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配对终端和配对系统

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配对终端和配对系统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配对终端和配对系统,涉及空调领域。该配对方法包括:在多联机系统中的设备存在未完成配对,且待配对设备处于配对状态的情况下,根据设备地址,连接待配对设备;根据配对页面地址,进入配对页面;接收输入的配对配置信息,将配对配置信息发送至待配对设备的mesh模块;以及响应于配对确认消息,向mesh模块发送指示,以便mesh模块接收复位命令后,接入专用网络。本公开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方式,对多联机系统进行配对,不需要借助其它外设路由器,或者专业配对软件进行网络配对,即可实现多联机系统内各个设备之间的配对,进而多联机系统内能够进行无路由通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272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39430.8

  • 发明设计人 黄强;金国华;王文灿;

    申请日2022-04-25

  • 分类号H04L67/141;H04L67/12;H04L67/02;F24F11/58;

  • 代理机构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赵倩男

  • 地址 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08: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配对终端和配对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多联机系统通常使用有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有线通信可靠性较高,通讯质量好,不同系统网络之间干扰较小。但有线通信需要对机组进行布线操作,对安装人员要求较高,布线成本较高,通信线故障导致的售后维护、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利用无线WIFI实现多联机系统的配对,需要AP(Access Point,接入点)端连接路由器,通过路由器进行配对设置或者选用专用配对设备通过无线连接进行设置。当配对设备较多时,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操控性差。并且,使用无线外设进行配对,当设备较多时容易受干扰,可靠性低,并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配对终端和配对系统,能够不需要借助其它外设路由器,或者专业配对软件进行网络配对,即可实现多联机系统内各个设备之间的配对,进而多联机系统内能够进行无路由通信。

根据本公开一方面,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包括:在多联机系统中的设备存在未完成配对,且待配对设备处于配对状态的情况下,根据设备地址,连接待配对设备;根据配对页面地址,进入配对页面;接收输入的配对配置信息,将配对配置信息发送至待配对设备的无线网格网络mesh模块;以及响应于配对确认消息,向mesh模块发送指示,以便mesh模块接收复位命令后,接入专用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对配置信息包括网络标识、网络密码和信道编号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多个多联机系统,不同的多联机系统所属专用网络的网络标识、网络密码和信道编号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待配对设备的操作部件显示的信息码,获取配对页面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待配对设备包括:通过搜索待配对设备,获取至少一个地址;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用户选择的与待配对设备的操作部件显示的地址一致的地址,连接待配对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配对设备通过对应的操作部件触发进入配对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码为二维码,二维码中承载配对页面地址。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配对终端,包括:设备连接模块,被配置为在多联机系统中的设备存在未完成配对,且待配对设备处于配对状态的情况下,根据设备地址,连接待配对设备;页面进入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配对页面地址,进入配对页面;配置设置模块,被配置为接收输入的配对配置信息,将配对配置信息发送至待配对设备的无线网格网络mesh模块;以及确认响应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配对确认消息,向mesh模块发送指示,以便mesh模块接收复位命令后,接入专用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对配置信息包括网络标识、网络密码和信道编号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多个多联机系统,不同的多联机系统所属专用网络的网络标识、网络密码和信道编号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页面进入模块还被配置为扫描待配对设备的操作部件显示的信息码,获取配对页面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连接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搜索待配对设备,获取至少一个地址,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用户选择的与待配对设备的操作部件显示的地址一致的地址,连接待配对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配对终端,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的指令执行如上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配对系统,包括:上述配对终端;以及多联机系统,其中,多联机系统中的多个设备与多个无线网格网络mesh模块一一对应,mesh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配置终端发送的配对配置信息,接入专用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还包括:多个操作部件,其中,多个操作部件中的每个操作部件与一个设备对应,每个操作部件被配置为触发对应的设备进入配对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操作部件还被配置为显示待配对设备的地址,以及通过信息码,显示配对页面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操作部件还被配置为显示待配对设备的配对配置信息,以便与配对终端输入的配对配置信息进行核对。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方式,对多联机系统进行配对,不需要借助其它外设路由器,或者专业配对软件进行网络配对,只需使用现有空调手操器或者线控器等操作部件以及手机Web功能操作,即可实现多联机系统内各个设备之间的配对,进而多联机系统内能够进行无路由通信,操作简单,由于不需要第三方设备,成本较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为本公开的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多联机系统的通信网络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多联机系统的设备与mesh模块通信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配对终端连接待配对设备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的设置设备配置信息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的配对终端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为本公开的配对终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公开的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由配对终端执行,该配对终端例如为手机。

