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可溶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可溶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可溶性膜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至少包括乙烯丁烯共聚物和其它聚烯烃弹性体,其中,基于100重量份的组合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用量为60~95份,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用量为5~40份,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α‑烯烃与乙烯形成的共聚物,且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与乙烯丁烯共聚物不同。以其为原料制得的可溶性包装膜表现出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室温以及低温下的储存稳定性,并且在将该薄膜浸入油溶液后均可以良好的溶解且不会有可见的薄膜碎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059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84603.4

  • 申请日2021-01-21

  • 分类号C08L23/08(2006.01);C08K5/20(2006.01);C08J5/18(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张美月

  •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1: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L23/08 专利申请号:2021100846034 申请日:20210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乙丙橡胶包装膜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可溶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按照化学构成,乙丙橡胶可以分为二元乙丙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其中,二元乙丙橡胶由乙烯单元和丙烯单元共聚而成,三元乙丙橡胶由乙烯单元、丙烯单元和少量的共轭二烯单元共聚而成。由于乙丙橡胶具有低密度高填充性、耐老化性、耐腐蚀性、耐水蒸汽性、耐过热水性、粘结性以及优异的电性能和弹性,因此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工业、建筑工业、电气和电子工业等行业。

国内二元乙丙橡胶主要用于生产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市场容量大概在2万吨左右。为了保证其具有优异的剪切安定性,用于黏度指数改进剂的乙丙橡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较低,从而导致其在常温状态下也会发生“冷流”,因此需要使用包装膜将其与外包装袋隔离,或直接用包装膜进行包装。

乙丙橡胶包装膜按是否溶于基础油划分,可分为非溶性包装膜和可溶性包装膜。市场上的非溶性包装膜主要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低密度聚乙烯(LDPE)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由于以往的乙丙橡胶包装膜以聚乙烯类薄膜为主,使用者在使用乙丙橡胶时,必须先通过手工或机械将聚乙烯包装膜剥离,否则会有析出物。但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较低,性状粘软,较难剥离,所以增加了用户的操作难度,带来了不好的用户体验。而可溶性包装内膜能良好的溶于基础油中,不会析出,省去了剥离包装膜的过程,省时省力。因此,在用于乙丙橡胶的可溶性包装膜问世后,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现有技术中用于乙丙橡胶的包装膜是一种可溶性包装膜,主要成分为乙烯与α-烯烃共聚物,文献中记载了一种可溶性乙丙橡胶包装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所用原料是聚烯烃弹性体与传统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物,采用HAAKE流变仪进行吹膜,其开口剂油酸酰胺用量为原料质量总和的0.08%-0.1%,薄膜占乙丙橡胶质量的0.8%-1.0%。但是其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并且存在油溶性和耐低温性能略差的缺点。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溶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可溶性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乙丙橡胶包装膜在基础油中溶解性差,且耐低温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该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至少包括乙烯丁烯共聚物和其它聚烯烃弹性体,其中,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用量为60~95份,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用量为5~40份,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α-烯烃与乙烯形成的共聚物,且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与乙烯丁烯共聚物不同。

进一步地,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优选地,α-烯烃选自丙烯、1-己烯和1-辛烯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还包括开口剂,优选地,开口剂选自油酸酰胺、芥酸酰胺及羟基芥酸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开口剂的用量为0.1~1份。

进一步地,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丙烯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用量为5~40份。

进一步地,α-烯烃为1-己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用量为10~35份。

进一步地,α-烯烃为1-辛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用量为15~30份。

进一步地,α-烯烃为丙烯和1-己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丙烯共聚物和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用量为3~30份,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2~10份。

进一步地,α-烯烃为丙烯和1-辛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丙烯共聚物和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用量为10~20份,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10~20份。

进一步地,α-烯烃为1-己烯和1-辛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和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20~35份,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5~20份。

进一步地,α-烯烃为丙烯、1-己烯和1-辛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和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用量为5~20份,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5~15份,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5~30份。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溶性膜的制备方法,以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为原料,制备方法包括:将部分乙烯丁烯共聚物和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与可选的开口剂依次进行熔融挤出和造粒,得到母粒;将母粒与剩余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依次进行掺混、吹塑及流延成膜形成可溶性膜。

