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

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包括座椅座和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卡接的齿槽,活动槽的内部活动有活动板,活动板的顶部固定有竖直撑杆,竖直撑杆和活动板上均设置有水平移动卡接结构。通过设置定位锁止结构、套筒、轴承、水平移动卡接结构,用于放置较大物品,使空间利用率极高。通过设置连接板、定位锁定结构和加长结构,使其卡在上座靠背和下座椅靠背之间,然后移动插销将两者之间连接稳定即可,这样加长座椅平方的面积,方便户外睡觉,大大增加了舒适度。通过设置透气层,避免乘坐的时候该位置热量聚集散不掉而出汗,影响乘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019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市智德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29946.4

  • 发明设计人 孙建涛;黄中桥;曹银钰;陈少建;

    申请日2022-04-22

  • 分类号B60N2/30;B60N2/34;B60N2/22;B60N2/90;B60N2/56;

  • 代理机构合肥三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潘光亮

  •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紫蓬路5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08: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技术,具体是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汽车内部的座椅主要提供人们的乘坐,座椅分为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前排座椅一般为两个,其中一个是提供驾驶人员乘坐,普通的汽车前排座椅相比后排座椅会更舒适,也更好,座椅也分真皮座椅和绒布座椅等,根据材质的不同价格也不同,后排座椅主要通过乘坐,有的商务汽车会把后排座椅进行升级,但是大部分的后排座椅相比前排座椅并没有那么舒适。

目前现有的后排座椅很多是一体的,也有分开设置的,但是很多的后排座椅并不能折叠移动,因此空间利用不是很好,若是在后排不做人的情况下需要携带一些东西,这就导致放置的物品面积非常的有限,而且现在很多人出去越野或者玩耍都是喜欢睡在车里的,这样不仅仅为了省钱,主要为了体验,但是现有车子本身的后排座椅放平之后也很难提供较大面积,睡觉的区域较小,睡觉的时候需要蜷缩,影响睡眠和睡觉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一些汽车后排座椅空间利用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包括座椅座和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卡接的齿槽,活动槽的内部活动有活动板,活动板的顶部固定有竖直撑杆,竖直撑杆和活动板上均设置有水平移动卡接结构,水平移动卡接结构的卡接位置卡在齿槽的内部对活动块和竖直撑杆进行定位;

所述座椅座的上表面设置有透气层,座椅座的两侧面水平固定有用于转动和支撑的转轴,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两组轴承,两组轴承的外侧面固定套接有用于定位的套筒,竖直撑杆固定在套筒上,套筒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有对套筒进行限位的限位槽,套筒活动在限位槽的内部,套筒的顶部设置有定位锁止结构,其中定位锁止结构远离限位槽的一端与转轴的表面抵触连接,连接板的左端面设置有用于控制连接轴和套筒位置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右端穿过连接板并与套筒的表面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支撑轴,连接板的上设置有用于定位锁止的定位锁定结构,定位锁定结构的底端与支撑轴的表面抵触连接,支撑轴的表面转动套接有下座椅靠背,下座椅靠背的上方设置有上座椅靠背,下座椅靠背和上座椅靠背正面和背面的位置均固定有用于控制两者之间间距的伸缩结构,上座椅靠背和下座椅靠背的相对面和右侧面连接位置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的内部转动有加长结构,上座椅靠背和下座椅靠背的右侧对应加长结构位置设置有对加长结构进行定位的定位卡杆,加长结构通过定位卡杆分别卡接在上座椅靠背和下座椅靠背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上座椅靠背和下座椅靠背的左侧位置固定有提供靠背舒适的软条和背垫,软条设置在位于背垫的正面和背面。

优选的:所述水平移动卡接结构包括放置槽、活动卡柱、卡齿、弹簧、拉线和拉杆,其中放置槽开设在活动板和竖直撑杆上,弹簧和活动卡柱均活动在放置槽内,活动卡柱位于弹簧的下方,卡齿固定在活动卡柱的底部并卡在对应的齿槽内,拉线固定在活动卡柱的顶部,拉线的顶部穿过竖直撑杆并延伸至竖直撑杆的左侧位置,拉杆位于竖直撑杆的左侧位置并与拉线端固定。

优选的:所述定位锁止结构包括定位槽、锁止杆和螺纹杆,定位槽开设在套筒的上表面,锁止杆活动在定位槽的内部,螺纹杆螺纹连接在定位槽的内部,且螺纹杆位于锁止杆的上方,锁止杆的底部与转轴的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和支撑轴的表面均设置有摩擦层。

