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疏散距离选用方法

一种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疏散距离选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公共建筑防火设计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疏散距离选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明确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各构件耐火极限、所在建筑类型和房间与安全出口的位置关系,作为满足建筑设计法中规定疏散方式的前提要求;S2、根据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所在建筑类型和房间与安全出口的位置关系,明确建筑设计法规所允许采用的疏散距离方式的类型及对应的疏散距离计算方式;S3、根据现有不同的疏散距离计算方式,转化为线性方程之间比较取值大小,可针对不同项目的房间内部具体大小尺寸,得出房间内不同的具体疏散长度,再选用疏散方式;S4、用于交叉点验证求证结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807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216945.1

  • 发明设计人 高阳;

    申请日2022-03-06

  • 分类号G06F30/13(2020.01);G06F30/20(2020.01);

  • 代理机构上海简克律师事务所 31417;

  • 代理人刘君

  • 地址 200063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30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7: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9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G06F30/13 专利申请号:2022102169451 申请公布日:20220809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 2022-08-0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建筑防火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疏散距离选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表5.5.17及注解第1、3条,对半敞开式房间直通敞开式外廊的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疏散方式可采用疏散走道方式,此外,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表5.5.17-4条,也可采用大空间疏散方式。

对于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选择疏散走道或大空间疏散方式均可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采用哪一种疏散方式并无明确方法或规范要求,通常根据以往设计经验来进行定性设计,但无偏差选择其中一种疏散方式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规范、更少影响使用面积和减小竖向交通面积尚未得到解决,尤其采用两种疏散方式比较后,疏散距离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哪一种疏散方式对建筑使用功能影响更小、疏散利用率更大、交通空间建造成本更低尚未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疏散距离选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疏散距离选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明确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各构件耐火极限、所在建筑类型和房间与安全出口的位置关系,作为满足建筑设计法中规定疏散方式的前提要求;

S2、根据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所在建筑类型和房间与安全出口的位置关系,明确建筑设计法规所允许采用的疏散距离方式的类型及对应的疏散距离计算方式;

S3、根据现有不同的疏散距离计算方式,转化为线性方程之间比较取值大小,进而在疏散距离设计上,由定性设计转为定量设计,可针对不同项目的房间内部具体大小尺寸,得出房间内不同的具体疏散长度,再根据不同的定量长度选用疏散方式;

S4、为了确保本求证结论真实有效,用于交叉点验证求证结论;

所述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位于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医疗、教学建筑以外的公共建筑内部,房间外可直通敞开式外廊不同方向安全出口。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由楼、地面及三面墙体围合而成,房间无墙体的敞开面与敞开式外廊直接连通且无卷帘,楼面耐火极限不低于1.50小时,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00小时,非承重外墙耐火极极限不低于1.00小时;建筑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房间位于可直通敞开式外廊的两个安全出口之间,从房间敞开面可向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疏散。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当建筑内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半敞开式房间位于敞开式外廊的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房间与外廊之间不存在耐火极限1小时隔墙时,可采用房间内最远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45米的疏散方式,也可采用室内任意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米的疏散方式。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当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半敞开式房间位于敞开式外廊的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房间与走道之间不存在耐火极限1小时隔墙时,可采用房间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55米的疏散方式,也可采用房间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7.5米的疏散方式。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当建筑内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45米疏散方式的房间内疏散距离按照2倍长度计算,房间外敞开式外廊疏散距离按照1倍长度计算,即2倍房间内疏散长度+1倍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45米,可转化为线性不等式2a+b≤45;当建筑内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30米疏散方式的房间内和敞开式外廊疏散距离均按照1倍长度计算,即1倍房间内疏散长度+1倍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30米,可转化为线性不等式a+b≤30;其中a表示房间内疏散长度,b表示房间外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

由此,可以转化为讨论两线性不等式中a取值相同时,b的取值大小的比较,具体如下:

a>0;b>0;2a+b≤45;a+b≤30;

a=15时,2a+b≤45中b与a+b≤30中b取值相同;