进一步地,可溶性膜中,α-烯烃的含量为15%~35%,优选为20%~30%。

进一步地,熔融挤出过程的温度为120℃~180℃,螺杆的转速为80~220r/min,优选地,熔融挤出过程的温度为130℃~150℃,螺杆的转速为150~180r/min;吹塑过程的温度为120~170℃;流延成膜的温度为120~170℃。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溶性膜,可溶性膜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乙烯丁烯共聚物和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结构上的协同作用,使由上述组合物制备得到的可溶性包装膜的力学性能、油溶性和耐低温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制得的可溶性包装膜表现出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室温以及低温下的储存稳定性,并且在将该薄膜浸入油溶液后均可以良好的溶解且不会有可见的薄膜碎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正如背景技术所描述的,现有的乙丙橡胶包装膜在基础油中溶解性差,且耐低温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该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至少包括乙烯丁烯共聚物和其它聚烯烃弹性体,其中,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用量为60~95份,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用量为5~40份,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α-烯烃与乙烯形成的共聚物,且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与乙烯丁烯共聚物不同。

由于本申请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中引入了大量的α-烯烃单元,因此在生成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保持一定的结晶度的情况下,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加工性能。在本申请所使用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中,乙烯嵌段结晶区(树脂相)起到了物理交联点的作用,而丁烯嵌段作为橡胶相存在于聚合物链中。同时,本发明的薄膜组合物中还包含其它聚烯烃弹性体,即,具有其它α-烯烃单元(非丙烯单元)的聚烯烃弹性体。这些聚烯烃弹性体可以有效地增加可溶性膜在常温和低温下的力学性能。当将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加入本发明的薄膜组合物中时,由于其它聚烯烃弹性体具有更长的支链结构,因此使得薄膜组合物中包含更多的可交联的支链,并且这些支链难以排列到乙烯嵌段的晶格中,从而形成了额外的橡胶相。这些橡胶相在低温下(例如-20℃至0℃)也能使本发明的薄膜具有良好的韧性,如扯断伸长率。因此,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加入改善了本发明的可溶性薄膜组合物的物理性能,使得本发明的薄膜在常温或低温下储存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上述其它聚烯烃弹性体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α-烯烃与乙烯进行共聚。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α-烯烃包括但不限于丙烯、1-己烯和1-辛烯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比于其它α-烯烃,选用上述α-烯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形成的可溶性膜的油溶性。

为了提高可溶性膜的开口性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还包括开口剂,开口剂包括但不限于油酸酰胺、芥酸酰胺及羟基芥酸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开口剂的用量为0.1~1份。将开口剂的用量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进一步增加薄膜表面的光洁度,防止灰尘在制品表面的附积,从而使得生产出的可溶性膜成品具有非常光滑的表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制得的可溶性膜的综合性能,可以针对上述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的具体组成对用量进行优化。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α-烯烃为丙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丁烯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用量为60~95份,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用量为5~40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α-烯烃为1-己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用量为60~95份,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用量为10~35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α-烯烃为1-辛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用量为60~95份,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用量为15~30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α-烯烃为丙烯和1-己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丁烯共聚物和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用量为3~30份,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2~10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α-烯烃为丙烯和1-辛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丁烯共聚物和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用量为10~20份,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10~20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α-烯烃为1-己烯和1-辛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和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20~35份,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5~20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α-烯烃为丙烯、1-己烯和1-辛烯,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和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基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用量为5~20份,乙烯与1-己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5~15份,乙烯与1-辛烯形成的共聚物的用量为5~30份。

当其它聚烯烃弹性体包含上述不同物质时,由于1-丁烯、1-己烯和1-辛烯的连段长度不同,因此所形成的薄膜组合物中,支链的长度也不同,从而使得制备出的薄膜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所添加的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支链长度越长,其交联能力越强,因此所添加的量则越少。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溶性膜的制备方法,以本申请提供的上述用于形成可溶性膜的组合物为原料,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部分乙烯丁烯共聚物和其它聚烯烃弹性体与可选的开口剂依次进行熔融挤出和造粒,得到母粒;将母粒与剩余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依次进行掺混及吹塑形成可溶性膜。

