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混养饲料及其无公害混养方法

一种适用于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混养饲料及其无公害混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混养饲料及其无公害混养方法,该饲料配方为:菜碎屑24~42份、黑水虻碎粉5~10份、蝇蛆粉5~10份、山药粉15~20份、免疫增强剂3~8份、复合维生素2~6份、白芷2~4份、白萝卜5~15份、白茯苓2~4份、面粉25~40份、猪油5~10份、椰子油1~2份、大豆油15~20份。该饲料营养均衡,符合巴沙鱼和日本沼虾的营养需求,可诱导鱼虾取食,鱼虾生长速度快,鱼虾重量高和存活率高。采用该饲料可短期内收获大量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混养方法是在养虾池塘中设置大网箱A,大网箱中内嵌网箱B,网箱B中养殖巴沙鱼;日本沼虾采取间隔投放的养殖方式,且只投放混养饲料。此方法,对虾塘改造成本低,易实施且操作简单,适于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418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984590.6

  • 发明设计人 周国栋;蔡利;陈恺;周国桓;

    申请日2021-08-25

  • 分类号A23K50/80(20160101);A23K10/37(20160101);A23K10/20(20160101);A23K10/30(20160101);A23K20/158(20160101);A23K20/174(20160101);A23K20/163(20160101);A23K20/121(20160101);A23K40/10(20160101);A01K61/10(20170101);A01K61/59(20170101);

  • 代理机构46003 海南汉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海峰

  • 地址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桂林洋高校区海涛大道中段国家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大楼B栋108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27:4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混养饲料及其无公害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巴沙鱼,拉丁学名:Pangasius bocourti,芒鲶属杂食性动物,该鱼因生长快、个体大、易饲养、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刺、利于加工等优点广受养殖户及消费者的喜爱。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国内少量分布在广东、广西和海南。国内产量较低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巴沙鱼适合在鱼笼、网箱和溶氧较高的池塘、湖泊、水库中生长。巴沙鱼属于热带鱼,对于水温有严格要求,该鱼不耐寒,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随着水温的下降生长缓慢,水温≤16℃时停止摄食,水温≤10℃时出现冻伤或死亡。巴沙鱼宜单养,若混养,宜与滤食性、草食性鱼类混养,不宜与杂食性鱼类混养,要求微碱性水质。

日本沼虾(学名: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是长臂虾科、沼虾属物种,俗称为青虾或河虾,喜栖于淡水湖泊、江河、水库、池塘、沟渠等水草丛生的缓流处,属杂食性动物。日本沼虾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5~30℃。水温10℃以上开始摄食,随着水温升高,摄食逐渐增强,但当水温30℃以上时,因溶氧不足,呼吸频率增大,容易造成停食及浮头,水温8℃以下时进入越冬期,不摄食,生长停滞。

巴沙鱼和日本沼虾都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经济鱼类。将巴沙鱼和日本沼虾进行鱼虾混养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塘,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成功率,提高效益。然而巴沙鱼与日本沼虾对营养的需求不同,通常需要分别投喂不同饲料,这给二者的混养带来一定的难度,也不利于养殖成本的控制。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同时满足二者营养需求的混养饲料。另一方面,日本沼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经历脱壳,脱壳后一定时间内呈"软体状态",对外界抵抗力差。巴沙鱼属于杂食性动物,当日本沼虾与巴沙鱼混养时,日本沼虾(特别是脱壳时期的日本沼虾)容易被巴沙鱼捕食,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适合于二者混养的养殖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混养饲料及其无公害混养方法。

本发明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种适用于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混养的饲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菜碎屑24~42份、黑水虻碎粉5~10份、蝇蛆粉5~10份、山药粉15~20份、免疫增强剂3~8份、复合维生素2~6份、白芷2~4份、白萝卜5~15份、白茯苓2~4份、面粉25~40份、猪油5~10份、椰子油1~2份、大豆油15~20份。