当a<15时,2a+b≤45中b大于a+b≤30中b取值;

当a>15时,2a+b≤45中b小于a+b≤30中b取值。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当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55米疏散方式的房间内疏散距离按照2倍长度计算,房间外敞开式外廊疏散距离按照1倍长度计算,即2倍房间内疏散长度+1倍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55米,可转化为线性不等式2a+b≤55;当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37.5米疏散方式的房间内和敞开式外廊疏散距离均按照1倍长度计算,即1倍房间内疏散长度+1倍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37.5米,可转化为线性不等式a+b≤37.5;其中a表示房间内疏散长度,b表示房间外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

由此,可以转化为讨论两线性不等式中a取值相同时,b的取值大小的比较,具体如下:

a>0;b>0;2a+b≤55;a+b≤37.5;

a=17.5时,2a+b≤55中b与a+b≤37.5中b取值相同;

当a<17.5时,2a+b≤55中b大于a+b≤37.5中b取值;

当a>17.5时,2a+b≤55中b小于a+b≤37.5中b取值。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当建筑内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根据线性不等式比较求证,确定疏散距离选用方法可知求证结论;当a=15时,2a+b≤45中b与a+b≤30中b取值相同;当a<15时,2a+b≤45中b大于a+b≤30中b取值;当a>15时,2a+b≤45中b小于a+b≤30中b取值;

用于交叉点验证上述求证结论,当a=15时,2a+b≤45中b与a+b≤30中b取值相同,即b=15;当a≤14时,2a+b≤45中b≥17大于a+b≤30中b≥16;当a≥16时,2a+b≤45中b≤13小于a+b≤30中b≤14经验证,上述求证结论正确。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当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根据线性不等式比较求证,确定疏散距离选用方法可知求证结论;当a=17.5时,2a+b≤55中b与a+b≤37.5中b取值相同;当a<17.5时,2a+b≤55中b大于a+b≤37.5中b取值;当a>17.5时,2a+b≤55中b小于a+b≤37.5中b取值;

优选的,用于交叉点验证上述求证结论,当a=17.5时,2a+b≤55中b与a+b≤37.5中b相等,即b=20;当a≤17时,2a+b≤55中b≥21大于a+b≤37.5中b≥20.5;当a≥18时,2a+b≤55中b≤19小于a+b≤37.5中b≤19.5,经验证,上述求证结论正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满足建筑设计法规前提下,采用线性方程之间比较取值大小方法,经论证和验证本方法可行性后,在选用疏散距离方式上,由现有主观定性选用改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客观定量选用,针对不同半敞开式房间内部大小尺寸,得出不同疏散距离长度的具体量化值,针对不同的具体量化值,选用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的疏散方式,提高敞开式外廊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建筑交通空间,增加建筑使用面积及减少建筑交通造价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求证2a+b≤45与a+b≤30比较取值大小图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求证2a+b≤55与a+b≤37.5比较取值大小图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疏散距离选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明确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各构件耐火极限、所在建筑类型和房间与安全出口的位置关系,作为满足建筑设计法中规定疏散方式的前提要求;

S2、根据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所在建筑类型和房间与安全出口的位置关系,明确建筑设计法规所允许采用的疏散距离方式的类型及对应的疏散距离计算方式;

S3、根据现有不同的疏散距离计算方式,转化为线性方程之间比较取值大小,进而在疏散距离设计上,由定性设计转为定量设计,可针对不同项目的房间内部具体大小尺寸,得出房间内不同的具体疏散长度,再根据不同的定量长度选用疏散方式;

S4、为了确保本求证结论真实有效,用于交叉点验证求证结论;

