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调节血糖、血脂和/或尿酸作用的组合物

一种具有调节血糖、血脂和/或尿酸作用的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血糖、血脂和/或尿酸作用的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青钱柳4~12份、桑叶3~10份、玉竹3~10份、罗汉果2~8份、菊粉2‑8份。本发明以药食同源的中药为基础,无毒副作用,在调节人体身体机能方面效果显著,且口感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320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廖志航;

    申请/专利号CN202210635454.0

  • 发明设计人 廖志航;廖然;黄蜀;

    申请日2022-06-07

  • 分类号A61K36/8969(2006.01);A23L33/125(2016.01);A23L33/105(2016.01);A61P3/06(2006.01);A61P3/10(2006.01);A61P19/06(2006.01);A61K31/733(2006.01);

  • 代理机构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全学荣;张娟

  •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同仁路8号聚星城2栋3单元701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6: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22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9 专利申请号:2022106354540 申请日:202206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调节血糖、血脂和/或尿酸作用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发生障碍,从而造成患者机体糖类、氨基酸、脂肪等代谢紊乱的疾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糖尿病对当今人类的健康生活具有极大的威胁性,其病发率也越来越高和年轻化。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人数已达1亿多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第一大国。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免疫、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和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并且对于此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一旦患病就需终身医治,严重降低来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代医药提倡干预生活方式结合必要的药物治疗的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预期寿命常用降血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及噻唑烷二酮药物(TZDs)等。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长期服药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如双胍类药物易造成胃肠道反应及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性,磺脲类药物使用不当会造成低血糖及肝肾功能不全,TZDs类药物的使用与骨折和心力衰竭风险增长。

高血脂症是指血浆中过量的脂质,如糖脂,脂蛋白和磷脂等含量的升高,血清检查结果显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一项或多项高于正常值,同时还伴随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的高血脂症患病率高达41.9%,作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症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造成血管狭窄,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

目前药物治疗是高血脂症患者最佳的选择,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脂症,已有多种降脂药物应用于临床,其中包括他汀类药物、纤维酸衍生物、胆汁酸结合树脂、烟酸衍生物和抑制胆固醇吸收的药物,这些药物虽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副作用,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令人担忧,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肝肾损伤和肌肉酸痛,胆汁酸螯合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肠胃功能紊乱,包括便秘、恶心、消化不良、腹胀等。长期服用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维生素缺乏等症状,纤维酸衍生物类药物耐受性较好,但可能引发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皮疹等副作用,烟酸还可以导致糖耐量异常和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

高尿酸是人体内嘌呤物质因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虽然尿酸含量增高并不一定出现痛风症状,但若治疗不及时会发展成一系列如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采用别嘌醇、苯溴马隆、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但由于对肝脏存在明显副作用,需要定时监测肝脏功能。

专利CN106176953A公开了一种包含青钱柳、罗汉果、桑叶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其虽然能降血糖、血脂、血压,但其效果仍有提高的空间,且其对另一代谢性疾病高尿酸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降血糖、血脂和/或尿酸作用的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青钱柳4~12份、桑叶3~10份、玉竹3~10份、罗汉果2~8份、菊粉2-8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青钱柳8份、桑叶4份、玉竹4份、罗汉果2份、菊粉4份。

更进一步地,它是由原料的细粉、或原料的水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品或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散剂、丸剂或溶液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前述配比称取各原料;

(2)原料药研为粉末,或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液,加入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调节身体机能的药物和/或保健食品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所述药物是降血糖、血脂和/或尿酸的药物。

进一步地,所述保健食品是辅助降血糖、降血脂和/或降尿酸的食品。

本发明组合物中金钱柳(青钱柳)具有补气、生津止渴的作用,为君药;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为臣药,桑叶疏风清热为佐药,罗汉果清肺利咽,止咳化痰引药上行菊粉又名菊糖,作为一种天然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独特的凝胶特性和类似脂肪的口感,还具有降糖降脂、预防癌症、调节肠道益生菌,增强胃肠功能、促进维生素及矿物质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效。

