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弗氏弧菌及其在制备多功能小罐肥中的应用

一种弗氏弧菌及其在制备多功能小罐肥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菌株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弗氏弧菌及其在制备多功能小罐肥中的应用。弗氏弧菌已于2021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230。本发明以弗氏弧菌降解马尾藻制备得到的多功能小罐肥可以有效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质量,同时减少种植生产过程中的化肥施用造成的污染现象;采用小罐分装,有效减少浪费,便于储存携带,可作为特色产品生产销售;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原料廉价易得,具有较广的经济效益,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起到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的作用。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株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弗氏弧菌及其在制备多功能小罐肥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海藻作为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吸收能力极强,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纯天然的有机肥生产原料。海藻经加工提取制成一种新型有机肥料,可以在农业生产、花卉种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海藻肥被专家认为是继有机肥料、化学肥料、生物肥料后第4代肥料。在国外,海藻肥的相关研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技术成熟,产品日趋完善,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被列入有机食品生产专用肥料。而我国要发展现代化农业,开发绿色食品,也需加快安全、高效、无公害的新型肥料的研发,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农产品品质,从而起到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的作用。

由于当前海藻肥普遍存在生产设施要求高的问题,在沿海地区生态环保要求升级,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难以实现小型化生产,因此,在一些生产条件有限的沿海区域,简化生产流程、缩小产品规格是普及和推广海藻肥生产和应用的关键。海藻肥采用小型发酵设备,小型包装模式,面向海岛等劳动力和农业种植面积有限、环保要求高、淡水资源稀缺的区域,突破生物发酵小罐生产的关键技术,以实现就地取材、清洁转化、操作简易、产品高效、即产即用的效果。实现海藻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化配置。同时根据所选地区果蔬种植环境及供水条件,集成配套与示范区域生产相适应的简便高效的施肥方式和装置,形成面向海岛等沿海地区的生态、精准、高质、双减的海藻农用制品应用技术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弗氏弧菌及其在制备多功能小罐肥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弗氏弧菌,弗氏弧菌已于2021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2230,分类命名为弗氏弧菌 Vibrio fumissii。

弗氏弧菌的应用,所述菌株在降解马尾藻(

进一步的说,将所述菌株加入至马尾藻(

所述菌株为将弗氏弧菌单菌株活化后接种至冷却后的海水增菌培养基中,于30℃下振荡培养24 h即成弗氏弧菌单菌株菌液。

所述海水增菌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浸粉5 g,海水1 L,配制完成后于110℃下灭菌30 min,冷却至室温后使用。

所述菌株在制备聚合度为2~4的褐藻寡糖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说,将所述菌株加入至马尾藻(

所述菌株为将弗氏弧菌单菌株活化后接种至冷却后的海水增菌培养基中,于30℃下振荡培养24 h即成弗氏弧菌单菌株菌液。

所述海水增菌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浸粉5 g,海水1 L,配制完成后于110℃下灭菌30 min,冷却至室温后使用。

上述应用的发酵条件为:按质量份数计,向发酵罐中加入破碎后干马尾藻,弗氏弧菌单菌株菌液和水,在非密封状态下温度控制在25~40℃,发酵7~15天,获得发酵料Ⅰ,再向发酵罐中加入水,发酵料Ⅰ与水的质量份数比为1:2-5,搅拌均匀后浸泡静置24小时,得到发酵料Ⅱ;将上述获得发酵料Ⅱ离心,将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即为弗氏弧菌单菌株降解马尾藻得到的产物。

所述菌株在制备农作物生长促进剂中的应用。

所述菌株在制备多功能小罐肥中的应用。

一种多功能小罐肥,含所述的弗氏弧菌。

所述多功能小罐肥原料按重量份数计,破碎后干马尾藻100~200份,红糖5~10份,细米糠20~40份,微生物菌剂20~40份,水160~200份。

所述微生物菌剂为弗氏弧菌(

具体方法为

步骤S10,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

步骤S20,将所述重量份的红糖、细米糠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备用;

步骤S30,将所述重量份的破碎后干马尾藻放到发酵罐中,加入步骤S20得到的菌剂混合物,并添加水分,控制固含量在30%~5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得到发酵料Ⅰ;

步骤S40,将步骤S30得到的发酵料Ⅰ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浸泡静置24小时,得到发酵料Ⅱ;其中,发酵料Ⅰ与水质量份数比为1:2-5;