所述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位于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医疗、教学建筑以外的公共建筑内部,房间外可直通敞开式外廊不同方向安全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直通敞开式外廊的半敞开式房间由楼、地面及三面墙体围合而成,房间无墙体的敞开面与敞开式外廊直接连通且无卷帘,楼面耐火极限不低于1.50小时,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00小时,非承重外墙耐火极极限不低于1.00小时;建筑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房间位于可直通敞开式外廊的两个安全出口之间,从房间敞开面可向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疏散。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当建筑内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半敞开式房间位于敞开式外廊的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房间与外廊之间不存在耐火极限1小时隔墙时,可采用房间内最远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45米的疏散方式,也可采用室内任意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米的疏散方式。所述步骤S2中,当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半敞开式房间位于敞开式外廊的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房间与走道之间不存在耐火极限1小时隔墙时,可采用房间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55米的疏散方式,也可采用房间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7.5米的疏散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当建筑内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45米疏散方式的房间内疏散距离按照2倍长度计算,房间外敞开式外廊疏散距离按照1倍长度计算,即2倍房间内疏散长度+1倍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45米,可转化为线性不等式2a+b≤45;当建筑内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30米疏散方式的房间内和敞开式外廊疏散距离均按照1倍长度计算,即1倍房间内疏散长度+1倍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30米,可转化为线性不等式a+b≤30;其中a表示房间内疏散长度,b表示房间外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

由此,可以转化为讨论两线性不等式中a取值相同时,b的取值大小的比较,具体如下:

a>0;b>0;2a+b≤45;a+b≤30:

a=15时,2a+b≤45中b与a+b≤30中b取值相同;

当a<15时,2a+b≤45中b大于a+b≤30中b取值;

当a>15时,2a+b≤45中b小于a+b≤30中b取值。

当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55米疏散方式的房间内疏散距离按照2倍长度计算,房间外敞开式外廊疏散距离按照1倍长度计算,即2倍房间内疏散长度+1倍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55米,可转化为线性不等式2a+b≤55;当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37.5米疏散方式的房间内和敞开式外廊疏散距离均按照1倍长度计算,即1倍房间内疏散长度+1倍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37.5米,可转化为线性不等式a+b≤37.5;其中a表示房间内疏散长度,b表示房间外敞开式外廊疏散长度;

由此,可以转化为讨论两线性不等式中a取值相同时,b的取值大小的比较,具体如下:

a>0;b>0;2a+b≤55;a+b≤37.5;

a=17.5时,2a+b≤55中b与a+b≤37.5中b取值相同;

当a<17.5时,2a+b≤55中b大于a+b≤37.5中b取值;

当a>17.5时,2a+b≤55中b小于a+b≤37.5中b取值。

求证过程如下:

设a>0,b>O,考察α

考虑

情况一(两个式中的b相等的情况):f

即:

整理得:

情况二(第一个式中的b大于第二个式中的b的情况):f

即:

整理得:

当β

当β

情况三(第一个式中的b小于第二个式中的b的情况):f

即:

整理得:

当β

当β

由α

参阅附图2,上述求证过程对应图解。

由上述求证及图解得出,建筑内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当a=15时,2a+b≤45中b与a+b≤30中b取值相同,选择2a+b≤45或a+b≤30疏散方式均可;当a<15时,2a+b≤45中b大于a+b≤30中b取值,选择2a+b≤45疏散方式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当a>15时,2a+b≤45中b小于a+b≤30中b取值,选择a+b≤30疏散方式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

由α

参阅附图3,上述求证过程对应图解。

由上述求证及图解得出,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a=17.5时,2a+b≤55中b与a+b≤37.5中b取值相同,选择2a+b≤55或a+b≤37.5疏散方式均可;当a<17.5时,2a+b≤55中b大于a+b≤37.5中b取值,选择2a+b≤55疏散方式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当a>17.5时,2a+b≤55中b小于a+b≤37.5中b取值,选择a+b≤37.5疏散方式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当建筑内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根据线性不等式比较求证,确定疏散距离选用方法可知求证结论;当a=15时,2a+b≤45中b与a+b≤30中b取值相同;当a<15时,2a+b≤45中b大于a+b≤30中b取值;当a>15时,2a+b≤45中b小于a+b≤30中b取值;