优选的:所述定位锁定结构包括锁止槽、锁定杆和螺栓,锁止槽开设在连接板上,锁定杆活动在锁止槽内,螺栓螺纹连接在锁止槽的内部且螺栓位于锁定杆的上方,锁定杆抵在转轴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两个用于收纳的套板、一个伸缩板、一组移动槽、一个移动解锁块、一个螺纹柱、收纳槽、橡胶柱、定位卡和卡槽,两个套板分别固定在上座椅靠背和下座椅靠背上,伸缩板的两端分别活动在两个套板的内部,收纳槽开设在伸缩板的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橡胶柱固定在收纳槽内,定位卡固定在橡胶柱内,卡槽开设在套板上,定位卡卡在卡槽内,移动槽开设在套板上,移动解锁块活动在移动槽内,螺纹柱螺纹连接在移动解锁块的内部,且螺纹柱与定位卡接触。

优选的:所述加长结构包括两个转动块、两个加长块、插销和两个插销槽,两个插销槽分别开设在两个加长块的内部,插销活动在一个插销槽内,转动块转动在转动槽的内部,加长块转动连接在转动块的另一端。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越性:

通过设置定位锁止结构、套筒、轴承、水平移动卡接结构,需要将座椅座抬起时,首先松动定位锁止结构上的螺纹杆,使锁止杆松动,然后向上转动座椅座,使其贴合下座椅靠背位置,这样便可将该位置的空间增大,便可放置物品,若需要增加后备箱的储物面积时,需要将座椅座、下座椅靠背和上座椅靠背均转动到接触竖直状态,然后手动拉动拉杆使其带动拉线拽动活动卡柱,活动卡柱移动将卡齿与齿槽分离,随后将其向靠近汽车前排座椅的位置移动,这样缩小前排座椅的空间后便可增加后备箱的面积,用于放置较大物品,使空间利用率极高。

通过设置连接板、定位锁定结构和加长结构,连接板将下座椅靠背与座椅座连接,需要放平下座椅靠背和上座椅靠背时,首先需要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移动将下座椅靠背和座椅座之间间距增加,这样便于放平下座椅靠背,间距调整完毕后,松开定位锁定结构,使其与支撑轴松动后,放平下座椅靠背,随后拧紧定位锁定结构,然后转动伸缩结构上的螺纹柱,使其挤压定位卡与卡槽分离,然后伸长伸缩板,这样加大上座椅靠背和下座椅靠背之间的间距,随后转动加长结构,使其卡在上座靠背和下座椅靠背之间,然后移动插销将两者之间连接稳定即可,这样加长座椅平方的面积,方便户外睡觉,大大增加了舒适度。

通过设置透气层,避免乘坐的时候该位置热量聚集散不掉而出汗,影响乘坐。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中定位锁止结构位置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中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中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中转轴位置处的左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中图5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中支撑轴位置处的左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中图7中D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中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中加长结构位置处的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中伸缩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中伸缩结构中定位卡结构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折叠式后排座椅骨架,包括座椅座1和汽车底盘2,所述汽车底盘2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3,活动槽3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卡接的齿槽4,活动槽3的内部活动有用于稳定竖直撑杆6的活动板5,活动板5的顶部固定有竖直撑杆6,竖直撑杆6和活动板5上均设置有水平移动卡接结构7,水平移动卡接结构7包括放置槽71、活动卡柱72、卡齿73、弹簧74、拉线75和拉杆76,其中放置槽71开设在活动板5和竖直撑杆6上,弹簧74和活动卡柱72均活动在放置槽71内,活动卡柱72位于弹簧74的下方,卡齿73固定在活动卡柱72的底部并卡在对应的齿槽4内,拉线75固定在活动卡柱72的顶部,拉线75的顶部穿过竖直撑杆6并延伸至竖直撑杆6的左侧位置,拉杆76位于竖直撑杆6的左侧位置并与拉线75端固定,水平移动卡接结构7的卡接位置卡在齿槽4的内部对活动块和竖直撑杆6进行定位,操作的时候需要手动拉动拉杆76,拉杆76拉动会带动拉线75向上移动,拉线75向上移动带动活动卡柱72向上移动并挤压弹簧74,活动卡柱72向上移动带动卡齿73向上移动远离齿槽4,然后前后移动座椅座1便可移动,这样移动大大提高了汽车后排的空间利用率;

