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家蚕微粒子病检测的研磨器

一种家蚕微粒子病检测的研磨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物样本研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家蚕微粒子病检测的研磨器。一种家蚕微粒子病检测的研磨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投料口、设置在其侧壁上的放件口和取件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储料筒,所述壳体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侧壁设置有距离传感器,且距离传感器与储料筒对正,所述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家蚕微粒子病检测的研磨器,能够实现对母蛾进行连续自动研磨与收集,并且保证研磨时的密封性,且能够对研磨筒进行转动、振动以及消毒处理,从而提高研磨的效率、并保证研磨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3188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宋家清;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34372.2

  • 发明设计人 宋家清;刘艳亚;

    申请日2021-05-17

  • 分类号B02C19/00(20060101);B02C23/00(20060101);B08B3/02(20060101);A61L2/18(20060101);

  • 代理机构37107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李夫寿

  • 地址 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府前大街9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5: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2-01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B02C19/00 专利申请号:2021105343722 申请公布日:20210831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样本研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家蚕微粒子病检测的研磨器。

背景技术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病原孢子传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蚕业生产的毁灭性传染性病害,具有从上一代母蛾传染危害子代的特性。因此,蚕业工作者采用母蛾镜检检测法,淘汰病蚕卵,从而杜绝胚种带毒传染。家蚕品种的培育和继代保种均需要进行母蛾镜检,在对母蛾镜检的过程中需要对母蛾进行研磨。

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家蚕母蛾的研磨主要还是通过人工实行的,研磨效率较低、且研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家蚕微粒子病检测的研磨器来解决现有方式对母蛾研磨效率较低、研磨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家蚕微粒子病检测的研磨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投料口、设置在其侧壁上的放件口和取件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储料筒,所述壳体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侧壁设置有距离传感器,且距离传感器与储料筒对正,所述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壁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固定板的侧壁并与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所述转动环的侧壁插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研磨筒,且研磨筒与转动环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对研磨筒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所述壳体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研磨筒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研磨筒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母蛾进行研磨的研磨机构,且研磨机构和驱动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清理机构,使用后的研磨筒在消毒喷头的作用下进行清洗消毒,清洗后的杂质通过清理槽排出统一收集,清洗消毒后的研磨筒通过烘干头进行烘干,保证研磨筒循环使用的效果,从而保证循环研磨的效果与检测的准确性。

2)通过设置驱动机构,第一电机的转动带动转动环的转动,从而使得各个第一连接块沿着圆角滑动,使得转动杆向下运动后,第一连接块插入连接槽中,此时,第二电机的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各个研磨筒的转动,利用一个第二电机实现对各个研磨筒的依次转动,且能够在转动环转动的过程中进行研磨,使得研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且降低了设备成本。

3)通过设置研磨机构,主动锥齿轮的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和转动盘的转动,使得第一固定块的第一滑动面沿着环形槽的侧壁向下运动,并带动固定环逐渐向下运动,同时转动盘和第一固定块的转动对研磨筒起到振动作用,使得研磨效果更好,从而使得工作杆的一端在第二滑动面上滑动并且与半圆板的上侧壁相抵,并在连接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半圆板逐渐转动合拢将研磨筒盖起,并使得两个半圆板沿着研磨筒的侧壁逐渐向下运动,从而对母蛾进行挤压研磨,避免了研磨时的密封性,避免粉末散发,且提高了研磨效率、保证了研磨效果。

4)通过设置挡环等,当固定环向下运动时,环形槽的侧壁在第三滑动面上滑动,同时,第三弹簧收缩,当挡环卡入环形槽中时,环形槽与限位面相抵,保证固定环在研磨时只能向下运动,当研磨完成后,固定环转动到转动环的底部,此时,环形槽与限位面不再相抵,此时固定环运动复位,从而将两个半圆板转动复位打开,便于将研磨后的母蛾自动落入储料筒中,使得研磨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插设在转动环内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一端与连接板的侧壁固定,所述安装板的下侧壁设置有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上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的上侧壁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的侧壁固定套设有主动锥齿轮,且主动锥齿轮套设在转动杆的侧壁上,所述转动杆的上端设置有圆角,且转动杆的上端面设置有“十”字形设置的连接槽,各个所述研磨筒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十”字形设置的第一连接块,且第一连接块在圆角上滑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电机的转动带动转动环的转动,从而使得各个第一连接块沿着圆角滑动,使得转动杆向下运动后,第一连接块插入连接槽中,此时,第二电机的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各个研磨筒的转动,利用一个第二电机实现对各个研磨筒的依次转动,使得研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且降低了设备成本。

