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及燃烧系统

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及燃烧系统

摘要

本发明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及燃烧系统,燃烧控制装置连通于燃烧系统的燃烧器,包括:燃气输送系统,用于向燃烧器输送燃气;吹扫气输送系统,用于向燃烧器输送吹扫气体;助燃气输送系统,用于向燃烧器内输送助燃气体;控制器,电连接于燃气输送系统、吹扫气输送系统以及助燃气输送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燃烧器初次点火、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以及燃烧结束中的任意一种情况发生时,先控制吹扫气输送系统输送第一预设量的吹扫气体至燃烧器,再控制助燃气输送系统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燃烧器。本发明能够有效处理燃烧器内残留的气体,避免发生安全隐患,且能够提高点火的成功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179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盛剑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05042.8

  • 申请日2021-05-31

  • 分类号F23N1/02(20060101);F23N5/26(20060101);F23J3/00(20060101);F23K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彬

  •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巴城镇石牌德昌路3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8:4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及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特气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微电子和相关的太阳能电池等高科技产业,在进行芯片生产过程中,使用后的电子特气中会含有大量含氟、硼等化合物或有机物气体,其危害性大,因此需要对使用后的电子特气进行处理。

目前对电子特气处理的方式主要有等离子法、电加热法以及燃烧法,其中使用燃烧法处理电子特气时,特气进入燃烧器燃烧后排放。现有的燃烧法在燃烧设备初次点火时,燃烧器内可能会存在贫氧环境的情况,这会导致初次点火失败,此外,由于燃烧法需要向燃烧器内输送燃气,当燃烧设备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或者燃烧结束时,会在燃烧器内残留燃气,而现有燃烧设备缺乏对此情况的有效处理,导致再点火时,燃烧设备出现爆炸等安全隐患,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及燃烧系统,能够有效处理燃烧器内残留的燃气,避免发生安全隐患,且能够提高点火的点火成功率。

为达此目的,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烧控制装置,连通于燃烧系统的燃烧器,包括:

燃气输送系统,用于向所述燃烧器输送燃气;

吹扫气输送系统,用于向所述燃烧器输送吹扫气体;

助燃气输送系统,用于向所述燃烧器内输送助燃气体;

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燃气输送系统、所述吹扫气输送系统以及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燃烧器初次点火、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以及燃烧结束中的任意一种情况发生时,先控制所述吹扫气输送系统输送第一预设量的吹扫气体至所述燃烧器,再控制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所述燃烧器。

在燃烧器初次点火、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以及燃烧结束中的任意一种情况发生时,先控制吹扫气输送系统输送第一预设量的吹扫气体至燃烧器,以将燃烧器内的气体排出燃烧室,随后再控制助燃气输送系统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燃烧器,以将燃烧器内的吹扫气体排出,以防止燃烧器内吹扫气体量过大或燃烧氧气不足造成点火失败,同时使得燃烧器内呈现富氧环境,提高点火的点火成功率和燃料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且至少两组所述助燃气体输送单元单位时间内输送的助燃气体量不同。

通过设置至少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且各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单位时间内输送的助燃气体量不同,能够根据需要控制多组助燃气体单元进行助燃气体的输送,进而能够较大流速快速排出吹扫气体,而在点火及燃烧阶段可以选择一组助燃气体单元进行助燃气体的输送,以保持较小流速来提高火焰的稳定性,确保高效燃烧且不熄火,同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流速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进行助燃气体的输送。

作为优选,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包括一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和二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一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第三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所述燃烧器,以及控制所述二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第四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所述燃烧器,所述第三预设量和所述第四预设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量。

通过控制一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第三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燃烧器,以及控制二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第四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燃烧器,且第三预设量和第四预设量的总和等于第二预设量,能够快速通过一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的助燃气体将吹扫气体排出,随后通过二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的助燃气体进行补充,以使得燃烧器内呈富氧环境。

作为优选,所述燃气输送系统和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均设有流量调节阀组,所述流量调节阀组用于调节所述燃气输送系统以及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输送的气体的流量。

