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重度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辅助床及方法

一种重度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辅助床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烧伤康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度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辅助床及方法,至少包括床架,还包括:一对基架,所述床架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基架;滑架,所述基架下表面两侧分别滑动连接相背滑动的滑架;调节部,该调节部可拆卸连接在基架下表面中心位置,且调节部位于滑架之间,所述调节部两侧具有支撑端,且支撑端分别与滑架铰接;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滑架推动链条使床板平铺在伸出的滑架上,扩展出可供患者四肢放置的空间,有效解决了现有床铺过窄,使患者平躺时四肢悬空的问题,进而实现了患者不会由于病床周围人员流动造成接触和患者四肢有位置摆放。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166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68201.7

  • 发明设计人 卢迎;周琴;王立娜;王冬娟;

    申请日2021-04-06

  • 分类号A61G7/002(20060101);A61G7/05(20060101);A61G7/057(20060101);

  • 代理机构61108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张恒阳

  • 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16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4:1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伤康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度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辅助床及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病人由于皮肤脆弱以及皮肤无韧性,需要呈大字型平躺,但是现有的床位不足以为烧伤患者提供足够的空间,患者平躺于床上四肢不能充分展开,使烧伤患者肢体末端会悬空在床架外,不能持续给予患者功能位摆放,防止患者四肢肢体挛缩,同时患者长期卧于平床上,无预防患者足下垂的装置,不利于患者预后尽快行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重度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辅助床及方法,解决了现有病床不能为烧伤患者提供足够的伸展空间,实现了根据烧伤患者体型,对床进行扩展,使患者肢体足够摆放空间。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重度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辅助床,至少包括床架,还包括:

一对基架,所述床架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基架;

滑架,所述基架下表面两侧分别滑动连接相背滑动的滑架;

调节部,该调节部可拆卸连接在基架下表面中心位置,且调节部位于滑架之间,所述调节部两侧具有支撑端,且支撑端分别与滑架铰接;

支撑部,所述基架两侧分别铰接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另一侧与滑架滑动连接,且滑架一侧顶在支撑部下表面;

一对所述基架内的调节部之间联接有联轴器。

进一步,所述调节部包括剪刀架、丝杠、摇把,所述剪刀架设置在基架内中心处,且剪刀架前端与基架内侧壁面铰接,所述丝杠旋转连接在基架下表面中心处,且丝杠贯穿剪刀架,且剪刀架后端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摇把可拆卸连接在丝杠后端,所述剪刀架两侧分别与滑架铰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部包括一对链条、若干个矩形的床板、一对弹簧和顶推架,一对所述弹簧一端均与床架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基架下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推架可拆卸连接在滑架一端,所述顶推架上开有一对导槽,所述链条环绕导槽延伸至滑架下表面,若干个所述床板并列可拆卸连接在一对所述链条上。

进一步,所述床板上覆盖有防滑层。

进一步,所述顶推架位于床架外,且顶推架前后两端分别竖直固定有插套,两个所述插套上插有护栏。

进一步,所述剪刀架通过插销与滑架铰接。

进一步,所述床架尾部的栏杆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垂直与床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滑架推动链条使床板平铺在伸出的滑架上,扩展出可供患者四肢放置的空间,防止足下垂,有效解决了现有床铺过窄,使患者平躺时四肢悬空的问题,进而实现了患者不会由于病床周围人员流动造成接触和患者四肢有位置摆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床架;2-基架;3-滑架;4-剪刀架;5-丝杠;6-摇把;7-链条;8-床板;9-弹簧;10-顶推架;11-防滑层;12-插套;13-护栏;14-插销;15-联轴器;16-连杆;17-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 1 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重度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辅助床,至少包括床架1,还包括:

一对基架2,所述床架1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基架2;

滑架3,所述基架2下表面两侧分别滑动连接相背滑动的滑架3;

调节部,该调节部可拆卸连接在基架2下表面中心位置,且调节部位于滑架3之间,所述调节部两侧具有支撑端,且支撑端分别与滑架3铰接;

支撑部,所述基架2两侧分别铰接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另一侧与滑架3滑动连接,且滑架3一侧顶在支撑部下表面;