进一步,所述研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侧壁的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侧壁通过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第一滑动面,所述研磨筒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复位机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上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环形槽,且环形槽的侧壁在第一滑动面上滑动,所述固定环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且呈“J”形设置的工作杆,所述研磨筒的侧壁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板,且半圆板包括弧形设置的第二滑动面,且工作杆的一端在第二滑动面上滑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主动锥齿轮的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和转动盘的转动,使得第一固定块的第一滑动面沿着环形槽的侧壁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固定环逐渐向下运动,同时转动盘和第一固定块的转动对研磨筒起到振动作用,从而使得工作杆的一端在第二滑动面上滑动并且与半圆板的上侧壁相抵,并在连接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半圆板逐渐转动合拢将研磨筒盖起,并使得两个半圆板沿着研磨筒的侧壁逐渐向下运动,从而对母蛾进行挤压研磨,避免了研磨时的密封性,避免粉末散发,且提高了研磨效率、保证了研磨效果。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侧壁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侧壁通过第二传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传动轴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安装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固定块,且两个第三固定块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两个导向杆,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和第一皮带轮之间传送设置有第一皮带,且第一皮带在导向杆的侧壁上滑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主动锥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的转动,从而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一传动轴的转动,从而实现利用一个第二电机实现对研磨筒转动的同时,实现对研磨筒内的母蛾进行研磨,使用更加方便、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内侧壁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消毒喷头,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烘干头,所述壳体的一侧侧壁开设有清理口,所述清理口的侧壁固定插设有倾斜设置的清理槽,且清理槽位于消毒喷头的正下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研磨后的母蛾进入储料筒中储存,使用后的研磨筒在消毒喷头的作用下进行清洗消毒,清洗后的杂质通过清理槽排出统一收集,清洗消毒后的研磨筒通过烘干头进行烘干,保证研磨筒循环使用的效果,从而保证循环研磨的效果与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下侧壁的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传送辊,两个所述传送辊之间传送设置有传送带,且传送带的侧壁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挡板,其中一个第二转轴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三皮带轮,所述壳体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皮带轮,且第四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之间传送设置有第二皮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电机的转动带动第四皮带轮的转动,进而通过第二皮带带动第三皮带轮和传送辊的转动,从而带动储料筒在传送带上进行传送,从放件口投入空的储料筒,即可在取件口取出储存有研磨后母蛾的储料筒,使得研磨效率更高。

进一步,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下侧壁的多个第一T形导杆,所述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移动板,且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下侧壁上,所述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转动杆和第二电机可以沿着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向下运动,并且,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复位。

进一步,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研磨筒侧壁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下端与转动环的侧壁固定,所述固定杆的侧壁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五固定块,且第五固定块与固定环的内侧壁固定,所述固定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固定块以及转动环的侧壁固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固定环能够沿着固定杆的侧壁向下运动,并且,能够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复位。