所述座椅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透气层8,用于增加该位置的透气性,避免热量散不去造成热量聚集,从而出汗的问题,座椅座1的两侧面水平固定有用于转动和支撑的转轴9,转轴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两组轴承10,两组轴承10的外侧面固定套接有用于定位的套筒11,竖直撑杆6固定在套筒11上,套筒1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上开设有对套筒11进行限位的限位槽13,套筒11活动在限位槽13的内部,套筒1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锁止结构14,定位锁止结构14包括定位槽141、锁止杆142和螺纹杆143,定位槽141开设在套筒11的上表面,锁止杆142活动在定位槽141的内部,螺纹杆143螺纹连接在定位槽141的内部,且螺纹杆143位于锁止杆142的上方,锁止杆142的底部与转轴9的表面连接,锁止的时候只需要转动螺纹杆143,使其挤压锁止杆142,锁止杆142再挤压转轴9,这样便可将转轴9定位,转轴9,使其不易转动,需要松动时,反向转动螺纹杆143即可,松动锁止杆142后使其与转轴9分离,分离之后的转轴9便可转动,其中定位锁止结构14远离限位槽13的一端与转轴9的表面抵触连接,连接板12的左端面设置有用于控制连接轴和套筒11位置的电动推杆15,电动推杆15的右端穿过连接板12并与套筒11的表面转动连接,需要调节下座椅靠背18与座椅座1之间间距的时候,需要启动电动推杆15,使其带动套筒11移动,套筒11移动会通过轴承10和转轴9移动,这样可以轻松调节座椅座1和下座椅靠背18之间的间距,方便放平下座椅靠背18;

所述连接板1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支撑轴16,连接板12的上设置有用于定位锁止的定位锁定结构17,定位锁定结构17包括锁止槽171、锁定杆172和螺栓173,锁止槽171开设在连接板12上,锁定杆172活动在锁止槽171内,螺栓173螺纹连接在锁止槽171的内部且螺栓173位于锁定杆172的上方,操作方法与定位锁止结构14相同,锁定杆172抵在转轴9的表面,定位锁定结构17的底端与支撑轴16的表面抵触连接,转轴9和支撑轴16的表面均设置有摩擦层,增加该位置的摩擦力,使其在锁止的时候不易转动,支撑轴16的表面转动套接有下座椅靠背18,下座椅靠背18的上方设置有上座椅靠背19,上座椅靠背19和下座椅靠背18分开命名为了便于区分和描述;

所述下座椅靠背18和上座椅靠背19正面和背面的位置均固定有用于控制两者之间间距的伸缩结构20,伸缩结构20包括两个用于收纳的套板201、一个伸缩板202、一组移动槽203、一个移动解锁块204、一个螺纹柱205、收纳槽206、橡胶柱207、定位卡208和卡槽209,两个套板201分别固定在上座椅靠背19和下座椅靠背18上,伸缩板202的两端分别活动在两个套板201的内部,收纳槽206开设在伸缩板202的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橡胶柱207固定在收纳槽206内,定位卡208固定在橡胶柱207内,卡槽209开设在套板201上,定位卡208卡在卡槽209内,移动槽203开设在套板201上,移动解锁块204活动在移动槽203内,螺纹柱205螺纹连接在移动解锁块204的内部,且螺纹柱205与定位卡208接触,上座椅靠背19和下座椅靠背18的相对面和右侧面连接位置开设有转动槽21,转动槽21的内部转动有加长结构22,加长结构22包括两个转动块221、两个加长块222、插销223和两个插销槽224,两个插销槽224分别开设在两个加长块222的内部,插销223活动在一个插销槽224内,需要伸缩板202伸长时,首先需要转动螺纹柱205,使其挤压定位卡208与卡槽209分离,分离后拉动上座椅靠背19,使其伸长伸缩板202,拉动到需要位置后,定位卡208会自动卡接在另一个卡槽209内,这样便可固定上座椅靠背19和下座椅靠背18之间的间距,转动块221转动在转动槽21的内部,加长块222转动连接在转动块221的另一端,上座椅靠背19和下座椅靠背18之间的间距产生后,转动加长块222,使加长块222脱离定位卡杆23,然后填充在上座椅靠背19和下座椅靠背18之间的位置,随后移动插销223使其插入另一个插销槽224内,这样将加长块222稳定住,从而增加了座椅座1、上座椅靠背19和下座椅靠背18平铺的面积,增加睡觉的舒适度,上座椅靠背19和下座椅靠背18的右侧对应加长结构22位置设置有对加长结构22进行定位的定位卡杆23,加长结构22通过定位卡杆23分别卡接在上座椅靠背19和下座椅靠背18的右侧,避免该加长结构22向后备箱的方向延伸过长而造成后备箱储物空间减小,上座椅靠背19和下座椅靠背18的左侧位置固定有提供靠背舒适的软条24和背垫25,使靠背位置较软,在乘坐的时候增加乘坐舒适性,软条24设置在位于背垫25的正面和背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