上述制备方法具有加工能耗低,加工成本低,加工工艺相对简单等优点。同时,由于乙烯丁烯共聚物和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结构上的协同作用,使由上述组合物制备得到的可溶性包装膜的力学性能、油溶性和耐低温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所制备的可溶性包装膜表现出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室温以及低温下的储存稳定性,并且在将该薄膜浸入油溶液后均可以良好的溶解且不会有可见的薄膜碎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可溶性膜中,α-烯烃的含量为15%~35%。由于α-烯烃将导致最终形成的薄膜中橡胶相的形成,若α-烯烃基的含量低于15%,则由于结晶程度较高,导致溶解效果降低;若α-烯烃基的含量高于35%,结晶度降低,则影响加工能力,且导致最终形成的薄膜的机械强度稍差。优选地,上述可溶性膜中α-烯烃的含量为20%~3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熔融挤出过程的温度为120~180℃,螺杆的转速为80~220r/min,吹塑过程的温度120~170℃,流延成膜的温度为120~170℃。由于采用的原料均为聚烯烃弹性体,因而其熔融挤出和吹塑过程及流延过程中均可以在较低的加热温度下进行,从而实现降低生产能耗的目的。更优选地,吹塑过程的温度为130~150℃,螺杆的转速为150~180r/min。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溶性膜,可溶性膜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

上述制备方法具有加工能耗低,加工成本低,加工工艺相对简单等优点。同时,由于乙烯丁烯共聚物和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结构上的协同作用,使由上述组合物制备得到的可溶性包装膜的力学性能、油溶性和耐低温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所制备的可溶性包装膜表现出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室温以及低温下的储存稳定性,并且在将该薄膜浸入油溶液后均可以良好的溶解且不会有可见的薄膜碎片。因此上述可溶性膜不仅加工工艺简单,能耗和成本低,而且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低温性能和油溶性。

优选地,根据ASTM D1238,在190℃、2.16kg的载荷下,可溶性膜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15g/10min,优选为0.3~10g/10min;根据ASTM D3418-15,使用差式扫描量热法测量,可溶性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45℃;根据ASTM D5630-2013,可溶性膜的薄膜灰度≤0.4%,优选≤0.05%。将可溶性膜的性能指标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可溶性膜的综合性能。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将陶氏POE 746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45kg与吉林石化公司J-0680的乙烯丙烯共聚物粒料40kg混合,得到混合物。

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1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20℃、螺杆转速为80r/min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15kg的POE 7467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吹塑机直接吹塑成膜,吹膜温度为130℃。

实施例2

将陶氏POE 7256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35kg与乙烯和1-己烯的共聚物埃克森POE4056粒料35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2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50℃、螺杆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30kg陶氏的POE 7256的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吹塑机直接吹塑成膜,吹膜温度为120℃。

实施例3

将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40kg与陶氏POE 8150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粒料35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芥酸酰胺0.3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80℃、螺杆转速为22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25kg陶氏POE 7387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流涎成膜机进行制膜,制膜温度为170℃。

实施例4

将陶氏POE 7467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40kg、吉林石化公司J-0680乙烯丙烯的共聚物粒料30kg以及埃克森的POE 6102FL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粒料10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4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40℃、螺杆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20kg陶氏POE 7467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吹塑机直接吹塑成膜,吹膜温度为150℃。

实施例5

将陶氏POE 7467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50kg、吉林石化公司J-0680乙烯丙烯的共聚物粒料25kg以及埃克森POE 6102FL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粒料5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5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40℃、螺杆转速为20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20kg陶氏POE 7467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流涎成膜机进行制膜,制膜温度为190℃。

实施例6

将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70kg、埃克森POE 4056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粒料10kg以及陶氏POE 8180的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粒料10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6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60℃、螺杆转速为22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10kg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流涎成膜机进行制膜,制膜温度为220℃。

实施例7

将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40kg、埃克森POE 4056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粒料20kg以及陶氏POE 8180的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粒料15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6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60℃、螺杆转速为22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25kg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流涎成膜机进行制膜,制膜温度为220℃。

实施例8

将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50kg、吉林石化公司J-0680乙烯丙烯的共聚物粒料5Kg、埃克森POE 4056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粒料15kg以及陶氏POE 8180的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粒料15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6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60℃、螺杆转速为22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15kg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流涎成膜机进行制膜,制膜温度为220℃。

实施例9

将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50kg、吉林石化公司J-0680乙烯丙烯的共聚物粒料2Kg、埃克森POE 4056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粒料3kg以及陶氏POE 8180的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粒料30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6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60℃、螺杆转速为22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15kg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流涎成膜机进行制膜,制膜温度为220℃。

实施例10

将陶氏POE 7256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55kg与乙烯和1-己烯的共聚物埃克森POE4056粒料5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2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50℃、螺杆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40kg陶氏的POE 7256的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吹塑机直接吹塑成膜,吹膜温度为120℃。

实施例11

将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50kg与陶氏POE 8150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粒料10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芥酸酰胺0.3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80℃、螺杆转速为22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45kg陶氏POE 7387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流涎成膜机进行制膜,制膜温度为170℃。

