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的油槽浮顶装置

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的油槽浮顶装置

摘要

一种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的油槽浮顶装置,所述油槽浮顶装置通过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能快速组装与进行单一零件更替,且容易维修,适用于蜂窝板方块浮板类浮顶,所述油槽浮顶装置包含浮体单元、两个沿水平方向彼此相间隔且分别位于所述浮体单元的相反两侧的连结骨架,及多个设置于所述连结骨架的上下两侧以夹制所述浮体单元的压梁。每一个压梁形成多个锁孔,每一个锁孔具有第一槽段,及连接所述第一槽段且相对弯折的第二槽段。所述压梁可依需求调整数量及夹制位置,以接近全平面方式将所述浮顶的整体结构牢靠锁固,以达到油槽内减少有机挥发物的排放及使用安全上的提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129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璟铠企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068245.3

  • 发明设计人 潘文斌;颜淑文;

    申请日2020-01-21

  • 分类号B65D88/3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55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史瞳;谢琼慧

  •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8:4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能快速组装与进行单一零件更替容易维修的油槽浮顶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的主要来源之一为石化厂油槽中储存的化工油品等。由于VOCs在油槽中浓度过高时容易因温度、静电及雷击等因素产生闪燃或爆炸,在环境中浓度过高则易对人体产生暂时性及永久性的伤害,因此有些油槽中会设置可漂浮于液面的内浮顶,内浮顶会贴触及覆盖所储存液体的液面,并能随液面上下浮动,从而能阻绝液体和空气接触,有效减少储存液体形成VOCs而挥发逸散的情形。

参阅图1及图2,内浮顶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其中,蜂巢型内浮顶具有结构强度高、与液面贴合面积达90%以上等优点,蜂巢型内浮顶1由多个浮板11所构成,每一个浮板11是以上下两层板体111黏设于蜂窝结构的芯体112所构成,具有质轻及结构强等优点。一般的蜂巢型内浮顶1是以多个夹板12来连接前述的多个浮板11,每一个夹板12是以卡扣方式上下结合(图2中未示出卡扣结构),且结合后的截面概呈工字形,以形成两个彼此相反的开口121,所述开口121分别供不同浮板11的一端置入。透过连接,所述夹板12可将所述浮板11相互拼接,形成所述蜂巢型内浮顶1。但所述夹板12仅能在每一浮板11的两个端缘处产生夹制力,导致所述浮板11容易松脱。此外,若所述浮板11的两层板体111由未被夹制的两个端缘掀起时,所述夹板12无对其产生抑制能力,使得掀翻程度逐渐加剧,最终可能导致储液侵入芯体112中,使芯体112与板体111间的黏胶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紧固且易于拆装的固定装置。

本发明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的油槽浮顶装置,适用于蜂窝板方块浮板类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浮顶装置包含浮体单元、多个沿水平方向彼此相间隔且分别位于所述浮体单元的相反两侧的连结骨架、多个设置于所述连结骨架的上下两侧以夹制所述浮体单元的压梁,及多个固定件,每一个连结骨架界定出朝向上方且水平延伸的上滑槽,及朝向下方且水平延伸的下滑槽,每一个压梁形成多个锁孔,每一个锁孔具有第一槽段,及连接所述第一槽段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槽段弯曲延伸的第二槽段,每一个固定件包括螺栓及螺帽,每一个螺栓穿设所述上滑槽或所述下滑槽的其中一个,以及相对应的锁孔,所述螺帽锁设于所述螺栓上,以将相对应的压梁固定于相对应的连结骨架上。

较佳地,前述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的油槽浮顶装置,其中每一个连结骨架包括主框体部,及两个沿水平方向且远离彼此地向外延伸的承板部,所述连结骨架的其中一个承板部伸置于所述浮体单元的下方,以用于撑托所述浮体单元,所述主框体部围绕界定出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通槽。

较佳地,前述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的油槽浮顶装置,其中所述油槽浮顶装置还包含多个设置于所述通槽的两端以封闭所述通槽的密封件。

较佳地,前述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的油槽浮顶装置,其中每一个连结骨架还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主框体部顶端且彼此相向延伸的上滑轨部,及两个设置于所述主框体部底端且彼此相向延伸的下滑轨部,所述上滑轨部及所述主框体部相配合界定出所述上滑槽,所述下滑轨部分别连接所述承板部,且所述下滑轨部与所述主框体部相配合界定出所述下滑槽。

较佳地,前述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的油槽浮顶装置,其中每一个固定件的螺帽限位于相对应的上滑槽或下滑槽内,所述固定件的螺栓迫抵相对应的压梁。

较佳地,前述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的油槽浮顶装置,其中每一个固定件的螺栓的头部限位于相对应的上滑槽或下滑槽内,所述固定件的螺帽迫抵相对应的压梁。

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所述压梁可依需求调整数量及夹制位置,以接近全平面方式将所述浮顶的整体结构牢靠锁固浮贴于油槽液面上,以达到油槽内减少VOCs的排放及使用安全上的提升。此外,每一个螺栓在穿设相对应锁孔后,所述螺栓可由所述第二槽段相对滑移至所述第一槽段,从而使所述螺栓产生两端连结骨架向内迫紧的力道,以迫使所述连结骨架产生夹制所述浮体单元的力道,提升固定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图,说明现有的内浮顶;