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研磨筒上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固定板,各个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侧壁插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T形导杆,且第二T形导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U形设置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侧壁通过第三传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且第二连接块与半圆板的侧壁固定,所述半圆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第四固定板的侧壁固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工作杆的一端在第二滑动面上滑动时,使得两个半圆板沿着第三传动轴逐渐转动合拢,从而将研磨筒密封,接着,工作杆的一端与研磨筒的上侧壁相抵,从而使得两个研磨筒沿着第四固定板的侧壁向研磨筒的底部运动,从而对母蛾进行碾碎研磨。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侧壁插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三T形导杆,所述第三T形导杆靠近转动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设置的挡环,所述挡环包括第三滑动面和限位面,所述第三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环以及连接板的侧壁相抵,所述环形槽的侧壁在第三滑动面上滑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固定环向下运动时,环形槽的侧壁在第三滑动面上滑动,同时,第三弹簧收缩,当挡环卡入环形槽中时,环形槽与限位面相抵,保证固定环在研磨时只能向下运动,当研磨完成后,固定环转动到转动环的底部,此时,环形槽与限位面不再相抵,此时固定环运动复位,从而将两个半圆板转动复位打开,便于将研磨后的母蛾自动落入储料筒中,使得研磨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另一个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转动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101、投料口;102、放件口;103、取件口;201、支撑板;202、传送辊;203、传送带;204、挡板;205、第三皮带轮;206、第三电机;207、第四皮带轮;208、第二皮带;301、第一支架;302、清理槽;303、消毒喷头;304、第二支架;305、烘干头;306、清理口;401、安装板;402、第二电机;403、第一连接块;404、转动杆;405、圆角;406、连接槽;407、滑槽;408、主动锥齿轮;409、滑动条;501、移动板;502、第一T形导杆;503、第一弹簧;601、固定环;602、环形槽;603、第三固定板;604、第一传动轴;605、转动盘;606、工作杆;607、半圆板;608、第一固定块;609、第二滑动面;701、第四固定块;702、第五固定块;703、固定杆;704、第二弹簧;801、第四固定板;802、第二T形导杆;803、滑动板;804、第三传动轴;805、第二连接块;806、压缩弹簧;806、压缩弹簧;901、第二固定块;902、第二锥齿轮;903、第二传动轴;904、第一皮带轮;905、第三固定块;906、导向杆;907、第一皮带;908、第二皮带轮;10、储料筒;11、第一固定板;12、第一电机;13、转动环;14、第二固定板;15、连接板;1601、第三T形导杆;1602、第三弹簧;1603、挡环;1604、第三滑动面;1605、限位面;17、研磨筒;18、安装杆;19、距离传感器;20、控制器;21、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病原孢子传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蚕业生产的毁灭性传染性病害,具有从上一代母蛾传染危害子代的特性。因此,蚕业工作者采用母蛾镜检检测法,淘汰病蚕卵,从而杜绝胚种带毒传染。家蚕品种的培育和继代保种均需要进行母蛾镜检,在对母蛾镜检的过程中需要对母蛾进行研磨。

发明人对家蚕微粒子病检测母蛾研磨过程进行深入考察与研究后发现;在实际生产中家蚕母蛾的研磨主要还是通过人工实行的,研磨效率较低、且研磨效果较差,对此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家蚕微粒子病检测的研磨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如图1-10所示,一种家蚕微粒子病检测的研磨器,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投料口101、设置在其侧壁上的放件口102和取件口103,取件口103的上侧壁设置有多个挡条21,且挡条21采用橡胶材质,避免储料筒10从取件口103处掉落,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传送机构,传送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储料筒10,壳体1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杆18,安装杆18的侧壁设置有距离传感器19,距离传感器19采用的型号为POC-M1202N1-DP3W,且距离传感器19与储料筒10对正,壳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1,第一固定板11的侧壁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3,第一固定板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固定板11的侧壁并与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转动环13的侧壁插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研磨筒17,且研磨筒17与转动环13的侧壁转动连接,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对研磨筒17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壳体1靠近第一固定板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研磨筒17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研磨筒17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母蛾进行研磨的研磨机构,且研磨机构和驱动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壳体1的下侧壁设置有控制器20,控制器20采用的型号为KY02S,便于统一控制,能够实现对母蛾进行连续自动研磨与收集,并且保证研磨时的密封性,且能够对研磨筒17进行转动、振动以及消毒处理,从而提高研磨的效率、并保证研磨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驱动机构包括插设在转动环13内的安装板401,且安装板401的一端与连接板15的侧壁固定,安装板401的下侧壁设置有第一复位机构,第一复位机构上连接有第二电机402,第二电机402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401的上侧壁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04,转动杆404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滑槽407,滑槽407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条409,滑动条409的侧壁固定套设有主动锥齿轮408,且主动锥齿轮408套设在转动杆404的侧壁上,转动杆404的上端设置有圆角405,且转动杆404的上端面设置有“十”字形设置的连接槽406,各个研磨筒17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十”字形设置的第一连接块403,且第一连接块403在圆角405上滑动,第一电机12的转动带动转动环13的转动,从而使得各个第一连接块403沿着圆角405滑动,使得转动杆404向下运动后,第一连接块403插入连接槽406中,此时,第二电机402的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408的转动,进而带动各个研磨筒17的转动,利用一个第二电机402实现对各个研磨筒17的依次转动,使得研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且降低了设备成本。

