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及使用方法

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及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园林苗木培育技术领域,包括三组第一构件和三组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包括地下构件,所述地下构件的多个对接口内均固定连接有后底座,且多个后底座的侧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二预留螺栓口,所述地下构件的外弧面上开外有多个排水透气孔,并且地下构件的底部开设有根灌排水孔。本发明中,采用了模块化组合形式,结构简单,操作性强,与现有树木移栽技术相适应,通过改变容器装置物理结构提升节水效果和植物生长效果,采用地下构件保护苗木根系和土球,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对苗木根系的损伤,景观施工便捷,利用地上结构件与地下结构件的组合形成固定支撑,无需二次施工增加树木支撑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7938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仁爱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77925.2

  • 发明设计人 雷燚;

    申请日2022-04-12

  • 分类号A01G23/04(2006.01);

  • 代理机构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

  • 代理人于德江;江洁

  • 地址 300000 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博学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2:4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园林苗木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容器苗成活率高,育苗周期短,特别是对树木大苗全冠移植中,常规绿化大苗移栽,都须截枝去冠,否则很难成活,而采用特制育苗容器以控制主根系生长,促使毛细根快速生长,形成粗而短的发达须根系,且数量大,根系营养充足,树木生长旺盛,移栽时不起苗、不包根、不需要砍头、截枝和摘叶,完全能够全冠移栽大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育苗方式。

现有育苗容器主要有育苗钵、育苗盘和育苗箱,目前针对全冠容器苗,一般采用控根容器,如一种大香樟树全冠苗容器栽培方法CN111226675B,中提到容器栽培阶段“将大香樟树苗木立直放置在控根容器内并回填沙土或河沙”,由于控根器内部回填沙土或河沙以利于排水和透气,但这也造成了容器内水分缺失,需要大量浇水补水才能保证苗木的生长,因而大量的水及肥料是通过控根器的排水口排除容器,造成了比较大的浪费。

当育苗完成后进行景观树施工移栽时,为了防止外力造成倒伏,需要利用树木支架固定,常见的有一种树木支撑装置CN108849220B,此类型支撑结构占用地上较大空间,不能体现树木挺拔的形象,景观效果较差,同时存在磕碰行人的安全隐患,在对景观效果要求高的区域一般采用隐形支撑,例如隐形树木固定支架CN207948367U,此类支架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树木移栽多种功能需求。

现有技术中的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其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树木移栽多种功能需求,无法在移栽树木时提供良好的防护及辅助效果,致使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容易因外力摇晃对树木生长产生影响,导致移栽苗木的成活率较低。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其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树木移栽多种功能需求,无法在移栽树木时提供良好的防护及辅助效果,致使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容易因外力摇晃对树木生长产生影响,导致移栽苗木的成活率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及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包括三组第一构件和三组第二构件,

第一构件包括地下构件,所述地下构件的多个对接口内均固定连接有后底座,且多个后底座的侧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二预留螺栓口,所述地下构件的外弧面上开外有多个排水透气孔,并且地下构件的底部开设有根灌排水孔,所述地下构件的顶部开设有根灌给水口,并且地下构件的顶部还开设有透气口;

第二构件包括地上构件,所述地上构件包括弧形护板,所述弧形护板的内弧面上焊接有弧形夹板,所述地上构件的外弧面上焊接有两个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支撑板上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位置均嵌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上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预留孔,所述第二预留孔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支撑杆的表面上与所述接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预留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地下构件外弧面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耳座,所述第一耳座的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三预留螺栓口,并且地下构件通过第三预留螺栓口与多个地锚链接,通过所述第一耳座和第三预留螺栓口对所述地下构件进行吊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地下构件的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预留螺栓口,并且地下构件通过第二预留螺栓口与相邻地下构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地下构件内弧面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耳座,所述第二耳座的侧端面上开设有对接孔,并且地下构件通过对接孔与相邻地下构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地下构件由金属焊接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地下构件由再生塑木或竹木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地下构件呈弧形且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地下构件呈折线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弧形夹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弧形夹板分别对称设置在地上构件内弧面上的两端,两个地上构件的侧端面上预设有绑带口。

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容器准备:将三组第一构件用螺栓相连,形成内部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外围用控根器包裹,控根器与圆柱体结构之间预留10-20cm间距,第一构件底部所开设的根灌排水孔处做好排水处理,接排水管,地面铺设土工布或阻根层;