所述免疫增强剂包括葡聚糖和/或壳聚糖。

优选的,该饲料中还包括3~5份草石蚕地下块茎和3~5份番石榴叶油。

优选的,该饲料中还包括白芷香豆酸发酵粉,所述白芷香豆酸发酵粉为:取白芷粉和香豆酸,按料液比1~2g/mL加入浓度(1~1.5)×10

更优选的,白芷香豆酸发酵粉的添加量为3~5质量份。白芷粉和香豆酸的质量比为(4~6):1。

优选的,所述菜碎屑由可食用野菜粉碎而成,可食用野菜选自革命菜、白花菜、马齿苋和五指山蒌叶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除猪油、椰子油、大豆油外的其他原料,混合搅拌均匀,粉碎后过筛;

S2:过筛后的原料与猪油、椰子油、大豆油混合均匀,并制粒;

S3:将制成的颗粒在65~75℃的环境下干燥,即得饲料颗粒。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无公害混养方法,包括:

(1)在养虾池塘中设置网箱A,网箱A中内嵌网箱B;在网箱B中养殖巴沙鱼;

(2)鱼苗和虾苗分开投放,先于网箱B中投放巴沙鱼鱼苗,鱼苗投放密度为2000~2500尾/亩,15~20d后,在养虾池塘内沿塘边投入第一批虾苗,之后每隔20~22天投放一批虾苗,虾苗的总投放密度是共3000~4000尾/亩;

(3)投喂:每天按巴沙鱼质量的5~8%投喂饲料;日本沼虾养殖区域投入总投喂量的30~35%,巴沙鱼养殖区域投入总投喂量的65~70%;

(4)水体条件:养殖过程中,溶解氧>4mg/L,pH值7.3~8.5,水体透明度>50cm,水温15~30℃,水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保持(2.0~2.5)×10

优选的,日本沼虾投喂的饲料粒度为1~1.5mm;巴沙鱼体质量50g/尾前投喂的饲料粒度为1~2mm,之后投喂的饲料粒度为3~5mm。

优选的,养殖过程中,水温为25~30℃。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适用于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混养的饲料,合理调配有机纤维、维生素、蛋白、油脂的配比,饲料营养均衡,同时符合巴沙鱼和日本沼虾的营养需求,可诱导鱼虾取食,鱼虾生长速度快,提升鱼虾的重量,短期内收获大量商品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提高经济效益。饲喂该饲料有效提高巴沙鱼和日本沼虾虾苗对环境的抵抗能力,提高存活率。

本发明还发现,饲料中的草石蚕地下块茎、番石榴叶油影响巴沙鱼和日本沼虾的低温耐受性。投喂含白芷香豆酸发酵粉的饲料时巴沙鱼肌肉偏白,肉质更为白嫩,肌肉中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含量均明显降低。

本发明混养过程中,在养虾池塘中设置大网箱A,大网箱中内嵌5个网箱B,网箱B中养殖巴沙鱼;日本沼虾采取间隔投放的养殖方式,且只投放混养饲料,不额外投放虾饲料。采用此方法,虾塘改造成本低,易实施且操作简单,适于推广。

本发明所提供的饲料及混养方法,未使用毒性添加剂,饲料原料安全,养殖的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无毒害物质的残留。

附图说明

图1为养殖系统示意图。1为养虾池塘;A为网箱A;B为网箱B;2为饲料投喂台;3为制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实施例与对比例中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

以下实施例与对比例中所使用的复合维生素为烟酸70g、维生素B

以下实施例与对比例中所使用的免疫增强剂为等质量葡聚糖和壳聚糖,所述诱食剂为牛磺酸。

以下实施例与对比例中所述菜碎屑由可食用野菜粉碎而成,可食用野菜选自五指山蒌叶。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选择革命菜、白花菜、马齿苋等。

实施例1饲料①

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菜碎屑24份、黑水虻碎粉5份、蝇蛆粉5份、山药粉20份、免疫增强剂8份、复合维生素6份、白芷2份、白萝卜15份、白茯苓4份、面粉40份、猪油5份、椰子油1份、大豆油15份。

实施例2饲料②

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菜碎屑42份、黑水虻碎粉10份、蝇蛆粉10份、山药粉15份、免疫增强剂3份、复合维生素2份、白芷4份、白萝卜5份、白茯苓2份、面粉25份、猪油10份、椰子油2份、大豆油20份。