步骤S50,将步骤S40得到的发酵料Ⅱ于10000 rad下离心8 min,将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倒入小罐中保存,即为多功能小罐肥。

步骤S30中,所述发酵处理的工艺参数为:温度控制在25~40℃,发酵7~15天。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弗氏弧菌由腐烂海藻经培养基富集后,经过筛选染色挑选后,纯化、该菌株高效的将马尾藻降解,同时降解后分离获得聚合度为2~4的褐藻寡糖,检测可知产物中褐藻酸和褐藻寡糖含量较高。由此可见本发明获得菌株性能稳定,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性能优越,发酵过程稳定可控,发酵周期短,适于规模化生产。

(2)本发明利用所筛选获得菌株制备小罐肥,菌株的添加量为0.5%-1%,由于菌株性能优越进而使其对多种农作物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可达到提质增产效果。同时对所得小罐肥进行分析可见由于添加弗氏弧菌发酵产物中含有多种有益物质,进而其能够替代部分化学肥料可以达到化肥减施增效的目标。同时还可促进植株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修复和改良由于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土壤板结、退化等问题。

(3)本发明小罐肥中菌株降解马尾藻可获得聚合度为2~4的褐藻寡糖的海藻提取物,海藻提取物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包括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根生长和植物发育,例如坐果,叶子发育和开花。此外,海藻提取物能引发细胞分裂素的活性、可增加豆类,番茄,大麦,小麦和玉米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菠菜,洋葱和马铃薯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同时,海藻提取物还可通过激活几丁质酶,β-葡聚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植物中的疾病相关酶,在抑制黄瓜真菌病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4)本发明小罐肥中菌株降解马尾藻,使得肥料中含海藻提取物,海藻提取物可增加养分吸收,并增强作物对水、盐胁迫、寒冷等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

(5)本发明小罐肥还可作为土壤调节剂以提高作物生产力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弗氏弧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弗氏弧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酵降解产物的离子色谱谱图。

图4为聚合度2的褐藻寡糖标准品离子色谱谱图。

图5为聚合度3的褐藻寡糖标准品离子色谱谱图。

图6为聚合度4的褐藻寡糖标准品离子色谱谱图。

图7为实施例应用到小麦发芽中发芽率比较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发明以弗氏弧菌降解马尾藻制备得到的多功能小罐肥可以有效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质量,同时减少种植生产过程中的化肥施用造成的污染现象;采用小型发酵设备,小型包装模式,针对较小农户,小范围种植,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高端、精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化配置;采用小罐分装,有效减少浪费,便于储存携带,可作为特色产品生产销售;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原料廉价易得,具有较广的经济效益,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起到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的作用。

实施例1

弗氏弧菌(

1、菌株的分离

从潮间带采集腐烂的马尾藻,将其经无菌水浸泡,浸泡后接种于液体海水培养基中进行增菌,液体海水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0 g,酵母浸粉5 g,海水1 L;再涂布/划线至海藻酸钠培养基中,海藻酸钠培养基成分为:海藻酸钠10 g,硫酸铵5 g。磷酸氢二钾2 g,硫酸镁1 g,七水合硫酸亚铁0.01 g,超纯水1 L,30℃培养24 h,观察长出的单菌落,选取海藻酸钠平板上长势良好的优势菌进行编号转接;后将原平板利用革兰氏碘液染色,观察各编号菌株是否出现透明圈,出现透明圈即代表有降解海藻酸钠能力;将这些出现透明圈的菌株进行纯化分离(通过数次平板划线,直至长出的一致的单菌落),即获得弗氏弧菌(

2、菌株的鉴定

2.1、形态学鉴定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且菌落大小稳定,上述步骤分离并纯化得到的菌株进行单菌落状态描述,主要包括菌落的大小、颜色、透明度、湿润度、菌落表面状态、菌落边缘状态。另一方面,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株,经涂片染色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态。

结果表明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

2.2、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将纯培养后获得的上述单菌落送测16 S rDNA,而后进行BLAST同源性分析。(参见图1)。

2.3、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具体菌落形态如图2,为乳白色圆形菌落,菌落湿润状态,表面光滑,边缘清晰。

鉴于上述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将步骤1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鉴定为弗氏弧菌(

该弗氏弧菌(

菌株序列为:

CAAGTCGAGCGGCAGCGACAACATTGAACCTTCGGGGGATTTGTTGGGCGGCGAGCGGCGGACGGGTGAGTAATGCCTGGGAAATTGCCCTGATGTGGGGGATAACCATTGGAAACGATGGCTAATACCGCATGATAGCTTCGGCTCAAAGAGGGGGACCTTCGGGCCTCTCGCGTCAGGATATGCCCAGGTGGGATTAGCTAGTTGGTGAGGTAAGGGCTCACCAAGGCGACGATCCCTAGCTGGTCTGAGAGGATGATCAGCCACACTGGAACTGAGACACGGTCCAGACTCCTACGGGAGGCAGCAGTGGGGAATATTGCACAATGGGCGCAAGCCTGATGCAGCCATGCCGCGTGTATGAAGAAGGCCTTCGGGTTGTAAAGTACTTTCAGCAGTGAGGAAGGGGGTATCGTTAATAGCGGTANTCTTTGACGTTAGCTGCAGAAGAAGCACCGGCTAACTCCGTGCCAGCAGCCGCGGTAATACGGAGGGTGCGAGCGTTAATCGGAATTACTGGGCGTAAAGCGCATGCAGGTGGTTTGTTAAGTCAGATGTGAAAGCCCGGGGCTCAACCTCGGAATTGCATTTGAAACTGGCAGGCTAGAGTACTGTAGAGGGGGGTAGAATTTCAGGTGTAGCGGTGAAATGCGTAGAGATCTGAAGGAATACCGGTGGCGAAGGCGGCCCCCTGGACAGATACTGACACTCAGATGCGAAAGCGTGGGGAGCAAACAGGATTAGATACCCTGGTAGTCCACGCCGTAAACGATGTCTACTTGGAGGTTGTGGCCTTGAGCCGTGGCTTTCGGAGCTAACGCGTTAAGTAGACCGCCTGGGGAGTACGGTCGCAAGATTAAAACTCAAATGAATTGACGGGGGCCCGCACAAGCGGTGGAGCATGTGGTTTAATTCGATGCAACGCGAAGAACCTTACCTACTCTTGACATCCAGAGAACTTAGCAGAGATGCTTTGGTGCCTTCGGGAACTCTGAGACAGGTGCTGCATGGCTGTCGTCAGCTCGTGTTGTGAAATGTTGGGTTAAGTCCCGCAACGAGCGCAACCCTTATCCTTGTTTGCCAGCGAGTAATGTCGGGAACTCCAGGGAGACTGCCGGTGATAAACCGGAGGAAGGTGGGGACGACGTCAAGTCATCATGGCCCTTACGAGTAGGGCTACACACGTGCTACAATGGCGCATACAGAGGGCAGCCAACTTGCGAAAGTGAGCGAATCCCAAAAAGTGCGTCGTAGTCCGGATTGGAGTCTGCAACTCGACTCCATGAAGTCGGAATCGCTAGTAATCGTGGATCAGAATGCCACGGTGAATACGTTCCCGGGCCTTGTACACACCGCCCGTCACACCATGGGAGTGGGCTGCAAAAGAAGCAGGTAGTTTAACCTTCGGGA

实施例2

将上述实施例筛选获得弗氏弧菌单菌株活化后接种至冷却后的海水增菌培养基中,于30℃下振荡培养24 h即成弗氏弧菌单菌株菌液。

所述海水增菌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浸粉5 g,海水1 L,配制完成后于110℃下灭菌30 min,冷却至室温后使用。

按质量份数计,向发酵罐中加入破碎后干马尾藻100份,弗氏弧菌单菌株菌液20份,水160份,在非密封状态下温度控制在25℃,发酵7天,获得发酵料Ⅰ,再向发酵罐中加入水,发酵料Ⅰ与水的质量份数比为1:3,搅拌均匀后浸泡静置24小时,得到发酵料Ⅱ;

将上述获得发酵料Ⅱ于10000 rad下离心8 min,将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即为弗氏弧菌单菌株降解马尾藻得到的产物。

将上述获得产物经离子色谱纯化分析:

配制离子色谱流动相:淋洗液A相为双蒸水,淋洗液B相为200 mmol/L 氢氧化钠与400 mmol/L 醋酸钠的混合溶液。设置洗脱流速为1.0 mL/min,20% A相与80% B相等梯度混合洗脱,洗脱时间为45 min(参见图3-6)。

