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远程教育服务器

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远程教育服务器

摘要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方法,每隔预设关联时长间隔,统计一次目标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基于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子群体中,课程参与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候选子群体中的目标子群体,确定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并根据同课程用户清单包含的用户的订阅课程,向目标用户推送对应的订阅课程。这样可以规避在相同课程参与条件下不断检测到同一用户的问题,进而降低由于多次检测到非关联用户而将非关联用户确定为关联用户的概率,以准确、可靠且高效地确定出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同课程用户清单,便于向目标用户推送匹配的课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5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钊;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08277.2

  • 发明设计人 王钊;

    申请日2021-06-01

  • 分类号G06Q50/20(20120101);G06Q10/06(20120101);

  • 代理机构32331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金明

  • 地址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百水桥村105号芝嘉花园19号楼1单元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0:1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远程教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远程教育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及受教育的机会、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开始将授课方式转向线上网课,将疫情对教育的影响降到最小。可以预见,随着VR、AR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远程教育在业务信息进行处理上还存在一定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远程教育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课程参与时刻,相邻两个所述课程参与时刻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间隔;分别确定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其中,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的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与所述目标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确定所有所述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候选子群体中的目标子群体,所述候选子群体为所有所述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子群体中,课程参与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子群体,所述目标子群体不是任一所述候选子群体的子群体;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根据所述同课程用户清单包含的用户的订阅课程,向所述目标用户推送对应的订阅课程。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课程参与时刻的步骤,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目标用户标签;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标签,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课程参与时刻;所述分别确定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步骤,包括: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所述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用户标签,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参与时间与该课程参与时刻的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所述候选参与时间为该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的用户标签对应的课程参与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课程参与时刻的步骤,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目标用户标签;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标签,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课程参与时刻;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坐标和用户标签所表征人员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标签,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每个所述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课程参与坐标;所述分别确定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步骤,包括: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坐标和用户标签所表征人员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标签,分别确定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所述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用户标签,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参与时间与该课程参与时刻的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且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参与坐标与该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用户课程参与坐标匹配,所述候选参与时间为该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的用户标签对应的课程参与时间,所述候选参与坐标为该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的用户标签对应的课程参与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的目标用户标签的步骤,包括:从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预设时长间隔内的课程参与时间对应的用户标签,作为待定用户标签;若未确定所述待定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同类用户,则确定所述待定用户标签为目标用户标签;若已确定所述待定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同类用户,则再次执行所述从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预设时长间隔内的课程参与时间对应的用户标签,作为待定用户标签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提取检测到的远程教育互动事件包含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画像;从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用户画像和用户标签所表征人员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包括第二用户画像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用户画像与所述第一用户画像的描述相似度大于预设描述相似度阈值;若查找到,则将所述检测到的远程教育互动事件的检测时刻作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课程参与时刻,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的用户标签作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标签,记录所述第一用户标签、所述第一用户画像和第一课程参与时刻的第二对应关系;若未查找到,则将所述检测到的远程教育互动事件的检测时刻作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课程参与时刻,为所述第一用户分配第二用户标签,并记录所述第二用户标签、所述第一用户画像和第一课程参与时刻的第三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有所述候选同类用户群体中每个子群体的课程参与次数均小于所述预设次数,则获取预先记录的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确定所有所述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和所述历史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历史候选子群体中的目标子群体,所述历史候选子群体为所有所述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和所述历史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子群体中,课程参与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子群体;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的步骤,包括:若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的个数为一个,则将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若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的个数为多个,则将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的合并后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或将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分别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或将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中包括用户个数最多的目标子群体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课程参与时刻,相邻两个所述课程参与时刻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间隔;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分别确定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其中,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的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与所述目标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确定所有所述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候选子群体中的目标子群体,所述候选子群体为所有所述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子群体中,课程参与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子群体,所述目标子群体不是任一所述候选子群体的子群体;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根据所述同课程用户清单包含的用户的订阅课程,向所述目标用户推送对应的订阅课程;