通过流量调节阀组,能够自动调节输送至燃烧器内的燃气和助燃气体的量,实现对燃烧器内空燃比的自动调配,同时提高了输送的气体的利用率,避免浪费。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上述的燃烧控制装置的燃烧控制方法,包括:在燃烧器初次点火、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以及燃烧结束中的任意一种情况发生时,通过控制器先控制所述吹扫气输送系统输送第一预设量的吹扫气体至所述燃烧器,再控制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所述燃烧器。

作为优选,还包括:在接收到气体切换信号时,逐级调整所述燃气输送系统和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输送的气体的量,所述气体切换信号包括从未燃烧特气切换至燃烧特气,从燃烧一组特气切换至燃烧另一组特气,或者从燃烧特气切换至未燃烧特气。

即当存在上述三种气体切换信号中的任意一种气体切换信号时,均需要调整输送的燃气和助燃气体的量,此时通过逐级调整输送的燃气和助燃气体的量,能够保证燃烧在切换时,始终保证合理的空燃比,防止燃气过多或助燃气体过多造成切换熄火,也可以防止燃料或氧气突然丢失,造成切换熄火。

作为优选,还包括:在所述燃烧器点火失败、中途熄火以及燃烧结束中的任意一种情况发生时,停止向所述燃烧器输送燃气。

即在上述各种情况时,避免持续向燃烧器内输送燃气,一方面避免燃气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避免燃烧器内燃气量过大,造成严重的安全风险。

作为优选,还包括:在所述燃烧器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时,通过火焰探测器监测所述燃烧器内的火焰情况,如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燃烧器持续有火焰,则判定所述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成功。

在预设时间内通过火焰探测器持续检测燃烧器是否有火焰,能够避免火焰闪燃或者火焰信号虚假造成点火成功误判,导致后续投入大量的燃气,造成瞬间闪爆。

作为优选,在所述燃烧器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燃气输送系统、所述吹扫气输送系统和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的压力是否满足点火要求,如果是,则进行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如果否,则调整所述燃气输送系统、所述吹扫气输送系统和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输送的气体的量。

即在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之前,根据点火要求检测输送的燃气输送系统、吹扫气输送系统和助燃气输送系统的压力是否满足要求,通过压力判断来确定气源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只有气源条件满足要求时才进行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上述燃烧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处理燃烧设备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或者燃烧结束时燃烧器内残留的燃气,避免发生安全隐患。而且能够调整初次点火时燃烧器内的燃烧环境,使其形成富氧环境,以提高点火的成功率。此外,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燃烧控制装置能够根据不同情况自动控制调节输送至燃烧室内的吹扫气体、助燃气体以及燃气的量,实现了对特气处理过程中的自动控制,避免操作人员的参与,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器、特气输送系统以及上述的燃烧控制装置,所述特气输送系统连通于所述燃烧器。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燃烧系统包括上述燃烧控制装置,能够有效处理特气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或者燃烧结束时残留的燃气,避免发生安全隐患,此外还能够提高点火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燃烧控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燃烧控制装置的燃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燃气输送系统;11、流量控制器;12、第一燃气切断阀;13、第二燃气切断阀;14、第一压力开关;2、吹扫气输送系统;21、第一吹扫气切断阀;22、第二吹扫气切断阀;23、第二压力开关;3、助燃气输送系统;31、第一助燃气切断阀;32、第二助燃气切断阀;33、第三压力开关;4、控制器;10、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方式,而非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方式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器10、特气输送系统以及燃烧控制装置,其中特气输送系统和燃烧控制装置均连通于燃烧器10,特气输送系统能够向燃烧器10内输送待处理的特气,并通过燃烧器10内点燃的火焰进行燃烧处理。上述燃烧控制装置连通于燃烧器10,以向燃烧器10输送燃气和助燃气体以进行燃烧,同时还可以在燃烧器10内残留有燃气时,先向燃烧器10内输送吹扫气体,以将燃烧器10内残留的燃气排出燃烧室,随后再向燃烧器10内输送助燃气体,以将燃烧器10内的吹扫气体排出,以防止燃烧器10内吹扫气体量过大或燃烧氧气不足造成点火失败,同时使得燃烧器10内呈现富氧环境,提高点火的点火成功率和燃料利用率。本实施例中,上述吹扫气体优选为氮气,助燃气体优选为压缩空气。上述燃烧器10和特气输送系统均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例如燃烧器10包括有点火变压器,用于点火),下面仅对燃烧控制装置的结构和控制方法加以阐述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燃烧控制装置,其能够处理燃烧器10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或者燃烧结束时燃烧器10内残留的燃气,避免发生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在燃烧器10初次点火时,使得燃烧器10内部呈富氧环境,以提高初次点火的成功率。该燃烧控制装置包括燃气输送系统1、吹扫气输送系统2、助燃气输送系统3以及控制器4,其中燃气输送系统1用于向燃烧器10输送燃气,吹扫气输送系统2用于向燃烧器10输送吹扫气体,助燃气输送系统3用于向燃烧器10输送助燃气体,控制器4与上述燃气输送系统1、吹扫气输送系统2以及助燃气输送系统3电连接,且能够控制燃烧器10的点火燃烧。