实施例3饲料③

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菜碎屑24份、黑水虻碎粉5份、蝇蛆粉5份、山药粉20份、免疫增强剂8份、复合维生素6份、白芷2份、白萝卜15份、白茯苓4份、面粉32份、猪油5份、椰子油1份、大豆油15份、3份草石蚕地下块茎和5份番石榴叶油。

实施例4饲料④

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菜碎屑24份、黑水虻碎粉5份、蝇蛆粉5份、山药粉20份、免疫增强剂8份、复合维生素6份、白芷2份、白萝卜15份、白茯苓4份、面粉32份、猪油5份、椰子油1份、大豆油15份、5份草石蚕地下块茎和3份番石榴叶油。

实施例5饲料⑤

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菜碎屑24份、黑水虻碎粉5份、蝇蛆粉5份、山药粉20份、免疫增强剂8份、复合维生素6份、白芷2份、白萝卜15份、白茯苓4份、面粉29份、猪油5份、椰子油1份、大豆油15份、5份草石蚕地下块茎、3份番石榴叶油、3份白芷香豆酸发酵粉。

所述白芷香豆酸发酵粉为:取白芷粉和香豆酸(6:1),按料液比1g/mL加入浓度10

实施例6饲料⑥

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菜碎屑24份、黑水虻碎粉5份、蝇蛆粉5份、山药粉20份、免疫增强剂8份、复合维生素6份、白芷2份、白萝卜15份、白茯苓4份、面粉27份、猪油5份、椰子油1份、大豆油15份、5份草石蚕地下块茎、3份番石榴叶油、5份白芷香豆酸发酵粉。

所述白芷香豆酸发酵粉为:取白芷粉和香豆酸(4:1),按料液比2g/mL加入浓度10

对比例1饲料⑦

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菜碎屑10份、黑水虻碎粉14份、蝇蛆粉5份、山药粉20份、免疫增强剂8份、复合维生素6份、白芷2份、白萝卜4份、白茯苓10份、面粉50份、猪油1份、椰子油5份、大豆油15份。

饲料①~⑦的制备方法:

S1:称取除猪油、椰子油、大豆油外的其他原料,混合搅拌均匀,粉碎后过80目筛;

S2:过筛后的原料与猪油、椰子油、大豆油混合均匀,并采用制粒机挤压制粒;

S3:将制成的颗粒在65~75℃的环境下干燥,即得饲料颗粒。

对比例2

国产淡水鱼通用饲料。

表1

实施例7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无公害混养方法①

(1)在养虾池塘中设置网箱A,网箱A中均匀内嵌5个网箱B,网箱B中设置增氧机;在网箱B中养殖巴沙鱼;网箱A和网箱B的下沿与养虾塘底距离不少于35cm,网箱A的边缘距离养虾池塘塘边约2.0m;养虾池塘长、宽与网箱A长、宽的比值均为10:7;网箱A宽度与网箱B长度均为10m,网箱B宽度为3.5m;养虾池塘水深1.2~1.5m;网箱网眼密度根据虾苗体型大小而定,以使虾苗不能进入巴沙鱼养殖区域;

(2)鱼苗和虾苗同时投放,网箱B中投放巴沙鱼鱼苗(规格8~12g/尾,2500尾/亩),在养虾池塘内沿塘边投入虾苗(规格0.2~0.5g/尾,4000尾/亩);

(3)投喂:每天按巴沙鱼质量的5~6%投喂饲料,早晚各投放一次,不额外投放虾饵料;日本沼虾养殖区域投入总投喂量的35%,巴沙鱼养殖区域投入总投喂量的65%;日本沼虾投喂的饲料粒度为1~1.5mm;巴沙鱼体质量50g/尾前投喂的饲料粒度为1~2mm,之后投喂的饲料粒度为3~5mm;

(4)水体条件:养殖过程中,溶解氧>4mg/L,pH值7.3~8.5,水体透明度>50cm,水温25~30℃,水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保持(2.0~2.5)×10