推送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同课程用户清单包含的用户的订阅课程,向所述目标用户推送对应的订阅课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教育服务器,包括处理引擎、网络模块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引擎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网络模块通信,所述处理引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程序并运行,以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远程教育服务器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每隔预设关联时长间隔,统计一次目标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基于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子群体中,课程参与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候选子群体中的目标子群体,确定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并根据同课程用户清单包含的用户的订阅课程,向目标用户推送对应的订阅课程。这样可以规避在相同课程参与条件下不断检测到同一用户的问题,进而降低由于多次检测到非关联用户而将非关联用户确定为关联用户的概率,以准确、可靠且高效地确定出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同课程用户清单,便于向目标用户推送匹配的课程。这样可以结合实际远程教育交互情况对不同用户的远程教育课程及其关联远程教育课程进行汇总,便于后续通过上述的汇总结果进行学员画像分析,确保学员画像分析的可信度。

在后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陈述其他的特征。在检查后面内容和附图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部分地发现这些特征,或者可以通过生产或运用了解到这些特征。通过实践或使用后面所述详细示例中列出的方法、工具和组合的各个方面,当前申请中的特征可以被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附图中的方法、系统和/或程序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进一步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参照图纸进行详细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非限制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参考数字在附图的各个视图中代表相似的机构。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远程教育业务信息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远程教育服务器中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通过实例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相关指导的全面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方法、程序、系统、组成和/或电路已经在一个相对较高水平上被描述,没有细节,以避免不必要的模糊本申请的方面。

这些和其他特性、当前申请披露的功能、执行的方法、结构中相关元素的功能和部件的组合和生产经济性,在参照附图进行以下描述的考虑中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所有这些形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然而,需要理解清楚的是,附图仅仅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应当了解的是,这些图纸不是按比例绘制的。然而,应当明确理解的是,附图仅用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意图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应当知晓的是,这些附图并不依照比例。

本申请中使用流程图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执行过程。应当明确理解的是,流程图的执行过程可以不按顺序执行。相反,这些执行过程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或同时执行。另外,可以将至少一个其他执行过程添加到流程图。一个或多个执行过程可以从流程图中删除。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远程教育业务信息处理系统300的系统架构框图,远程教育业务信息处理系统300可以包括互相通信的远程教育服务器100和业务交互设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是远程教育服务器100的架构示意图,该远程教育服务器100包括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装置110、存储器120、处理器130和通信单元140。存储器120、处理器130以及通信单元140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装置11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120中或固化在远程教育服务器的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处理器130用于执行存储器120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装置110所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及计算机程序等。

其中,所述存储器12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EPROM)等。其中,存储器120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13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通信单元140用于通过网络建立远程教育服务器100与业务交互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用于通过网络收发数据。

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远程教育服务器100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图2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远程教育服务器100,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1-步骤S35。在以下步骤S31-步骤S35的基础上,将对一些可选实施例进行说明,这些实施例应当理解为示例,不应理解为实现本方案所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

步骤S31,获取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课程参与时刻,相邻两个课程参与时刻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间隔。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用户指拟被推荐关联的订阅课程的用户,容易理解,目标用户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为了准确向目标用户推送关联订阅课程让目标用户产生进行订阅,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找到与目标用户同类的用户,向目标用户推送同类用户订阅的课程。如何找到同类用户是重点,对于网课而言,尤其是面向普通学校的网课,其课程开放的时间通常较为固定,用户大多在集中的时间段上课。

在获取目标用户时,若用户参与课程的时刻分别为t1、t2、t3,t1、t2、t3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统计时间间隔,则将该用户选为目标用户,时间t1、t2和t3作为目标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之所以选择至少两个课程参与时刻,是因为某些情况下,用户误点课程进入课程,这种情况下,用户往往会在短时间内退出,不会出现再次进入的情况,通过多次获取同一用户进入同一课程,可以确定其为目标用户。

步骤S32,分别确定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其中,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的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与目标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

本实施例中,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即可能与目标用户是同类用户群体的群体,其确定的方式为,在目标用户进入课程的时刻,同时间参与课程的其他用户,将该类用户统计为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预设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可以表示目标用户与其他用户在同一课程里共同参与课程的时间的长度。预设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可以根据两个用户被认定为类似用户的共同参与课程的最长时间而设定。例如,两用户参与课程的时间间隔在10分钟内,可以认为这两个用户为同类用户,从而设定预设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为10分钟。在其他实施例中,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确定目标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后,针对每个课程参与时刻,确定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该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与该目标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将该课程参与时间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加入该课程参与时间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中。