本实施例的上述燃烧控制装置,其能够在燃烧器10初次点火、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以及燃烧结束中的任意一种情况发生时,先控制吹扫气输送系统2输送第一预设量的吹扫气体至燃烧器10,以将燃烧器10内残留的气体排出燃烧室,随后再控制助燃气输送系统3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燃烧器10,以将燃烧器10内的吹扫气体排出,以防止燃烧器10内吹扫气体量过大或燃烧氧气不足造成点火失败,同时使得燃烧器10内呈现富氧环境,提高再次点火的点火成功率和燃料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初次点火指的是燃烧器10的第一次点火,点火失败则是在点火过程中没有成功点燃,中途熄火指的是在燃烧过程中,因氧气含量不足或者燃气含量过高导致火焰熄灭。再次点火指的是因点火失败或者中途熄火后,重新进行的点火。在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以及燃烧结束发生时,上述第一预设量和第二预设量的数值是根据上次燃气的投入量决定的,其可以是通过提前于控制器4内存储燃气输送量与吹扫气体输送量以及助燃气体输送量的对应关系表格得出,也可以是控制器4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式计算得出。通过获取第一预设量和第二预设量,在能够保证燃烧器10内燃气的排出以及富氧环境的生成之外,还能够避免吹扫气体以及助燃气体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上述燃气输送系统1的燃气管路上设有第一流量调节阀组、第二燃气切断阀13以及第一压力开关14,其中沿燃气输送方向,上述第二燃气切断阀13、第一压力开关14以及第一流量调节阀组依次设置,上述第二燃气切断阀13能够切断燃气管路的通断,本实例中第二燃气切断阀13可以是手动阀门,也可以是电动阀门,当其为电动阀门时,第二燃气切断阀13连接于控制器4。第一压力开关14连接于控制器4,其能够在燃气管路内部压力过大时打开,进行降压,保证燃气输送的安全性。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组能够调节燃气输送系统1输送至燃烧器10内的燃气的量。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组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组流量控制器11和第一燃气切断阀12,每组流量控制器11和第一燃气切断阀12均作为一个燃气支路使用,其中流量控制器11和第一燃气切断阀12相连通且两者均连接于控制器4,通过流量控制器11能够控制该燃气支路流通的燃气的流量,第一燃气切断阀12则可以控制该燃气支路的通断。此外,每个燃气支路的第一燃气切断阀12均单独控制,进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开启燃气支路的数量,以实现对燃气的多级调节,进而满足燃烧器10不同燃烧要求的燃气量。