实施例12

将陶氏POE 7467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55kg、吉林石化公司J-0680乙烯丙烯的共聚物粒料3kg以及埃克森的POE 6102FL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粒料2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4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40℃、螺杆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40kg陶氏POE 7467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吹塑机直接吹塑成膜,吹膜温度为150℃。

实施例13

将陶氏POE 7467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50kg、吉林石化公司J-0680乙烯丙烯的共聚物粒料5kg以及埃克森的POE 6102FL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粒料15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4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40℃、螺杆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30kg陶氏POE 7467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吹塑机直接吹塑成膜,吹膜温度为150℃。

对比例1

将吉林石化公司生产的牌号为7042的传统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粒料5.0kg中加入油酸酰胺15g,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80℃、螺杆转速为10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在100℃下,将粒料烘干2小时。烘干后的粒料使用吹膜机进行吹膜,吹膜温度为170℃,得到半透明薄膜。

对比例2

将牌号为SP152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粒料5.0kg中加入油酸酰胺15g,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80℃、螺杆转速为10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在100℃下,将粒料烘干2小时。烘干后的粒料使用吹膜机进行吹膜,吹膜温度为170℃,得到半透明薄膜。

对比例3

将牌号为Engage7387的POE粒料3.0kg与牌号为SP1520的MPE粒料2.0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15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50℃、螺杆转速为10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在100℃下,将粒料烘干2小时。烘干后的粒料使用吹膜机进行吹膜,吹膜温度为160℃,得到半透明薄膜。

对比例4

将牌号为Engage7387的POE粒料2.75kg与牌号为SP1520的MPE粒料2.25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5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55℃、螺杆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直接将粒料使用吹膜机进行吹膜,吹膜温度为150℃,得到半透明薄膜。

对比例5

将牌号为Engage7387的POE粒料4.5kg与牌号为SP1520的MPE粒料0.5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15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50℃、螺杆转速为12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在90℃下,将粒料烘干2小时。烘干后的粒料使用吹膜机进行吹膜,吹膜温度为150℃,得到半透明薄膜。

对比例6

与实施例6的区别为:乙烯丁烯共聚物与其它烯烃弹性体的重量比为50:50。

将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粒料40kg、埃克森POE 4056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粒料15kg以及陶氏POE 8180的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粒料35kg混合,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油酸酰胺0.6g,将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段,在160℃、螺杆转速为220r/min的条件下挤出并造粒;然后将所制备的母粒在50℃下烘干,烘干后的母粒与10kg陶氏POE 7387的乙烯丁烯共聚物进行掺混,掺混均匀后使用流涎成膜机进行制膜,制膜温度为220℃。

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获得的薄膜进行以下检测,测试结果见表1和表2。

性能测试:

(1)油溶性

首先取一定量的150N基础油加入至500mL或1L玻璃三口瓶中,放入电热套中,升温并搅拌,再按试验要求称取一定量的乙丙橡胶,剪成5mm~8mm的小方块备用;当基础油温度达80℃时,将准备好的薄膜样品加入至三口瓶中。加料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20℃,搅拌转速调节为130r/min,稳定控制,直至样品完全溶解,记录溶解时间,并观察冷却至室温后的溶解效果。将上述包装膜油溶样品储存在-20℃,观察溶解效果。具体测试结果参见表1。

(2)机械性能

分别取实施例1-13、对比例1-6中制备的薄膜,根据ASTM D638-2003塑料拉伸系能测定法检测拉伸性能。具体测试结果参见表1。

表1

(3)熔体流动速率、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灰度

根据ASTM D1238,在190℃的温度下和2.16kg的载荷下测量实施例1-13及对比例1-6中制得的薄膜的熔体流动速率。

根据ASTM D3418-15,使用差式扫描量热法测量实施例1-13及对比例1-6中制得的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根据ASTM D5630-2013,测量实施例1-13及对比例1-6中制得的薄膜的灰度。实验结果参见表2。

表2

实施例1-13及对比例1-6中制得的可溶性薄膜中α-烯烃基含量的测量见表3。

表3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比较实施例1至13及对比例1至6可知,以本申请提供的制备原料制备可溶性膜有利于提高可溶性膜的力学强度、储存稳定性、开口性、油溶性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同时降低其熔体流动速率和灰度等。

比较实施例1和10至13可知,选用本申请优选的α-烯烃和其它聚烯烃弹性体,并将其它聚烯烃弹性体的用量限定在本申请优选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可溶性膜的综合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