经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组合物通过特定药味及用量配比,配伍而成的方剂在调节人体身体机能方面效果显著,能改善人体内分泌,辅助降低血糖、血脂和尿酸,且无毒副作用,口感良好,具备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当青钱柳8g、桑叶4g、玉竹4g、罗汉果2g、菊粉4g

制备方法:

1、取青钱柳、桑叶、玉竹、罗汉果,第一次加10倍水,沸腾后80℃保温浸泡2小时,收集煎煮液,第二次加8倍水沸腾后80℃保温2小时收集煎煮液,合并煎煮液,浓缩至比重1.15,喷雾干燥得浸膏粉。

2、将浸膏粉与0.5g麦芽糊精、菊粉4g混合均匀后加入百分之95乙醇制粒,70℃干燥后整粒、分装,即得金玉桑茶饮。

实施例2、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当青钱柳4g、桑叶3g、玉竹2g、罗汉果1份、菊粉2g

制备方法:

1、取青钱柳、桑叶、玉竹、罗汉果,第一次加10倍水,沸腾后80℃保温浸泡2小时,收集煎煮液,第二次加8倍水沸腾后80℃保温2小时收集煎煮液,合并煎煮液,浓缩至比重1.15,喷雾干燥得浸膏粉。

2、将浸膏粉与0.5g麦芽糊精、菊粉4g混合均匀后加入百分之95乙醇制粒,70℃干燥后整粒、分装,即得得金玉桑茶饮。

实施例3、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当青钱柳12g、桑叶9g、玉竹6g、罗汉果3g、菊粉4g。

制备方法:

1、取青钱柳、桑叶、玉竹、罗汉果,第一次加10倍水,沸腾后80℃保温浸泡2小时,收集煎煮液,第二次加8倍水沸腾后80℃保温2小时收集煎煮液,合并煎煮液,浓缩至比重1.15,喷雾干燥得浸膏粉。

2、将浸膏粉与0.5g麦芽糊精、菊粉4g混合均匀后加入百分之95乙醇制粒,70℃干燥后整粒、分装,即得金玉桑茶饮。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本发明组合配伍降血糖作用的实验对比研究

自古以来,中医就提倡药食同源学说,青钱柳、玉竹、桑叶、罗汉果、菊粉既可以作为一种食物,也可以作为一种药物组合,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但青钱柳、玉竹、桑叶与菊粉和罗汉果配伍的降血糖作用尚未有研究和报道,研究其合理配伍的降血糖作用,有助于更深入开发本发明组合的药用价值及配伍组合的合理性、独有性及其应用特色提供理论依据。

1实验材料

1.1动物

健康SPF级昆明种小鼠,雄性,体质量18~22g,及饲料均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普通环境下饲养并开展实验。

1.2药品与试剂

青钱柳、玉竹、桑叶、罗汉果购于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菊粉购于重庆骄王天然产物股份有限公司;二甲双胍,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四氧嘧啶,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血糖试纸条:长沙中生众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95%乙醇: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0.9%氯化钠注射液:广西裕源药业有限公司。

1.3仪器

DF-15粉碎机,吉林大机械有限公司;FA1204B电子天平,上海天美天平仪器有限公司HH-S4数显恒温水浴锅,上海上登实验设备有限公司;SHB-lll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TGL-15B高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仪器厂;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仪器厂;GUC-1血糖尿酸胆固醇分析仪长沙中生众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实验方法

2.1药液制备

青玉桑提取液:青钱柳80g、玉竹40g、桑叶40g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2h,合并3次滤液,将滤液离心后,浓缩滤液,加入蒸馏水配制成200mg/ml的中药液,放置冰箱冷藏备用。

罗汉果提取液:罗汉果20g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2h,合并3次滤液,将滤液离心后,浓缩滤液,加入蒸馏水配制成200mg/ml的中药液,放置冰箱冷藏备用。

2.2高血糖模型的建立

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实验小鼠禁食不禁水12h,剪尾测定其体重和空腹血糖,第二天再次禁食,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溶液(180mg/kg),四氧嘧啶溶液配制完成后需在避光环境下半小时内完成注射。7天后,再次禁食,测量实验小鼠空腹血糖,血糖值大于11mmol/L,即造模成功。