优选地,至少两组流量控制器11和第一燃气切断阀12中,不同组的流量控制器11的最大额定流量不同,进一步实现对燃气的流量的多级控制。

上述吹扫气输送系统2包括第一吹扫气切断阀21、第二吹扫气切断阀22以及第二压力开关23,其中第一吹扫气切断阀21能够切断吹扫气体管路的通断,其可以是手动阀门,也可以是电动阀门。上述第二吹扫气切断阀22能够控制吹扫气体管路的通断,优先地,该第二吹扫气切断阀22可以是电磁阀。第二压力开关23设置于第一吹扫气切断阀21和第二吹扫气切断阀22之间,且第二压力开关23连接于控制器4,其能够在吹扫气体管路内部压力过大时打开,进行降压,保证吹扫气体输送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向燃烧器10输送的吹扫气体的量可以根据输送时间确定。

上述助燃气输送系统3包括设置于助燃气体管路上的第二流量调节阀组、第一助燃气切断阀31以及第三压力开关33,其中,第二流量调节阀组用于调节助燃气体的输送量,该第二流量调节阀组可以包括多个并联的助燃气体支路,于每个助燃气体支路上均设有一个第二助燃气切断阀32。通过该第二流量调节阀组的结构,其能够有效调节输送至燃烧器10内的助燃气体的量,如需要少量助燃气体时,只需要开启少量的第二助燃气切断阀32,而当需要大量助燃气体时,可以开启更多甚至全部的第二助燃气切断阀32。优选地,上述至少两个第二助燃气切断阀32的额定流量可以不同,以更好的实现不同流量的助燃气体的输送。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助燃气切断阀32优选可以是电磁阀。

上述第一助燃气切断阀31能够控制助燃气体管路的通断,其可以是手动阀门,也可以是电动阀门。上述第三压力开关33设置于第一助燃气切断阀31以及第二流量调节阀组之间,且第三压力开关33连接于控制器4,其能够在助燃气体管路内部压力过大时打开,进行降压,保证助燃气体输送的安全性。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组以及第二流量调节阀组,能够自动调节输送至燃烧器10内的燃气和助燃气体的量,实现对燃烧器10内空燃比的自动调配,同时提高了输送的气体的利用率,避免浪费。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上述助燃气输送系统3包括至少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每个助燃气体输送单元均包括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阀组、第一助燃气切断阀31以及第三压力开关33,至少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单位时间内输送的助燃气体量可以不同。也就是说,至少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的助燃气体的流速不同,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流速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进行助燃气体的输送。具体地说,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开启某一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来输送不同流速的助燃气体,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同时开启两组或者多组助燃气体单元,以达到输送更大需求流速的助燃气体的目的。通过各组助燃气输送单元单位时间内输送的助燃气体量不同,能够根据需要控制一组或多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进行助燃气体的输送,进而能够较大流速快速排出吹扫气体,而在点火及燃烧阶段可以选择一组助燃气体单元进行助燃气体的输送,以保持较小流速来提高火焰的稳定性,确保高效燃烧且不熄火。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至少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单位时间内输送的助燃气体量也可以相同,此时助燃气体量的调节为等量调节。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助燃气输送系统3包括一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和二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控制器4能够先控制一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第三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燃烧器10,再控制二级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第四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燃烧器10,且第三预设量和第四预设量的总和等于第二预设量。上述第三预设量和第四预设量的值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同,具体根据燃烧需要进行设定。

当第三预设量和第四预设量的值相同时,能够成倍增大或减小助燃气体的输送量,同时,助燃气输送系统3设计简单易于控制。

当第三预设量和第四预设量的值不同时,也就是说,通过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开启其中一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来输送不同量的助燃气体,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同时开启两组助燃气体单元,以达到输送更大需求量的助燃气体的目的。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由于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的助燃气体量不同,可以将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的优先级进行分级,如输送的助燃气体量最高的为一级,次高的为二级。通过对助燃气体输送单元分级,一方面能够方便输送至燃烧器10内的助燃气体的量的调整,另一方面,当进行燃烧器10内吹扫气体的排出以及富氧环境的生成时,可以先开启优先级最高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即一级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以快速将吹扫气体排出燃烧器10,随后再开启优先级靠后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即二级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来获得燃烧器10的富氧环境,提高后续点火的点火效率和燃料利用率,同时也能防止管路或燃烧腔,因吹扫气体量大或燃烧氧气不足,造成点火失败。需要说明的是,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的助燃气体总量应等于第二预设量。本实施例通过上述分级后的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其还可以防止管路充满的大量燃气在点火瞬间,回火引爆燃气管路及助燃气体管路。

