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每接收到一个请求问题,判断是否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所述目标请求问题指代当前接收到的所述请求问题;若判断出已记录有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则将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若判断出未记录有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则记录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并将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在达到所述预设时间长度后,将各个所述请求问题按照所述统计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将所述排序结果中的前N位的各个所述请求问题确定为当前的高频请求问题;将当前的各个所述高频请求问题更新至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以供用户选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496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追一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212385.4

  • 发明设计人 田升;李锦焕;

    申请日2021-10-18

  • 分类号G06F16/332(20190101);G06F16/33(20190101);G06F40/194(20200101);G06F40/216(20200101);G06F40/279(2020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秦晓君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科技园社区科苑路8号讯美科技广场3号楼23A、23B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26: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问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智能问答也开始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以实现智能化的人机交互,从而可以有效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提高用户体验以及降低成本等。

现有的智能问答方式中,用户在需要与数字人进行交互时,需要用户键入请求问题,或者通过语音的方式提出请求问题,然后由后台对接收到的请求问题进行处理,以生成相应的应答并反馈给用户。

但是对于部分对业务不熟悉或者语言能力较差的用户,其无法准确表达出所想要提问的问题,从而导致无法得到快速地得到所期望的应答。并且,对于相同的问题,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也会使得后台无法利用先前的问题的应答,快速地进行回复,从而导致现有的智能问答的效率相对较慢。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的智能问答方式效率相对较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包括:

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每接收到一个请求问题,则判断是否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其中,所述目标请求问题指代当前接收到的所述请求问题;

若判断出已记录有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则将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

若判断出未记录有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则记录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并将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

在达到所述预设时间长度后,将各个所述请求问题按照所述统计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将所述排序结果中的前N位的各个所述请求问题确定为当前的高频请求问题;其中,N为正整数;

将当前的各个所述高频请求问题更新至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以供用户选择。

可选地,在上述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中,所述判断是否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其中,所述请求问题的来源包括用户输入、坐席客服上报以及用户从所述问题目录中选择;

其中,所述判断是否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是否为用户从所述问题目录中选择;其中,若判断出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为用户从所述问题目录中选择,则确定已记录有所述目标请求问题;

若判断出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不为用户从所述问题目录中选择,则将所述目标请求问题与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进行对比;其中,若对比出与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相一致的已记录的请求问题,则确定已记录有所述目标请求问题。

可选地,在上述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中,所述将所述目标请求问题与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进行对比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为用户输入,则判断输出的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是否为所述用户的期望结果;其中,若判断输出的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为所述用户的期望结果,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请求问题与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进行对比。

可选地,在上述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中,所述判断输出的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是否为所述用户的期望结果,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用户反馈的确认信息,或者接收到的所述用户的下一个请求问题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若接收到所述用户反馈的确认信息,或者接收到的所述用户的下一个请求问题满足预设条件,则输出的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为所述用户的期望结果;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下一个请求问题为结束语,或所述目标请求问题与所述下一个请求问题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

可选地,在上述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中,所述判断是否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包括:

利用信息摘要算法对所述目标请求问题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散列值;

查找已记录的请求问题中是否存在对应的散列值与所述当前的请求对应的散列值相一致的请求问题;其中,若存在对应的散列值与所述当前的请求对应的散列值相一致的请求问题,则确定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

可选地,在上述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中,所述将当前的各个所述高频请求问题更新至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包括:

将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的一级目录清空;

将当前的各个所述高频请求问题填充至所述一级目录中。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每接收到一个请求问题,则判断是否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其中,所述目标请求问题指代当前接收到的所述请求问题;

第一累加单元,用于若判断出已记录有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则将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

第二累加单元,用于若判断出未记录有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则记录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并将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

排序单元,用于在达到所述预设时间长度后,将各个所述请求问题按照所述统计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提取单元,用于将所述排序结果中的前N位的各个所述请求问题确定为当前的高频请求问题;其中,N为正整数;

更新单元,用于将当前的各个所述高频请求问题更新至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以供用户选择。

可选地,在上述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中,还包括:

来源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其中,所述请求问题的来源包括用户输入、坐席客服上报以及用户从所述问题目录中选择;

其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是否为用户从所述问题目录中选择;其中,若判断出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为用户从所述问题目录中选择,则确定已记录有所述目标请求问题;

对比单元,用于若判断出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不为用户从所述问题目录中选择,则将所述目标请求问题与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进行对比;其中,若对比出与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相一致的已记录的请求问题,则确定已记录有所述目标请求问题。

可选地,在上述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中,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为用户输入时,判断输出的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是否为所述用户的期望结果;其中,若判断输出的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为所述用户的期望结果,则所述对比单元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请求问题与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进行对比。