2.3动物分组与给药

建模后,选取63只建模成功的高血糖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9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二甲双胍组(按体重200mg/kg灌胃二甲双胍)、青玉桑组合组(按体重100mg/kg灌胃青玉桑提取液)、试验①组(按体重100mg/kg灌胃8:2:2配比的青玉桑提取液+罗汉果提取液+菊粉,即原生药用量比例为:青钱柳:桑叶:玉竹:罗汉果:菊粉=8:2:2:2:4)、试验②组(按体重100mg/kg灌胃8:4:2配比的青玉桑提取液+罗汉果提取液+菊粉,即原生药用量比例为:青钱柳:桑叶:玉竹:罗汉果:菊粉=4:4:2:2:4)、试验③组(按体重100mg/kg灌胃8:2:4配比的青玉桑提取液+罗汉果提取液+菊粉,即原生药用量比例为:青钱柳:桑叶:玉竹:罗汉果:菊粉=8:2:4:2:4)、试验④组(按体重100mg/kg灌胃8:4:4配比的青玉桑提取液+罗汉果提取液+菊粉,即原生药用量比例为:青钱柳:桑叶:玉竹:罗汉果:菊粉=8:4:4:2:4),各组分别按相应药物组合给药十天。

2.4血糖测定

小鼠在灌胃第1天和灌胃第10天分别禁食不禁水12h后,剪尾取血用血糖分析仪测量其空腹血糖值。

2.5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3实验结果

3.1各组对实验小鼠体重的影响

具体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试验①组、试验②组、试验③组能明显降低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模的高血糖小鼠的体重(P<0.05),试验④组能极其明显降低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模的高血糖小鼠的体重(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试验①组、试验②组、试验③组对高血糖小鼠的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④组对高血糖小鼠的体重有极其显著影响(P<0.01)。

表1各组小鼠体重的比较(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2各组对实验小鼠血糖的影响

具体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青玉桑组、试验①组、试验②组、试验③组、试验④组均能明显降低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模的高血糖小鼠的血糖(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试验④组对高血糖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P<0.05),与青玉桑组比较,试验④组能显著降低高血糖小鼠的血糖(P<0.05)。

表2各组小鼠血糖的比较(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与绞股蓝比较,△P<0.05。

4讨论

近年来,高血糖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长期的高血糖会使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糖主要采取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其实并不理想,为了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高血糖的方法,本实验在此前的研究基础上对青钱柳、玉竹、桑叶与菊粉和罗汉果进行配伍,探究其配伍能否产生协同作用,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验过程中治疗前模型小鼠出现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治疗后试验①组、试验②组、试验③组、试验④组体重低于治疗前体重,尤以试验④组作用最为明显。本次降血糖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青玉桑组、试验①组、试验②组、试验③组、试验④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糖(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试验④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糖(P<0.05);与青玉桑组比较,试验④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糖(P<0.05)。

综上所述,8:4:4配比组降血糖效果最显著,降糖效果优于青玉桑组合,表明青钱柳、玉竹、桑叶与菊粉和罗汉果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并且作用强于青钱柳、玉竹、桑叶组合。本实验仅初步研究了钱柳、玉竹、桑叶与菊粉和罗汉果配伍对小鼠体重和血糖的影响,有关其作用机制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试验例2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金玉桑茶饮的效果观察

2型糖尿病是一种较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多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机体中血浆葡萄糖水平异常升高。随着病情持续进展,患者还易伴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如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在传统中医中2型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典型症状为面相消瘦,且伴有多尿、多饮、多食以及苔腻、口渴及厌倦无力等症状,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目前,多采用西药实施降糖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难以根治。我们应用金玉桑茶饮对6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治疗,探讨金玉桑茶饮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将66例受试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将全部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现有的SPSS软件产生随机分配方案。将随机分配方案隐藏(装入按序列编码的、密封的、不透光的信封中)分配治疗,并作登记。

2、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确诊为糖尿病: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且随机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0mmol/L;

(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11.1mmol/L;

第(2)、(3)项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未进热量;随机血糖是指与用餐时间无关,当天任意时间的血糖;所有血糖值均以静脉血糖为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1992年制定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与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主症::五心烦热、盗汗自汗、乏力、尿多、多饮多食;

