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方法

一种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方法,通过对某一消费产品需求与供给情况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产品供给与需求分析模型体系,计算出这一产品的全产业链的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推导出供给链与需求链的动态平衡方法,供给链由供应链和产业链组成。实现资源共享共治;提升精准决策能力;提高数字经济效能;高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983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昕怡;刘杰;刘晨;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74188.6

  • 发明设计人 刘昕怡;

    申请日2021-04-07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G06Q50/26(2012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30号合力紫郡B座605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9: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应用和经济发展领域,具体是一种通过一二三次产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实现经济领域“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动态高效平衡”创新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就会出现商品过剩,当供给严重不足时,又会出现物质缺乏,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相对平衡匹配,才能使经济保持稳步持续向好发展的创新方法。

社会总需求是一定时期(如一年)一国或地区发生的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总量,其构成可作两种划分。一是居民消费者购买,企业购买,政府购买和出口;二是民间(居民和社会)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投资)和输出(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四部分。无论如何划分,社会总需求最终都体现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消费需求产品上面。

社会总需求包括人和组织的需求。一是人的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健康、交流;二是组织需求包括办公场所、办公用品、人员工资和其他等消费需求。

社会总供给包括农业链、工业链和服务业链所提供的人和组织所需的消费产品,且不会超出三次产业的产品范围。

找出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并使其高度平衡,便是本发明的创新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方法,通过对某一消费产品需求与供给情况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产品供给与需求分析模型体系,计算出这一产品的全产业链的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推导出供给链与需求链的动态平衡方法,供给链由供应链和产业链组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精算出三次产业中“三驾马车”的供应链结构状况和占比,通过分析拉动国民经济“三驾马车”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消费品的总需求量,制定社会总供给发展战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算出三次产业链的结构现状,做出三次产业链细分行业结构图、进出口细分行业机构图,供给与需求关系图,通过完备全产业链,使各细分行业产业链的供需关系的完全匹配高效运转,几何倍的增加了全产业链的价值总量,按照市场需求报告,引领各投资主体和企业主的投资指向,使三驾马车高速运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加。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聚焦在全产业链(最终消费产品)和上下游配套产业的结构状况,最终精算出每个产业细分行业链的结构现状和产品流向的数据,绘制出三次全产业链及非产业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结构现状图和产品流向图,完全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机制,能够实现政府治理能力数字化和现代化。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根据市场供给与需求关系图,制定“强链工程”的政策措施,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根据市场总需求,精准把控三次产业细分行业全产业链,特别是优势主导产业链,完备供给链、产业链和需求链的精准关系,全面实施“强链工程”战略,壮大产业集群,几何倍的做大经济总量,按照“强链工程”需求,实时出台人才储备、项目审批、资金流向、土地供给、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等政策保障,做到精准施策,万无一失。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研究分析出市场消费品需求,形成市场需求报告,为企业投资、运营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和指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打通了数据孤岛,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共治,极大提升政府职能效率,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实时性特征,将各部门的任务实时推送各单位,利用溯源性可实时查看任务进展情况,并可追踪溯源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实时督促整改,并追究责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流程合理,实现资源共享共治:⑴打通了数据孤岛,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共治。⑵完全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机制,能够实现政府治理能力数字化和现代化;

提升精准决策能力:⑴根据市场总需求,精准把控三次产业细分行业全产业链,特别是优势主导产业链。⑵完备供给链、产业链和需求链的精准关系,全面实施“强链工程”战略,壮大产业集群,几何倍的做大经济总量。⑶按照“强链工程”需求,实时出台人才储备、项目审批、资金流向、土地供给、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等政策保障,做到精准施策,万无一失;

提高数字经济效能:⑴极大提升政府职能效率,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实时性特征,将各部门的任务实时推送各单位,利用溯源性可实时查看任务进展情况,并可追踪溯源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实时督促整改,并追究责任。⑵通过完备全产业链,使各细分行业产业链的供需关系的完全匹配高效运转,几何倍的增加了全产业链的价值总量。⑶按照市场需求报告,引领各投资主体和企业主的投资指向,使三驾马车高速运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加;

高效推动高质量发展:⑴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本系统完成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和需求链的完全匹配,势必保障了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⑵政府职能部门效能不断提升,也将有效提升社会各个领域的效能,使得各项任务在一条精密配合的体系中高速运转,势必对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效能革命。⑶本系统紧紧牵住了需求与供给关系平衡这个牛鼻子,必将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切不利于总供给与总需求高度平衡的不利因素和问题,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图。

图2是国际国内经济循环图。

图3是社会总需求个体与组织与三产结构图。

图4是社会总需求人与组织分类结构图。

图5是社会总供给与三产结构图。

图6是社会总供给与产业链结构图。

图7是经济运行区块链平台图。

图8是三驾马车监测决策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方法,首先,建设区块链技术市场需求与供给监测决策平台;

其次,构建产业发展监测技术指标体系和技术模型,结合对国民经济行业发展指标的展现,更全面的展现地区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基于GIS地图,构建产业全景地图,更直观地展现重点产业在各地区及各重点园区的分布情况;

其次,利用大数据采集重点产业、企业的产品信息,输出重点产业的全景画像,方便对重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局把控;

最终,区块链底层采用在联盟链基础之上,实现多节点的账本数据共享与互通,该平台一方面对外输出区块链相关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基于底层技术构建共性的应用组件,服务于各系统,保障核心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采用可插拔的结构、标注化的接口使整个平台易于扩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方法,建设区块链技术市场需求与供给监测决策平台,构建产业发展监测技术指标体系和技术模型,结合对国民经济行业发展指标的展现,更全面的展现地区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基于GIS地图,构建产业全景地图,更直观地展现重点产业在各地区及各重点园区的分布情况。同时利用大数据采集重点产业、企业的产品信息,输出重点产业的全景画像,方便对重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局把控,区块链底层采用在联盟链基础之上,实现多节点的账本数据共享与互通。该平台一方面对外输出区块链相关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基于底层技术构建共性的应用组件,服务于各系统,保障核心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采用可插拔的结构、标注化的接口使整个平台易于扩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