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研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5上侧壁的第三固定板603,第三固定板603的侧壁通过第一传动轴604转动连接有转动盘605,转动盘60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08,且第一固定块608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第一滑动面610,研磨筒17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复位机构,第二复位机构上连接有固定环601,固定环60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环形槽602,且环形槽602的侧壁在第一滑动面610上滑动,固定环60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且呈“J”形设置的工作杆606,研磨筒17的侧壁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板607,且半圆板607包括弧形设置的第二滑动面609,且工作杆606的一端在第二滑动面609上滑动,主动锥齿轮408的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604和转动盘605的转动,使得第一固定块608的第一滑动面610沿着环形槽602的侧壁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固定环601逐渐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工作杆606的一端在第二滑动面609上滑动并且与半圆板607的上侧壁相抵,并在连接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半圆板607逐渐转动合拢将研磨筒17盖起,并使得两个半圆板607沿着研磨筒17的侧壁逐渐向下运动,从而对母蛾进行挤压研磨,避免了研磨时的密封性,避免粉末散发,且提高了研磨效率、保证了研磨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401上侧壁的第二固定块901,第二固定块901的侧壁通过第二传动轴903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902,且第二传动轴903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904,安装板40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固定块905,且两个第三固定块905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两个导向杆906,第一传动轴6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908,第二皮带轮908和第一皮带轮904之间传送设置有第一皮带907,且第一皮带907在导向杆906的侧壁上滑动,主动锥齿轮408的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902的转动,从而通过第一皮带907带动第一传动轴604的转动,从而实现利用一个第二电机402实现对研磨筒17转动的同时,实现对研磨筒17内的母蛾进行研磨,使用更加方便、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侧壁的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304,且第二支架304位于第一支架301的正上方,第一支架301上设置有消毒喷头303,第二支架304上设置有烘干头305,壳体1的一侧侧壁开设有清理口306,清理口306的侧壁固定插设有倾斜设置的清理槽302,且清理槽302位于消毒喷头303的正下方,研磨后的母蛾进入储料筒10中储存,使用后的研磨筒17在消毒喷头303的作用下进行清洗消毒,清洗后的杂质通过清理槽302排出统一收集,清洗消毒后的研磨筒17通过烘干头305进行烘干,保证研磨筒17循环使用的效果,从而保证循环研磨的效果与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传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下侧壁的多个支撑板201,支撑板201的侧壁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传送辊202,两个传送辊202之间传送设置有传送带203,且传送带203的侧壁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挡板204,其中一个第二转轴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三皮带轮205,壳体1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06,第三电机20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皮带轮207,且第四皮带轮207和第三皮带轮205之间传送设置有第二皮带208,第三电机206的转动带动第四皮带轮207的转动,进而通过第二皮带208带动第三皮带轮205和传送辊202的转动,从而带动储料筒10在传送带203上进行传送,从放件口102投入空的储料筒10,即可在取件口103取出储存有研磨后母蛾的储料筒10,使得研磨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401下侧壁的多个第一T形导杆502,第一T形导杆502的侧壁套设有移动板501,且第二电机402固定连接在移动板501的下侧壁上,第一T形导杆502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503,使得转动杆404和第二电机402可以沿着第一T形导杆502的侧壁向下运动,并且,在第一弹簧503的作用下向上复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第二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研磨筒17侧壁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固定块701,第四固定块701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03,且固定杆703的下端与转动环13的侧壁固定,固定杆703的侧壁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五固定块702,且第五固定块702与固定环601的内侧壁固定,固定杆703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704,且第二弹簧704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固定块702以及转动环13的侧壁固定,使得固定环601能够沿着固定杆703的侧壁向下运动,并且,能够在第二弹簧704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复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研磨筒17上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固定板801,各个第四固定板801的侧壁插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T形导杆802,且第二T形导杆8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U形设置的滑动板803,滑动板803的侧壁通过第三传动轴804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805,且第二连接块805与半圆板607的侧壁固定,半圆板60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806,且压缩弹簧806的另一端与第四固定板801的侧壁固定,当工作杆606的一端在第二滑动面609上滑动时,使得两个半圆板607沿着第三传动轴804逐渐转动合拢,从而将研磨筒17密封,接着,工作杆606的一端与研磨筒17的上侧壁相抵,从而使得两个研磨筒17沿着第四固定板801的侧壁向研磨筒17的底部运动,从而对母蛾进行碾碎研磨。