由离子色谱检测谱图结果可知,聚合度2-4的褐藻寡糖标准品出峰时间分别为2.8min、3.8 min、5.7 min,对比菌株降解马尾藻得到的产物的检测谱图可知,菌株降解马尾藻得到的发酵液中含有聚合度2-4的褐藻寡糖。

实施例3

一种多功能小罐肥及其制备方法

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按其重量份包括:破碎后干马尾藻100份,红糖5份,细米糠2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20份,水160份;

上述破碎后干马尾藻为打捞上的鲜马尾藻经晾晒干燥后用破碎机破碎所得。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弗氏弧菌(

所述弗氏弧菌(

所述海水增菌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浸粉5 g,海水1 L,配制完成后于110℃下灭菌30 min,冷却至室温后使用。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均为市购获得,而后按照常规方式培养,即,枯草芽孢杆菌添加至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葡萄糖20 g,蛋白胨15 g,氯化钠5 g,牛肉膏0.5 g,琼脂20 g,蒸馏水1 L)于30℃下振荡培养24 h,待用;地衣芽孢杆菌添加至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基(葡萄糖15 g,酵母浸粉10 g,硫酸镁3 g)于35℃下振荡培养24 h,待用;植物乳杆菌添加至植物乳杆菌培养基(蛋白胨10 g,牛肉膏10 g,酵母浸粉5 g,葡萄糖20g,乙酸钠5 g,柠檬酸二胺2 g,吐温-80 1 g,磷酸氢二钾0.4 g,硫酸镁0.58 g,硫酸锰0.29g,碳酸钙20 g,琼脂15 g,蒸馏水1 L)于30℃下振荡培养24 h,待用。

上述细米糠为60目的破碎后米糠。

多功能小罐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S10,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

步骤S20,将所述重量份的红糖、细米糠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备用;

步骤S30,将所述重量份的破碎后干马尾藻放到100 L发酵罐中,加入步骤S20得到的菌剂混合物,并添加水分,控制固含量在30%,在非密封状态下发酵处理,得到发酵料Ⅰ。所述发酵处理的工艺参数为:温度控制在25℃,发酵7天。

步骤S40,将步骤S30得到的发酵料Ⅰ加水混合(发酵料Ⅰ与水质量份数比为1:5),搅拌均匀后浸泡静置24小时,得到发酵料Ⅱ;

步骤S50,将步骤S40得到的发酵料Ⅱ于10000 rad下离心8 min,将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倒入小罐中保存,即为多功能小罐肥。

实施例4

一种多功能小罐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按其重量份包括:破碎后干马尾藻100份,红糖5份,细米糠2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20份,水160份;

上述破碎后干马尾藻为打捞上的鲜马尾藻经晾晒干燥后用破碎机破碎所得。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弗氏弧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按照各菌液重量比1:0.8:0.8:0.8混合得到。

上述细米糠为60目的破碎后米糠。

多功能小罐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S10,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

步骤S20,将所述重量份的红糖、细米糠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备用;

步骤S30,将所述重量份的破碎后干马尾藻放到发酵罐中,加入步骤S20得到的菌剂混合物,并添加水分,控制固含量在35%之间,在非密封状态下发酵处理,得到发酵料Ⅰ。所述发酵处理的工艺参数为:温度控制在30℃,发酵9天。

步骤S40,将步骤S30得到的发酵料Ⅰ加水混合(发酵料Ⅰ与水质量份数比为1:4),搅拌均匀后浸泡静置24小时,得到发酵料Ⅱ;

步骤S50,将步骤S40得到的发酵料Ⅱ于10000 rad下离心8 min,将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倒入小罐中保存,即为多功能小罐肥。

实施例5

一种多功能小罐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按其重量份包括:破碎后干马尾藻100份,红糖5份,细米糠2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20份,水160份;

上述破碎后干马尾藻为打捞上的鲜马尾藻经晾晒干燥后用破碎机破碎所得。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弗氏弧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按照各菌液重量比1:0.7:0.7:0.7混合得到。

上述细米糠为60目的破碎后米糠。

多功能小罐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S10,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

步骤S20,将所述重量份的红糖、细米糠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备用;