步骤S33,确定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候选子群体中的目标子群体,候选子群体为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子群体中,课程参与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子群体,目标子群体不是任一候选子群体的子群体。

课程参与次数为与目标用户共同参与课程的次数,该预设次数可以自由设定,例如可以设置为2次。子群体的课程参与次数可以理解为包括该子群体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个数。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候选子群体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将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子群体中参与课程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子群体,作为候选子群体,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子群体中参与课程次数小于预设次数的子群体,不作为候选子群体,从候选子群体中,确定不归属于任一候选子群体的子群体,得到目标子群体。

举个例子,目标用户为A,预设次数为2。确定的A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

群体1:张三,李四,王五

群体2:张三,李四,王五,孙大

群体3:张三,王五,赵二

群体1-3的所有子群体中,【张三】、【李四】、【王五】、【孙大】、【张三,李四】、【张三,王五】、【张三,孙大】、【李四,王五】和【张三,李四,王五】等子群体的课程参与次数大于2或等于2。则将【张三】、【李四】、【王五】、【孙大】、【张三,李四】、【张三,王五】、【张三,孙大】、【李四,王五】和【张三,李四,王五】确定为候选子群体。而在以上候选子群体中,【张三】、【李四】、【王五】、【张三,李四】、【张三,王五】、【李四,王五】为【张三,李四,王五】的子群体,【孙大】为【张三,孙大】的子群体。【张三,孙大】和【张三,李四,王五】不是上述候选子群体中任一子群体的子群体。因此,将【张三,孙大】和【张三,李四,王五】作为目标子群体。

步骤S34,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确定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

如果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的数量为1个,则该1个目标子群体包含的所有用户为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

如果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的数量为多个,则将确定的多个目标子群体分别作为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例如:确定目标子群体为:【张三,孙大】和【张三,李四,王五】,则确定【张三,孙大】和【张三,李四,王五】均为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确定目标子群体为:【张三,孙大】和【张三,李四,王五】,由于【张三,李四,王五】包含的用户个数大于【张三,孙大】,则确定【张三,李四,王五】为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确定目标子群体为:【张三,孙大】和【张三,李四,王五】,将两目标子群体合并,得到【孙大,张三,李四,王五】,将其作为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中每个子群体的课程参与次数均小于预设次数,为准确的确定目标用户的同类用户群体,可以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基于目标用户的历史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确定目标子群体,进而确定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其中,目标用户的历史候选同类用户群体为历史确定的目标用户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基于目标用户的历史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确定目标子群体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实现:若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中每个子群体的课程参与次数均小于预设次数,则获取预先记录的目标用户的历史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确定所有所述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和所述历史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历史候选子群体中的目标子群体,该历史候选子群体为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和历史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子群体中,课程参与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子群体,最后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子群体确定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

步骤S35,根据同课程用户清单包含的用户的订阅课程,向目标用户推送对应的订阅课程。

同课程用户清单中的用户有自己订阅的课程,这些课程大概率是目标用户需要的或感兴趣的课程,将这些课程推送至目标用户,有极大概率被目标用户订阅,在一种实施例中,同课程用户清单中的用户订阅的课程存在重复课程,这些课程作为更高优先级出现在推荐订阅课程列表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远程教育的业务信息处理方法,每隔预设关联时长间隔,统计一次目标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基于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所有子群体中,课程参与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的所有候选同类用户群体的候选子群体中的目标子群体,确定目标用户的同课程用户清单,并根据同课程用户清单包含的用户的订阅课程,向目标用户推送对应的订阅课程。这样可以规避在相同课程参与条件下不断检测到同一用户的问题,进而降低由于多次检测到非关联用户而将非关联用户确定为关联用户的概率,以准确、可靠且高效地确定出与目标用户相关联的同课程用户清单,便于向目标用户推送匹配的课程。这样可以结合实际远程教育交互情况对不同用户的远程教育课程及其关联远程教育课程进行汇总,便于后续通过上述的汇总结果进行学员画像分析,确保学员画像分析的可信度。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变形实施例,例如步骤S3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1,获取目标用户的目标用户标签。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用户分配有唯一标签,用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在获取用户数据时,获取目标用户的用户标签,作为目标用户标签。为用户分配了对应的标签,以用户标签区分不同的用户。目标用户标签的产生机制,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可以为用户自行输入的,也可以为电子设备随机生成。