S2:容器育苗:在苗圃或种植基地选取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幼苗,幼苗根部土球直径小于圆柱体结构内径5-10cm,将幼苗连同土球放入圆柱体结构,将沙土、河沙或透气性高的调配土填入土球与控根器之间并压实,之后开展育苗工作;;

S3:起苗运输:幼苗在容器内完成育苗后,将三组第二构件用螺栓与第一构件连接,将容器苗树干包裹草绳或防护膜,将第二构件的弧形夹板固定树干中下部,并在绑带口穿过绑带用收紧器收紧,调节第二构件底部所开设的第二预留孔内的螺栓,将支撑杆与支撑板调整至合适距离并拧紧螺栓,起吊时将吊钩穿入预留的第三预留螺栓口,将容器苗吊装至运输工具;

S4:景观移栽施工:开挖树坑,坑底与第一构件上的根灌排水孔处做好排水处理,垂直吊入容器苗,去除第一构件外控根器,扶正容器苗并将树坑回填土压实,在第一构件的第三预留螺栓口处斜向下打入地锚,与第三预留螺栓口连接并收紧,确认地锚牢固后完成移栽;

S5:透气孔之上以卵石碎石覆盖,确保透气孔不被阻塞,随着树木生长调节绑带口处绑带,根灌给水口平时用橡胶塞密封,使用时移开橡胶塞,将滴灌头插入根灌给水口,根据树木实际情况进行浇灌。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采用了模块化组合形式,结构简单,操作性强,与现有树木移栽技术相适应,通过改变容器装置物理结构提升节水效果和植物生长效果,采用地下构件保护苗木根系和土球,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对苗木根系的损伤,景观施工便捷,利用地上结构件与地下结构件的组合形成固定支撑,无需二次施工增加树木支撑装置。

2、本发明中,能增强树木根部排水性和透气性,结合根灌技术,节水省肥,在树木进行景观施工运输过程中,对植物根部起到保护作用,景观施工后,与若干地锚共同作用,起到树木支撑作用,避免因外力摇晃对树木生长产生影响,提高存活率,支撑构件占用地上空间小,外观简洁美观,景观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及使用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及使用方法中第一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及使用方法中第二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第一构件:

1、地下构件;11、对接孔;12、后底座;13、第一预留螺栓口;14、第二预留螺栓口;15、第三预留螺栓口;16、排水透气孔;17、根灌排水孔;18、根灌给水口;19、透气口;

第二构件:

2、地上构件;21、弧形护板;22、支撑杆;221、第一预留孔;222、第二预留孔;23、支撑板;231、滑槽;24、弧形夹板;241、绑带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包括三组第一构件和三组第二构件;

第一构件包括地下构件1,地下构件1的多个对接口内均固定连接有后底座12,且多个后底座12的侧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二预留螺栓口14,地下构件1的外弧面上开外有多个排水透气孔16,并且地下构件1的底部开设有根灌排水孔17,地下构件1的顶部开设有根灌给水口18,并且地下构件1的顶部还开设有透气口19;

第二构件包括地上构件2,地上构件2包括弧形护板21,弧形护板21的内弧面上焊接有弧形夹板24,地上构件2的外弧面上焊接有两个支撑板23,且两个支撑板23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滑槽231,且两个支撑板23上与滑槽231相对应的位置均嵌设有支撑杆22,支撑杆22的表面上与滑槽23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预留孔221,第二预留孔222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滑动连接在滑槽231内,支撑杆22的表面上与接孔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预留孔221。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地下构件1外弧面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耳座,第一耳座的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三预留螺栓口15,并且地下构件1通过第三预留螺栓口15与多个地锚链接,通过第一耳座和第三预留螺栓口15对地下构件1进行吊装,地下构件1的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预留螺栓口13,并且地下构件1通过第二预留螺栓口14与相邻地下构件1连接,地下构件1内弧面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耳座,第二耳座的侧端面上开设有对接孔11,并且地下构件1通过对接孔11与相邻地下构件1连接。

