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空间极坐标斜距模型的极坐标成像方法

基于空间极坐标斜距模型的极坐标成像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空间极坐标斜距模型的极坐标成像方法。本发明的极坐标斜距模型是从最一般的雷达数据录取几何中推导出来的,未采用任何近似,不会造成相位误差;且在极坐标斜距模型下的方位滤波器是在距离聚焦域计算得到,因此空变相位误差不随距离位置坐标变化,只存在方位向聚焦范围限制,从而最终有更好成像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5934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60967.2

  • 申请日2022-04-28

  • 分类号G01S13/90(2006.01);G06F17/10(2006.01);

  • 代理机构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惠文轩

  • 地址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7: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S13/90 专利申请号:2022104609672 申请日:2022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空间极坐标斜距模型的极坐标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高超声速平台成为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高超声速合成孔径雷达比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更大的观测范围,比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更强的航迹灵活性,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高超声速平台的平台高度位于机载与星载平台之间;(2)高超声速平台具有更大更复杂的加速度形式。

高超声速平台具有高速、高机动性、航迹灵活的特点,高超声速平台合成孔径成像的问题主要是高速和复杂加速度引起的多普勒模糊及混叠和大斜视、高频段条件下的严重耦合和空变相位。因此高频段大斜视高超声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的设计关键就是减少成像算法在大斜视、复杂加速度和高频段条件下的残余相位误差。

近年来已有许多关于高速及加速平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的工作发表。如易予生在2009年借助驻相点法和级数反演等近似推导了俯冲加速运动下的弹载合成孔径雷达的二维频谱,相应补偿二维耦合相位和二维匹配滤波,是非常典型的频域算法思路;唐世阳2014年针对三维常加速度弹载合成孔径雷达推导了常加速度等效距离徙动算法斜距模型,结合距离徙动算法进行聚焦成像;张强辉则在2021年给出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作为发射机,高超平台作为接收机的双基SAR成像方法,工作重点在于双基合成孔径雷达斜距模型的优化表达。

在以上这些高速平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中,虽然都在考虑到雷达加速度的情况下重建斜距或者频谱模型,但在平台复杂运动情况下方位平移不变性不再适用,对斜距模型关于成像坐标二元近似会引入波束中心近似,造成较大的残余空变相位误差,直接影响算法的有效聚焦范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空间极坐标斜距模型的极坐标成像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基于空间极坐标斜距模型的极坐标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高超声速合成孔径雷达的接收回波进行预处理;

步骤2,建立空间极坐标成像坐标系来描述地面点目标;

步骤3,对回波信号进行解耦和,再做距离逆傅里叶变换到距离聚焦域-方位时域;

步骤4,建立空间极坐标下的瞬时斜距模型;

步骤5,求解相应方位极角波数;

步骤6,对距离聚焦域-方位时域回波根据高超声速合成孔径雷达方位极角波数均匀化重采样;

步骤7,对方位极角波数均匀化重采样后的回波信号做方位傅里叶变换,得到距离聚焦域-方位聚焦域成像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极坐标斜距模型是从最一般的雷达数据录取几何中推导出来的,未采用任何近似,不会造成相位误差,从而最终的成像效果更好;而现有的较常用的加速模型下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中,斜距模型都经过了大量的近似,适用于低频简化雷达运动参数下的成像需求,雷达发射信号载频较高时,这些近似误差将会造成大量的残余相位误差,尤其是在大斜视复杂运动参数下,算法依赖的方位平移不变性将彻底失效,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和运动补偿算法大多不再适用。

(2)本发明中在极坐标斜距模型下的方位滤波器在距离聚焦域计算得到,因此空变相位误差不随距离位置坐标变化,只存在方位向聚焦范围限制,从而最终的成像效果更好;而现有的高速平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在处理二维聚焦问题时通常在二维频域或者二维波数域处理,虽然都可以在相应雷达系统参数下完成聚焦,但是在二维非聚焦域的处理不可避免引入了中心波数近似,即滤波器在参考点处是精确的,随二维坐标增大,一致滤波的残余空变相位误差增加,限制了算法的二维有效聚焦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空间极坐标斜距模型的极坐标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高超声速合成孔径雷达的数据录取直角坐标系及空间极坐标成像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空间极坐标成像坐标系的等效模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方位极角波数均匀化重采样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仿真试验中点目标的坐标示意图;

图6(a)是仿真试验中,试验1对点目标P1~P4的斜距模型误差造成的相位误差;图6(b)是仿真试验中,试验2对点目标P1~P4的斜距模型误差造成的相位误差;