进一步地,当助燃气输送系统3包括多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时,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的助燃气体的预设量可以各自不同。也就是说,通过至少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开启某一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来输送不同量的助燃气体,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同时开启多组助燃气体单元,以达到输送更大需求量的助燃气体的目的。同时,于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多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的优先级进行分级,如单位时间内输送的助燃气体量最高的为一级,次高的为二级,以此类推,可根据需要开启不同优先级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组助燃气体输送单元输送的助燃气体总量应等于第二预设量。

本实施例的上述燃烧控制装置,还具有初始化参数输入功能、一键启动、一键停止以及复位报警等功能,其能够实现燃烧控制装置的自动运行,而且能够避免操作人员私自修改参数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同时也使得操作人员远离整个燃烧处理场所,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施例的上述燃烧控制装置在应用于复杂的燃烧系统时,当燃烧器10点火失败时,可以将燃烧控制装置以及燃烧器10独立出来进行检测维修,而特气则通过旁通管道进入燃烧系统(如进入特气储存装置),以避免整个燃烧系统的停机,在此过程中,可以单独进行点火,直至燃烧器10点火成功,再重新接入燃烧系统,进行特气的燃烧处理。在此过程中,可以调整燃烧控制装置的报警等级,如将燃烧控制装置以及燃烧器10独立出来时,降低其报警等级,当接入燃烧系统时,恢复原有报警等级。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上述燃烧控制装置的燃烧控制方法,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燃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燃烧器初次点火、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以及燃烧结束中的任意一种情况是否发生,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2,如果否,则重复步骤S1。

具体可以通过燃烧器10内的火焰探测器来判断是否发生上述情况,例如在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成功时时,火焰探测器能够检测出燃烧器10内产生火焰,在燃烧器10点火失败、中途熄火以及燃烧结束时,火焰探测器能够检测出火焰消失。优选地,本实施例可以设置多个火焰探测器,通过多个火焰探测器,能够提高探测结果准确性。而且多个火焰探测器的设置,也能够防止仅设置一个火焰探测器出现问题时,无法精确判断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在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前,还包括:检测所述燃气输送系统1、所述吹扫气输送系统2和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3的压力是否满足点火要求,如果是,则进行点火,如果否,则调整所述燃气输送系统1、所述吹扫气输送系统2和所述助燃气输送系统3输送的气体的量。

在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之前,根据点火要求检测燃气输送系统1、吹扫气输送系统2和助燃气输送系统3的压力是否满足要求,通过压力判断来确定气源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只有气源条件满足要求时才进行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进行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时,通过火焰探测器监测燃烧器10内的火焰情况,如在预设时间内燃烧器10持续有火焰,则判定初次点火或再次点火成功。

本实施例中,上述初次点火具体指的是燃烧器10第一次启动时的点火,此时初次点火成功的话,燃烧器10会以最小功率进行燃烧,以为后续的特气燃烧做准备。本实施例通过在初次点火时由火焰探测器监测燃烧器10内的火焰情况,能够确定是否初次点火成功。而且为了避免火焰闪燃或者火焰信号虚假造成点火成功误判,导致后续投入大量的燃气,造成瞬间闪爆,本步骤探测火焰会持续一定时间,即在预设时间内持续检测到有火焰,才判定初次点火成功。如果在预设时间内存在检测不到火焰的情况,则判断初次点火失败。

当上述初次点火成功后,通过燃气输送系统1输送一定比例的燃气,同时通过助燃气输送系统3输送对应比例的助燃气体,以保证燃气充分燃烧,防止燃气积蓄在后端,造成燃料存余,产生安全风险,同时提高燃气的使用效率,降低燃气的能耗。