实施例8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无公害混养方法②

(1)在养虾池塘中设置网箱A,网箱A中均匀内嵌5个网箱B,网箱B中设置增氧机;在网箱B中养殖巴沙鱼;网箱A和网箱B的下沿与养虾塘底距离不少于35cm,网箱A的边缘距离养虾池塘塘边约2.0m;养虾池塘长、宽与网箱A长、宽的比值均为10:7;网箱A宽度与网箱B长度均为10m,网箱B宽度为3.5m;养虾池塘水深1.2~1.5m;网箱网眼密度根据虾苗体型大小而定,以使虾苗不能进入巴沙鱼养殖区域;

(2)鱼苗和虾苗分开投放,先于网箱B中投放巴沙鱼鱼苗(规格8~12g/尾,2500尾/亩),15d后,在养虾池塘内沿塘边投入第一批虾苗(规格0.2~0.5g/尾),之后每隔20~22天投放一批虾苗,分5批投放,虾苗的总投放密度是共4000尾/亩;

(3)投喂:每天按巴沙鱼质量的5~6%投喂饲料,早晚各投放一次,不额外投放虾饵料;日本沼虾养殖区域投入总投喂量的35%,巴沙鱼养殖区域投入总投喂量的65%;日本沼虾投喂的饲料粒度为1~1.5mm;巴沙鱼体质量50g/尾前投喂的饲料粒度为1~2mm,之后投喂的饲料粒度为3~5mm;

(4)水体条件:养殖过程中,溶解氧>4mg/L,pH值7.3~8.5,水体透明度>50cm,水温25~30℃,水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保持(2.0~2.5)×10

实施例9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无公害混养方法③

(1)在养虾池塘中设置网箱A,网箱A中均匀内嵌5个网箱B,网箱B中设置增氧机;在网箱B中养殖巴沙鱼;网箱A和网箱B的下沿与养虾塘底距离不少于35cm,网箱A的边缘距离养虾池塘塘边约2.0m;养虾池塘长、宽与网箱A长、宽的比值均为10:7;网箱A宽度与网箱B长度均为10m,网箱B宽度为3.5m;养虾池塘水深1.2~1.5m;网箱网眼密度根据虾苗体型大小而定,以使虾苗不能进入巴沙鱼养殖区域;

(2)鱼苗和虾苗分开投放,先于网箱B中投放巴沙鱼鱼苗(规格8~12g/尾,2000尾/亩),20d后,在养虾池塘内沿塘边投入第一批虾苗(规格0.2~0.5g/尾),之后每隔20~22天投放一批虾苗,分5批投放,虾苗的总投放密度是共3000尾/亩;

(3)投喂:每天按巴沙鱼质量的7~8%投喂饲料,早晚各投放一次,不额外投放虾饵料;日本沼虾养殖区域投入总投喂量的30%,巴沙鱼养殖区域投入总投喂量的70%;日本沼虾投喂的饲料粒度为1~1.5mm;巴沙鱼体质量50g/尾前投喂的饲料粒度为1~2mm,之后投喂的饲料粒度为3~5mm;

(4)水体条件:养殖过程中,溶解氧>4mg/L,pH值7.3~8.5,水体透明度>50cm,水温25~30℃,水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保持(2.0~2.5)×10

实施例10巴沙鱼和日本沼虾无公害混养方法④

(1)在养虾池塘中设置网箱A,网箱A中均匀内嵌5个网箱B,网箱B中设置增氧机;在网箱B中养殖巴沙鱼;网箱A和网箱B的下沿与养虾塘底距离不少于35cm,网箱A的边缘距离养虾池塘塘边约2.0m;养虾池塘长、宽与网箱A长、宽的比值均为10:7;网箱A宽度与网箱B长度均为10m,网箱B宽度为3.5m;养虾池塘水深1.2~1.5m;网箱网眼密度根据虾苗体型大小而定,以使虾苗不能进入巴沙鱼养殖区域;

(2)鱼苗和虾苗分开投放,先于网箱B中投放巴沙鱼鱼苗(规格8~12g/尾,2000尾/亩),20d后,在养虾池塘内沿塘边投入第一批虾苗(规格0.2~0.5g/尾),之后每隔20~22天投放一批虾苗,共分5批投放,虾苗的总投放密度是共3000尾/亩;