图7(a)是仿真试验中试验1对点目标P1的成像结果示意图;图7(b)是仿真试验中试验2对点目标P1的成像结果示意图;图7(c)是仿真试验中试验1和试验2对点目标P1的方位脉冲响应曲线的对比图;

图7(d)是仿真试验中试验1对点目标P2的成像结果示意图;图7(e)是仿真试验中试验2对点目标P2的成像结果示意图;图7(f)是仿真试验中试验1和试验2对点目标P2的方位脉冲响应曲线对比图;

图7(g)是仿真试验中试验1对点目标P3的成像结果示意图;图7(h)是仿真试验中试验2对点目标P3的成像结果示意图;图7(i)是仿真试验中试验1和试验2对点目标P3的方位脉冲响应曲线对比图;

图7(j)是仿真试验中试验1对点目标P4的成像结果示意图;图7(k)是仿真试验中试验2对点目标P4的成像结果示意图;图7(l)是仿真试验中试验1和试验2对点目标P4的方位脉冲响应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考图1,基于空间极坐标斜距模型的极坐标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高超声速合成孔径雷达的接收回波进行预处理;

具体的,如图2所示,高超声速平台飞行轨迹复杂,高超声速合成孔径雷达在数据录取直角坐标系oxyz内合成孔径中心位置为(x

Δ=(Δ

从合成孔径中心指向点目标的斜距矢量为r

r

瞬时斜距为:

其中,[X(t

在方位采样时刻t

s(t)=exp[j2πf

高超声速合成孔径雷达的接收回波为:

去载频并距离匹配滤波后得到:

方位去斜后的信号形式为:

s

其中,

步骤2,建立空间极坐标成像坐标系来描述地面点目标;

具体的,在高超声速合成孔径雷达的合成孔径中心(即成像位置)处建立与速度相关的空间极坐标系,如图2所示,合成孔径中心时刻的速度矢量v位于地平面的铅垂面oy

每一个点目标的成像斜距矢量与速度矢量构成的斜平面都是唯一的,反映了雷达波束照射关系,将每个斜平面按照平面旋转角

步骤3,对回波信号进行解耦和,再做距离逆傅里叶变换到距离聚焦域-方位时域;

具体的,对方位去斜后的信号进行一阶keystone解耦和至距离聚焦域得到:

其中,距离分辨率ρ

r

r

其中,k

则回波信号表示为:

将解耦和后的信号逐距离单元进行一维方位处理,先补偿第一个指数项的常数相位

令k

步骤4,建立空间极坐标下的瞬时斜距模型;

具体的,极坐标(r

极坐标用数据录取直角坐标系oxyz的直角坐标表示为:

其中,n

为了实现平面成像,点目标在地平面上(即数据录取直角坐标系oxyz中的z坐标为0),仅利用斜距r

可以看出为了得到确定解,y的求导需要解一个二次方程,场景参数不同时,根的选择不同,χ是根据已知的场景中心点确定的求根公式中的符号。

式(2)和式(3)构成了完整的斜-地转换对应关系,则根据式(1),相应空间极坐标瞬时斜距模型为:

可以看出,此斜距模型的求解未引入任何近似。

步骤5,求解相应方位极角波数;

根据所述空间极坐标瞬时斜距模型,差分斜距r

其中,

步骤6,对距离聚焦域-方位时域回波根据高超声速合成孔径雷达方位极角波数均匀化重采样;参考图4,为方位极角波数均匀化重采样原理示意图。

步骤7,对方位极角波数均匀化重采样后的回波信号做方位傅里叶变换,得到距离聚焦域-方位聚焦域成像结果。

本发明的效果通过以下仿真对比试验进一步说明:

1.仿真内容:

仿真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参考图5,设置点目标P1~P4。

试验1:使用本发明方法对点目标P1~P4进行成像处理;

试验2:使用唐世阳的极径极角算法(Radius/Angle Algorithm,RAA)对点目标P1~P4进行成像处理;RAA是针对高超声速平台的插值类成像算法,但是基于极径和极角的二维泰勒展开使其斜地投影关系受到波束中心假设的限制,不同点目标的斜距和加速度投影到中心平面的过程中用到了较多的近似,算法在雷达复杂运动航迹下对运动误差敏感。

参考图6,为成像点目标在两种方法下的斜距误差对应的相位误差,可以看出相应RAA的聚焦效果与斜距误差对应,除场景中心点外的成像质量较差;而本发明方法对点目标的成像质量都很好,这一点从点目标的方位脉冲响应上也可以看出来,点目标聚焦效果也从侧面证明了本发明方法的有效聚焦范围更大。

两种方法的成像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对点目标P1~P4在两种方法下的成像质量通过峰值旁瓣比和积分旁瓣比进行量化比较,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虽然,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