S2、通过控制器先控制吹扫气输送系统输送第一预设量的吹扫气体至所述燃烧器,再控制助燃气输送系统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燃烧器。

也即是说,当进行初次点火时,为了使得燃烧器10呈现富氧环境,确保点火的成功,控制器4先控制吹扫气输送系统2输送第一预设量的吹扫气体至燃烧器10,以将燃烧器10内残留的气体排出燃烧室,随后再控制助燃气输送系统3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燃烧器10,以使得燃烧器10内呈现富氧环境。

而当发生点火失败、中途熄火、再次点火以及燃烧结束中的任意一种情况发生时,此时需要排出燃烧器10内残存的燃气。此时,控制器4先控制吹扫气输送系统2输送第一预设量的吹扫气体至燃烧器10,以将燃烧器10内残留的燃气排出燃烧室,随后再控制助燃气输送系统3输送第二预设量的助燃气体至燃烧器10,以将燃烧器10内的吹扫气体排出,以防止燃烧器10内吹扫气体量过大或燃烧氧气不足造成点火失败,同时使得燃烧器10内呈现富氧环境,提高点火的点火成功率和燃料利用率。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上述吹扫气体以及助燃气体的输送前,应先停止燃气的输送,随后进行上述吹扫气体以及助燃气体的输送,以排出燃烧器10内的燃气以及后续的吹扫气体,同时创造一个富氧环境以待下一次点火。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当点火失败时,燃烧控制装置还可以设置自动报警功能,以提醒用户存在安全风险,同时控制器4同步控制吹扫气输送系统2输送吹扫气体以及助燃气输送系统3输送助燃气体。

本实施例中,当燃烧结束时,通过上述操作,能够保证下次点火的成功率和设备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需要指出的是,在接收到气体切换信号时,逐级调整所述燃气输送系统1和助燃气输送系统3输送的气体的量,气体切换信号包括从未燃烧特气切换至燃烧特气,从燃烧一组特气切换至燃烧另一组特气,或从燃烧特气切换至未燃烧特气三种。

举例说明,当刚开始未进行特气燃烧时,此时燃烧器10的燃气量和助燃气体量至最低功率状态,即此时不进行处理作业,而是出于低维护状态,然后需要燃烧特气时,此时会产生从未燃烧特气切换至燃烧特气的气体切换信号,燃烧控制装置会根据特气的信息,确定其对应的燃气量和助燃气体量。如果该特气属于常规特气,其只需要燃烧器10的燃气量和助燃气体量为中功率状态,此时即逐级调高输送至燃烧器10的燃气量和助燃气体量,以完成对该特气的燃烧处理。

在前一组特气燃烧结束后,燃烧系统会进行后一组特气的燃烧处理时,会产生燃烧一组特气切换至燃烧另一组特气的气体切换信号,由于特气种类不同,所以燃烧其所需的空燃比也会有所不同,此时燃烧控制装置会根据后一组特气的信息,确定其对应的燃气量和助燃气体量,并根据和前一组特气对应的燃气量和助燃气体量的对比,逐级调低或调高输送至燃烧器10的燃气量和助燃气体量。考虑到如果前一组特气和后一组特气对应的燃气量和助燃气体量会存在相差很大的情况,此时可以根据情况逐级调整输送至燃烧器10的燃气量和助燃气体量,直至满足后一组特气的燃烧要求,以平稳的方式实现燃烧器10的功率切换,保证在切换燃烧的特气时,始终保证空燃比合理,防止燃气过多或助燃气体过多造成切换熄火,同时也可以防止燃料或氧气突然丢失造成切换熄火。

还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一组特气燃烧结束后,并未进行后一组特气的燃烧处理,会产生燃烧特气切换至未燃烧特气的气体切换信号,此时可以逐级调低输送至燃烧器10的燃气量和助燃气体量至最低功率状态,即此时不进行处理作业,而是出于低维护状态。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上述逐级调整输送至燃烧器10的燃气量和助燃气体量,其调整级别可以分为低、中、高三种,也可以是更多级,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显然,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实施方式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