可选地,在上述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用户反馈的确认信息,或者接收到的所述用户的下一个请求问题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若接收到所述用户反馈的确认信息,或者接收到的所述用户的下一个请求问题满足预设条件,则输出的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为所述用户的期望结果;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下一个请求问题为结束语,或所述目标请求问题与所述下一个请求问题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

可选地,在上述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利用信息摘要算法对所述目标请求问题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散列值;

查找单元,用于查找已记录的请求问题中是否存在对应的散列值与所述当前的请求对应的散列值相一致的请求问题;其中,若存在对应的散列值与所述当前的请求对应的散列值相一致的请求问题,则确定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

可选地,在上述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中,所述更新单元,包括:

清除单元,用于将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的一级目录清空;

填充单元,用于将当前的各个所述高频请求问题填充至所述一级目录中。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所述程序被执行时,具体用于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每接收到一个请求问题,则判断是否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其中,目标请求问题指代当前接收到的请求问题。若判断出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则将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若判断出未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则记录目标请求问题,并将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从而实现对请求问题的频次进行统计。在达到预设时间长度后,将各个请求问题按照统计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并将排序结果中的前N位的各个请求问题确定为当前的高频请求问题。最后将当前的各个高频请求问题更新至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以供用户选择,由于目录上包括有高频请求问题,所以客户所需要提问的问题大概率都在问题目录上,用户可以直接从目录上准确的选择所需要提问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供了交互的效率。并且,也使得采用相同的提问方式对相同问题进行提问,从而可以提高应答的回复效率,进而提高交互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问答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判断是否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新高频请求问题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判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智能问答方式效率相对较慢的问题。

可选地,为了实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问答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数字人客户端、高频问题统计模块、数字人中控、Bot模块。

其中,数字人客户端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即与用户进行智能问答。具体的,可以通过数字人客户录入或者选择数字人客户在用户界面上显示的问题目录中的高频问题。此时由数字人客户端将目标请求问题传输至数字人中控,以获取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并且有高频问题统计模块对请求问题的频次进行统计。

可选地,数字人客户端可以包括有多级客服菜单、数字人业务模块以及数字人网络模块等。

数字人中控作为整个系统的中心,主要用于调用系统中的Bot模块生成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并反馈给数字人客户端、调用高频问题统计模块进行请求问题的频次的统计、以及所生成利用高频请求问题,生成问题目录并反馈给数字人客户端等。

Bot模块主要用于生成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

高频问题统计模块主要用于在预设时间段内,每接收到一个请求问题时,判断是否记录有该请求问题,在记录有该请求问题时,直接将该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若未记录有请求问题时,先记录该请求问题,再将该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在达到预设时间长度后,提取出统计频次在前N为的请求问题作为高频请求问题。

可选地,由于Bot模块无法准确生成用户所需的答案,或者用户无法准确表达所要提问的问题,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问答系统中还包括有人工坐席子系统。

人工坐席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坐席客户与用户直接沟通,并且上传坐席客服录入的用户的请求问题。

基于上述提供的智能问答系统,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201、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接收目标请求问题。

其中,目标请求问题指代当前接收到的请求问题。

具体的,在接收到目标请求问题后,执行步骤S202,即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每接收到一个请求问题,则针对当前接收到的请求问题执行步骤S202。

其中,预设时间长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例如预设时间长度可以设置为一天,从而可以确定出一天内的高频请求问题,以供下一天使用。

S202、判断是否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

可选地,可以基于分词以及特征向量处理等手段,构建目标请求问题的向量矩阵,以及构建已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的向量矩阵。然后基于目标请求问题和已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的向量矩阵,计算目标请求问题和已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的相似度。若存在与目标请求问题的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已记录的请求问题,则判断出以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选地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

可选地,如图3所示,步骤S20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301、利用信息摘要算法对目标请求问题进行计算,得到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散列值。

可选地,信息摘要算法具体可以是MD5算法。

S302、查找已记录的请求问题中是否存在对应的散列值与当前的请求对应的散列值相一致的请求问题。

其中,若存在对应的散列值与当前的请求对应的散列值相一致的请求问题,则确定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

可选地,已记录的请求问题对应的散列值具体可以在记录请求问题时,将针对该请求问题执行步骤S301所得到的对应的散列值存储,从而可以利用存储的各个记录的请求问题对应的散列值与当前的请求对应的散列进行对比,查找对应的散列值与当前的请求对应的散列值相一致的请求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判断出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则执行步骤S204。若判断出未记录,未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则先执行步骤S203,再执行步骤S204。

S203、记录目标请求问题。

S204、将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记录的每个请求问题,都会相应的设置一个对应的统计频次的字段,并且该字段的初始值为零。