在步骤110,在多联机系统中的设备存在未完成配对,且待配对设备处于配对状态的情况下,根据设备地址,连接待配对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连接系统中的每个内机与一个操作部件对应,该操作部件例如为线控器或手操器。例如,如图2所示,一个多联机系统包括4个内机,则每个内机配置一个线控器或手操器。若多联机系统中的设备没有完成配对,则通过线控器或手操器触发设备进入配对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对终端通过搜索待配对设备,获取至少一个地址,响应于接收到用户选择的与待配对设备的操作部件显示的地址一致的地址,连接待配对设备。例如,通过线控器显示待配对设备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存取控制位址)地址信息,手机打开WLAN扫描配对设备,找到与线控器显示的MAC地址一致的待配对设备的MAC地址,并连接该待配对设备,此时,说明手机与设备匹配成功。

在步骤120,根据配对页面地址,进入配对页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对终端扫描待配对设备的操作部件显示的信息码,获取配对页面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信息码例如为二维码,该二维码承载配对页面地址。例如,打开手机浏览器,扫描线控器配对二维码,进入Web(全球广域网)网络界面,此时浏览器进入配对页面。Web,也称为万维网,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和HTTP的动态交互分布图形信息系统,该方案核心点是,使用设备Web功能虚拟服务器连接终端,该终端类似于充当路由器,因此可直接连接手机进行配置,而不需要借助路由器或者第三方设备以及APP软件,本地无线连接即可完成配对,简单可靠。

在步骤130,接收输入的配对配置信息,将配对配置信息发送至待配对设备的mesh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mesh模块为wifi mesh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对配置信息包括网络标识、网络密码和信道编号中的一项或多项。例如,人工设置浏览器配对页面里面的配置信息,如网络ID、网络密码、信道编号等信息。只有相同网络ID、相同密码、相同信道编号等才能进行组网通讯,每个设备都要单独设置,任意配置信息不一样都会导致组网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多个多联机系统,不同的多联机系统所属专用网络的网络标识、网络密码和信道编号不同,从而能够解决不同系统的网络识别问题。

在步骤140,响应于配对确认消息,向mesh模块发送指示,以便mesh模块接收复位命令后,接入专用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手机中点击确认,mesh模块收到确认指示。机组进行复位操作退出Web工作模式,同时发送完成信息给线控器,线控器同步退出配对界面,进入正常组网状态,等待机组进行组网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wifi-mesh模块收到新的网络ID后,并不会马上接入新的网络,而是对该网络ID进行记忆存储,并进行应答。每个wifi-mesh模块上电复位后,判断是否已与其他wifi-mesh模块完成专用网络配对,若与其他wifi-mesh模块完成专用网络配对,则接入专用网络,否则,接入公共网络。

普通wifi配对需要使用路由器等外设,专业配对软件或者APP,设置操作复杂,成本较高,而该实施例中,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方式,对多联机系统进行配对,不需要借助其它外设路由器,或者专业配对软件进行网络配对,只需使用现有空调手操器或者线控器等操作部件以及手机Web功能操作,即可实现多联机系统内各个设备之间的配对,进而多联机系统内能够进行无路由通信,操作简单,由于不需要第三方设备,成本较低。

图3为本公开的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310,多联机系统上电复位。

在步骤320,各wifi-mesh模块判断是否已完成配对,若是,则执行步骤330,否则,执行步骤34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多联机系统包括4个内机和1个外机,则需要5个wifi-mesh模块,如图4所示,每个内机和外机设置一个wifi-mesh模块。内机或外机通过串口与wifi-mesh模块通信。

在步骤330,判断是否需要重新配对,若需要,则执行步骤340,否则,执行步骤3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多联机系统的各设备已完成配对,则还可以通过线控器或者手操器触发,使得多联机系统再次进入配对状态。

在步骤340,机组进入配对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线控器或者手操器触发各设备进入配对状态。

在步骤341,线控器显示配对二维码以及待配对设备的MAC地址信息。

在步骤342,使用手机打开WLAN扫描配对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机界面找到待配对设备的MAC地址信息,该MAC地址信息与线控器显示的MAC地址信息一致。

在步骤343,连接待配对设备。

在步骤344,手机扫描进入Web配对页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打开手机浏览器,扫描线控器配对二维码,进入Web网络界面,此时浏览器进入配对页面。如图5所示,手机进入Web模式,进入配对界面。

在步骤345,通过手机设置配对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页面里设置网络ID号,网络密码和信道编号等信息。

在步骤346,设置完成,线控器显示配对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将配对配置信息发送给待配对设备的mesh模块,mesh模块通过串口将配对配置信息发送给对应的内机,内机通过串口将配对配置信息发送给线控器,线控器会显示用户配对配置信息。

