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菌群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局域网传输模块传递至外部服务器模块中,同时外部服务器设置有防护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内置处理器,内置处理器与多个数据传送端信号连接,借助于内置处理器分别设置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监测模块、血清实验监测模块、生化反应监测模块、飞行质谱仪电离监测模块以及活菌数量监测模块。本发明实现分离培养,通过染色、生化反应以及血清实验对分离出的细菌实现监测;通过飞行质谱,对菌群中蛋白质的种类实心鉴定,从多个方面对菌种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以及分析,降低监测中出现的误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7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市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36762.0

  • 申请日2021-06-07

  • 分类号C12Q1/04(20060101);C12Q1/06(20060101);C12Q1/26(20060101);G01N33/68(20060101);G16H70/40(20180101);G16C20/00(20190101);G01N27/626(20210101);

  • 代理机构53216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胡亚兰

  • 地址 523059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新谷涌万道路南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1:5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群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现有市场上在对菌群进行耐药性监测时,仅对分离后的菌群采用菌群的活性监测,使得菌群的耐药性无法完全的被监测,导致监测的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仅对分离后的菌群采用菌群的活性监测,使得菌群的耐药性无法完全的被监测,导致监测的误差较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监测模块中监测的数据内容实现收集、分类以及传输,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局域网传输模块传递至外部服务器模块中,同时外部服务器设置有防护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内置处理器,内置处理器与多个数据传送端信号连接,借助于内置处理器分别设置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监测模块、血清实验监测模块、生化反应监测模块、飞行质谱仪电离监测模块以及活菌数量监测模块。

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将监测模块中的数据实现接收,并将接收后的文件传递至电路信号模拟器模块中进行信号的模拟,模拟后的信号传递至数据采样保持器模块中对数据进行稳定,稳定后的数据信号传递至A/D转换器模块中实现信号的转换。

优选的,所述防护模块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外部服务器的数据信息,将数据信息传递至数据转换模块中,同时数据转换模块与数据接收模块之间设置有防火墙模块,提高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数据信号在经过转换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再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

优选的,所述防护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有数据储存模块。

优选的,所述数据储存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将无线传输模块中传递的数据信息实现接收,并将数据信息传递至GP5运算芯片中的逻辑函数模块实现数据的分类以及计算,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上传至云端数据库模块实现数据的储存,防止数据的丢失,实现数据的备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正常的菌群能够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使得菌群中的歧化反应加速,监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数量,直接判定菌群的活性的状态;

S2、将菌群实现分离培养,通过染色、生化反应以及血清实验对分离出的细菌实现监测,通过步骤,对菌群内具有活性的菌种数量实现监测;

S3、对菌群实现质谱技术监测的方式,通过飞行质谱,对菌群中蛋白质的种类实心鉴定,得出与其细菌的功能以及特性,利用激光辐射微生物样品与等量基质溶液挥发后形成的晶体,基质吸收能量解析而样品分子电离,对形成的离子峰与离子质核比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监测,然后在实行比对区分出肠道菌群的种类。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有益效果在于:该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对菌群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实现监测,实现分离培养,通过染色、生化反应以及血清实验对分离出的细菌实现监测;通过飞行质谱,对菌群中蛋白质的种类实心鉴定,从多个方面对菌种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以及分析,降低监测中出现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的监测模块的系统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的防护模块的系统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的数据采集模块的系统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的数据储存模块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4,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监测模块中监测的数据内容实现收集、分类以及传输,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局域网传输模块传递至外部服务器模块中,同时外部服务器设置有防护模块,监测模块包括内置处理器,内置处理器与多个数据传送端信号连接,借助于内置处理器分别设置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监测模块、血清实验监测模块、生化反应监测模块、飞行质谱仪电离监测模块以及活菌数量监测模块,将菌群实现分离培养,通过染色、生化反应以及血清实验对分离出的细菌实现监测,通过步骤,对菌群内具有活性的菌种数量实现监测;

对菌群实现质谱技术监测的方式,通过飞行质谱,对菌群中蛋白质的种类实心鉴定,得出与其细菌的功能以及特性,利用激光辐射微生物样品与等量基质溶液挥发后形成的晶体,基质吸收能量解析而样品分子电离,对形成的离子峰与离子质核比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监测,然后在实行比对区分出肠道菌群的种类;

正常的菌群能够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使得菌群中的歧化反应加速,监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数量,直接判定菌群的活性的状态。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将监测模块中的数据实现接收,并将接收后的文件传递至电路信号模拟器模块中进行信号的模拟,模拟后的信号传递至数据采样保持器模块中对数据进行稳定,稳定后的数据信号传递至A/D转换器模块中实现信号的转换,防护模块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外部服务器的数据信息,将数据信息传递至数据转换模块中,同时数据转换模块与数据接收模块之间设置有防火墙模块,提高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数据信号在经过转换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再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正常的菌群能够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使得菌群中的歧化反应加速,监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数量,直接判定菌群的活性的状态;

S2、将菌群实现分离培养,通过染色、生化反应以及血清实验对分离出的细菌实现监测,通过步骤,对菌群内具有活性的菌种数量实现监测;

S3、对菌群实现质谱技术监测的方式,通过飞行质谱,对菌群中蛋白质的种类实心鉴定,得出与其细菌的功能以及特性,利用激光辐射微生物样品与等量基质溶液挥发后形成的晶体,基质吸收能量解析而样品分子电离,对形成的离子峰与离子质核比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监测,然后在实行比对区分出肠道菌群的种类。

实施例2

参考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防护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有数据储存模块,数据储存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将无线传输模块中传递的数据信息实现接收,并将数据信息传递至GP5运算芯片中的逻辑函数模块实现数据的分类以及计算,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上传至云端数据库模块实现数据的储存,防止数据的丢失,实现数据的备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菌群耐药性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正常的菌群能够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使得菌群中的歧化反应加速,监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数量,直接判定菌群的活性的状态;

S2、将菌群实现分离培养,通过染色、生化反应以及血清实验对分离出的细菌实现监测,通过步骤,对菌群内具有活性的菌种数量实现监测;

S3、对菌群实现质谱技术监测的方式,通过飞行质谱,对菌群中蛋白质的种类实心鉴定,得出与其细菌的功能以及特性,利用激光辐射微生物样品与等量基质溶液挥发后形成的晶体,基质吸收能量解析而样品分子电离,对形成的离子峰与离子质核比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监测,然后在实行比对区分出肠道菌群的种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