步骤S30,将所述重量份的破碎后干马尾藻放到发酵罐中,加入步骤S20得到的菌剂混合物,并添加水分,控制固含量在40%之间,在非密封状态下发酵处理,得到发酵料Ⅰ。所述发酵处理的工艺参数为:温度控制在32℃,发酵11天。

步骤S40,将步骤S30得到的发酵料Ⅰ加水混合(发酵料Ⅰ与水质量份数比为1:3),搅拌均匀后浸泡静置24小时,得到发酵料Ⅱ;

步骤S50,将步骤S40得到的发酵料Ⅱ于10000 rad下离心8 min,将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倒入小罐中保存,即为多功能小罐肥。

实施例6

一种多功能小罐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按其重量份包括:破碎后干马尾藻100份,红糖5份,细米糠2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20份,水160份;

上述破碎后干马尾藻为打捞上的鲜马尾藻经晾晒干燥后用破碎机破碎所得。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弗氏弧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按照各菌液重量比1:0.6:0.6:0.6混合得到。

上述细米糠为60目的破碎后米糠。

多功能小罐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S10,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

步骤S20,将所述重量份的红糖、细米糠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备用;

步骤S30,将所述重量份的破碎后干马尾藻放到发酵罐中,加入步骤S20得到的菌剂混合物,并添加水分,控制固含量在45%之间,在非密封状态下发酵处理,得到发酵料Ⅰ。所述发酵处理的工艺参数为:温度控制在35℃,发酵13天。

步骤S40,将步骤S30得到的发酵料Ⅰ加水混合(发酵料Ⅰ与水质量份数比为1:2),搅拌均匀后浸泡静置24小时,得到发酵料Ⅱ;

步骤S50,将步骤S40得到的发酵料Ⅱ于10000 rad下离心8 min,将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倒入小罐中保存,即为多功能小罐肥。

实施例7

一种多功能小罐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按其重量份包括:破碎后干马尾藻100份,红糖5份,细米糠2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20份,水160份;

上述破碎后干马尾藻为打捞上的鲜马尾藻经晾晒干燥后用破碎机破碎所得。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弗氏弧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按照各菌液重量比1:0.5:0.5:0.5混合得到。

上述细米糠为60目的破碎后米糠。

多功能小罐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S10,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

步骤S20,将所述重量份的红糖、细米糠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备用;

步骤S30,将所述重量份的破碎后干马尾藻放到发酵罐中,加入步骤S20得到的菌剂混合物,并添加水分,控制固含量在50%之间,在非密封状态下发酵处理,得到发酵料Ⅰ。所述发酵处理的工艺参数为:温度控制在40℃,发酵15天。

步骤S40,将步骤S30得到的发酵料Ⅰ加水混合(发酵料Ⅰ与水质量份数比为1:2),搅拌均匀后浸泡静置24小时,得到发酵料Ⅱ;

步骤S50,将步骤S40得到的发酵料Ⅱ于10000 rad下离心8 min,将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倒入小罐中保存,即为多功能小罐肥。

实施例8

一种多功能小罐肥及其制备方法

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按其重量份包括:破碎后干马尾藻100份,红糖5份,细米糠20份,弗氏弧菌单菌株菌液20份,水160份;

上述破碎后干马尾藻为打捞上的鲜马尾藻经晾晒干燥后用破碎机破碎所得。

弗氏弧菌单菌株菌液为上述实施例筛选获得弗氏弧菌单菌株活化后接种至冷却后的海水增菌培养基中,于30℃下振荡培养24 h即成弗氏弧菌单菌株菌液,待用。

上述细米糠为60目的破碎后米糠。

多功能小罐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S10,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制备多功能小罐肥的原料;

步骤S20,将所述重量份的红糖、细米糠和弗氏弧菌单菌株菌液混合均匀后备用;

步骤S30,将所述重量份的破碎后干马尾藻放到发酵罐中,加入弗氏弧菌单菌株菌液,并添加水分,控制固含量在60%之间,在非密封状态下发酵处理,得到发酵料Ⅰ。所述发酵处理的工艺参数为:温度控制在50℃,发酵15天。

步骤S40,将步骤S30得到的发酵料Ⅰ加水混合(发酵料Ⅰ与水质量份数比为1:5),搅拌均匀后浸泡静置24小时,得到发酵料Ⅱ;