(2)次症:少气懒言、纳差、便溏;

(3)舌脉:脉细数、舌红少苔。

如满足主症,且与次症中任一项相符,结合舌脉即可入选。

中医证候的计分法如下说明(症候积分表见附表一):

①对主症可出现的症状,按无是0分、轻是2分、中是4分、重是6分;

②对次症可出现的症状,按无是0分、轻是1分、中是2分、重是3分;

③医师评估病情:按照正常是0分、轻是1分、中是2分、重是3分。

2.3试验病例标准

2.3.1病例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证候属胃热炽盛型;

(2)年龄在30-70岁之间,糖尿病病程≤15年,性别、民族不限;

(3)FBG≤10mmol/L,2hPG≤13.9mmol/L,HbA1C≤9%;

(4)知情同意本课题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3.2排除标准

(1)经相关检查证实由其他疾病引起的一过性血糖升高;

(2)1型及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

(3)辨证分型不属于阴虚燥热者;

(4)年龄在3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

(5)糖尿病病程>15年;

(6)近一月内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高渗昏迷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

(7)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8)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9)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2.3.3脱落标准

(1)患者受试过程中失访者;

(2)患者受试过程中依从性较差导致记录不全者;

(3)患者受试过程中因严重不良反应要求退出者;

(4)患者受试过程中因其他原因要求退出者。

3治疗方法

3.1对照组

基础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30片),1g/次,2次/d,口服。

3.2治疗组

基础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30片),1g/次,2次/d,口服)+金玉桑茶饮(按实施例1制备的茶饮是如何使用的,即3g/次,2次/d)

4指标观测

4.1安全性观测

4.1.1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范围)、性别、种族、身高、体重、健康史、用药史、过敏史、患病史等。

4.1.2安全相关指标

(1)测量基本的生命体征并认真记录所测结果,应在研究的前后各进行一次。

(2)在试验前后为患者进行一次,包括了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血糖、C反应蛋白、凝血常规等的相关实验室检测,以评估患者的情况。

4.1.3效应指标

本次研究内容的疗效判定,是结合《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了以下的标准。

4.1.3.1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注:公式使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4.1.3.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FPG较治疗前降低≥30%或治疗后<7.0mmol/L;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FPG较治疗前降低≥10%或治疗后<8.3mmol/L;

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FPG较治疗前降低<10%或治疗后≥8.3mmol/L。

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4.2观察时间

治疗前、治疗后第1、2、3、4周。

5随访

在治疗结束后1月、3月各进行随访1次,随访以复诊或电话方式进行。对已显效病例进行治愈率、复发率观察。

6临床评价

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经卡方检验,P值大于0.05,提示两组样本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年龄与病程比较如表4所示:

表4,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和病程比较(X±S)

经统计学处理,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W)检验,各指标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提示两组样本无显著性差异。

血糖下降疗效在两组间的比较如表5所示

表5血糖+HbAlC在两组间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FPG、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表明两组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糖,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降糖作用明显强于对照组。

中医证候总疗效对比分析如表6所示

表6中医证候积分在两组间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表明两组治疗均可改善相关症状,且治疗组积分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表明治疗组对于患者中医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后的总疗效比较如表7所示

表7治疗后的总疗效在两组间的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的典型病理特征,尤其是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是该病主要的病理基础,影响疾病发展过程。而对于胰岛素抵抗,其会对药物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当糖尿病处于早期阶段时,机体中的胰岛β细胞可通过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进行补偿,以使血糖始终维持正常水平。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其药物可稳定且持续释放,且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可达24h,因而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但该药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且其吸收利用效果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运动、疾病、病因等。传统中医认为,阴虚燥热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而燥热与阴虚之间相互影响,阴虚致内热生,热邪会对津液造成损伤,从而造成燥热内生。燥热病邪的长久存在,会对阴液造成损伤,使阴虚加重。阴虚燥热日久,易导致津液持续亏虚,血液黏滞,对气血运造成影响。长久阴虚状态,会累及元气,而气虚会造成血行力弱,致使瘀血内生。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应以益气养阴为主,并以生津止渴相佐。金玉桑茶饮方中的金钱柳具有补气、生津止渴的作用,为君药;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为臣药,桑叶疏风清热为佐药,罗汉果清肺利咽,止咳化痰引药上行,菊粉调和诸药、娇味降糖。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FBG、2h P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金玉桑茶饮在降血糖、改善症状及提高疗效方面,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金玉桑茶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优于传统西药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糖水平,值得推广运用。