S205、在达到预设时间长度后,将各个请求问题按照统计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在达到预设时间长度后,将各个请求问题按照在预设时间长度内记录的统计频率从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可选地,在得到排序结果后,本轮统计已结束,所以可以将各个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置零,以便进行下一轮统计。

S206、将排序结果中的前N位的各个请求问题确定为当前的高频请求问题。

其中,N为正整数

其中,选取的请求问题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确定。例如,可以根据问题目标所能包含数量确定。

S207、将当前的各个高频请求问题更新至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以供用户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目录上的请求问题可被用户选择,当用户选择一个请求问题后,将会相应的叠加该请求问题的统计此时,并且声称该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并反馈。

可选地,可以利用各个高频请求问题生成新的问题目录,然后将新的问题目标替换用户界面上的先前的问题目录。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选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更新。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207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包括:

S401、将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的一级目录清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问题目录包括有多级,由于当亲的各个高频请求问题是最新的统计结果,所以需要将其更新至一级目标中,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先将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的一级目录清空,再执行步骤S40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问题目录包括多级,所以可以在执行步骤S401之前可以是先将当前的各级目标往下降一级,最后一级目标中的请求问题直接删除,从而可以按照生成的时间顺序,保留下先前统计的高频请求问题。

S402、将当前的各个高频请求问题填充至一级目录中。

可选地,由于得到的高频请求问题提供给用户进行选择提问,所以在得到高频请求问题后,可以预先生成高频请求问题的应答并进行缓存,从而可以在用户选择高频请求问答时,直接从缓存中向用户反馈应答,进而提高智能问答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每接收到一个请求问题,则判断是否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其中,目标请求问题指代当前接收到的请求问题。若判断出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则将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若判断出未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则记录目标请求问题,并将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从而实现对请求问题的频次进行统计。在达到预设时间长度后,将各个请求问题按照统计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并将排序结果中的前N位的各个请求问题确定为当前的高频请求问题。最后将当前的各个高频请求问题更新至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以供用户选择,由于目录上包括有高频请求问题,所以客户所需要提问的问题大概率都在问题目录上,用户可以直接从目录上准确的选择所需要提问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供了交互的效率。并且,也使得采用相同的提问方式,对相同问题进行提问,从而可以提高应答的回复效率,进而提高交互的效率。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S501、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接收目标请求问题。

其中,目标请求问题指代当前接收到的请求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01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相应地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此处不再赘述。

S502、确定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

其中,请求问题的来源包括用户输入、坐席客服上报以及用户从问题目录中选择。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求问题包括有三个来源,一个是用户输入请求问题,具体可以是通过文本的方式输入,也可以是通过语音的方式输入。第二个来源为坐席客服上报,具体可以是用户在客户端操作转人工坐席服务,直接与坐席客服进行沟通,由坐席客服为用户直接解答。坐席客户在结束服务之后,将沟通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并上报。第三种方式则是用户直接在客户端的问题目录上选择所需资源的请求问题。

S503、判断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是否为用户从问题目录中选择。

由于问题目标中的各个请求问题都是已记录的请求问题,所以若判断出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为用户从问题目录中选择,则确定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所以此时直接执行步骤S507,从而无需再将目标请求问题与已记录的请求问题进行对比,提高了处理效率,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若判断出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不为用户从问题目录中选择,则执行步骤S504。

S504、将目标请求问题与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进行对比。

其中,若对比出与目标请求问题相一致的已记录的请求问题,则确定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

可选地,可以是基于当前请求问题与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的向量矩阵,计算当前请求问题与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的相似度,从而确定是否存在与当前请求问题相一致的记录的请求问题。或者是通过对比当前请求问题与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的散列值,确定是否存在与当前请求问题相一致的记录的请求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步骤S504之后,基于步骤S504的对比结果,执行步骤S505。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504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是否为用户输入。

其中,若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为用户输入,则判断输出的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是否为用户的期望结果。

其中,若判断输出的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为用户的期望结果,则执行步骤S504。

由于当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不属于用户的期望结果时,说明以系统当前的处理能力,无法得到该请求问题的正确答案,或者该请求问题存在问题,所以该请求问题没有记录并供给用户进行选择的价值,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为用户输入时,先判断输出的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是否为所述用户的期望结果,若是则执行步骤S504,若否则可以不再针对目标请求问题执行后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判断输出的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是否为用户的期望结果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反馈的确认信息,或者接收到的用户的下一个请求问题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若接收到用户反馈的确认信息,或者接收到的用户的下一个请求问题满足预设条件,则输出的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为所述用户的期望结果。预设条件为下一个请求问题为结束语,或目标请求问题与下一个请求问题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即是否为用户期望的结构,具体可以是在界面上进行操作反馈,也可以是根据用户提问的下一个请求问题是否为结束语,例如:“谢谢解答”等。由于若回复的应答为用户的期望结果时,用户不会再次提问相同的问题,而是进行其他请求问题的提问,所以在目标请求问题与下一个请求问题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也可以确定输出的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为用户的期望结果。