步骤S50,将步骤S40得到的发酵料Ⅱ于10000 rad下离心8 min,将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倒入小罐中保存,即为多功能小罐肥。

对上述各实施例获得多功能小罐肥进行海藻酸和褐藻寡糖含量测定,结果如表1和2所示。

表1 实施例产物海藻酸含量

对上述多功能小罐肥进行褐藻寡糖含量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产物褐藻寡糖含量

由上述表1和表2可见,这一弗氏弧菌降解马尾藻可获得含量较高的海藻酸和褐藻寡糖,制备得到的海藻提取物效果明显优于市面常见的海藻肥。

应用例

将上述各实施例所得多功能小罐肥用于小麦种子萌发:

选取大小一致,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置于500 mg/L的KMnO

实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清水组(CK)、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每组种子20粒。

将各实施例所得发酵液经稀释100倍后用于培养小麦种子,每个处理组设置三个重复。在一次性无菌培养皿中均匀放置2层滤纸,每皿用灭菌的镊子放入20粒处理好的种子,将种子均匀地置于滤纸上,分别加入对应的培养溶液4 mL,用封口膜密封。之后每天向培养皿中加入1 mL相应浓度的溶液,以保证滤纸湿润。将培养皿用锡纸包好后,放入纸箱中盖好盖子培养,确保无光环境。培养七日后,检测种子的发芽情况如图7。

由实验结果可知,小罐肥发酵液可有效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在实际应用中可有效提高小麦成活率,进而提高小麦产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序列表

<110>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长岛东源海产有限公司

<120> 一种弗氏弧菌及其在制备多功能小罐肥中的应用

<160> 1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1410

<212> DNA

<213> 弗氏弧菌(Vibrio fumissii)

<400> 1

caagtcgagc ggcagcgaca acattgaacc ttcgggggat ttgttgggcg gcgagcggcg 60

gacgggtgag taatgcctgg gaaattgccc tgatgtgggg gataaccatt ggaaacgatg 120

gctaataccg catgatagct tcggctcaaa gagggggacc ttcgggcctc tcgcgtcagg 180

atatgcccag gtgggattag ctagttggtg aggtaagggc tcaccaaggc gacgatccct 240

agctggtctg agaggatgat cagccacact ggaactgaga cacggtccag actcctacgg 300

gaggcagcag tggggaatat tgcacaatgg gcgcaagcct gatgcagcca tgccgcgtgt 360

atgaagaagg ccttcgggtt gtaaagtact ttcagcagtg aggaaggggg tatcgttaat 420

agcggtantc tttgacgtta gctgcagaag aagcaccggc taactccgtg ccagcagccg 480

cggtaatacg gagggtgcga gcgttaatcg gaattactgg gcgtaaagcg catgcaggtg 540

gtttgttaag tcagatgtga aagcccgggg ctcaacctcg gaattgcatt tgaaactggc 600

aggctagagt actgtagagg ggggtagaat ttcaggtgta gcggtgaaat gcgtagagat 660

ctgaaggaat accggtggcg aaggcggccc cctggacaga tactgacact cagatgcgaa 720

agcgtgggga gcaaacagga ttagataccc tggtagtcca cgccgtaaac gatgtctact 780

tggaggttgt ggccttgagc cgtggctttc ggagctaacg cgttaagtag accgcctggg 840

gagtacggtc gcaagattaa aactcaaatg aattgacggg ggcccgcaca agcggtggag 900

catgtggttt aattcgatgc aacgcgaaga accttaccta ctcttgacat ccagagaact 960

tagcagagat gctttggtgc cttcgggaac tctgagacag gtgctgcatg gctgtcgtca 1020

gctcgtgttg tgaaatgttg ggttaagtcc cgcaacgagc gcaaccctta tccttgtttg 1080

ccagcgagta atgtcgggaa ctccagggag actgccggtg ataaaccgga ggaaggtggg 1140

gacgacgtca agtcatcatg gcccttacga gtagggctac acacgtgcta caatggcgca 1200

tacagagggc agccaacttg cgaaagtgag cgaatcccaa aaagtgcgtc gtagtccgga 1260

ttggagtctg caactcgact ccatgaagtc ggaatcgcta gtaatcgtgg atcagaatgc 1320

cacggtgaat acgttcccgg gccttgtaca caccgcccgt cacaccatgg gagtgggctg 1380

caaaagaagc aggtagttta accttcggga 141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