本实施方式具体为:采用了模块化组合形式,结构简单,操作性强,与现有树木移栽技术相适应,通过改变容器装置物理结构提升节水效果和植物生长效果,采用地下构件1保护苗木根系和土球,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对苗木根系的损伤,景观施工便捷,利用地上结构件与地下结构件的组合形成固定支撑,无需二次施工增加树木支撑装置。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地下构件1由金属焊接而成,地下构件1由再生塑木或竹木一体成型,地下构件1呈弧形且内部为中空结构,地下构件1呈折线形,弧形夹板2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弧形夹板24分别对称设置在地上构件2内弧面上的两端,两个地上构件2的侧端面上预设有绑带口241。

本实施方式具体为:能增强树木根部排水性和透气性,结合根灌技术,节水省肥,在树木进行景观施工运输过程中,对植物根部起到保护作用,景观施工后,与若干地锚共同作用,起到树木支撑作用,避免因外力摇晃对树木生长产生影响,提高存活率,支撑构件占用地上空间小,外观简洁美观,景观效果好。

一种多功能全冠容器苗移栽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容器准备:将三组第一构件用螺栓相连,形成内部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外围用控根器包裹,控根器与圆柱体结构之间预留10-20cm间距,第一构件底部所开设的根灌排水孔17处做好排水处理,接排水管,地面铺设土工布或阻根层;

S2:容器育苗:在苗圃或种植基地选取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幼苗,幼苗根部土球直径小于圆柱体结构内径5-10cm,将幼苗连同土球放入圆柱体结构,将沙土、河沙或透气性高的调配土填入土球与控根器之间并压实,之后开展育苗工作;;

S3:起苗运输:幼苗在容器内完成育苗后,将三组第二构件用螺栓与第一构件连接,将容器苗树干包裹草绳或防护膜,将第二构件的弧形夹板24固定树干中下部,并在绑带口241穿过绑带用收紧器收紧,调节第二构件底部所开设的第二预留孔222内的螺栓,将支撑杆22与支撑板23调整至合适距离并拧紧螺栓,起吊时将吊钩穿入预留的第三预留螺栓口15,将容器苗吊装至运输工具;

S4:景观移栽施工:开挖树坑,坑底与第一构件上的根灌排水孔17处做好排水处理,垂直吊入容器苗,去除第一构件外控根器,扶正容器苗并将树坑回填土压实,在第一构件的第三预留螺栓口15处斜向下打入地锚,与第三预留螺栓口15连接并收紧,确认地锚牢固后完成移栽;

S5:透气孔之上以卵石碎石覆盖,确保透气孔不被阻塞,随着树木生长调节绑带口241处绑带,根灌给水口18平时用橡胶塞密封,使用时移开橡胶塞,将滴灌头插入根灌给水口,根据树木实际情况进行浇灌。

工作原理:使用时,

容器准备:将三组第一构件用螺栓相连,形成内部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外围用控根器包裹,控根器与圆柱体结构之间预留10-20cm间距,第一构件底部所开设的根灌排水孔17处做好排水处理,接排水管,地面铺设土工布或阻根层;

容器育苗:容器育苗:在苗圃或种植基地选取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幼苗,幼苗根部土球直径小于圆柱体结构内径5-10cm,将幼苗连同土球放入圆柱体结构,将沙土、河沙或透气性高的调配土填入土球与控根器之间并压实,之后开展育苗工作;

起苗运输:幼苗在容器内完成育苗后,将三组第二构件用螺栓与第一构件连接,将容器苗树干包裹草绳或防护膜,将第二构件的弧形夹板24固定树干中下部,并在绑带口241穿过绑带用收紧器收紧,调节第二构件底部所开设的第二预留孔222内的螺栓,将支撑杆22与支撑板23调整至合适距离并拧紧螺栓,起吊时将吊钩穿入预留的第三预留螺栓口15,将容器苗吊装至运输工具;

景观移栽施工:开挖树坑,坑底与第一构件上的根灌排水孔17处做好排水处理,垂直吊入容器苗,去除第一构件外控根器,扶正容器苗并将树坑回填土压实,在第一构件的第三预留螺栓口15处斜向下打入地锚,与第三预留螺栓口15连接并收紧,确认地锚牢固后完成移栽;

透气孔之上以卵石碎石覆盖,确保透气孔不被阻塞,随着树木生长调节绑带口241处绑带,根灌给水口18平时用橡胶塞密封,使用时移开橡胶塞,将滴灌头插入根灌给水口18,根据树木实际情况进行浇灌。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