在步骤347,用户核对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对信息进行核对,核查线控器信息是否与手机配置页面信息是否一致,如果相同,则标明设置成功。

在步骤348,核对完成等待用户确认。

在该步骤中,人工对单台空调设备进行配对设置,并对配置信息进行校验,使得配对可靠性更高。

在步骤349,确认完成,手机以及线控器退出配对模式。

设备完成配对设置,此时用户点击手机确认,则机组进行复位操作退出Web工作模式,同时发送完成信息给线控器,线控器同步退出配对界面,进入正常组网状态,等待机组进行组网通信。

在步骤350,实现组网,进入正常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已机组已完成配对,则各wifi-mesh模块读取网络ID、秘钥和信道编号,而后进行wifi组网,组网完成则进入正常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线控器或手操器触发设备进入配对模式,线控器显示配对二维码,使用手机扫码进入Web网页端对单个模块逐一进行配对,配对完成将配对信息发送到手操器或线控器进行校验,由于不需要第三方设备,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另外,手机是常用通信设备,随身携带,因此,配网更便捷,再者,采用热点方式,不依赖移动网,同时结合配合人工手动配网,提高了配对可靠性。

图7为本公开的配对终端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配对终端包括设备连接模块710、页面进入模块720、配置设置模块730和确认响应模块740。

设备连接模块710被配置为在多联机系统中的设备存在未完成配对,且待配对设备处于配对状态的情况下,根据设备地址,连接待配对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连接模块710通过搜索待配对设备,获取至少一个地址,响应于接收到用户选择的与待配对设备的操作部件显示的地址一致的地址,连接待配对设备。例如,通过线控器显示待配对设备的MAC地址信息,手机打开WLAN扫描配对设备,找到与线控器显示的MAC地址一致的待配对设备的MAC地址,并连接该待配对设备,此时,说明手机与设备匹配成功。

页面进入模块720被配置为根据配对页面地址,进入配对页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页面进入模块还被配置为扫描待配对设备的操作部件显示的信息码,获取配对页面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信息码例如为二维码,该二维码承载配对页面地址。

配置设置模块730被配置为接收输入的配对配置信息,将配对配置信息发送至待配对设备的mesh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对配置信息包括网络标识、网络密码和信道编号中的一项或多项。只有相同网络ID、相同密码、相同信道编号等才能进行组网通讯,每个设备都要单独设置,任意配置信息不一样都会导致组网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多个多联机系统,不同的多联机系统所属专用网络的网络标识、网络密码和信道编号不同,从而能够解决不同系统的网络识别问题。

确认响应模块740被配置为响应于配对确认消息,向mesh模块发送指示,以便mesh模块接收复位命令后,接入专用网络。

在上述实施例中,不需要借助其它外设路由器,或者专业配对软件进行多联机系统的配对,只需使用现有操作部件以及手机Web功能操作,即可实现多联机系统内各个设备之间的配对,进而多联机系统内能够进行无路由通信。

图8为本公开的配对终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配对终端800包括:存储器810和处理器820。其中:存储器810可以是磁盘、闪存或其它任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器810用于存储上实施例中的指令。处理器820耦接至存储器810,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施,例如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该处理器820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20通过BUS总线830耦合至存储器810。该配对终端800还可以通过存储接口840连接至外部存储装置850以便调用外部数据,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口860连接至网络或者另外一台计算机系统(未标出),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存储器存储数据指令,再通过处理器处理上述指令,不需要借助其它外设路由器,或者专业配对软件进行网络配对,即可实现多联机系统内各个设备之间的配对,进而多联机系统内能够进行无路由通信,操作简单。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还保护一种配对系统,该配对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配对终端,以及多联机系统,其中,多联机系统中的多个设备与多个无线网格网络mesh模块一一对应,mesh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配置终端发送的配对配置信息,接入专用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配对系统还包括多个操作部件,其中,多个操作部件中的每个操作部件与一个设备对应,每个操作部件被配置为触发对应的设备进入配对状态。操作部件例如为线控器或手操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操作部件还被配置为显示待配对设备的地址,以及通过信息码,显示配对页面地址。该信息码例如为二维码,二维码中承载配对页面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操作部件还被配置为显示待配对设备的配对配置信息,以便与配对终端输入的配对配置信息进行核对。例如,配对终端将配对配置信息发送给待配对设备的mesh模块,mesh模块通过串口将配对配置信息发送给对应的内机,内机通过串口将配对配置信息发送给线控器,线控器会显示用户配对配置信息。用户对信息进行核对,核查线控器信息是否与手机配置页面信息是否一致,如果相同,则标明设置成功。人工对单台空调设备进行配对设置,并对配置信息进行校验,使得配对可靠性更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步骤。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