步骤S312,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目标用户标签,确定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课程参与时刻。

远程教育服务器中预先记录了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的对应关系。在获取到目标用户标签后,从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出现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包括目标用户标签的至少两个目标对应关系,每个目标对应关系包括的课程参与时间为目标课程参与时间,即得到目标人员的至少两个课程参与时刻。

例如,可以预先设定统计时间区间。统计时间区间为进行同类用户甄别的时间区间,统计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统计时间段可以为10:00am-12:00am。仅从统计时间段获取课程参与时刻,就确定统计时间段内的同类用户群体,去除非必要运算,节约计算资源,增加计算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步骤S3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21,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用户标签,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参与时间与该课程参与时刻的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候选参与时间为该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的用户标签对应的课程参与时间。

对于各个课程参与时刻,从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包括候选课程参与时刻的对应关系,将查找到的对应关系包括的用户标签加入该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最后确定的同课程用户清单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标签,同课程用户清单中每一用户标签所表征的用户与目标用户互为同类用户。远程教育服务器中预先记录用户标签和课程参与时刻的对应关系,基于该对应关系,避免了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误判,提高了准确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3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3,获取目标用户的目标用户标签。

步骤S314,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标签,确定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课程参与时刻。

步骤S315,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坐标和用户标签所表征人员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目标用户标签,确定目标用户的每个所述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课程参与坐标。

课程参与坐标表示用户参与课程所在的IP位置,该IP位置可以表征用户的实时位置,通过位置的确定,可以衡量用户和目标用户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接近,以便判断关联性。

在该实施方式下,步骤S3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22,根据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坐标和用户标签所表征人员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目标用户标签,分别确定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用户标签,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参与时间与该课程参与时刻的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共同参与课程时间间隔,且每个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参与坐标与该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用户课程参与坐标匹配,候选参与时间为该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的用户标签对应的课程参与时间,候选参与坐标为该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包括的用户标签对应的课程参与坐标。

如果一个用户参与课程的时间对应的候选参与坐标与目标用户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用户课程参与坐标匹配,则候选参与坐标与候选参与坐标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距离。若出现位置以采集到包括该人员的抓拍设备的编号表示,则一个目标出现时间对应的疑似出现位置与目标出现时间对应的目标出现位置匹配,可以理解为,疑似出现位置与目标出现位置相同。对于各个课程参与时刻,从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坐标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刻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包括候选课程参与时间和候选课程参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将查找到的对应关系包括的用户标签加入该课程参与时刻对应的候选同类用户群体。最后确定的同课程用户清单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标签,同课程用户清单中每一用户标签所表征的用户与目标用户互为同类用户。

在步骤S31的两种实施方式下,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6,提取检测到的远程教育互动事件包含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画像。

该用户画像可以包括用户年龄、职业、性别、地区、学校信息、年级信息等表征用户实际情况的信息。

步骤S37,从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用户画像和用户标签所表征人员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包括第二用户画像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用户画像与第一用户画像的描述相似度大于预设描述相似度阈值。若查找到,则将检测到的远程教育互动事件的检测时刻作为第一用户的第一课程参与时刻,将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的用户标签作为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标签,记录第一用户标签、第一用户画像和第一课程参与时刻的第二对应关系;若未查找到,则将检测到的远程教育互动事件的检测时刻作为第一用户的第一课程参与时刻,为第一用户分配第二用户标签,并记录第二用户标签、第一用户画像和第一课程参与时刻的第三对应关系。