用于交叉点验证上述求证结论,当a=15时,2a+b≤45中b与a+b≤30中b取值相同,即b=15;当a≤14时,2a+b≤45中b≥17大于a+b≤30中b≥16;当a≥16时,2a+b≤45中b≤13小于a+b≤30中b≤14经验证,上述求证结论正确。

当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根据线性不等式比较求证,确定疏散距离选用方法可知求证结论;当a=17.5时,2a+b≤55中b与a+b≤37.5中b取值相同;当a<17.5时,2a+b≤55中b大于a+b≤37.5中b取值;当a>17.5时,2a+b≤55中b小于a+b≤37.5中b取值;

用于交叉点验证上述求证结论,当a=17.5时,2a+b≤55中b与a+b≤37.5中b相等,即b=20;当a≤17时,2a+b≤55中b≥21大于a+b≤37.5中b≥20.5;当a≥18时,2a+b≤55中b≤19小于a+b≤37.5中b≤19.5,经验证,上述求证结论正确

下面以某两个建设单位新建商业建筑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和说明:

实施例1:

某建设单位欲在旅游景内新建一个多层商业建筑,主要功能为景区配建设施,为了满足本地城市风貌规划与加强展示、售卖和人员流动,建设单位欲建成敞开式外廊式建筑,商铺房间形式为半敞开式,可直通外廊,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标准房间尺寸为开间5.4米,进深7.2米,建设单位欲提高疏散走道使用效率,减少楼梯间数量,以留出更多商铺面积用于租售。

经测量,房间内疏散距离为8.65米,根据本发明疏散距离选用方法,即建筑内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当房间内疏散距离为15米时,选用45米疏散方式和30米疏散方式均可;当房间内疏散距离小于15米时,选用45米疏散方式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当房间内疏散距离大于15米时,选用30米疏散方式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所以,选用45米疏散方式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

验证选用疏散方式正确性,将a=8.65分别带入2a+b≤45和a+b≤30中,得出,2a+b≤45中的b≤27.7;a+b≤30中的b≤21.35,2a+b≤45中的b大于a+b≤30中的b取值,经验证,选用疏散方式正确。

综上,房间内部疏散距离为8.65时,45米疏散方式大于30米疏散方式的房间外部疏散长度,可提高疏散走道使用效率,减少楼梯间数量,留出更多商铺面积用于租售。

实施例2:

某建设单位欲建设一个多层敞开式外廊商业建筑,建筑单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标准商铺空间形式为半开敞式,可直通敞开式外廊,开间为8.4米,进深为12.6米,该建设单位欲最大化利用敞开式外廊,减少公共走道面积和由此引起产生的造价和成本。

尽量减少公共走道面积,最大化利敞开式外廊进行疏散,须选择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的疏散方式,经测量,房间内疏散距离为15.06米,根据本发明疏散距离选用方法,即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当房间内疏散距离为17.5米时,选用55米疏散方式和37.5米疏散方式均可;当房间内疏散距离小于17.5米时,选用55米疏散方式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当房间内疏散距离大于17.5米时,选用37.5米疏散方式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所以,选用55米疏散方式更有利于满足疏散距离规范。

验证选用疏散方式,将a=15.06分别带入2a+b≤55和a+b≤37.5中,得出2a+b≤55中的b≤24.88;a+b≤37.5中的b≤22.44,2a+b≤55中的b大于a+b≤37.5中的b取值,经验证,选用疏散方式正确。

综上,房间内部疏散距离为15.06时,选用55米疏散方式大于选用37.5米疏散方式的房间外部疏散长度,可尽量加长房间外疏散距离,最大化利敞开式外廊进行疏散,减少公共走道面积和由此引起产生的造价和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