一对所述基架内的调节部之间联接有联轴器15。

一种重度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辅助床使用方法,至少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重度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辅助床,还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摇把控制丝杠旋转,剪刀架两侧扩张推动滑架移动,同时滑架通过顶推架推动链条,使链条翻转平铺在滑架,同时床板和防滑层翻转在滑架上方,与床架边缘贴合,通过不断旋转摇把,使若干个床板依次铺设到滑架上,从而增加床架的宽度。

实际使用时:通过调节部推动滑架3在基架2内滑动,使滑架3向床架1两侧伸出,同时通过滑架3带动支撑部向两侧展开,使支撑部展开的上表面与床架1上表面平齐,使床架1上供患者躺卧的面积增加,同时根据病人所需空间,调整支撑部展开的面积,可以防止空间上的浪费。

通过联轴器15同时调节其中一个调节部时,另一个调节部跟随调节。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剪刀架4、丝杠5、摇把6,所述剪刀架4设置在基架2内中心处,且剪刀架4前端与基架2内侧壁面铰接,所述丝杠5旋转连接在基架2下表面中心处,且丝杠5贯穿剪刀架4,且剪刀架4后端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摇把6可拆卸连接在丝杠5后端,所述剪刀架4两侧分别与滑架3铰接,一对所述基架2内的丝杠5之间可拆联接联轴器15。

实际使用时:将摇把6插在丝杠5一端,通过摇把6摇动丝杠5,丝杠5旋转,使剪刀架4前后两端距离缩短,从而使剪刀架4两侧之间的距离加长,通过剪刀架4两侧推动位于剪刀架4两侧的滑架3,从而完成滑架3的伸出,同时相反方向摇动摇把6时,可以使滑架3向内滑动。

本实施例中摇把6位于床尾。

实施例3:

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一对链条7、若干个矩形的床板8、一对弹簧9和顶推架10,一对所述弹簧9一端均与床架1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9与基架2下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推架10可拆卸连接在滑架3一端,所述顶推架10上开有一对导槽,所述链条7环绕导槽延伸至滑架3下表面,若干个所述床板8并列可拆卸连接在一对所述链条7上。

实际使用时:滑架3推动顶推架10向床架1两侧展开,由于链条7一端与床架1铰接,使链条7位于滑架3上表面的距离增加,同时链条7带动床板8向上翻转,翻转至滑架3上后是,床板8之间紧密接触,从而增加床架1的躺卧空间,顶推架10推动链条7时,链条7另一端拉动弹簧9,使弹簧9保持拉紧链条7状态,从而使链条7不会受链条7和床板8自重影响而垂落,可以防止链条拖地,使链条7带动床板8紧绷着贴合在滑架3上下表面。

实施例4:

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床板8上覆盖有防滑层11。

实际使用时:通过防滑层11防止患者硬接触床板8,通过防滑层11防止被褥滑动。

实施例5:

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顶推架10位于床架1外,且顶推架10前后两端分别竖直固定有插套12,两个所述插套12上插有护栏13。

实际使用时:滑架3移动时,带动插套12和护栏13向床两侧移动,使护栏13始终位于躺卧空间的边缘,防止人员触碰患者。

同时,护栏13可以通过绑带与患者四肢连接,防止患者四肢自行向身体两侧靠拢。

实施例6: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剪刀架4通过插销14与滑架3铰接。

实际使用时:剪刀架4通过插销14与滑架3铰接,在需要单侧扩展空间时,将另一侧的滑架3与剪刀架4之间的插销拔出,可以完成单侧扩展。

实施例7:

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床架1尾部的栏杆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16,所述连杆16另一端铰接有限位板17,所述限位板17垂直与床架1。

实际使用时:通过连杆16调节限位板17位置,使限位板17与患者足底贴合,从而可以防止患者足下垂。

本实施例中连杆16和限位板17铰接处均采用螺栓螺纹连接,通过松动螺栓,进行调整限位板17贴合足底位置,然后通过锁紧螺栓进行定位。

实施例7:

一种重度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辅助床使用方法,至少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重度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辅助床,还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摇把6控制丝杠5旋转,剪刀架4两侧扩张推动滑架3移动,同时滑架3通过顶推架10推动链条7,使链条7翻转平铺在滑架3,同时床板8和防滑层11翻转在滑架3上方,与床架1边缘贴合,通过不断旋转摇把6,使若干个床板8依次铺设到滑架3上,从而增加床架1的宽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其都在该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