获取到第一用户画像后,将第一用户画像与预先记录的每个对应关系中包括的用户画像进行匹配,得到第一用户画像与预先记录的每个对应关系中包括的用户画像的相似度。再确定是否存在与第一用户画像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的第二用户画像。如果存在,则说明已经为第一用户分配了用户标签,将包括第二用户画像的对应关系作为第一对应关系,如果存在第一对应关系,将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的用户标签作为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标签,将检测时刻作为第一用户的第一课程参与时刻,结合已经获取的第一用户标签,记录第一用户标签、第一用户画像、第一课程参与坐标和第一课程参与时刻的第二对应关系,基于第二对应关系获取到第一用户标签和第一课程参与时刻的对应关系。如果不存在,说明第一用户是首次录入,为第一用户分配第二用户标签,将检测时刻作为第一用户的第一课程参与时间,结合已经获取的第一用户画像,记录第二用户标签、第一用户画像和第一课程参与时刻的第三对应关系,基于该第三对应关系,获取到第二用户标签和第一课程参与时刻的对应关系。

上述步骤S311和S313的实施例中,获取目标用户的目标用户标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从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预设时长间隔内的课程参与时间对应的用户标签,作为待定用户标签。

若未确定待定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同类用户,则确定待定用户标签为目标用户标签;若已确定待定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同类用户,则再次执行从预先记录的用户标签和用户标签所表征用户的课程参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预设时长间隔内的课程参与时间对应的用户标签,作为待定用户标签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

需要理解的是,针对上述内容没有进行名词解释的技术术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所公开的内容进行前后推导毫无疑义地确定其所指代的含义,例如针对一些值、系数、权重、指数、因子等术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前后的逻辑关系进行推导和确定,这些数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例如0~1,又例如1~10,再例如50~100,在此均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已公开的内容毫无疑义对一些预设的、基准的、预定的、设定的以及目标的技术特征/技术术语进行确定,例如阈值、阈值区间、阈值范围等。对于一些未作解释的技术特征术语,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基于前后文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地、毫无疑义地推导,从而清楚、完整地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未作解释的技术特征术语的前缀,例如“第一”、“第二”、“上一个”、“下一个”、“前一个”、“后一个”、“当前”、“历史”、“最新”、“最佳”、“目标”、“指定”和“实时”等,可以根据前后文进行毫无疑义地推导和确定。未作解释的技术特征术语的后缀,例如“列表”、“特征”、“序列”、“集合”、“矩阵”、“单元”、“元素”、“轨迹”和“清单”等,也可以根据前后文进行毫无疑义地推导和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上述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清楚完整的。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对未作解释的技术术语进行推导和分析的过程是基于本申请所记载的内容进行的,因此上述内容并不是对整体方案的创造性的评判。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术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部分两次或多次提到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通过若干具有可专利性的种类或情况进行说明和描述,包括任何新的和有用的工序、机器、产品或物质的组合,或对他们任何新的和有用的改进。相应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完全由硬件执行、可以完全由软件(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码等)执行、也可以由硬件和软件组合执行。以上硬件或软件均可以被称为“单元”、“组件”或“系统”。此外,本申请的各方面可以表现为位于至少一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产品,所述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编码。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能包含一个内含有计算机程序编码的传播数据信号,例如在基带上或作为载波的一部分。该传播信号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电磁形式、光形式等等、或合适的组合形式。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是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之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介质可以通过连接至一个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以实现通讯、传播或传输供使用的程序。位于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上的程序编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介质进行传播,包括无线电、电缆、光纤缆线、RF、或类似介质、或任何上述介质的组合。

本申请各方面执行所需的计算机程序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程序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如Java、Scala、Smalltalk、Eiffel、JADE、Emerald、C++、C#、VB.NET,Python等,或类似的常规程序编程语言,如"C"编程语言,Visual Basic,Fortran2003,Perl,COBOL 2002,PHP,ABAP,动态编程语言如Python,Ruby和Groovy或其它编程语言。所述程式设计编码可以完全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或作为独立的软体包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或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机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后种情况下,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何网络形式与用户计算机连接,比如局域网络(LAN)或广域网(WAN),或连接至外部计算机(例如通过因特网),或在云计算环境中,或作为服务使用如软件即服务(SaaS)。

此外,除非申请专利范围中明确说明,本申请所述处理元件和序列的顺序、数位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发明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申请专利范围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申请专利范围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申请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例如,虽然以上所描述的系统组件可以通过硬件装置实现,但是也可以只通过软件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如在现有的服务器或行动装置上安装所描述的系统。

同样应当理解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揭示的表述,从而帮助对至少一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幷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