S505、判断是否对比出与目标请求问题相一致的已记录的请求问题。

其中,若对比出与目标请求问题相一致的已记录的请求问题,则直接执行步骤S507。

若未对比出与目标请求问题相一致的已记录的请求问题,则先执行步骤S506,再执行步骤S507。

S506、记录目标请求问题。

S507、将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

S508、在达到预设时间长度后,将各个请求问题按照统计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08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相应地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05,此处不再赘述。

S509、将排序结果中的前N位的各个请求问题确定为当前的高频请求问题。

其中,N为正整数

S510、将当前的各个高频请求问题更新至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以供用户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1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相应地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07,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一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本申请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可以应该用于如图6所示的交互系统600。交互系统600包括终端设备601以及服务器602,服务器602与终端设备601通信连接。其中,服务器602可以是传统服务器,也可以是云端服务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终端设备601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具有数据处理模块、具有拍摄相机、具有音频输入/输出等功能,且支持数据输入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台式计算机、自助服务终端和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等。具体的,数据输入可以是基于电子设备上具有的语音模块输入语音、字符输入模块输入字符等。

其中,终端设备601上可以安装有客户端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基于客户端应用程序(例如APP,微信小程序等),其中,本实施例的对话机器人也是配置于终端设备601中的一个客户端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基于客户端应用程序在服务器602注册一个用户账号,并基于该用户账号与服务器602进行通信,例如用户在客户端应用程序登录用户账号,并基于该用户账号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进行输入,可以输入文字信息或语音信息等,客户端应用程序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信息后,可以将该信息发送至服务器602,使得服务器602可以接收该信息并进行处理及存储,服务器602还可以接收该信息并根据该信息返回一个对应的输出信息至终端设备60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待识别数据进行处理的装置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601上,使得终端设备601无需依赖于服务器602建立通信即可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此时交互系统600可以只包括终端设备601。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单元:

第一判断单元701,用于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每接收到一个请求问题,则判断是否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

其中,目标请求问题指代当前接收到的请求问题。

第一累加单元702,用于若判断出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则将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

第二累加单元703,用于若判断出未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则记录目标请求问题,并将目标请求问题的统计频次加一。

排序单元704,用于在达到预设时间长度后,将各个请求问题按照统计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提取单元705,用于将排序结果中的前N位的各个请求问题确定为当前的高频请求问题。

其中,N为正整数。

更新单元706,用于将当前的各个高频请求问题更新至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以供用户选择。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中,还包括:

来源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其中,请求问题的来源包括用户输入、坐席客服上报以及用户从问题目录中选择。

其中,在本身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是否为用户从问题目录中选择。

其中,若判断出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为用户从问题目录中选择,则确定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

对比单元,用于若判断出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不为用户从问题目录中选择,则将目标请求问题与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进行对比。

其中,若对比出与目标请求问题相一致的已记录的请求问题,则确定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中,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目标请求问题的来源为用户输入时,判断输出的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是否为用户的期望结果。

其中,若判断输出的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为用户的期望结果,则对比单元执行将目标请求问题与记录的各个请求问题进行对比。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中,第二判断单元,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反馈的确认信息,或者接收到的用户的下一个请求问题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若接收到用户反馈的确认信息,或者接收到的用户的下一个请求问题满足预设条件,则输出的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应答为用户的期望结果。预设条件为下一个请求问题为结束语,或目标请求问题与下一个请求问题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中,第一判断单元,如图8所示,包括:

计算单元801,用于利用信息摘要算法对目标请求问题进行计算,得到目标请求问题对应的散列值。

查找单元802,用于查找已记录的请求问题中是否存在对应的散列值与当前的请求对应的散列值相一致的请求问题。其中,若存在对应的散列值与当前的请求对应的散列值相一致的请求问题,则确定已记录有目标请求问题。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装置中,更新单元,如图9所示,包括:

清除单元901,用于将用户界面上的问题目录中的一级目录清空。

填充单元902,用于将当前的各个高频请求问题填充至一级目录中。

可选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各个单元具体可以是图1所示出的系统中各个模块的组成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各个单元具体工作过程,可相应地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0所示,包括:

存储器1001和处理器1002。

其中,存储器1001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1002用于执行存储器1001存储的程序,该程序被执行时,具体用于实现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实现过程可相应地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高频请求问题的处理方法。

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