(3)投喂:每天按巴沙鱼质量的7~8%投喂饲料,早晚各投放一次,不额外投放虾饵料;日本沼虾养殖区域投入总投喂量的30%,巴沙鱼养殖区域投入总投喂量的70%;日本沼虾投喂的饲料粒度为1~1.5mm;巴沙鱼体质量50g/尾前投喂的饲料粒度为1~2mm,之后投喂的饲料粒度为3~5mm;

(4)水体条件:养殖过程中,溶解氧>4mg/L,pH值7.3~8.5,水体透明度>50cm,在鱼苗投入后的第120d~130d进行为期10d的水温15~17℃养殖,其他时间仍保持水温25~30℃(变温时保持速率不大于1℃/h,以免剧烈的温度变化使鱼虾产生强烈应激反应),水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保持(2.0~2.5)×10

混养试验结果:

1.1分别采用饲料①~⑦及国产淡水鱼通用饲料,通过实施例7的混养方法进行巴沙鱼和日本沼虾的混养。经过200d养殖后,记录巴沙鱼存活率、日本沼虾存活率。随机选取巴沙鱼20尾,日本沼虾100尾,记录鱼或虾体重,计算平均体重。三次重复试验,数值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结果见表2。

存活率(%)=存活数/投放数×100

表2

饲喂饲料①~饲料⑥的巴沙鱼和日本沼虾的存活率较高,鱼存活率达到90%以上,虾存活率达到82%以上,且生长速度快,200d养殖之后巴沙鱼平均体重达到1300g/尾以上,日本沼虾体重达到10.0g/尾以上。

1.2分别采用实施例7~9的混养方法进行巴沙鱼和日本沼虾的混养,投喂饲料⑥。经过200d养殖后,记录巴沙鱼存活率、日本沼虾存活率。随机选取巴沙鱼20尾,日本沼虾100尾,记录鱼或虾体重,计算平均体重。结果显示,相比于实施例7,实施例8、9的混养方法均能够有效提高日本沼虾存活率至95.2~96.7%以上,且虾平均体重达到13.2~13.8g,巴沙鱼体重及存活率无显著变化。提示,分批投入虾苗有利于提高日本沼虾存活率和体重。

巴沙鱼和日本沼虾的最适水温是25~30℃左右,随着水温的降低,摄食量降低甚至停食,靠消耗体内的能量来维持生命,会导致掉膘,还会导致肝脏和肠道受损、体质下降,存活率降低。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饲料中的草石蚕地下块茎、番石榴叶油影响鱼虾的低温耐受性。采用饲料③、饲料①,分别通过实施例9的方法③和实施例10的方法④混养方法混养时,各项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结果显示,相比于方法③,在方法④的10d低温条件下,鱼虾的存活率等各项指标均略有下降。但其中,投喂饲料③时,低温条件下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投喂饲料①组。提示草石蚕地下块茎、番石榴叶油提高了鱼虾的低温耐受性。

1.3鱼肌肉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含量测定

经肌肉颜色比对发现,投喂含白芷香豆酸发酵粉的饲料时巴沙鱼肌肉偏白,肉质更为白嫩。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广泛存在于植物及其果实、花卉之中,二者是影响巴沙鱼肌肉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发明人对1.1中饲喂饲料①、⑤、⑥、国产淡水鱼通用饲料的巴沙鱼肌肉以及海南市售商品巴沙鱼(约1000g/尾)肌肉中黄体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均采用实施例7的混养方法养殖200d)。检测方法参照赵艳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玉米蛋白粉对巴沙鱼肌肉颜色变化的影响,淡水渔业,2012,42(2):76-79.6.赵艳,杨发树,刘耀敏等),通过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法测出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含量。三次重复试验。结果见表4,数值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表4

结果显示:相对于市售商品巴沙鱼,饲喂饲料①、⑤、⑥的巴沙鱼肌肉更为白嫩,肌肉中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饲喂饲料⑤、⑥的巴沙鱼肌肉中黄体素和玉米黄质的含量显著(p<0.01)低于饲喂饲料①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