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

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是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为了解决目前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的空白,具体包括五个步骤。本发明利用二氯甲烷将葡萄糖仿生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结合修正系数计算各自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测试条件温和、简单、可批量操作,效率高,试剂对氨纶无损伤,测试方法精度高,适用性强,填补了目前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的空白,降低了行业监管难度,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是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葡萄糖仿生纤维常用于内衣产品,被称为内衣界改变当下内裤产品现状的“黑科技面料”,其产品具有易洗涤、快速导湿、抑菌杀菌等特性,产品深受行业追捧。

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混合产品,虽然依赖手工拆分法可以完成部分样品的定量分析,但是该方法适应性较小,仅适应于能手工拆分的样品,且效率低下,无法批量操作;而对于无法手工拆分的样品,目前国内外暂无相关化学定量测试方法,也暂无发现有相关文献提供测试方法参考,导致无法完成样品的纤维成分定量测试,使得行业监管难度增大,不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从样品上剪取2块约1g的试样放入105℃的烘箱中连续烘干4h,迅速拿出后放入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30min,用电子天平秤取质量,记为m0;

步骤2:将样品置入250mL的三角烧瓶中,加入100mL的二氯甲烷后迅速盖上瓶塞,手动剧烈摇动使试样充分润湿;

步骤3:将溶解剩余纤维用≥150目的筛网过滤后,再加入50mL二氯甲烷用手摇动冲洗2次,然后用清水清洗至干净;

步骤4:溶解剩余纤维放入105℃的烘箱中连续烘干4h,迅速拿出后放入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30min,用电子天平秤取质量,记为m1;

步骤5:设氨纶的修正系数d为1.00,计算出不溶解纤维的净干含量百分比和溶解纤维净干含量百分比。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化学试剂采用二氯甲烷,试验时间为30min,试验条件为常温,摇晃频率控制在每5分钟1次。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步骤5中的计算公式为:

p

式中:p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二氯甲烷试剂将葡萄糖仿生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结合修正系数计算各自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测试条件温和、简单、可批量操作,效率高,试剂对氨纶无损伤,测试方法精度高,适用性强,填补了目前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的空白,降低了行业监管难度,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从样品上剪取2块约1g的试样放入105℃的烘箱中连续烘干4h,迅速拿出后放入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30min,用电子天平秤取质量,记为m0;

步骤2:将样品置入250mL的三角烧瓶中,加入100mL的化学试剂后迅速盖上瓶塞,手动剧烈摇动使试样充分润湿;

步骤3:将溶解剩余纤维用≥150目的筛网过滤后,再加入50mL二氯甲烷用手摇动冲洗2次,然后用清水清洗至干净;

步骤4:溶解剩余纤维放入105℃的烘箱中连续烘干4h,迅速拿出后放入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30min,用电子天平秤取质量,记为m1;

步骤5:设氨纶的修正系数d为1.00,计算出不溶解纤维的净干含量百分比和溶解纤维净干含量百分比。

进一步的,步骤2中化学试剂采用二氯甲烷,试验时间为30min,试验条件为常温,摇晃频率控制在每5分钟1次。

进一步的,步骤5中的计算公式为:

p

式中:p

复现性测试

测试内容:取一块白色混合样品,用上述测试方法进行10次重复测试;

测试结果如下:

结合上述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方法复现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二氯甲烷将葡萄糖仿生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结合修正系数计算各自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测试条件温和,简单可批量操作,效率高,试剂对氨纶无损伤,测试方法精度高,适用性强,填补了目前葡萄糖仿生纤维与氨纶化学定量测试方法的空白,降低了行业监管难度,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