试验例3桑茶饮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1、将64例受试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将全部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现有的SPSS软件产生随机分配方案。将随机分配方案隐藏(装入按序列编码的、密封的、不透光的信封中)分配治疗,并作登记。

2病例选择

2.1诊断标准

2.1.1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7年《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有心血管危险因素/代谢性疾病病史者;或生活指导3-6个月无效者;或血尿酸>540μmol/L者。

2.1.2中医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观察和本课题研究,收集证属脾肾亏虚,湿热瘀阻证型患者,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标准如下:

主要症状:头身困重,心烦口渴,汗出,胸脘痞闷,腰膝酸软,小便黄,便溏或大便粘腻不爽,舌暗红,苔黄/黄腻,边有齿痕或有瘀点、瘀斑,脉滑、滑数或弦滑。

2.2试验病例标准

2.2.1病例纳入标准

(1)自愿参加本试验,理解试验内容及要求,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2)符合高尿酸血症西医临床诊断的标准;

(3)年龄在18-75岁之间高尿酸血症患者;

(4)曾有痛风关节炎发作的病史,近期1月内未发作的患者且目前已经处于稳定状态。

(5)签署知情并同意。

2.3.2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或由心脑血管、造血、肝、肾等重大疾病;

(2)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药物性(服用利尿剂、肿瘤化疗、抗结核药等)、严重肾功能障碍;

(3)合并恶性肿瘤、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者;

(4)对外用药过敏或过敏体质者;

(5)痛风急性发作期者。

注:以上各项满足任何一项均不可纳入试验。

2.3.3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1)患者不愿意完成治疗方案,依从性较差,而无法评判其疗效者;

(2)患者自行退出本研究;

(3)治疗期间对本课题的中西药出现过敏现象被迫中止治疗的患者;

(4)观察中失访、资料欠缺、用药未按规定而影响疗效判定者。

3治疗方法

3.1对照组

对照组:予非布司他片20mg.日一次.连续8周。

3.2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内服制剂,用法:2次/日,每次1包(3g/包)温开水冲服。连续用药4周,服药2周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

4指标观测

4.1安全性观测

4.1.1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范围)、性别、种族、身高、体重、健康史、用药史、过敏史、患病史等。

4.1.2安全相关指标

(1)测量基本的生命体征并认真记录所测结果,应在研究的前后各进行一次。

(2)在试验前后为患者进行一次,包括了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血糖、C反应蛋白、凝血常规等的相关实验室检测,以评估患者的情况。

4.1.3效应指标

本次研究内容的疗效判定,是结合《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了以下的标准。

4.1.3.1尿酸(UA)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

痊愈:用药后UA值下降至正常。

显效:用药后UA值未降至正常,但较用药前下降>20%。

有效:用药后UA值较用药前下降>5%但<20%。

无效:用药后UA值较用药前下降<5%或SUA值反而升髙。

4.1.3.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中医的表现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的表现症状显著改善,中医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的表现症状有所减轻,中医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的表现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或加重,中医积分减少<30%。

计算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判定公式: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根据尼莫地平法)。

4.2观察时间

治疗前、治疗后第1、2、3、4周。

5随访

在治疗结束后1月、3月各进行随访1次,随访以复诊或电话方式进行。对已显效病例进行治愈率、复发率观察。

6临床评价

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如表8所示:

表8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经卡方检验,P值大于0.05,提示两组样本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年龄与病程比较如表9所示:

表9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和病程比较(X±S)

经统计学处理,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W)检验,各指标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提示两组样本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前后尿酸在两组间的比较如表10所示:

表10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尿酸比较(X±S)

两组治疗前UA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U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组内治疗前后U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表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性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如表11所示