图2是立体图,说明现有用来固定浮板的夹板;

图3是立体图,说明本发明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的油槽浮顶装置的实施例;

图4是立体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大致架构;

图5是不完整的立体图,进一步说明图4的连接方式;

图6是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本实施例的一个连结骨架;及

图7是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图4,及图5,本发明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结的油槽浮顶装置3的实施例,适用于蜂窝板方块浮板类浮顶。所述油槽浮顶装置3包含一个浮体单元30、多个沿水平方向彼此相间隔的连结骨架31、多个设置于所述连结骨架31上下两侧的压梁32、多个设置于所述连结骨架31上的密封件33(为避免画面过于紊乱,因此图3及图4中仅分解出其中数个),及多个将所述压梁32固定于所述连结骨架31上的固定件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体单元30为多个浮板301,但实际应用上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通气阀、维修人孔、支撑腿柱、穿刺井等设备。

参阅图4、图5,及图6,每一个连结骨架31包括一个围绕界定出多个通槽311的主框体部312、两个设置于所述主框体部312顶端且彼此相向延伸的上滑轨部313、两个设置于所述主框体部312底端且彼此相向延伸的下滑轨部314,及两个分别由所述下滑轨部314沿水平方向且远离彼此地向外延伸的承板部315。所述通槽311是沿高度方向排列,且各自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通槽311具有轻量化所述连结骨架31及强化结构的功用。所述上滑轨部313及所述主框体部312相配合界定出一朝向上方且水平延伸的上滑槽316,所述下滑轨部314及所述主框体部312相配合界定出一朝向下方且水平延伸的下滑槽317。

每一个压梁32的两端分别压抵于所述连结骨架31上,且截面呈U字形而能增加结构强度。所述压梁32形成多个锁孔321,每一个锁孔321具有一个第一槽段322,及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槽段322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槽段322弯曲延伸的第二槽段323。所述密封件33以塞入、卡置或螺锁方式设置于所述通槽311的两端,以封闭所述通槽311,使储液不会流入所述通槽311内,从而提升所述连结骨架31的浮力。每一个固定件34包括一个螺帽341及一个螺栓342。所述螺帽341对准所述压梁32的两端地定位于所述上滑槽316及所述下滑槽317中,每一个螺帽34被相对应连结骨架31的所述上滑轨部313或所述下滑轨部314限位,使得所述螺帽341无法相对于所述连结骨架31旋转,而仅能在所述上滑槽316或所述下滑槽317中移动。每一个螺栓342穿设相对应压梁32的两侧末端其中一个锁孔321,并使末端锁入相对应的螺帽341中,所述螺栓342与所述螺帽341相配合将所述压梁32固定于所述连结骨架31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可如图4所示地包含多个横向延伸而与所述连结骨架31呈交错状的横向骨架35,以加强固定效果,但不以此为限。

参阅图5、图6,及图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了将所述螺帽341置入所述上滑槽316及所述下滑槽317中外,也可以如图7所示地改将所述螺栓342的螺头部分置入所述上滑槽316及所述下滑槽317中,而所述螺帽341位于所述上滑槽316及所述下滑槽317外,所述上滑轨部313及所述下滑轨部314同样可限制所述螺栓342无法相对于相对应连结骨架31旋转,使用者可依便利性及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所述连结骨架31的其中一个承板部315(共计两个)会伸置于所述浮体单元30的下方,使所述两侧承板部315撑托所述浮体单元30,所述压梁32则是分别压抵所述浮体单元30的顶面及底面,从而达到夹制固定所述浮体单元30的作用,每一个螺栓342一开始是穿设相对应锁孔321较为外侧的第二槽段323,再将所述螺帽341锁设于所述螺栓342上。当所述浮体单元30被所述压梁32夹制后,可使每一个压梁32相对于其所连接的两个连结骨架31滑移,使相对应的螺栓342由相对应锁孔的第二槽段323移动至较内侧的第一槽段322,如此将使所述螺栓342产生向内推动的力道,使所述连结骨架31产生向内夹制浮体单元30的力道,提升固定稳定度。此种固定方式可以将压梁32设置在所述浮板301的不同位置,可加强夹制的稳定性。所述承板部315如翼片般撑托所述浮板301,可进一步强化支撑力及稳定度。所述压梁32可依需求调整数量及夹制位置,以接近全平面方式将所述浮顶的整体结构牢靠锁固,以达到油槽内减少有机挥发物的排放及使用安全上的提升。

当欲拆卸其中一个浮板301时,仅需将相对应的螺栓342或螺帽341松开,并将相对应的压梁32拆离,如此便可单独将所述浮板301取下,且在拆离所述压梁32时,可以仅拆离位于所述连结骨架31上方的压梁32,而不需拆除位于所述连结骨架31下方的压梁32,以缩短施工时间,拆换方便且大幅提升检修效率。此外,内浮顶其他的零部件均可以前述的结构方式连接锁固,例如通气阀、维修人孔、支撑腿柱、穿刺井等,达到应有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运用框架轨道方式连接能快速组装与进行单一零件更替,且容易维修,可提供稳定而可调整的夹制力,不仅固定效果佳,且可抑制所述浮体单元30表层的板体掀翻或鼓胀的情形加剧,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