葡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皮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不能抑制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同时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川芎:味辛、微甘,性温;归肝、胆经;功效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活血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皮肤真菌等有抑制作用。

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主治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有促进炎症吸收作用.对炎症初期,有较强的抗渗出作用。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主治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湿热痢疾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按照以上组方制成的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药物,遵循我国传统医学人体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互根互果的理论,从“内痈”治法“消、托、补”入手,运用清热消痈,散结排脓,补气扶正的治则,治标治本,固本强末,不仅对复发性泌尿道感染有较为确切疗效,而且对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慢性感染性疾病均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典型病例:

1、女,28岁,妊娠5月。

主诉:尿频尿急尿痛1天。一月前因类似症状来院就诊,查尿常规:白细胞3+,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予以头孢抗感染治疗两周,症状好转后出院。停药两周后,再次出现尿频尿急,患者现孕五月,考虑已正规抗感染治疗两周后复发,遂予以本发明药物治疗,三天后自觉尿路刺激征改善,复查尿常规:WBC1+,继续予以药物口服一月,复查尿常规转阴。后随访三月,未有不适。两年后因二胎,再次复发尿路感染,予以相同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后未就诊。

2、女,65岁。

主诉:反复排尿不适十余年,加重3天。患者既往有泌尿道感染病史,未正规治疗,不规则使用抗生素,三天前患者排尿不适又做,伴有腰酸隐隐,自服“头孢”效不显,遂来求诊,查尿常规:白细胞满视野,遂予以本发明药物口服,停服抗生素,三天后自觉排尿不适有所减轻,复查尿常规:白细胞+-,遂继服两周,复查尿常规转阴,尿培养(-),后继续服用本药物三月后停药,随访半年未有尿路感染复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成的水粉丸可以内服,一日两次,一次7克,温开水送服,两周为1疗程,对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降低了复发率,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生产和服用方便,治疗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博采中医古籍经典,受仲景治疗“肠痈”的启迪,并经长时间反复试验所得,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制备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配比分别取各组分中的药材,其中冬瓜子50g、薏苡仁50 g、败酱草30 g、忍冬藤30 g、蒲公英30 g、车前子30 g、马齿苋30 g、鱼腥草30 g、黄芪30 g、当归30 g、黄芩15g、桔梗15 g、枳壳15 g、木香15 g;

去杂质、洗净、晾干,粉碎过180目筛制成粉末;

最后制成干粒重7克的水粉丸。

实施例2:

制备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配比分别取各组分中的药材,其中冬瓜子40g、薏苡仁40 g、败酱草20 g、忍冬藤20 g、蒲公英20 g、车前子20 g、马齿苋20 g、鱼腥草20 g、黄芪20 g、当归20 g、黄芩15g、桔梗15 g、枳壳15 g、木香10g;

去杂质、洗净、晾干,粉碎过280目筛制成粉末;

最后制成干粒重3.5克的水粉丸。

实施例3:

制备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配比分别取各组分中的药材,其中冬瓜子45g、薏苡仁45 g、败酱草25g、忍冬藤25 g、蒲公英25g、车前子25g、马齿苋25g、鱼腥草25g、黄芪25g、当归25g、黄芩10 g、桔梗10 g、枳壳10 g、木香10g;

去杂质、洗净、晾干,粉碎过280目筛制成粉末;

最后制成干粒重3.5克的水粉丸。

实施例4:

制备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配比分别取各组分中的药材,其中冬瓜子50g、薏苡仁50 g、败酱草30 g、忍冬藤30 g、蒲公英30 g、车前子30 g、马齿苋30 g、鱼腥草30 g、黄芪30 g、当归30 g、黄芩15g、桔梗15 g、枳壳15 g、木香15 g、大黄15 g、炙甘草10 g;

去杂质、洗净、晾干,粉碎过180目筛制成粉末;

最后制成干粒重7克的水粉丸。

实施例5:

制备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配比分别取各组分中的药材,其中冬瓜子45g、薏苡仁45 g、败酱草25g、忍冬藤25 g、蒲公英25g、车前子25g、马齿苋25g、鱼腥草25g、黄芪25g、当归25g、黄芩10 g、桔梗10 g、枳壳10 g、木香10g、海金沙15 g、牡丹皮15 g、大黄10 g、炙甘草10 g、川芎15 g、桃仁15 g;

去杂质、洗净、晾干,粉碎过280目筛制成粉末;

最后制成干粒重3.5克的水粉丸。

实施例6:

制备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配比分别取各组分中的药材,其中冬瓜子40g、薏苡仁40 g、败酱草20 g、忍冬藤20 g、蒲公英20 g、车前子20 g、马齿苋20 g、鱼腥草20 g、黄芪20 g、当归20 g、黄芩15g、桔梗15 g、枳壳15 g、木香10g、川芎15 g、桃仁15 g、大黄10 g、炙甘草10 g;

去杂质、洗净、晾干,粉碎过280目筛制成粉末;

最后制成干粒重3.5克的水粉丸。

下面结合临床,对本发明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的效果进行说明:

1、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医院门诊复发性泌尿道感染患者120例,其中对照组58例,实验组62例,其中,

实验组中男性15例,女性47例,年龄35~72岁(58.4±0.4)岁,病程6个月~6(3.1±0.7)年;

对照组中,男14例,女44例,年龄38~73(59.3±3.7)岁,病程8个月~7(2.9±0.5)年。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纳入标准:诊断满足《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中复发性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满足《中医内科学》中“劳淋”诊断标准。

3、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等,依从性不佳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4、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两周,症状缓解后改为小剂量抗生素每晚口服一次,治疗六周,总疗程为八周;

治疗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4)药物进行口服治疗,一天两次,共治疗八周。

治疗结束后,两组均随访六个月。

5、观察指标:

A、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每周行尿常规检查,每月行一次中段尿培养;

随访期间每月行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检查;

治疗前后各行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B、中医证候积分:根据“劳淋”的证候特点,制定证候积分量表,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次症分别记0、1、2、3分,症状越重评分越高。

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和随访结束时各记录1次。

6、疗效判定: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 2 次检查正常,尿菌阴性,并于第 4 周复查尿菌阴性,为近期治愈;追踪 6 个月无复发者为完全治愈。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尿菌阴性。

无效:症状及尿检改善不明显,尿菌定量检查仍阳性,或于第 4 周复查时为同一菌种阳性。

复发:治疗期间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随访期间再次出现临床症状,尿检异常,中段尿培养为同种或异种细菌。

表1两组疗效对比表

表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表

7、结果

疗效: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90.3%,高于对照组82.8%,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组痊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两组存在显著差异 (P<0.05),说明使用本发明药物不但能达到更高的临床缓解,同时能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的复发,疗效显著。

中医证候积分: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随访结束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

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有两例患者因较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无法耐受抗生素长程抑菌疗法,退出治疗。

综上所述,本发明指出的一种治疗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生产简便,成本低,对复发性泌尿道感染有显著疗效,有利于减少使用频次,提升使用安全性,并减少复发,从根本上治愈泌尿道感染疾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