表1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的比较(x±s)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表明试验组改善中医证候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1、桑茶饮联合非布司他治疗HUA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2、桑茶饮联合非布司他治疗与单纯非布司他治疗相比较,桑茶饮联合非布司他改善中医症状、证候明显,且用药安全。

试验例4本发明治疗脾虚湿困型脂代谢异常临床疗效观察

1、观察对象

将66例受试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将全部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现有的SPSS软件产生随机分配方案。将随机分配方案隐藏(装入按序列编码的、密封的、不透光的信封中)分配治疗,并作登记。

2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

血脂异常的诊断主要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具体诊断标准如下:成人空腹12小时血清血脂水平:TC≥6.22mmol/L或TG≥2.26mmol/L,或LDL-C≥4.14mmol/L或HDL-C≤1.04mmol/L。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脾气虚证的诊断主要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主症: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腹胀,大便溏薄;

次症:神疲懒言,口淡,腹痛绵绵,恶心呕吐,脘闷,肠鸣,面色萎黄,浮肿,排便无力,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白薄,脉细弱。

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中医证候诊断由两名主治医师完成,意见不统一时,由上级医师参与,直到意见统一为止。

2.3试验病例标准

2.3.1病例纳入标准

①西医符合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②病史三个月以上;

③中医符合脾气虚证诊断标准;

④年龄:男性与女性年龄阶段一致,均为45岁≤年龄≤75岁;

⑤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3.2排除标准

①半年内发生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严重的创伤或接受过重大手术的患者;

②因肾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急性或慢性肝胆疾病、糖尿病、痛风等所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③由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吩噻嗪类及β一阻滞剂等药物导致的高脂血症患者;

④正在使用能够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如甲状腺素类药物及肝素等;

⑤采样前2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微生物活菌制剂等;

⑥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受试者。注:以上各项满足任何一项均不可纳入试验。

2.3.3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①凡不符合各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的病例,或虽符合纳入标准后未曾按要求治疗的病例,需予剔除。

②资料不全者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③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而不能坚持治疗者。

④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配合治疗者。

⑤剔除和脱落率<20%。

3治疗方法

3.1对照组

对照组:降脂治疗(阿托伐他汀钙10mg,口服,日一次。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3.2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本发明制备的内服制剂,用法:2次/日,每次1包(3g/包)温开水冲服。

疗程:连续用药4周,服药2周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

4指标观测

4.1安全性观测

4.1.1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范围)、性别、种族、身高、体重、健康史、用药史、过敏史、患病史等。

4.1.2安全相关指标

(1)测量基本的生命体征并认真记录所测结果,应在研究的前后各进行一次。

(2)在试验前后为患者进行一次,包括了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血糖、C反应蛋白、凝血常规等的相关实验室检测,以评估患者的情况。

4.1.3效应指标

本次研究内容的疗效判定,是结合《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了以下的标准。

观察中医各项症状的变化,用积分的方式记录,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

(1)显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或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

(2)有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3)无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治疗前后血脂(TC、TG、LDL-C、HDL-C)水平。

4.2观察时间

治疗前、治疗后第1、2、3、4周。

5随访

在治疗结束后1月、3月各进行随访1次,随访以复诊或电话方式进行。对已显效病例进行治愈率、复发率观察。

6临床评价

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2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经卡方检验,P值大于0.05,提示两组样本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年龄与病程比较如表13所示:

表13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和病程比较(X±S)

经统计学处理,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W)检验,各指标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提示两组样本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如表14所示

表14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在两组间的比较(33例)(%)

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数值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TC、TG、LDL-C、HDL-C经治疗后均有改善。经统计学检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TC、TG数值较对照组改善的多,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LDL-C、HDL-C,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LDL-C、HDL-C数值改善无明显差异。

中医证候总疗效对比分析如表15所示

表15中医证候总疗效在两组间的对比(33例)(%)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1.21%,秩和检验分析,结果Z=-4.400,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故认为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本发明组合物通过特定药味及用量配伍,在调节人体身体机能方面效果显著,能改善人体内分泌,辅助降低血糖、血脂和尿酸,且无毒副作用,口感良好,具备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