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10所示,连接板15的侧壁插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三T形导杆1601,第三T形导杆1601靠近转动环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设置的挡环1603,挡环1603包括第三滑动面1604和限位面1605,第三T形导杆1601的侧壁套设有第三弹簧1602,且第三弹簧1602的两端分别与挡环1603以及连接板15的侧壁相抵,环形槽602的侧壁在第三滑动面1604上滑动,当固定环601向下运动时,环形槽602的侧壁在第三滑动面1604上滑动,同时,第三弹簧1602收缩,当挡环1603卡入环形槽602中时,环形槽602与限位面1605相抵,保证固定环601在研磨时只能向下运动,当研磨完成后,固定环601转动到转动环13的底部,此时,环形槽602与限位面1605不再相抵,此时固定环601运动复位,从而将两个半圆板607转动复位打开,便于将研磨后的母蛾自动落入储料筒10中,使得研磨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本发明的具体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在使用时,首先,操作者通过镊子将母蛾从投料口101放入研磨筒17中,并且,通过放件口102将空的储料筒10放置在传送带203上;

接着,启动第三电机206和第二电机402,第三电机206的转动带动第四皮带轮207的转动,进而通过第二皮带208带动第三皮带轮205和传送辊202的转动,从而带动储料筒10在传送带203上进行传送,当距离传感器19感应到储料筒10时,第三电机206停止转动,第二电机402的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408的转动;

待研磨完成后,启动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的转动带动转动环13的转动,进而带动研磨筒17依次转动,从而将母蛾依次放入研磨筒17中,并且,使得各个第一连接块403沿着圆角405滑动,使得转动杆404向下运动后,第一连接块403插入连接槽406中,进而带动各个研磨筒17的转动,利用一个第二电机402实现对各个研磨筒17的依次转动,使得研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且降低了设备成本;

并且,主动锥齿轮408的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轴604和转动盘605的转动,使得第一固定块608的第一滑动面610沿着环形槽602的侧壁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固定环601逐渐向下运动,同时转动盘605和第一固定块608的转动对研磨筒17起到振动作用,从而使得工作杆606的一端在第二滑动面609上滑动时,使得两个半圆板607沿着第三传动轴804逐渐转动合拢,从而将研磨筒17密封,接着,工作杆606的一端与研磨筒17的上侧壁相抵,从而使得两个研磨筒17沿着第四固定板801的侧壁向研磨筒17的底部运动,从而对母蛾进行碾碎研磨,避免了研磨时的密封性,避免粉末散发,且提高了研磨效率、保证了研磨效果;

并且,当固定环601向下运动时,环形槽602的侧壁在第三滑动面1604上滑动,同时,第三弹簧1602收缩,当挡环1603卡入环形槽602中时,环形槽602与限位面1605相抵,保证固定环601在研磨时只能向下运动,当研磨完成后,固定环601转动到转动环13的底部,此时,环形槽602与限位面1605不再相抵,此时固定环601运动复位,从而将两个半圆板607转动复位打开,便于将研磨后的母蛾自动落入储料筒10中,使得研磨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在距离传感器19的作用下,使得储料筒10依次向前传送,即可在取件口103取出储存有研磨后母蛾的储料筒10,使得研磨效率更高。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能够实现对母蛾进行连续自动研磨与收集,并且保证研磨时的密封性,且能够对研磨筒17进行转动、振动以及消毒处理,从而提高研磨的效率、并保证研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